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偷得青州两岁闲(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偷得青州两岁闲(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22.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6发表时间:2024-06-25 05:04:52
摘要:走进青州“欧阳修纪念馆”的人,无计其数,写欧阳修的文章,可谓连篇累牍,我如何下笔?我从一句诗开始,去读这位名垂青史的政治家的青州两年时光吧。


   偷得青州一岁闲。这是欧阳修为政山东青州知州一年时写的《留题南楼》之一的首句。他于青州知州任上,只有两年,我改成“偷得青州两岁闲”。欧阳修是一个勤于政事,进取不辍的官吏,为何在青州“偷闲”呢?可他“偷闲”,还为青州人记取心中,视为贤者,在青州的“范公亭公园”就有“三贤祠”,供奉青州知府富弼、范仲淹和欧阳修。欧阳修之名,宋史写他为政40年,完全是踔厉进取的姿态,怎么到了青州,就如此“倦怠”呢?但青州却很少见地在青州古城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专为他修建了一座“欧阳修纪念馆”。
   是年6月,我走进纪念馆,步入他的“山斋”,此时空无一人,唯我与欧阳修,欧阳公坐台修文,我侍立观看,时不时心中发问,虽无欧阳公应答,却也对他的“闲”有了一些解读。
   我观察到了,欧阳修的手臂已经是无多少血色了,血管爆凸,纤毫毕现,我想,这不是雕塑师无意为之,这里并不是毫无考虑地塑造执笔雄劲的臆想镜头。关于硅胶雕塑手的细节,我略知。我曾奔赴陕西电影制片厂,观看为荣成籍院士,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做手提文件箱的硅胶手部制作工艺。经理人周人倜先生说,这个手臂不是病态的,一定要做出一种力握千钧的力度。郭永怀在从大漠返回北京时飞机失事坠毁而遇难的,遇难时,手紧紧地握住了盛着机密资料的手提箱的手柄。而创作者是取了郭永怀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归来提着行李箱的镜头,表达他越洋归国报效的意志,一定在手的力度上体现出来。我追问,病态的手是什么样?他说,无血脉迹象,泛白而无力。根据病情要认真考究,不可一概而论。
   这让我,端详很久。根据史料,欧阳修到任青州就有过一次“请辞”,奏文中说:“自今春眼目疼痛,及渴淋旧疾作,脚膝细瘦,行步艰难。”按照现代医学看,他应是患严重的糖尿病和前列腺炎,自知体力不胜,但这份请辞皇上如前一样还是概不批准。时年63岁的他,不能言老,不到疾病缠身,也不至于请辞隐退。这幅雕塑,皂色布衣,粗布束发,且卸去了知府官帽等行头,恢复了他一个读书人的本色。这身装束,在北宋时称为“野服”,据说他在后衙和山斋见客也是这样的打扮。这当然不能说他如此是“亲民”,但足以看出,他不以命官自居,着装虽说明不了什么,但一直向往放浪形骸的信念据此可见,他的晚年,就立誓做一个山水之间的隐者,完全可以印证这一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就是欧阳的一个号。这是自述心志,写真其情。如此放浪,欧阳修有资格,并非狂妄。
   老弱多病,折磨着欧阳修。案上放置的正是《灼艾帖》,他执笔以书,开首曰:“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这是他写给长子欧阳发的帖子,“灼艾”即艾灸。信中,欧阳修督促其子精研此道。或许在表达他希望借助于艾灸祛病全命的意愿,但未明说。欧阳修的“偷闲”应该实属无奈,或许他的身体对政事不能履职,故自嘲“偷得青州一岁闲”。苏轼曾评述这幅字“进退晔如”,晔如是光彩卓然的意思。运笔而书,不流露半点孱弱,这是欧阳修的人格力量使然,病体不会在他的字上轻易表现。
  
   二
   我不知欧阳修建山斋于此山的山名叫什么,其实,也难称什么山,也就一土丘而已,这山距历史上的青州府衙百米之远,按理说,府衙已有后衙供知州及家人居住,为何建这处山斋呢?
   据《青州府志》记载,山斋乃“唐建,在旧府治中”,欧阳公只是重新修葺了一番而已。后世未见百姓非议这座山斋。我在纪念馆外问及一个馆员,他说,没有什么意思,就是“将养身体”。继续说,如果有条件,青州百姓愿为他建一所疗养院……
   是啊,我还记得《题青州山斋》句子“晚来青州,始得山斋晏息”,晏息,即休闲。他毫不掩饰,并未假托什么第二府衙,第二办公室,或许,想以此让皇上知晓他日日得闲,不理州政,为请辞做铺垫。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作为”,“懒政”。
   欧阳修治青州,可以说是让他这个“闲吏”有了“圣贤”之名。此时,他除了做青州知州,同时还挂了一个兵部尚书的头衔,可见其声名之巨。他知青州,坚持的是“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有人说,欧阳公身体不太好,选择此道,可能理解偏颇肤浅了。其实,为官多年,他明了“宽简”政治才是缓解社会危机的良法,且深谙之。欧阳公说“治民如治病”,下猛药常常适得其反,结合自己的情况,他悟出了行政的真谛。《宋史》写他为官“不求声誉”,而青州知州两年,却名声又鹊起。
   欧阳公青州履职,政事遂“十减五六”,慢慢让自己“闲”起来;一两月后,“官府如僧舍”,门可罗雀了;两年之后,青州便出现了“年时丰稔,盗讼稀少”的政局。“简事”不等于废弛治政,不动不动扰民,民怨则少。欧阳公春日巡青州乡野,归来写诗《青州书事》,其中有“清明风日家家柳”,“年丰千里无夜警”等句子,让我们略知那时青州概况。欧阳公在青州任,三番五次请辞,而且有人将“闲政”事告知皇上,皇上并无责罪,诏书云“冀能优游,宁此东土”,把“悠哉闲哉”说成“优游”,欧阳修念叨着“优游”两个字,发笑,真佩服皇上对他青州任上用两个字概括得那么精准。
   皇上并未追究他青州建山斋,弃衙入山,且在宋代,欧阳修府衙之外行政还被视为榜样,其实,他“偷闲”山斋,更重要的是静心创作,听到参观的人,评价他的山斋说,实际上,欧阳修在这里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作协会员的角色。他到青州,创作日多,我未发现有人统计他在青州写过多少诗文,但他有一个“文章太守”的雅称,看来,也是太守之中写文章,欧阳修最好,当然他也是北宋文坛的成就卓绝的领袖人物,苏轼、苏辙等还是欧阳修的学生。这个称呼的更可贵处在于标榜了他晚年依然专心读书与写作的精神,如果把他的“闲”理解为闲逸倜傥,就是不懂欧阳修了。闲身不闲心和笔,不枉文章八大家之芳名。
   他对这处山斋十分喜欢,在青州写的诗文的落款皆有“山斋书”三个字。他想给自己的山斋题上一副楹联,却两年尽在琢磨而不能,要知道,他可是文章大家,一副楹联怎么会难倒笔杆子呢。就是难,或许这样可以让他闲来有事可做,直到第二年,也未成联,就把唐诗人常建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作为斋联,他感慨说,悟知作诗凭“造意”,难得佳境。为文之道最忌模仿,作为欧阳公这样的文章大家,根据常建诗意,模仿上两句,版权归己,无可指摘,但偷闲了两年的他,琢磨了千万遍,还是不肯仿葫芦画瓢。字句以及意境,必己出,引用就是引用,闲了也不能偷懒搞窃取,惹是生非,坏了文风,这是文章家的文品。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喧嚣的府衙外,得一“幽居”;佛家有“禅房”,吾居山斋。正好写意了这处山斋的意境。诗句暗含一个“闲”字,说得直白一点,就像唐诗人李颀所说的“为政心闲物自闲”(《寄韩鹏》)或者说,禅境亦“政境”,他在追求一种“禅政”。于是,山闲好藏书,亭闲可纳风,水闲响啼鸟,民闲可生息……所谓的“在乎山水之间也”,我觉得欧阳公,并非完全以陶醉的方式关注那些自然风景,更关注在山水之间生活的黎民百姓。“闲”和“忙”是一对矛盾,能够在其中游弋,寻找一种治州的境界,或许就是欧阳公的心思吧。
  
   三
   我特别注意到了纪念馆山斋左侧的偏仄之地,结亭如飞,名“水磨亭”。这个“水磨亭”当为后人修建,欧阳修在青州时,未得院内此亭。人们把这个亭子搬至山斋下,也算是给欧阳公的爱亭情感一个弥补吧。其实,欧阳修闲暇时喜欢去青州城东濠上的水磨亭处观赏美景,曾作诗《水磨亭子》,最动情的句子是“凭高仍见老农耕”,把亭子搬到山斋院内第二高处,让这位州官看看今日的青州“老农耕”吧,一场大农业,欧阳公定会欣喜若狂,不顾病体,也要前往一观。或许“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水磨亭子》)的美景千古不变,但愿欧阳公一闲越千年,守着美景反复吟。我车行青州四野,一片葳蕤,虽无见鹭莺,却是百鸟乱啼,真愿载着欧阳公再来写写青州当下的风景。
   “鹭”和“莺”两句成了楹联悬在亭子的立柱上,木檐飞翘,斗拱连结,镂窗上围,古色虽旧,却有着灵动之气。踏石而上,竹风拂面,围竹滴翠,幽篁更深,竹隙密匝,是否怕欧阳公临坐而竹风寒袭?多么温情的体恤啊!但愿欧阳公再“得闲”,静坐亭下……
   欧阳公的诗文交待了他“喜山”,他不在水边置亭阁,而以土丘建山斋,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觉得这样机械地分,还是不能理解欧阳公,他是智者,又是仁者,仁者爱山爱民,也是智慧之人的取舍。他在《南楼诗》里就说“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他这个“闲人”并不表现出慵懒,自然勤于登山看山,哪怕是身体有恙,也要临山求诗,我想,应该是借山以思治政。于此说来,欧阳修给青州留下的不仅仅是“寄情山水”的诗文,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满腔的悯生情怀。他的“宽简”,使得青州“政通人和”;他的“得闲”,却留下乐山乐水的诗文,他一生创作古代散文就500篇之多,这岂是一个“闲”字了得!他留下的“不倦”的精神,待后人“闲说”吧。
   在山斋庭院,我观欧阳公与赵明诚“闲棋”一盘。他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不得东篱做种菊采菊的事,所以就在青州建山斋,同出一辙啊。他的“爱闲”并非空洞,更不是无所事事,这般年纪,到了青州就跟赵明诚这个金石学家学金石之学,曾编《集古录》一卷,这真是“秉烛而游”之举,大器晚成啊。
   观棋不语,且我不懂得围棋步数,看他们执子对弈,这闲趣实在高雅。据说,欧阳修的围棋下得是“举世无敌手”。“闲”出这般境界和技艺,真是古今罕见。据说,他知青州期间还担任着兵部尚书一职,作为一个以文章入仕的官吏,他不能老是当一个外行吧,于是就在棋艺上苦修苦练,以撬开兵学之门。
   落子无声,我轻移脚步,离开棋局,真想趁着欧阳公不注意,窃他一枚棋子,看他如何取胜!公不怒,会捋着胡须道,青州无盗,汝可是闲来无趣?
  
   四
   欧阳修闲来无事,开始琢磨其自己的“号”了,号“醉翁”,在《醉翁亭记》里有句子解释,“饮少辄醉”,“年又最高”。也就是在青州,他改号了,或者说又添一个号,曰“六一居士”,却并非今天的“六一节”,而是有着有趣的由来。他在《三朝言行录》中说“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这是他闲暇之时的乐趣,藏书藏金石文,弹琴下棋,加上一壶酒,还有一个老翁,其实这是“5+1”模式。多么有趣啊。一个人最美最高尚的境界,不是不怕老去,而是老来有趣,做一个有趣的人,与人相处,别人喜欢,也与自己相处,生活在情趣里。
   我们完全可以看作“六一”是他的人生总结。有人闲来无事数数钱币,整理一下古玩细软,欧阳公闲来无事也数数自己有多少喜欢的,都是被一般人看不上的“身外之物”。欧阳公在青州时,未有人给他建“六一亭”,现在的“六一亭”是亭廊一体的连绵布局,翠柳蔽亭半个身,拂水为亭而歌。他的这份情调,真的是感动了千年的柳,谁说依柳只堪折,缠绵缱绻三生情。
   面对“六一亭”突发感想,我觉得立亭柱五柱五角才有意思,分别挂着五个“一”,亭间置欧阳公塑像一尊……也许这样的想法太局限,一笑作罢。欧阳公还要移步行廊,看亭外顺河楼、南阳河,他又不是一个闲来观景的游者,用风景养息病身,却不能拂去忧虑,曾叹息“禄厚岂惟惭饱食”,他又不安起来。“偷闲”是假,闲静而思,不负皇恩是真,欧阳修去世后谥“文忠”,足以让他所念念的那个“闲”字轻得没有了份量。
   是到了该做人生最后的安排了,多少日子,欧阳修思虑身世,在父亲亡故60年的时日,“偷闲”写《泷冈阡表》,凡1360字。他寻遍青州,购得青州石一块,长丈余,刻表其上。据史料,他没有以“府衙急需”之名,向石材厂索取。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4月,载刻表石碑回乡祭祖,从水路走,入长江,进鄱阳湖,转至赣江,兼程回到永丰。如果说他离青也不是两袖清风,也对,他带走了一块重达几千斤的青州巨石,以及1360个刻字。
   “阡表”,即墓碑,立于墓道。可能,立于山斋庭院的这面刻表的青州石是后人复原,那面第一版本的刻表青州石应该在欧阳修的家乡江西永丰吧。我想,追究原版可能毫无意义。他在祭表里表达的“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的观点,为孝道注入了最有价值的思想情感内涵。欧阳修四岁而孤,对亡父的印象极其淡漠,闲来便思,借助母亲的陈述,才得以记传父亲的恩德,身闲而情感澎湃,闲,如平静一湖,纤风不起,水波不兴;而水底却一刻也没有沉静,潜流滚涌。从政40余年,官至副宰相,贬谪青州任上,他的“闲”并非消极,而是一种沉静,水底波澜,从未止息。
   偷得青州两岁闲。这个“闲”,给欧阳修带来了贤名,其灵位被列“三贤祠”,其功千秋。
   从欧阳修纪念馆走出,我便急忙去三贤祠,想抹掉我读欧阳公诗留下的这个“闲”字,换成那个令人敬仰的“贤”。这不是文字游戏,可玩弄于股掌之间。欧阳修求闲而不能,还是并列青州贤人之列。
   得贤名,这是一个人难得的灵魂安顿方式,假如灵魂存在。肚腹饥饿,可以填食;身体得病,可以将养;日子繁忙,可以偷闲,如果没有一颗充盈活泼的灵魂,这偷闲也就成了得过且过了。欧阳修将“偷闲”两个字演绎得如此丰满而生动,亘古罕见。
   对于普通人而言,人生得闲,唾手可得,真没当个什么玩意,深居简出得轻闲,有时候闲得慌,还要找点事;而对于欧阳修,则必须“偷闲”,他的偷闲又不是忙里偷闲,给自己的生活调出情调,这个“偷”,尽心竭力,这个“闲”与“忙”却成了同义词。
   青州古城,有人就叫它是“宋城”,几乎被一个宋代泼满了人文浓彩,那些宋朝著名人物,如走马灯一般,闪过一堵墙角,就会碰到一个人物,令人目不暇给。
   如今的青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不知青州市政府具体的市政方针,但我从青州古城的地面看出一点眉目,他们绝不搞什么一律翻新的面子工程,载我观光古城的旅游车车夫告诉我,古城地面的铺石,有的是几千年前,现在是哪里损坏了就修补哪里,一切从简。这反而让我更能从这些不同时代的铺石上看到时光的影子。这是不是欧阳修式的“偷闲”呢?“宽简而不扰”民,“宽简而不扰”古城。只要带着一种历史的眼光,我们便能发现一个城市的灵魂,是怎样做着无声的传承,而不是不断制造着灵魂的躯壳。
   古城街面的铺石,印着古人的足印,带着古人的余温,更载着欧阳修的“闲步”,即使碎了旧了,还是更有价值。灵魂不息,才是古城的永久魅力。
   知州已作古,宋城还有风。一抹清新的“贤风”属于“偷闲”者。
  
   2024年6月2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8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六月的一天,本文作者走进欧阳修纪念馆,步入他的“山斋”,看见欧阳修的雕塑。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雕塑,而是以“拟人手法”说欧阳公坐台修文。在写欧阳公的“手臂”时,穿插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故事,这一手法,巧妙而自然地道出匠人的高超手艺,同时也体现了匠人对所塑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欧阳公在青州任职时已63岁,疾病缠身,请辞却不得批准,他卸去官帽,“闲”于山斋,欧阳修的“偷闲”,应该实属无奈。可他的“偷闲”却让他有了“圣贤”之名。他除了青州知州,同时还挂了兵部尚书的头衔。原来欧阳修为官多年,坚持的是“宽简不扰”的施政方针。他明了“宽简”政治才是缓解社会危机的良法,治民如治病,下猛药常常适得其反。简事不等于废弛治政。欧阳修青州履职,政事遂“大减五六”,两年之后便出现了“年时丰稔,盗讼稀少”的政局。他本人不求声誉,而青州知州两年,却名声又鹊起。他的偷闲,闲身不闲心和笔,不枉文章八大家之芳名,同时,他并非完全陶醉于那些自然风景,他时刻关注着在山水间生活的黎民百姓,身体有恙,也要登山求诗,观农耕田,以思治政。他的“宽简”,使得青州政通人和,他的“得闲”却留下乐山乐水的诗文,这岂是一个“闲”字了得。在他这般年纪还学了金石之学,曾编《集古录》一卷,这真是“秉烛而游”之举。他挂了兵部尚书一职,下得一手围棋“举世无双”,撬开兵法之门,不虛兵部尚书一职。他除“醉翁”号,又给自己添了“六一居士”之号。他所喜欢的是被一般人看不上的“身外之物”。“偷闲”是假,闲静而思不负皇恩是真。他离开青州时,带走一块重达几千斤的巨石,以刻1360个字给父亲立了墓碑,为孝道注入了最有价值的思想情感内涵。他的闲并非消极,而是一种沉静,水底波澜,从未止息,这个“闲”与“忙”成了同义词。本文以“游记”为依托,以北宋历史文化名人欧阳修为题材,写景与叙事中渗透历史人物。本文构思巧妙,以欧阳修写的《留题南楼》之一首句“偷得青州一岁闲”组材行文。开篇提出疑问,吸人眼球,引发读者好奇之心。文中有厚重的历史、不朽的文人、经典的诗词在作者的笔下娓娓叙来,语言典雅优美,句式灵动摇曳。作者写景状物时,描摹精细,用语生动,采用虚实相生法,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可作者的重点并不是写景状物,而是借山水风物探求欧阳修在青州的从政之道。摆脱了传统散文过于琐碎的写作视角,而以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对历史和人文景观进行了多层次的诠释,让一个“宽松待民,简易做事,一心为民,与民同乐的”千年人物形象鲜活眼前。文章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文化取向和价值取向。散发着浓厚的诗意气质,荡漾着幽美的意境,精致不可临摹,令人读来不舍掩卷。绝品!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25 05:20:25
  说来惭愧啊,我离欧阳修故里最多1个小时的车程,可我至今还没去看一眼。今日拜读怀才老师关于欧阳修文,让我内心更添一份羞愧。此文写得好美啊,说句实在的,我写此文的“编者按”真是一时词穷,我感觉不管怎么写,都配不上此文的好!那读者就自己点开本文,用心去品读,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幸福体验。好文,力荐品读!遥握问候怀才老师,感谢给我们带来经典之作!谨祝夏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09:13:41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欧阳修这个人物,几千年,太多的人都写过,但我必须有自己的理解,到青州的欧阳修纪念馆,突然觉得这个“闲”字有意思,所以就多了一些思考。欧阳修故里想永丰,湘莉老师就是吉安人,永丰只是一步之遥,湘莉老师辛苦编辑,真的也是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非常期待湘莉老师笔下的欧阳修,一定更精彩。中国文化,因有像欧阳修这样的人物而更是摇曳多姿,他在永丰一定是一个更诗意的存在,江西那么多的历史名家,真值得好好写一下。小文称不上经典之作,就是找一个稍微新颖一点的角度,品读一代名人,从中获得那些美丽的文化光芒。遥握,谨祝编创快乐。期待着湘莉老师笔下的欧阳修,范成大……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6-25 06:02:17
  老师对欧阳修着实有一番研究,对欧阳修的理解非常透彻。我只知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他其实是知之甚少,今日读老师的文,对欧阳修的苦读,对他病重为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意境深远的美文,点赞学习,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1:43:49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不能说用什么研究,念书的时候,对这个人物感兴趣,去一趟青州,走进纪念馆,于是又有了新的读感。60岁,是一个容易患病的年纪,但欧阳修的“闲政”,一方面是借此休闲,另一方面是休养生息,宽政为民。值得研究和歌颂。期待红花草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4:49:11
  对不起红花草老师,笔下误——不能说用什么研究,应该是:不能说有什么研究。建立。遥握!
3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4-06-25 06:27:22
  我只知道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是吉安永丰人,也只读过他的文章“醉翁亭记”,其它少知甚少。拜读老师的文章后,才知道“偷得青州一岁闲”的来历,老师文笔老到,字字珠玑,文采斐然,什么是才疏学浅,看了老师的文章后,内心很有体会,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1:47:09
  谢谢森林老师的精彩留墨。吉安永丰人的欧阳修,是一面旗帜,他飘扬在山东的青州,依然哗啦啦地猎猎生风。这是永丰的骄傲,也是山东青州的自豪。欧阳修的诗歌和散文,写诗的居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贵的文史资料。“偷得青州一岁闲”,是一种自嘲吧,也让欧阳修获得了实践宽政的机会。看森林老师的文章,精粹简约,风格清新,非常喜欢。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6-25 06:40:31
  老师的文,从开篇就不同凡响,立意高远,将“一岁闲”改成“两岁闲”,是绝妙的一笔,让文章行文走上一条不寻常路。由此开篇,老师通篇围绕“闲”字拓展主题,见解脱俗,令人耳目一新。如果一个知州懒政,老百姓也不会如此拥戴他,将其列入“三贤祠”。如此偷闲,或许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境界?他那座山斋,也不是领导干部以公款私建别墅。这些,在文中都有精彩的答案。古代文人从政者众,但多数廉洁奉公,值得我们为文者骄傲。老师的美文,让我更多的了解了欧阳修和青州,收获颇丰。难得的美文佳作,拜读学习,夏祺,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1:55:06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美誉。这句诗,让我突然有了一种新的角度欧阳修的角度,一年知青州,他这样总结,其后的一年还是延续这样的治政风格,所以改,属于善意篡改之。我觉得欧阳修在副宰相的位置下来,更懂得了怎样宽政知州的效果,所以他也是信心满满的。能够进入“三贤祠”的人物,在治政成绩上,在官位上,都不是一般的人物,那三个人都是宰相的角色,这也为青州增添了光彩。韩老师说,欧阳修的偷闲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境界,这个见解我非常赞同。山斋,承唐代旧迹而建,占地不大,但很安静。现在在山斋北望百米就是现在的青州市政府,是在老的衙门上建的。欧阳修带走了一块青州石,带走了他的金石文研究专辑,带走了他的诗文,还有一架病体,这样的廉洁,充满了悲怆,真的令今天的某些官吏汗颜三天。很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6-25 07:11:51
  这篇文章以欧阳修在青州的生活为线索,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风光相融合,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欧阳修在山斋修文的情景,同时穿插了郭永怀的故事,彰显了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文章构思新颖,语言典雅,既展现了欧阳修作为文人的闲适生活,又深刻剖析了他作为官员的施政理念,让人感受到“宽简”政治的智慧和力量。整篇文章读来如临其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欧阳修是我们吉安人的骄傲!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1:58:47
  欧阳修是滴善斋老师的老乡,他是吉安永丰的骄傲。就是皇帝的名望都没有欧阳修的强大,所以,看今天的东篱,多少吉安人大展风采,点亮东篱,滴善斋老师的文章开一种新奇之丰,灌满了了红色的力量,非常喜欢。遥握,继续期待,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06-25 10:25:36
  跟着怀才老师文采斐然、诙谐生动的笔墨领略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青州岁月,老师的文章怀古诵今,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意寓深远、发人深省,敬佩,学习了!祝老师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2:01:54
  石叶六老师好,谢谢你的美评。青州岁月,对于多病的偶需要,是一段苦痛和忍耐,但对于青州而言,却是一段难得的光彩,人们对欧阳修的认知,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他的《醉翁亭记》上,应该有所扩展,这篇小文就是从一个角度介绍欧阳修的青州两年,欧阳修的文化,在中华文化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传承下去,遥握,非常期待石叶六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4:47:29
  石叶六老师好,抱歉,笔下大误——对于多病的偶需要,词句是说“对于多病的欧阳修”,见谅。遥握。
7 楼        文友:快乐的兔子        2024-06-25 11:21:02
  了解其作品,首先要了解其人。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了欧阳大师的真实生活和恬淡人生。一个大家老来难得如此清醒冷静,岂止一个闲字了得。六一居士,不是老顽童,而琴棋书画加上老闲人一个。寻古论今赞美景,心中装着老农耕和千万兵,这个兵部尚书不是空头衔,一定有其运筹帷握的格局。
快乐的兔子与江山文学结缘,便有了快乐的文学。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2:05:59
  快乐老师对欧阳修的评价非常精彩,谢谢你给怀才的小文留墨。欧阳修的风格,在青州,体现得非常就像,也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不是大刀阔斧,而是在青州降下绵绵细雨,滋养了其后的千年。他从副宰相的位置下来,任青州知州,兼任兵部尚书,这是降职,但他的诗人,包括史书记载,他都没有耿耿于怀,反而推荐了他的政敌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为宰相,真的是高风亮节,古今第一人。谢谢快乐老师投稿东篱,非常喜欢的你的文采,简约风趣,东篱人喜欢读你的美文,期待你继续投稿东篱,一起在东篱收获快乐。
8 楼        文友:烟水一袖        2024-06-25 11:44:32
  怀才老师开篇巧妙将“一年闲”改为“两年闲”,以“闲”字为线拓展开来,最终得出:“闲”非真,“贤”为实。作品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纵横驰骋,叙述条理分明,描写栩栩如生,议论画龙点睛,感悟见解独特。“偷”棋子一笔,趣也,寓庄于谐,乐也。如果欧公能穿越,试问:“孰与论诗文?”曰“舍怀才其誰也”。这真是昔有欧公冠大宋,今有怀才响江山。祝老师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2:16:39
  谢谢烟水一袖老师的美评和鼓励。赞词吾视为谬赞。开头的篡改,在青州欧阳修的纪念馆就发生了。因为看他的硅胶雕塑便生如此感觉,真的是闲人,但他的政绩却是充满了光辉。名为“闲”,实是贤。不然不能有纪念馆,不能有“三贤祠”,不能有的纪念牌位。写着写着,就控制不住字数了,不敢说用什么独到见解,毕竟是一个有着定论的大家,我们无法走出那些评论,不过,我努力解读出趣味,让欧阳修的那些细节丰盈起来。“偷”棋,那是突然的恶作剧,想顺手摸一粒装入衣兜,感觉欧阳修绝不会斥责,变脸子,他就是那样和蔼可亲。欧阳修若穿越,看怀才抱器小文,应该会笑,说,那么幼稚,唯此可爱也!舍我之情,每篇文字皆无色,这样说是合适的,因为我喜欢欧阳修,所以才动情地写。欧公冠大宋,怀才响江山——这个话太过了,怎么可以并列呢,“响”也是在水一方听到而已,始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只有几篇文章,算是开心一刻,江山有响,也是放了一个小鞭。读一袖老师的文章,无论石榴,无论大姑,无论爷爷,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清晰的印象。一个懂得怀念的人,一定是满腔的柔情。一袖文章,开怀旧柔情之清渠,一流而不止。期待一袖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每日的生活,愿有文字相伴你!
9 楼        文友:简柔        2024-06-25 12:15:05
  怀才老师是欧阳修的隔代知音。以一个闲,展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欧阳修,可谓入木三分,他的执政情怀,勤奋,心态,喜好,孝道通过闲表现而出,他的闲是忙,更是精神的旷达和超然。怀才老师知识渊博,思考能力非常强,此文特别有见地,非常钦佩。读老师文,感受满腹才气,感觉自己写作水平的提升,怀才老师的文功不可没。感谢奉献,老师是我文学道路上的一轮太阳。大赞之。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2:25:02
  在江山,得遇简柔老师,经过以文相酬,深感荣幸。常叹,才华有简柔一半,就知足了。吾愿做欧阳修的隔代知音,但有点攀附了,愿做一个磨墨展纸的书童。欧阳修的性格是鲜活的,他的才情风格政绩是丰满的,但我无法去重复那些,在走进纪念馆的时候,就感觉这句诗特别有味道,想起他的身体,偷闲两个字就带着一种痛,装满了我的行程。欧阳修留下的遗产很多,是精神的激励,尤其是他的孝道,提出养胜于死后之祭。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篇小文,可能因为感触多,就收不住笔了。每天,都在想着简柔老师的文章,叹为何我没有简柔那种细腻入骨的柔情,真的是喜欢你的风格,你的文采。愿我们在文学的路上,一路携手,走一段精彩。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万事胜意!
10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5 16:56:09
  青州古城,在老师的笔下精彩纷呈。本文写的是欧阳修,介绍欧阳修主政青州时的事迹。我觉得,是借此传达一种理念:为官应像欧阳修“宽简而不扰,身闲心和笔不闲。”在办实事、与民休养生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创作上也要有所建树。这个要求很高,却是可以做到的,只要静得下来。希望当官的看一看这篇文章,必有所获。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5 17:04:25
  谢谢南沙潮老师的美评,谢谢你的真知灼见。怀才写这个小文,就是从一个角度去读懂欧阳修。欧阳的诗句,从不掩饰自己的闲政闲身,但却对青州这座古城有着特殊的贡献。我们不可能复原一个欧阳修的时代,但我们能够从欧阳修的身上发现我们还应该继承的东西。一个进士,他的从政,可能带着时代的很多局限,但一心为民,宽政不扰民,这是一种温和,也是一种智慧。欧阳修在青州闲了两年,却闲得让青州人崇拜他。我们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也许那时的经济形势没有选择这么复杂,但以简驭繁是古人的智慧,我们不应该否定和漠视。欧阳修留下太多的闪光点,我这是拾取了这些,以飨读者吧。近读南沙潮老师的文章,一股简约不失精彩的气息感染着我,非常喜欢。愿南沙潮老师佳作不断。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