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孙女(散文)
我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那时农村艰苦,大人天不亮便下田干活。孩子醒了,自己穿衣服;饿了,爪篱中取个地瓜或地瓜片,搿块玉米饼,再到咸菜缸中捞腌制的菜叶,尽管缸中飘白沫,蛆在爬,用手拨到一边,提着一抖擞,蛆滚到地上,咸菜叶往食物上一缠,咬着便吃,从不挑剔,觉得真香。大人下地了,家中大的带小的,学着干活:拾鸡屎,挖野菜,拣麦穗……慢慢上学。不用送,没人接,甚至都没人过问。各忙各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七九年,我由农村来到城市。孩子们成家立业,都有自己的生活。八九年,孙女出生。孩子是希望,那时计划生育,全家围着孩子转。亲眼见证了隔代亲——耄耋之年的祖父抱着玄孙女,兴致勃勃地扭动身子,满院唱《苏三起解》……
孙女圆圆的大眼睛,一出生就长出牙,很可爱。儿媳缺奶,只好人工喂养,我老伴在服装厂干门卫,活轻松,还有中夜班,带孩子义不容辞。
人工喂奶也不容易,儿子儿媳要上班。孩子须我们照顾,走到哪带到那。牛奶热了要哭,冷了也要哭,嘴一咧就连忙抱到外边,怕影响她父母休息。分散注意力,让她安静。整夜抱着她,在新村游荡。
孙女体质弱,我们陪她到医院,一个疗程好几天。孙女也习惯了,到了医院会无奈地主动排队,咬着牙,扭头让护士打针,含泪佯装刚强。吊上盐水,她默默瞅希望早点结束。护士又换大瓶,她会焦燥不安。吊水结束,我们说:“可解放了!”她不安地抗议:“我不要解放!”知道拔针要承受痛苦,也很心疼。
进幼儿园很乖巧,大家都很喜欢她。节假日,我们带她到公园玩……
1998年8月我俩带她到上海电视塔观光。那时手里拮据,南浦大桥刚建成,设施还不完善。虽登上电视塔,但走了不少路,买了饺子都留给她吃,乘火车也腾出位置让她休息。她仍疲惫不堪,发誓“再不出来了!”
2007年,亭亭玉立的孙女考上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专业。南方的孩子要去遥远的冰城求学,真担心她不适应。幸亏我的叔父母在那里,考上我妹妹执教的学校,有亲人照顾,不担心。只是舍不得她离开。
暑假孙女没有回来。说路途遥远,不来回折腾了。省下路费,学摆地摊,贴补学费。我们都想她,路费算什么呀!任我们怎么劝,孙女仍执意坚持。对生活有主见,能独立生活,面向社会,是一大进步。还参加了电脑组装培训。
2010年寒假,孙女回来了。我们去接她。寒暄没几句,她就挑明要趁假期锻炼,要设法打工。第二天,妈妈陪着她到处找。她不挑剔,端盘子,洗碗都不在乎。不过,人家都不要短期的。一连找了几天,没有着落。
老伴出主意:“到我这里随便干点,我付你工资。”
孙女不肯。碰巧,新村奶茶店要人。每天50元,隔一天上一天班,从上午十点,直干到晚上十点,要独挡一面。有了事干,孙女很高兴,当下便接过钥匙。开始上班。
夜里九点多,我俩冒着凛冽的寒风,偷偷观看孙女的操作,夜里行人稀少,店铺内偶尔有一俩个顾客光顾,老扳也在那里一起干。老伴心疼孙女,直嘟囔:“天这么冷,又没有生意,早点打烊算了,孩子站了一整天了,也好让她休息了!”几次老伴要去与老扳打招呼,都被我阻止。我怕老伴冷,便劝她先回家。
直等到十点半钟,店铺才关门打烊,孙女出来了,我才迎上去。孙女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我说:“没有什么生意,怎么这么晚?”
孙女说:“本来想打烊了,又来两顾客,索性就再等一会,想创个纪录。”见我满脸疑问,孙女说,“以前最高收入五六百元,今天做到了七百多!”我简直不相信自己耳朵,怪怪!这样一杯一杯,几元几元的买,竟然能有这多钱,这要付出多么辛勤的劳动呀!
孙女说:“趁还有一个打工的上厕所机会,老板问我,想不想干长的?我说,每天有活干,有钱赚,我怎能不想!”
我问她:“老板怎么说?”
“老板说,从明天开始,你干长的吧?不用隔一天来一天了。”
我问:“事是好事,可另一位打工的咋办?”
“老板说,没看上眼。叫她下了。”
我问她:“你怎么表示?”
孙女说:“我说,那对她不公平。老板说,不关你的事,你只管干就是了。”
我对孙女的回答十分赞赏,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关心别人了。
第二天八点多,孙女吃好,冒着蒙蒙细雨匆匆去了。担心她力气小,我跟去帮她推上卷帘门。她先接上电,烧上水,炉子加热,又揩桌椅,又拖地板……干完这样,干那样,手脚麻利,有条不紊,一时不闲。好像是个娴熟的行家,干得头头是道。再不是遇事摊着两只手,束手无策的样子了。
正干着,一个小姑娘进来。孙女一眼看到,立即打招呼:“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想喝点什么?”
那姑娘说:“来杯哈密瓜奶茶吧!”
孙女说:“可以,请您稍等,我马上做。”说着,便细心地去加工了。密封时,她做了好几次才做好。她对姑娘说:“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并且还溢出一些。这奶我第一次操作,请多包涵!”
那姑娘笑容可掬地说:“没关系,谁也有从不会到会的熟练过程。”
孙女说:“谢谢理解,欢迎您常来光顾!”……
我在一旁看着孙女的操作,听着她流利地对答,感到她从技术到服务,都专业得无可挑剔,很会做生意。心里暗暗高兴。经过锻炼闯荡,孩子不再娇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惜力,肯干,肯学,有责任心,不畏艰难,不怕吃苦,有这样的心态,毕业后创业、找工作,就不害愁了。
孙女后来在电视台工作,专业对口,可发挥专长,我们都为她高兴。她也不甘落后,事事都想做得更好。在网络中找到培训班,到北京去学习深造。学习资料要花钱购买。孙女为了不虚此行,有空便记笔记,抄录备用。后来校方说她剽窃,要缴50万罚款才准离开。孙女只好与家长通电话请求凑款。我也很焦急,只好与哈尔滨教授妹妹联系,问她有无这方面的关系。妹妹说:“肯定是遇到不正规的培训机构,先别慌,舅舅家孩子是律师,定会帮忙。”
第二天,孙女说,律师一到学校,学校怕把事闹大,急忙压下。写下承诺,不罚款,也都不再提了。
2011年,儿子原来房子拆迁,分到几套房子。儿子儿媳有孝心,想到我原来住在底楼太潮湿,光照少。这里通风朝阳,干燥明亮,要为我们改善环境,自己住景丽东苑,把中南家园20楼90平米房子,按我们要求精心装潢。后来觉得电梯上下方便,便想住我们隔壁70平米房子内,说:“现在你们可以帮助我们,待你们老了,我们来服侍你们。”老伴觉得我子女多,朋友多,住在一起不方便,乱事多,束缚了自由。认识有代沟,时间长了肯定会纠结。知道会不愉快,不如早回绝。我们刚说“容我们考虑考虑。”儿媳便不高兴了,说:“还犹豫什么?我们处处为你们考虑,为买洗手池,你儿子差点出了交通事故,你们为什么就不理解?”儿媳的态度让我们进退两难,没了主意!
孙女回家,见我们闷闷不乐,追问原因。我们只好实言相告。孙女安慰我们说:“这事交给我,一定让爷爷奶奶满意!”
恰巧,孙女身体不适,在儿媳上班的医院吊盐水。结束时,孙女劝妈妈:“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们想如何生活,就尽量满足,别难为他们。”
儿媳正为此事纠结,不耐烦地说:“你什么都不懂,大人事少掺和!”
孙女说:“我长大了,我懂。只有让老人生活舒服、开心,才能健康长寿。家长是我的榜样,你们如何对待老人,我就会如何对待你们。人人都会老,他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没等孙女讲完,儿媳已怒不可遏,愤怒的打断说:“养你个白眼狼,你给我滚!”
“滚就滚!”孙女背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医院。
儿媳回到家,饭做好了,等来等去孙女也没回来,开始急起来。打电话,没人接。儿子开摩托车去找,打电话问亲戚,同学,都没孙女消息……难眠之夜,一家人都在焦虑不安中,忘记饥寒,到处寻找。孩子是妈妈的心上肉,更急得火烧火燎。不时地忏悔:“妈不该发火,快归来吧,只要你平安,妈都依你!”
直到深夜孙女才回来,一脸憔悴。奶奶搂着她失声痛哭,儿媳也不断抹泪。原来是从医院走回来的,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儿媳不再坚持,终依我们所愿。衷心感谢孙女的用心良苦,也批评这做法太让全家不安。
小女也分到房子,装潢一新。不想出租,建议我们去住。虽是七楼,但交通便利,独门生活,通风朝阳,确实比老住宅上档次。我有些动心,老伴却犹豫不定,儿子的房子不去住,住到女儿的房子内,担心儿媳有看法。我不肯放弃机会,执着的搬到女儿的新房内。把我原来的老房子出租与女儿做交换。
条件好了,舒适了,老伴的担心也应验了。儿媳虽常参加聚会,也对我们说笑,但从不登我新家门。小女儿主动喊“嫂嫂”,儿媳总装没听见。家人不和谐,老伴抱怨我做事武断,不计后果。后来,老伴与孙女谈了心事,孙女安慰她:“只要爷爷奶奶舒适,就放心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每逢聚会,孙女都会主动给小姑姑敬酒,当着妈妈的面,感激地说:“小姑姑对我最好,我的成长有小姑姑的心血,我永远不忘小姑姑的爱!”
有次是广德旅游,儿媳突然失明。都很焦急,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小女冒着漆黑的夜色跑很多路,为嫂子买药,细心照顾嫂子的生活。儿媳深受感动。
孙女与同事喜结伉俪,小女尽心尽力帮忙,婚礼办得非常圆满……儿媳逐渐认识亲情可贵,彻底冰释前嫌。
现在儿媳经常同小女儿一起旅游,邀请小女儿到孙女处过节,经常来我的新住处团聚,陪伴我俩玩牌。家庭和谐,凝聚着孙女的功劳。
电视台原是光彩靓丽的职业,许多人梦寐以求。随着手机普及,时代发展,逐渐变冷。孙女联系摄影,做广告,制视频,仍忙得不亦乐乎。只要不辞辛苦,脚踏实地,就有希望。相信孙女定会与时俱进,发挥所能,让生活丰富多彩!
欢喜热烈一身轻。
后来多少费心事,
全在其手自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