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月】惆怅落花风不定(赏析)

精品 【柳岸·月】惆怅落花风不定(赏析) ——李璟词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88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26发表时间:2024-06-25 18:32:01

李璟,南唐烈祖李昪长子,南唐第二位皇帝。在他当皇帝初,积极向南扩展,先后灭了由于内乱而丧失战斗力的闽国和南楚。但也由于一些决策上的失误,在其它地方损兵折将,致使自己的根据地被北周占领,最后不得不削去帝号,改称国主。据说周世宗柴荣曾派人对李璟说:“我与江南,大义已定,但顾虑后世不能容纳你,可以在我在世时修造城隍、整治要害为子孙计。”李璟于是想迁都洪州,升洪州为南昌府,建南都。但迁到南都后,各方面条件都差,群臣也不安心。李璟又后悔不已,想重新迁回金陵,但还未上路就生病而亡。
   史书记载他好读书,多才艺。他的词流传下来共五首,其中的“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名句。据说王安石曾问黄庭坚“江南词,何者最好?”黄庭坚回答说是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安石却认为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更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词。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菡萏”,荷花;“香销”,没有了香味,是花已经凋谢的委婉表达;“翠叶残”,荷叶的残败是深秋最典型的画面。“西风愁起”,秋风吹过凋零的荷叶,引起看到这画面人的愁。“韶光”,原指春光,像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中的:“每至韶光照野,爽霭晴遥”;后多指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如“只恐韶光易零落”。这里当然不是春光,那么就是指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曾经那么美好的荷花,谁曾想到会成眼前这样。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就和曾经怒放的荷花一样,现在已经从现实中消失不见了,“共憔悴”。现实中没有一件舒心的事,所以“不堪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闲’,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确实是很独特的见解。我也觉得这句表现出来的情感要比后面一句好。“鸡塞”,鸡鹿塞的简称,据说在朔方浑县西北(现在陕西省横山县西),是古人头脑里边塞的代称。“细雨梦回”,是细雨惊醒了主人公,抑或是主人公午夜梦回恰逢细雨?反正这雨有多长,那思绪就有多长,而被思念的人却远在天边。“小楼吹彻玉笙寒”,一般理解说是“吹玉笙直到因寒而彻”,道理是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那这就是主人公在吹。我倾向于认为是主人公听别人在吹,那凄凉的笙声让听者更觉凄凉。比如苏轼的词句“玉笙不受朱唇暖,离声凄咽胸填满”。“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碰到难解的问题时,想找到一个能倚靠的人。但很无奈,只能“倚阑干”。“倚阑干”不是望远,又在望远。是明明知道没有奇迹,却免不了希望有奇迹出现。这当然是很无奈的一种状态,像人生。所以有人解读说这句有说不尽的意味。
   这首词上半阙是连续的,是看到暮秋后心态已经迟暮的主人公的表现。下半阙是三个独立的画面:午夜梦回、小楼听笙、惆怅倚阑。这三个画面是他心态迟暮的表现。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另一首《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帘子被挂了起来,愁却仍旧在。“真珠”,珍珠,这里指用珍珠做成的帘子。“锁”,指这愁的强度及持续性。“风里落花”,这其实是很典型的一个意象。很奇怪以前没有人论述过这句话。落在地上的花,被风吹动,是春天常见的景象。要是风很大,很快也就吹远了,当然也就没有这里的感觉。这里的感觉是东一头、西一头的风吹来,花也就东一头、西一头地飘。“谁是主?”是很无奈的话。“思悠悠”,有很多的想法。从这阙可以看出李璟应该有过一段抑郁的时期。尽管是代写(替女性写该词),但这么真切地表达,没有经历是写不出来的。
   “青鸟”,据说是班固的《汉武故事》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上(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这样“青鸟”也就成了信使的代称。“云外”,遥远的地方。“不传”,应该不是不传,是没那个条件传。“丁香结”,丁香的花蕾。由于没有青鸟传递的信息,所以才有了雨中丁香花一样的愁。李商隐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和“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应该是化用了这两句。前人说“思清、句雅,可爱”,感觉是读浅了。这句里,“空”字是很无奈的表达,生命在流逝,却无人会知,也无人愿知。最后一句,“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据《汉书》中的注释: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接天流”,是“绿波”接天,连绵不断。有人说这句可以媲美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应该是过誉了。
   据马令《南唐书》记载,说李璟即位后,热衷于歌舞玩乐。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好几遍,他才有所理解,手写了这两首词,赐给他。后来李煜即位后,王感化把这两首词献给李煜。
   这两首词和他当时及以前作者们的大多数词一样,其实都是“替”他人做。也就是词是他们写的,但词中的主人公一定是他们想象中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甚至都不是现实中的一个具体的人。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确实有见地。李璟的词尽管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但词中的主人公却仍是“薄命的佳人”,只有到了他儿子李煜后期的词中才出现了作者自己,也是从他开始词才真正意义上变成了文人们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的一种方式。

共 23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属于古诗词赏析。作者主要对南唐第二位皇帝——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李璟具有代表性的两首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和《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进行了翻肠倒肚式的赏析,尤其是对重点词句的阐释,能够引经据典,加以剖析解读,并得出真知灼见的见解:“这两首词和他当时及以前作者们的大多数词一样,其实都是‘替’他人做。也就是词是他们写的,但词中的主人公一定是他们想象中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甚至都不是现实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李璟的词尽管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但词中的主人公却仍是‘薄命的佳人’,只有到了他儿子李煜后期的词中才出现了作者自己,也是从他开始词才真正意义上变成了文人们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看法的一种方式。”为了将词句阐释的更加通透,,作者在背后可谓下足了苦功夫,其中“引经据典”最为出彩:有周世宗柴荣派人对李璟的传话,有王安石与黄庭坚关于“江南词,何者最好?”的问答;有王勃在《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中关于“韶光”的词句“每至韶光照野,爽霭晴遥”;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关于“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闲’”的评价;有苏轼“玉笙不受朱唇暖,离声凄咽胸填满”的诗句;有班固《汉武故事》中关于“青鸟”的记载;《汉书》中对“三楚”(南楚、东楚、西楚)的注释;更有马令《南唐书》中关于“李璟即位后,热衷于歌舞玩乐”的记载等等。这是此文煞是引人注目和光彩夺人之处,由此,使得此篇赏析美文,更加富有内涵和文化,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无疑起到了名副其实的宣传推广作用!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0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06-25 18:35:46
  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赏析美文,作者知识渊博,通过大量引经据典,对李璟的两首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的知识量信息巨大,值得读者学习!推荐阅读共赏!向作者致敬!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06-26 09:18:46
  谢谢点评,辛苦!
2 楼        文友:老百        2024-06-26 15:20:16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