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默尘岁月(外3篇)(小说)
默尘岁月(小说)
林默尘栖身于一个僻远而静谧的乡村,四周山峦层叠,仿若大地忠诚的守护者。山上树木葱茏茂密,郁郁苍苍,宛如大自然为这片土地精心绘制的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村庄之中,土屋错落有致,星罗棋布。烟囱里袅袅升腾的炊烟,宛如在悠悠诉说着岁月悠悠的长歌。这里的日子质朴纯粹,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之下,却也隐匿着生活的艰辛与脉脉温情。
那是一个寻常至极的午后,和煦的阳光宛如轻柔的薄纱,悠悠洒落在林默尘那双粗糙且干裂的手上。他目光专注且凝重,痴痴凝视着自己的手掌,皮壳表面纵横交错着粗粝驳杂的纹理,宛如岁月这位能工巧匠用精工细刻的刻刀精心雕琢而成的深刻印记。手掌之上覆盖着一层仿若茸茸苔藓的绒毛,细细端详,还能觉察到那细微到极致的精妙之态。凸显而出的筋脉恰似蜿蜒流淌的支流,脉络清晰且遒劲有力。这双手,饱经了无数风雨的冲刷与洗礼,也默默承载着生活沉甸甸的负荷。
林默尘那张方正的脸庞,被阳光晒得犹如古旧的铜器般黝黑发亮。他浓密的眉毛之下,一双深邃的眼眸总是闪烁着坚毅和执着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穿透生活的重重阴霾。眼角那几缕若隐若现的皱纹,恰似岁月悄然留下的涟漪,无声地记录着生活的沧桑变迁。高挺的鼻梁犹如一座峻峭的山峰,稳稳矗立在脸部中央,彰显着他的坚韧与不屈。紧抿的嘴唇,线条刚硬,透露出他性格中的果决和坚毅。
林默尘时常会在那灰色的睫眸之间,湿润而嫩滑的眼帘之沿,感悟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的思绪如同魔魅的鬓发,不受控制地吞噬着周围风物的细微情节,脑海的深处不时演绎着人性的惘然若失。
在这个雨季,连绵不断的细雨如丝线般飘落,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朦胧的雾气所笼罩。林默尘望着窗外那茫茫的雨幕,心中不禁泛起了层层涟漪。他想起了母亲,想起了给母亲六七烧纸的那个夜晚。烛光下,他们默默祈祷,红烛映红了母亲安详柔和的容颜。
母亲患病的那段日子,家里的氛围变得异常沉重压抑。起初,母亲只是偶尔感觉身体有些乏力,她只当是过度操劳所致,并未放在心上。然而,随着时光的缓缓推移,症状愈发严重,她常常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有几次在田间辛勤劳作时险些昏厥。林默尘和父亲忧心忡忡,带着母亲前往村里的诊所。诊所的大夫眉头紧锁,建议他们去镇上的大医院做进一步的详查。
在镇上的医院,经历了一系列繁杂琐碎的检查流程后,医生面色凝重地告知他们,母亲患的是一种颇为严重的病症,需要长期的治疗以及昂贵的药物支持。这个消息恰似一道晴天霹雳,让林默尘一家瞬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回到家中,母亲强颜欢笑,试图宽慰父子俩,声称自己并无大碍。但林默尘分明从母亲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恐惧和无奈。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的积蓄很快便消耗殆尽,父亲四处奔走借钱,林默尘也开始拼命地劳作,妄图多挣些钱财来填补医疗费用那巨大的缺口。
即便他们全力以赴,母亲的病情依旧每况愈下。她的身体日益消瘦,脸色苍白得如同一张薄纸。每一次目睹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模样,林默尘的心就如同被千万把锋利的刀刃狠狠地切割着,痛彻心扉。
最终,母亲还是未能抵御病魔的侵袭,永远地离开了他们。母亲离世之时,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那是一个阴霾密布的日子,铅灰色的厚重云层沉沉地压在头顶,仿佛随时都会坍塌坠落。凛冽的寒风呼号着穿梭于村间的狭窄小巷,发出阵阵凄厉的呜咽之声。灵堂设置在他们那破旧的家中,白色的幔布挂满了屋内的各个角落。屋外,枯黄的树叶被狂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而后又无可奈何地飘然落地。
林默尘木然地呆立在一旁,眼中满是无尽的悲痛和深深的无助,他感觉自己的世界在刹那间轰然崩塌,内心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彻骨的寒冷所占据。
前来吊唁的人们身着素服,面容悲戚。林默尘望着母亲安静地躺在棺材里,仿佛只是陷入了沉睡一般,可他心里清楚,母亲再也无法醒来拥抱他,再也不能温柔地呼唤他的名字。他的心仿佛被千万把锋利的刀刃切割着,每一刀都痛入骨髓。
葬礼拉开序幕,哀乐低沉婉转,哭声此起彼伏。阴沉的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送葬队伍的衣裳。林默尘跟随着送葬的人群,迈着沉重无比的步伐,每一步都好似有千钧之重。他的双腿绵软无力,几乎难以支撑自己的身体,但他强忍着内心的剧痛,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脚印。林默尘双手捧着母亲的遗像,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他的视线。他的喉咙好似被什么异物堵住,想哭却又哭不出声,只有那无尽的悲痛在心中汹涌澎湃。
母亲的墓地位于村后的山坡之上,新挖的土散发着潮湿的气息。周围的树木在狂风中摇曳不止,树枝如同无助的手臂,想要抓住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棺材缓缓放入墓穴,一铲铲的土被抛下去,渐渐地掩盖了母亲的身躯。林默尘的心也仿佛随着母亲一同被埋入了地下,他觉得自己的灵魂也被抽离了一部分,从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消逝无踪。他在心中不停地呼喊:“妈妈,别走,别离开我!”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母亲离去的残酷事实,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绝望。
母亲离去之后,林默尘愈发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曾经,在被父亲犁过的沟垄田埂上,犹如慢慢游出一条长龙般,那是一个个细皮嫩肉的山芋,仿若刚出生的婴孩,外面包裹着泥土的芳香和生命的气息。
那时的生产队,每家每户都分得了一摊山芋。由于产量颇高,倒也让大家都心生了些许盼头。对于林默尘这个贫苦的孩子来说,饥饿时生啃,煮熟了更是狼吞虎咽,毕竟在那食不果腹的年岁里,但凡能入口的东西都显得无比香甜。
家里粮食分得极少,山芋便成为了全家人的主食。寒冬降临,天气酷寒无比,为了防止山芋被冻坏,父母呼唤儿子挖地开窑。父亲那急切而又关切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孩子,挖深一点,多盖些软草保暖,那是我们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啊!”林默尘便奋力地挖掘着,他深知,这些山芋关系着一家人的生存。
日子就这样缓缓流淌,林默尘在这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着亲情的温暖,同时也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他常常在夜晚,仰望着天空中闪烁的繁星,思念着母亲,也感恩着父亲的辛勤付出。内心的独白犹如潺潺的溪流:“我一定要让这个家好起来,不能让父亲再受苦。”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对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网开一面。一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窗户,林默尘醒来时发现父亲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浑身绵软无力。他焦急地问道:“爹,您这是怎么了?”父亲虚弱地回答:“孩子,爹这身子骨不争气,怕是病了。”林默尘的心瞬间揪紧,犹如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紧紧握住。
他赶忙请来村里的郎中。郎中一番诊断之后,摇了摇头说道:“这病不好医治,得去镇上的医院瞧瞧,需要不少钱财呐。”林默尘咬了咬牙,坚定地说:“不管花费多少钱财,我都要给爹治病。”
他开始四处筹借资金,村里的人家大多也并不富裕,但念及父子俩平日的为人,还是多多少少凑了一些。林默尘拿着这些钱,带着父亲前往镇上的医院。
医院里人头攒动,喧闹嘈杂。林默尘忙前忙后,排队、挂号、缴费,脚步匆匆忙忙,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检查结果出炉后,林默尘的心沉到了谷底,父亲的病需要长期的治疗,费用高昂。
为了节省开支,林默尘在医院附近寻了个简陋的出租屋。那是一间狭小阴暗的房间,弥漫着潮湿的气味。他每日为父亲做饭、洗衣,照顾得无微不至。白天,他将父亲托付给同病房的好心人照看,自己则前往工地打零工,搬砖、扛水泥,无论多么艰苦劳累的活计他都肯干。
晚上回到出租屋,他累得倒头就睡,但只要听到父亲的一丝动静,他又会立刻惊醒。
借来的钱很快就用光了,父亲的病情却未见明显的好转。林默尘望着日益憔悴的父亲,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痛苦。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在出租屋的角落里默默流泪,内心充满了自责和迷茫:“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救父亲了吗?”
一天,林默尘听闻邻村有个土郎中,或许能够治好父亲的病症。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求医的道路。那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两旁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林默尘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心中唯有一个坚定的念头:一定要找到土郎中,治好父亲的病。
经过漫长的路程,林默尘终于找到了那个土郎中。郎中听完他的描述,开了几副草药,并嘱咐他要按时服用。林默尘如获至宝,千恩万谢地拿着草药返回家中。
回到家里后,他每日亲自熬药,小心翼翼地端给父亲。在他的悉心照料之下,父亲的病情终于出现了一丝转机,林默尘疲惫的脸上也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可就在这时,家里又遭遇了新的困境。由于长时间疏于管理,田地的收成远不如前,家里的经济状况愈发拮据。但林默尘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击垮,他坚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他白天在田间拼命劳作,除草、施肥、浇水,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晚上,他借着微弱的灯光,翻阅着种植方面的书籍,期望能够找到提高收成的有效方法。
村里的人们看到林默尘如此辛苦,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送来一些粮食,有的帮忙一起干活。在大家的帮助下,田地的情况逐渐有了好转。
经过漫长的治疗和林默尘的精心照料,父亲的病情终于慢慢稳定下来,能够下床走动了。
这一天,阳光格外温暖明媚,金色的光芒洒落在田野之上,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绚丽的锦缎。林默尘陪伴着父亲在田间漫步。父亲望着茁壮成长的庄稼,感慨地说道:“孩子,多亏了你啊,咱们家才有了希望。”林默尘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说:“爹,只要您身体安康,咱们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从此,林默尘更加勤奋地劳作,他立志要让这个家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岁月的长河中,他用坚强和爱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动人故事,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风雨雨,他都坚信,只要有爱和坚持,一切都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夏日时光(小说)
韩郁,这位从山村走出的青年,周身散发着一种质朴无华的气息,仿佛他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最诚挚的果实。他那浓密且粗实的眉毛,宛如两片墨色的竹叶,透露出一股浑然天成的坚韧力量。双眼深邃而清澈,好似秋日宁静的湖泊,虽不璀璨耀眼,却饱含着坚定不移的执着,让人一望便觉其真诚实在。高挺的鼻梁如同耸立的山峦,刚直坚毅,那紧抿的嘴唇线条分明,微微上扬的唇角总是带着一抹温和而憨厚的笑意,仿佛时刻都在传递着亲切与友善。
他的面庞因常年的劳作略显黝黑,那是阳光与风雨留下的深刻印记,见证着他的勤劳与不屈。身材高大却毫无张扬之态,步伐矫健而沉稳,每一步都像是扎根于土地的承诺。他那厚实的手掌,布满了劳作的痕迹,老茧诉说着他曾经的付出,而那粗壮的手指仿佛随时准备捧起家乡的泥土,为这片土地倾尽全力。身上的衣物虽不华丽,却整洁干净,熨帖的衣角一如他纯粹而质朴的内心。
韩郁自幼生长在这片山水相依的小村庄,家境的贫寒从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他尚还年幼时,小小的身躯便跟在父母身后,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那炽热的阳光无情地晒黑了他的皮肤,却也锤炼了他如钢铁般坚韧的意志。每当夜幕降临,昏黄的油灯下,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刻苦读书,那微弱的灯光仿佛是他梦想的火种,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凭借自身不懈的拼搏与努力,韩郁成功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校园的岁月里,他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态度,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农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图书馆的角落常见他专注阅读的身影,在那一排排书架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实验室的灯光也无数次映照出他埋头钻研的模样,他精心照料着每一株实验植物,记录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一个炽热且坚定的梦想??凭借自己所学,彻底改变家乡那长期贫困的面貌。
毕业的钟声悠扬响起,韩郁背起行囊,毅然踏上归乡的路途。当他迈出车站的那一刻,熟悉的山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轻柔地拂过他的面庞。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水墨画卷。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那久违的思念。
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几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在树下嬉笑玩耍。韩郁的归来瞬间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乡亲们纷纷热情地围聚过来。
“哎呀,这不是韩郁嘛,都长这么大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眯着眼,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孩子,在外面读了大学,可算回来啦!”一位抱着孩子的大嫂笑着说道,眼神中满是欣喜。
韩郁微笑着和大家亲切地打招呼,眼中满是真挚的亲切与温暖。他深情地望着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心中涌动着复杂而深厚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