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姑苏古城怀二贤(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姑苏古城怀二贤(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07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2发表时间:2024-06-26 08:42:26

【江山·根与魂】【流年】姑苏古城怀二贤(散文)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上午,我到苏州古城胥门前,仰望一座石雕。
   石雕乃伍子胥雕像。大概有三四层楼高。膀阔腰圆,素衣褐衫,威风凛凛。一手捋髯,一手前指,怒目圆睁,犹如一座巨峰,巍然耸立,可挡汹涌来潮;亦如一堵铁墙,可挡千军万马。
   胥门之“胥”,就是指的伍子胥。
   伍子胥,本名员,字子胥,本是春秋末期楚国人,因为其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诛杀,他一路潜逃,奔波流离,逃到吴国,先是被吴王僚冷落,后又被吴王阖闾赏识。
   我站在他的雕像前,想起他被吴王阖闾重用之后,协助吴王阖闾,六次大败楚国,使吴国国力大振,也报了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的私仇,不由感慨,他不愧是卓越的谋略家和军事家。
   可惜,吴王阖闾死后,因奸臣伯嚭挑拨离间,他被吴王夫差猜忌,最后竟然落得个赐死的悲惨结局。死了之后,头颅还被悬挂在当时的阖闾城西南门之上。因此,阖闾城西南门改称为“胥门”。
   下午,到盘门,游览伍相祠,看到一堵影壁墙,墙上有“相土尝水”四个大字,一开始,懵懂不知就里。听景点导游做了详细讲解,才知道,原来,当年的“阖闾大城”——也就是后来的姑苏城,如今的苏州古城——是在伍子胥的倡导之下,才兴建起来的。
   伍相祠里,伍子胥的坐像前,有两副抱柱对联。
   一联是:“古城如旧,来登杰阁可凭高;遗建重新,到此狂澜皆下拜。”
   另一联是:“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
   导游给我们读了这两副对联后,说,“苏州人在这里建设伍相祠,就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兴建‘阖闾大城’的丰功伟业,苏州人还称伍子胥为‘苏州城之父’。”
   如此一来,才知道,他不单是卓越的谋略家和军事家,还是“阖闾大城”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是一位非常有专业水平的建筑设计师和水利专家。
   接着,游览盘门。
   盘门,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路并列的古城门。
   我站在陆门之前,仰望历经沧桑岁月依然坚固耸立的古城墙和古城门,一块块旧石板,虽然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岁月,斑驳陈旧,坑洼不平,却依旧坚毅沉着地堆砌着,堆砌成铜墙铁壁。
   陆门之上的城楼之上,高悬一块匾额,上面有“吴中锁钥”四个大字。这四个字,说的是盘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抵御外侵的军事价值。走进城门,城楼上的匾额也是四个大字“水陆萦迴”。这四个字,说的是盘门水陆两用来往无阻的交通价值。
   然后,脚踏一块块凹凸不平的石板,一步步,登临高大宽阔的盘门古城墙,俯瞰水门。
   四米半厚的石拱券水门,巍峨耸立在护城濠之上,两面都有闸门,开门即可迎客,闭关即可拒敌,真是固若金汤。
   我站立在盘门之上,脑海里不由像放电影一样,回放起两千五百多年前伍子胥兴建“阖闾大城”的一幕幕场景。
   第一幕。
   吴国旧都城梅里,王宫内,吴王阖闾和伍子胥对坐。
   吴王阖闾面色沉重,问伍子胥,“我欲兴吴富国,重挫强楚,称霸天下,你可有良方?”
   伍子胥稍作沉思,答道:“凡君王,欲兴王称霸者,必有四策,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然后,条分缕析,一一详解。
   吴王阖闾听了,不由笑颜顿展,又进一步询问,“咱们吴国本来有都城梅里啊,你怎么又提出‘兴城郭’一说?”
   伍子胥略作思考,答道:“吴国三面受敌,又有江海之患。如今之都城梅里,地势低洼,格局狭小,又无充足守备,强敌来袭,岂能抵御?吾所谓‘立城郭’,是另寻地势优越之处,兴建一大型城郭,不但建筑王宫行署,还要有充足的守备设施,才能成就千秋霸业。”
   吴王大喜,“兴国强兵,先自‘立城郭’始!”随即,当场任命伍子胥为新都城总设计师,并赋予他可以调集全国人力物力的权力,让他着手兴建全新的大型都城。
   第二幕。
   吴国境内,伍子胥褐衣薄衫,顶着满头白发,和一群天文、地理学家,风尘仆仆,连日奔波在丘陵与平原之间,勘察地势,分析水源分布,水流走向,最终,在太湖北岸,选择了一片风水宝地。
   某一天,伍子胥一手捋须,一手环指周围,对身边的众人说,“这里地处丘陵与平原之间。东有平原沃野、鱼米之乡,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食物。西有湖泊丘陵为屏障。地质条件优良,不易受旱涝地震影响,地势平整,视野开阔,又可以就近取石。此地实乃建设新都城之最佳地域。”
   这个情节,就是所谓的“相土尝水”。
   第三幕。
   伍子胥和天文、地理学家一起,围着一幅长幅画卷,指指点点。这幅长幅画卷,正是它们日以继夜,忙碌了许多天,为吴国新都城设计的宏伟蓝图。
   伍子胥捋着胡须,哈哈大笑:“新都城之设计,就是‘象天法地’啊!”
   细细审视,果然言之不虚。
   新都城,既有周长47里的大城区,又有周长10里的内城区,即姑苏古城。每一处主体建筑结构,都与地域的天象、地势十分吻合。又在四面城墙上,开设八道陆地城门,象天之八方来风。
   城里,街衢宽阔,四通八达,车马行人,畅通无阻。又设计开掘与疏浚胥溪、胥浦两河,北通长江,西接太湖,形成水陆并行,街河相邻之势。河上又设置水门八道,法地势之八卦爻图,方便舟船通行,又利于守御水道。
   第四幕。
   几年之后,铜墙铁壁般的新都城建设完备。
   吴王阖闾,率领百官离开梅里,移驾新都。他先坐着车,将新都城游览一遍。
   新建好的都城,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又仿若铜墙铁壁。内城里,王宫府署,百官贵戚,汇聚于此。大城内,工商士庶,经营于此。仓廪座座,囤积粮食。府库处处,钱财充足,取之不竭。兵库严实,军资殷实,用之不尽。营房森严,将精兵众,御外治内。
   看到这一切,吴王阖闾不由龙颜大悦,第一次坐上新王宫的宝座,就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宣布,“新都城可以命名为‘吴大城’”。
   移居新都的众百姓,在新都城里,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一位老汉,听了“吴大城”之说,感慨道:“‘吴大城’,说起来拗口,如今,咱们的国王叫阖闾,叫‘阖闾大城’,既感念国王之恩,又十分顺口。干脆,就叫‘阖闾大城’吧。”众人听了,纷纷赞同。于是,口口相传,都称新都城为“阖闾大城”。
   再后来,又被称为“姑苏城”。
   两千五百多年过去,时移世易,人非物是,至今,姑苏古城依然完整保存当年的古朴风貌,被国人誉为“中国第一古城”。也正因为此,作为建筑设计学家和水利学家的伍子胥,在中国建筑史和水利史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苏州人懂得感恩,一代代苏州人,不忘伍子胥建设“阖闾大城”的大业;更不忘他帮助吴国振兴霸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落得个“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的悲惨结局,不但当时“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而且,将伍相祠保留至今,供一代代人前来拜谒,又在每年的端午节“龙舟泛水”,投粽江中,还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伍子胥,在一代代苏州人心里耸立成丰碑,永垂不朽。
   第二天,游览虎丘,瞻仰完七层古塔之后,拾阶而下,再往北走,走到景区北大门附近,发现一处建筑群,古朴典雅,充满了历史厚重感。
   走进看,才知道,是孙子祠。孙子祠大门外,有一石牌坊,横额上有“知之者胜”,两旁石柱上有长对联:“用兵无常势无定形能因而化,视卒如婴儿如爱子可与之俱”。横幅是对孙武军事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精准概括,对联是对其用兵讲究因势利导以及爱兵如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提炼。
   走进孙子祠内,一道长墙上,镶嵌着一组系列铜雕版画,既有孙武和吴王阖闾以及伍子胥等人共商国是的场景,也有孙武练兵的场景,更有孙武带兵征伐楚国的场景。祠内,还藏有许多与孙武、孙膑相关的文史资料,还有《孙子兵法》的系列雕版。
   过去,我只知道孙武帮助吴王阖闾练兵时,为整肃军纪,曾经杀了不听军令的吴王阖闾最心爱的两个妃子,其它的,不甚了了。浏览孙子祠之后,才知道,在孙武的策划下,吴国军队,曾经六次打败楚国军队,五次攻破楚国郢都。吴王阖闾的霸王之业,不但有伍子胥的大功劳,更有孙武在军事上的精心谋略和策划。
   其实,孙武也不是吴国本地人,而是齐国乐安人,本姓田,因为其祖上有功于齐国,赐姓孙。他年少之时,因齐国国内政局动荡,权贵之间相互倾轧,为避难,十八岁就逃到吴国隐居,潜心研究兵战之法,并成书十三篇。
   天赐良缘,孙武与伍子胥结识,并成为推心置腹的挚友。伍子胥慧眼识珠,发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与他惺惺相惜,并将他推荐给吴王阖闾,才让他有了施展卓越军事才能的机会。
   苏州人建孙子祠,是感念孙武当年协助吴王阖闾振兴军事成就霸业的卓越功绩。
   走进姑苏古城,浏览两座祠院,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两位贤能之士的丰功伟业,也更让我认识到,中华民族这棵大树的根与魂里,也积淀着他俩的奋发有为。
   中华民族这棵大树,正因为有许多像他俩一样的精英贤达的不懈奋斗,才能根系发达,树干茁壮,枝繁叶茂,经历千万年风霜雨雪洗礼,依然巍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共 35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姑苏古城怀二贤》是一篇怀古凭吊伍子胥与孙武的记游散文。四月二十二日,作者在苏州古城,瞻仰胥门前的伍子胥雕像;到盘门,游览伍相祠。二十三日,又重点游览了孙子祠。作为卓越谋略家和军事家的伍子胥,曾协助楚王阖闾,六次大败楚国,使吴国国力大振;同时,作为一位非常有专业水平的建筑设计师和水利专家,伍子胥还是“阖闾大城”——苏州古城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在中国建筑史和水利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懂得感恩的苏州人建造伍子胥雕像,并建设伍相祠,正是因为伍子胥在一代代苏州人心里,早已耸立成丰碑,永垂不朽。而富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孙武,凭借军事上的精心谋略和策划,也协助吴王阖闾成就了一番霸王之业。而苏州人之所以建孙子祠,也是为了感念孙武当年的卓越功绩。是啊,中华民族这棵大树,正因为有许多像他俩一样的精英贤达的不懈奋斗,才能根系发达,树干茁壮,枝繁叶茂,经历千万年风霜雨雪洗礼而依然巍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整篇文字围绕游历姑苏古城的所见所感,不仅回顾了伍子胥和孙武两位贤能之士的丰功伟业,而且极力盛赞了他们的卓越才能与突出贡献,并把他们的贡献融入到了华夏民族精神中,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两位贤达的无比崇敬与爱戴之情。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描写细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与纵深感,又有对现实的烛照意义。好文,流年倾力推荐阅读。【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06-26 08:48:16
  跟随轻舟大哥的文字,也好像畅游了姑苏城,并瞻仰了伍子胥雕像、伍相祠以及孙子祠。两位贤达之士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必将在苏州人心中永远熠熠生辉。中华民族之所以兴旺发达,离不开伍子胥、孙武那样的贤能之人,更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的民众。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华文明才能成为世界上从未断绝的人类文明。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6-26 09:08:18
  谢谢刘教授的编审和强大的编按语。是的,历史是精英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而精英的贡献往往对历史的发展更有推动作用。
2 楼        文友:八千岁        2024-06-26 12:00:43
  难怪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作者以自己的所见、所学、所思给我们上展示了二位先贤高大而深刻的形象,犹如一堂深刻的历史课。学习了,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6-26 12:41:44
  谢谢到访,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6-27 16:06: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6-27 20:40:12
  谢谢社长鼓励,共同享受码字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