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心语 回复本帖
鄱阳湖文学明然

鄱阳湖文学明然 举人

  • 6

    主题

  • 11

    帖子

  • 3856

    积分

做人与做文

2012-08-19 15:27:46
 

今天能放下案牍的繁絮,在这里轻松与老师、同学们坐在一起来畅谈人生,畅叙友情,真的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我读的书不多,阅历很浅薄,知识不够全面,因此讲的不好大家请别介意。我给大家要说的话题就是一个人应该如何的去“做人与做文”。

 什么叫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把“人”做好了呢?

首先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要用欺骗的手段,用虚伪的言词与外表来掩饰自己,要用真心与真情对待社会,对待身边周围的每一个人。做人就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那么,道与德的关系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懂得:道是众生的道。也许大家还不能明白什么是“道”?打个比方来说吧,人是鱼,道就是水!人在道中,可得天养,浑然天成!“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如果我用更加通俗的说法来概括,那就很是简单。对于“道德”的解释,我们用儒家的思想来说,她就是一个“善”字,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善”之一字便是道德的化身。那么何以为善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当先。因此,“孝”就成了善的代名词。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总而言之,到最后“孝”之一字就成了道德的代名词。

(在这里我插一句题外话,据说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问什么呢?当然是问礼制。孔子一共有两次向老子问礼。一次是在现在的洛阳东关大街的北侧,还有一次,是在老子从周室退出来之后,孔子专门赶到老子当时所在的亳州,又向老子请教一些世间的至理。后来,在亳州,还建有一个老子的道德中宫,至今在道德中宫的门前,还有一条巷子,叫“问礼巷”。这两个地方,都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孔子问礼碑”。这样的标志,极可能是后来崇尚老子的道家人所立的,他们当然是想炫耀一下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事实,这毕竟对于道家来说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如果孔子都曾向老子问礼,那么,两家地位的尊卑便可想而知了。但是,在现实社会里,人们似乎对孔子的尊崇与膜拜超过了老子,这是为什么呢?道与德原本是一个整体,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道是无形的,德是有形的,人们只是记住了有形的看得见的东西而忽视了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事情就这么简单。因为前者所推崇的是人们看得见的东西,而后者是带给人们一种看不见的精神世界的产物。)

说到孝,它又分“上孝”与“下孝”这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孝”。那什么是“上孝”呢?说白了“上”指的是自己的父母前辈。父母双亲含辛茹苦地屎一把尿一把地把我们养育长大,不管是再苦、再难、再大的风雨也不曾阻挡住他们培育我们成长的脚步,这一路上他们就是累弯了腰,累瞎了双目也从不有半句怨言的。那么我们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父母双亲对我们的要求很是简单,他们只要求我们能够趁着年轻时认真地读书、学习、工作,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让他们老来能有个好的依靠,在他们劳动不了时,你能给他们一口饭吃,给他们一口水喝,在暇时给他们一个探望就足够。可现实偏偏脱离了这个轨道,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今天,试问还能有几人能做得到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照以上的说法去做,那么你就是尽了“上孝”了。

 第二部分是“下孝”。说到“下孝”二字,其实这毋庸我们去作进一步的解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人人都懂得如何的去做好“下孝”二字。因为这是代代相传授的。不管是男人女人,一旦成为了人之父母,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对子女的培养天职,承担起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们在承担起这些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千万不要疏忽了对子女的“道德”培养。作为父母,也应本着“不求个个成材,但愿个个成人”的原则,将子女培养、锻造成一个个有道德的人,对人类自然,对社会的发展有帮助的人,在这里我不想奢求他们对人类与社会有什么杰出的贡献,但至少不能对人类社会带来伤害。(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父母与老师能将自己的子女和学生培养得个个成材的话,那他们就真的是为这个社会,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这也许就是我们在坐的所有人心中最朴素的想法。我们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就是尽到了“下孝”的义务。大家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呢?

以上所谈到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们就是要遵循这些基本的做人原则,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说过了做人,下面我再来说说如何做文。

 什么是做文?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文章?

其实,做文就是指写文章,也叫做作文或者更书面一点的一种叫法——写作。也许将我的想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大家也许觉得十分的可笑。个人认为,写作——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并将这种对话的内容与对话的过程全程记录下来了而已。所不同的是,在现实的对话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或数个以上的活生生的人的个体存在。而写作时,是为文者与字里行间的一个或数个心灵影像的对话,并将自身在对话中感悟出来的点滴溶合了进去而已。其实,说白了作者就是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通过对文字进行奇妙的排列组合,将人世间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人生道理告诉身外的人,就是这么简单。你也不必去奢望自己能说出甚么深奥的,精僻的观点去指导和改变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人。仅此而已。

写作技能的培养。至于说到写作技能方面,这不是靠几句话或写一两篇文章就能说得清楚的。其实,人们在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修辞手法和技巧来表达个人的意见。或比喻、或隐喻,或借代等等。其实,现实中的说话技巧就是文学创作中的写作技巧,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就全靠为文者自身去用心参悟和体会,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去照搬能学得来的。古来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其中暗含的道理讲的就是如何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使用语言的技巧来进行表述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做什么样的文章,应该在哪些方面要注意。在写作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记住的。那就是,既然作文,就一定要去写道德文章,一定要把握好文章的精神意义与道德指向。用你的真情去弘扬人类的真善美,用你的性情文字去呼唤那些曾经失去的人性中的,美好的,纯净的,灵魂深处的东西,让浮躁的心灵回归净土。这样的话,它又牵涉到了一个心态与世界观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作者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一种心态去作文,作为一个为文者,这是我们每一位文学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人类自从发明了文字便跟随着诞生了人类文明,也就有了后来的文化、文学一说。关于汉字的起源,在中国有一个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得最为普遍。不过纵观中国汉字的历史,从最早用刻画符号来记录事件到今天,大概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了。在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曾经产生过的象形文字以及雅利安语中的梵语与俗语,还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它们都没能经得起历史的洗涤、检验,从而被淘汰出局,相反,只有中国的汉字能历千年之久而不衰,并正在不断地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这就足以说明中华文明的中华文化具有其不朽的生命力。

什么是文化呢?论语“《易·贲》云:文明以上,人文也。何谓人文?人,指获得文德之教,即由于受文化教育而成为理想之人,理想之人性。文,古通纹,可释作饰也。《太玄经·玄掜》作文为藻饰。引申为‘文’乃是为人表达个人性情的方式。《易·贲》又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此,我们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人文之义为教化,表达文而化之之意义,即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文化。故此,我们现当代的那些为文者们要真正地体解文化这两个字的内涵,切实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创作。

文化,这两个字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文指文字这个图形符号,化指教化。文化指的就是将文字符号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文章,尔后用文章作依据来启迪人类的思维,扫除和消弥人类的愚鲁,化解这原本混沌、浑浊的世界。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传递知识的桥梁,让人的个体受到教化,达到开启人类智慧的效果。这就是文化的功用。我们要把握好它。说过了文化,我们再来谈谈文学。

何谓文学,什么是文学?在我看来它很是简单。一为文一为学,文指文字文章,学指学习。人类知识得以传播的主要要途径就是文字,人们通过对用文字组织起来的,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的学习,增长自己的识见和才干。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会让人懂得很多的事物,了解个体原本陌生的领域,在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中会产生自身的感知和体悟。于是,我就把这通过对文章学习的过程叫做文学,而最终亦用同样的方式将认知的过程和感悟记录下来的行为,我们又把他叫做文学创作。这就是我对文学一词的粗浅理解。

前面,我们已说过文化的功效是用来教化人的。那么,我在这里要向各位老师提一个问题,那就是何以为“教”呢?

教的意义何在?不难设想,人在后天的培养中,无论是东、西方人的思想,还是释、道、儒及基督教义,无不是劝导人们要富有同情心,是劝人向善的。在前面我已说过“百善孝当先”,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善之一字是倍受推崇的,给善的注脚有很多:比如说人的一生中就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是无论如何也要切记的。

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那个“教”字是怎样组成的。“教”字拆开来看,原来它是由孝和文两个字组成的。从这里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使用文字组织来教化人类的目的是用来教人向善的。因为“教’之一字就是说明人类必须用文字来传递孝心与道义的。这就给我们的道德文化设置了我们大家都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由此,我们不难想到,作为一个为文的作者,应该自觉不自觉地遵守这个约成俗定的规矩而不能逾越。

鉴于以上的综述,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和想法都不尽相同,但做人和做文应该是一样的,不能超越了道德底线!人,太多时候不能简单的只为自己活着,更多的时候应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作者应该用平和、客观、正直的心态作文。要做就做道德文章,要做就做一个有道德的为文者。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做人与做文的关系是等同的,这也就是“文如其人” 一词的出处和由来。为什么将一个“囚”字写作成将一个人关在四面合围的牢室里呢?这其实就是在通过对一形象的描述时,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是生活在道德的天空下,都不能逾越这道德所规范的底线。在当今市场大潮汹涌澎湃,红尘滚滚不休,追名逐利的时代,在人人各逞所能,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成为人生追求的年代,我们真的是应该静下心来多多阅读一些古代经典文献并解析其修身养性之道,从中接受教益。这是当前社会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很好地坐下来静思一下。

今天,以上的这些闲话,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说得不好和不当之处务请大家海涵,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只是耽搁了大家不少的时间,在这里请大家原谅。谢谢大家!

 

秋心

秋心 榜眼

  • 356

    主题

  • 3448

    帖子

  • 44048

    积分

2012-09-11 14:16:46
说得真好,欣赏学习佳作。欢迎发到社团。
飘零

飘零 进士

  • 33

    主题

  • 787

    帖子

  • 11504

    积分

2012-09-12 10:50:45
学习,欣赏佳作!荣幸发到绿野社团!
老安儿

老安儿 举人

  • 14

    主题

  • 164

    帖子

  • 5192

    积分

2012-09-12 12:38:56
欣赏这篇文章。欢迎高手加入!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