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东篱】解读《蒙娜丽莎》(赏析)

编辑推荐 【东篱】解读《蒙娜丽莎》(赏析)


作者:真写不了 白丁,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10发表时间:2024-06-27 04:53:25


   在今天这种互联网信息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我们被困在信息茧房之内,望着千篇一律的东西感到无聊。于是,人们开始不安了,不断探索,希望可以改变。
   例如,有人选择需要绘画,需要学会绘画鉴赏,以此来让生活不那么的枯燥乏味冗杂错乱,重构一个用我们的手描绘的空间。我们所有人需要的不是人人认可的“标准答案”,而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标准答案”的指引下,或许我们可以交出一份满分答卷,却写不出新的答案,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这就是外国美术史绘画鉴赏的方法论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所在。
   还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存在,关乎“美的本质”而言是没有准确的定义,基本上都是各持己见。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而越发闪亮,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熠熠发光,不愧之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存在,是大多数人都承认的“美”。譬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这一幅伟大的作品现在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而这幅油画创作于列奥纳多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时期,《蒙娜丽莎》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503-1506年间,对于这幅名画的历史就不再做更多的赘述了。从《蒙娜丽莎》的诞生时间来看,是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之作,甚至于可以说是作为文艺复兴的一个符号亦或者是标志。在那个思想飞跃的时代衍生出的作品,而在那个时代列奥纳多达芬奇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这无疑是可以认为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思想以及他的观念受到当时的人们的认可。换而言之,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这是众所周知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中世纪的欧洲被很多人认为是一段黑历史,因为在那个时期的人们被宗教所掌控,在构图上,列奥纳多达芬奇并没有遵从中世纪教会的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违背了“禁止人物肖像画到腹部以下的荒谬规定”。作为一名非专业的观者而言,我只是充当了一名门外汉,所以并不是要在此对于绘画的构图、技法等专业知识领域进行侃侃而谈。而是重在显现出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创新精神和敢于违背传统以及敢于表现的勇敢。
   《蒙娜丽莎》画中的女性呈现出的意境太多了,其中女性的典雅亦或者是种种形象根本言不尽。就我个人浅薄的认为,这幅画所折射出的女性亦或者是无性别群体的内涵和高尚的品质,是那个时代的人所真正祈求的东西。上帝固然不存在,但信仰却无处不在,人的信仰是因为自身的存在是由自主意识所决定的,而不是上帝的存在,才诞生了信仰。这些信仰放到今天依旧存在,宗教门徒从不缺少,但我相信信仰者的基数远远大于宗教门徒。直至今时今日人们仍需要去教堂,需要参加仪式,这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把希望寄托于在不存在的上帝,或许是因为真正的绝望。这种“宗教”的神秘存在和《蒙娜丽莎》中的微笑如出一辙让人以琢磨不透,是因为人云亦云大家才去教堂的吗?亦或者是这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人不得不被迫去参加宗教活动。难道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了吗?且不论受益者,不妨着眼于受害者。有一部电影《聚焦》,该片根据《波士顿环球报》中一篇新闻改编,以美国神职人员奸污和猥亵儿童的丑闻为背景,讲述了几位记者为了找出事实真相付出了艰难的过程。记者挖掘出真相的过程之艰难另论,而是神职人员的丑闻让人大吃一惊,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难道人们都没有发现“真相”吗?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中互相包庇,腐败不堪的事实。如果用神职人员的人数之多为由来以小见大,这其中不言而喻。
   今天的人类相比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区别在哪?科技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善了和改变了。但教堂仍存在于今天,仍然拥有崇高的地位,那么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超前思想似乎太过于超前,以致于今天的人类还没有完全都如《蒙娜丽莎》一般拥有着那种“智慧”。那种不同世俗的眼光,仅仅只是呈现在女性的审美变化未免太过于浅显,何况审美没有高低之分。那思想呢,人类应当拥有一名伟大的“领袖”。而不是利用“领袖”名义对于处于弱势的群体进行侵害和欺骗。无论妇女形象和男性形象,都应当拥有着和《蒙娜丽莎》中一样的人性的光辉,而不是随大流,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展现和表达出了人存在的意义,这是源自于中世纪的超前思想。
   外国美术史中绘画鉴赏的方法论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不能否定,以《蒙娜丽莎》为例,我们可以从《蒙娜丽莎》中可以看出创新精神,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要有创新能力,要有像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一样的勇气去打破传统推陈出新。我们对人性、社会、自然等的认识和理解都可以从《蒙娜丽莎》中去获取,但今天的人类却无法去做到改变。这个世界当真如蒙娜丽莎的微笑那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样,我们的思想观念能否像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创造力和表达力。我们亟需去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在我看来,宗教信仰和“标准答案”一样固化人们的思维。
  

共 20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为题材,展开讨论。在今天这种互联网信息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我们被迫困在信息茧房之内,望着千篇一律的东西感到无聊无趣。人们在“标准答案”的指引下,思维被固定了。而《蒙娜丽莎》的诞生时期人们正被宗教所掌控,可达芬奇没有遵从教会观念,打破传统的构图方式,作品展现和表达出了人存在的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创新精神,我们同时也应该要有创新能力,要有达芬奇那样的勇气去打破传统,推陈出新。文章叙事评论不拘,传达着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在写法上旁征博引,富有“理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文章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推荐品读!【东篱编辑:李湘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6-27 04:57:57
  感谢赐稿东篱,期待精彩继续!遥握问侯,谨祝夏祺!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6-27 07:13:58
  蒙娜丽莎的那抹笑,如果解开了笑的内涵,可能这幅画就失去了它作为经典存在的意义了。当然,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期待超越蒙娜丽莎这样的经典,欣赏者,艺术创作者,可能都一直在期待。作者专注赏析写作,希望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写作境界。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6-27 17:10:27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好作品层出不穷,包括绘画,最著名的当属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读此文,重温那段历史,收获多多,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07-07 12:59:20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学习问好诗友,点赞推荐,祝愉悦!!!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