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论坛 回复本帖
项梅

项梅 秀才

  • 113

    主题

  • 594

    帖子

  • 2285

    积分

【清韵】生命之约

2016-05-08 16:54:26

    

    昨天有幸听了在乡镇府举行的道德课,短短一个小时,但体会颇深。

    课堂上,放了三个小短片,其中全国劳动模范刘绍安的事迹《生命之约》。对我的触动很大。

    刘绍安为了履行和烈士张志久 的约定,抗美援朝结束后,他返回张志久的老家江苏,替烈士尽孝,为烈士的弟弟妹妹挡风遮雨几十年。为了这个约定,他忍痛割爱,将在山东的父母托付给姐姐,而自己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烈士得家庭。这就是人间大爱,这就是真善美得楷模!


为了与张志久的“约定”,刘绍安用了一生时间来践行“一诺千金”的情义和诚信。

  “我们中,如果谁死了,活着的就要去照顾对方的父母。”

  62年前战壕里的生死之约,就为这一句话,刘绍安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践行生死之约

  1951年,朝鲜战场攻打红安里的前一晚,侦察排副排长张志久翻来覆去睡不着,排长刘绍安碰碰他的肩膀:“想什么呢?”

  “不怕打仗,不怕死,就是放心不下老母!”

  “俺山东老家也有老娘,说实在的,谁不牵挂呢!”

  沉默了很久,刘绍安说:“我们中,如果谁死了,活着的就要去照顾对方的父母。”两人找来香烟包装纸,请文化干事写下各自家庭地址,装进弹壳,交给对方,藏进内衣口袋。

  天亮了,攻打红安里的战斗打响了,为炸敌人的一个碉堡,张志久抢过刘绍安手上的爆破筒冲了过去。可在离碉堡不远处,张志久倒下了。

  从那一刻起,刘绍安的一生改变了。

  1963年,刘绍安转业时,他忘不了对牺牲战友的“生命之约”,主动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裕生活,放弃了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升职和回老家工作的机会,毅然去侍奉战友的双亲。

  刘绍安家距离上班的基层供销社30多公里,但他舍弃了单位的宿舍,坚持骑车早出晚归,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照顾一家老小。张家父母过世后,刘绍安继续承担起供养3个弟妹生活、学习的重任,直至他们成家立业。

  这位抗美援朝老英雄,在泰兴乡下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普通生活,5个子女,都是基层最普通的劳动者,有三个还下了岗。

  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他曾坚定地说过:“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了战友的重托,我无怨无悔!”】(转载)

     在世风如下得今天,这样的诚信和约定真是太少了,刘绍安用一辈子得行动捍卫了他对战友地承诺
      想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礼仪之邦,文明大国!但今天人们做了什么呢!随着生活的提高,诚信道德缺失了,这是现代得悲哀。
      静心冥想,你、我、他是不是能从刘绍安的事迹中得到一点启示呢!我相信人们还有良知,诚信会越来越好的!


身为山东人,我感到骄傲!为刘绍安喝彩!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