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回复本帖
司药

司药 探花

  • 198

    主题

  • 2097

    帖子

  • 22016

    积分

【司药品文】《王子的镜子》,镜鉴你我

2011-03-29 23:02:17


《王子的镜子》,镜鉴你我

简单里的繁复,清浅中的高深,是《王子的镜子》带给我们,关于生存、关于爱情、关于人生的童话演示。
一个绝色漂亮的王子,倚仗着自己外貌的漂亮,“通吃”天下:因为天下第一漂亮,父王宠爱有加,处处护着他,甚至不惜“立法”来保障他的漂亮;因为天下第一漂亮,红颜倾慕不已,趋之若鹜,投怀送抱;因为天下第一漂亮,即使被父王逐出宫中,四处流浪,还是有其它王国“供”着这个天下第一漂亮的男人。这是一个容颜永远不老的男子,这是一个漂亮永驻的男子,这是一个靠一张漂亮脸蛋“通吃”天下的男子。人世间,真有如此完满的事儿?魔镜说话。本好生生的一个男孩,单纯、怯懦、“诉求”简单——父王,求你让哥哥姐姐们跟我一起玩耍。玩耍受了伤,请不要处罚他们。小小男孩,容貌漂亮,心灵也漂亮。漂亮到惹得药忍不住地想捏捏、想亲亲他柔嫩如脂的脸蛋儿。但,只是因为大王子经常捉弄他,小小王子便心怀怨恨,设局报复,于是,漂亮王子的清纯可人变了线。“最美的不是人的外貌,而是人的品德精神。”无比崇拜的妈妈的教诲,已在耳后,世间利欲诱惑更是牵引得王子越发“跑偏”。于是,在王子依旧漂亮如辉地活在“戏剧与音乐”中时,他的生存、他的爱情、他的人生,已开始“腐败,有蛆虫生出”。明明外貌是漂亮的,怎么会有蛆虫生出?春风得意、沉溺享乐的王子发现蛆虫在吃掉自己,他惊恐,却并未深想,而是关了魔镜的“禁闭”——他不要见蛆虫,不要见魔镜中自己日渐腐败烂掉的脸。漂亮王子依然活得风声水起,活得醉生梦死。直到有一天,他失手杀死了当年因他陷害而被废黜为庶民的哥哥,魔镜里的王子,已被蛆虫吃掉了整张脸,漂亮荡然不存。这个时候,美丽的母亲已去,至高无上的父王已去,童年时绕膝玩耍的兄妹已去,诺大的王国,王子终于如愿做王。但魔镜又在说话。镜中的王子,面目全非,奇丑无比,恶臭袭人。镜外的自己,依然漂亮年轻。哪个他更真实,哪个他更是自己?做了王的自己该如何面对?王子极度困顿又清醒异常,他要加冕做王,他必须要有所了断。他举刀刺过去。镜中的王子碎了。镜外的王子死了。死时的王子,已不再是人们所熟悉的那个漂亮王子,而是一个丑陋、干枯、被蛆虫吃掉了的老头儿。
在叙述中,药为什么用了“漂亮”而没有与原文保持一致地使用“美丽”这个词来说事于王子?实在是因为,漂亮与美丽有着外形上的不同,内在的更不同。药愿意把“美丽”这个词用于王子的母亲。汉索常问母亲:“妈妈,你恨婶婶吗?”母亲回道:“不恨!她有她的理由。要不是她我也不会有今天,也不会有你。”母亲因懂得世事之因果,因懂得万事之包容,所以,虽然她歌舞伎的身份卑微,但她因善而美。那么,没有善、没有爱的王子,除了空有一张漂亮脸蛋,还有什么美的气质?
故事很复杂么?不不,《王子的镜子》构架简单,表达也很简单。楚歌用心清朗:没有善美的心灵,漂亮脸蛋下,只能是一具日渐腐烂的躯体。如此主题,可以用不同体裁展示,但楚歌用了童话。这就有了寓意。童话是什么?药浅薄,一眼望过去地释义:童话就是孩童说的话。孩童说话什么样?单纯、恬美,人之初的性本善良。用童话述说一个故事,拿给成人看,楚歌走了一步险棋。因为日渐物质化的人间,现实逼着人们真实如铁地“趋利”。趋利的人们眼里除了真金白银,容不下幼稚的文字和说教。楚歌《王子的镜子》极有可能被冷。一个文本“被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自己是否“美丽”不以为然。楚歌是老师。拓展教育是他的长项。他避开了让人心生逆反的直白、强硬说教,把自己的心思寄意于童话,让人们有可能顺着孩童的视线,看到那面魔镜,并暗自里,照一照自己。药尤其受感的是,楚歌是老师,受众里有成长中的孩子,所以,楚歌的这则童话如果拿到课堂,那就意味非凡了。当然,药的想法也是幼稚——咱90后、00后就那么好哄?呵呵,也不是,药只是弱弱地期待,在一群闹喳喳的孩子里,有或一半或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孩子,把童话捧在了手里,记在了心里。孩子的眼睛,有真世界,真性情,真善美。
但又不完全是孩子,还有成人。生存、爱情、人生,成人活不出孩子的简单。真的么?也未必。药是简单之人,也经历过复杂之世事,但依然活得简单而快乐。生存、爱情、人生,如果你一直保持一份清纯、善美的心境,那么,你影射给他人和世界的,必定是一脸的诚挚、万分的可亲、可信。简单的事搞复杂,不是艺术,是活得混沌。

《王子的镜子》,药愿意把它定位为童话,有些荒诞,有些戏剧化的暗幽默,故而逻辑并不需要慎密到滴水不漏,文理并不需要处理得光润水滑,却字里行间,坚定地贯彻主题——美不存,人必腐。这就是药所感到的楚歌《王子的镜子》的良苦用心。
但毕竟是文本,就不能少了对于文本的“说道”。药不懂高深的文艺理论、作品创作,只是直觉,既是童话,那么,文本中的“看世界、感世界、思世界”就应该更多地渗透孩童的“眼神、语气、思维模式”。过于成人化,会削弱童话的意味,尤其是有些“陈述”,说教味还很重。不是说这样不可以,真的是药感觉,我们的成人早已在世事的磨砺中修炼得油盐不进,再大的道理他们也懂,但想让他们落实到心、实施于行动,就太难了。世风不济、风气不正的境况,童话那孩童的纯净,或许还能“出奇兵”让成人微动心弦——“那恶心的蛆虫是怎样生成的?是什么,吃掉了王子的容颜”,从而拓展地关联一下被自己搞得超复杂、超累人的生存、爱情和人生。
还好,童话尽端,王子还有勇气与自己了断,那么,灵与肉分离的我们呢?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2466王子的镜子

[此帖子由 江山评论部 在 2011-03-29 23:05:32 编辑过]

楚歌

楚歌 布衣

  • 2

    主题

  • 11

    帖子

  • 162

    积分

2011-03-30 16:58:25

第一个坐下来,细细品味药的点评。欣喜不已。

晋忻李

晋忻李 探花

  • 284

    主题

  • 2419

    帖子

  • 20631

    积分

2011-03-30 21:48:58

十分佩服药的又一篇点评,可谓雷厉风行,入木三分。欣赏学习啦。

ran.t

ran.t 榜眼

  • 89

    主题

  • 1871

    帖子

  • 28156

    积分

2011-03-31 08:59:16

精辟,而且开头那张图极有原著的氛围。哈哈。

浅泠

浅泠 进士

  • 145

    主题

  • 2244

    帖子

  • 8390

    积分

2011-03-31 11:25:46

楚歌总是以极其简单的想法去写作,没有事先预设种种的意涵,但我们却总能从他动机单纯的作品里品味到一些深刻,究其原由,我想不外乎二点,一则,作者落笔时忠实于心,揣摩书写的情节,都是自己对社会感知后下意识的意象表达,生活本身的深厚便不自觉的融入字里行间,另一则,则是作者自身的文化和精神素养,世界观的形成,都会在写作时,潜移默化的潜入文字的肌理中。
又如药姐所言“我们的成人早已在世事的磨砺中修炼得油盐不进,再大的道理他们也懂,但想让他们落实到心、实施于行动,就太难了。”当下的我们已然“坚毅”得听不进道理。我以为,作者选择了童话的形式来表达,并非因为这样的形式更利于表达,而是,童话更利于接受,童话近乎于童真的表达,残留着孩子似的让人无法拒绝的纯粹与真,我们通常远法拒绝孩子的眼神,是因为那份不沾尘埃的纯净,那么童话就是以这样的纯净表达的形式,浸入读者的心,让成年的我们无法拒绝。

冰煌雪舞

冰煌雪舞 榜眼

  • 100

    主题

  • 5973

    帖子

  • 24546

    积分

2011-03-31 11:43:26

欣赏学习!

割鹿侯

割鹿侯 进士

  • 47

    主题

  • 698

    帖子

  • 6870

    积分

2011-03-31 19:44:31

哈哈,继续努力。

秋梧飘絮

秋梧飘絮 探花

  • 238

    主题

  • 5392

    帖子

  • 14703

    积分

2011-04-01 17:00:44

字字句句从楚歌的文中透析而出,药的笔下却带着更加凝重的思索和隐性的担忧,我很欣赏老太太这句——“生存、爱情、人生,如果你一直保持一份清纯、善美的心境,那么,你影射给他人和世界的,必定是一脸的诚挚、万分的可亲、可信。”
《王子的镜子》,可以折射出更多的东西,审视生活,审视灵魂,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