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评论部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心花一瓣2011.04评论

2011-04-06 16:46:46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0616:42:44
评论内容:
林儿“谈”情莫言“乱”
好一篇《林儿乱谈情》!这“情”谈得“乱”吗?我怎么一点也不觉得!当“谈情”不再与“说爱”牵绊,这娓娓道来的片片真“情”便有了可寻的章法,有了着落和归依。
当你将源自心灵的这幅掏心剖胆的自画相徐徐铺展开,你也让与这篇文的每一个有缘人感受到了你纯的真性情,品味到了你温馨的亲情,解读到了你理性的爱情,掂量到了你纯洁的友情,参悟到了你笃厚的业情,欣赏到了你美丽的谎情,分享到了你可口的食情……好一个“情”字了得!走进了你的文字,一位纯真善良的书香女性,一位亲切友善的大姐,一位救死扶伤的天使正笑盈盈地向我走来。怀着你的自信,守着你的执著,携着你梦境……
追随着你的笔踪,在你的心路上迤逦而行,聆听着你真情的告白,触摸着你笔下汩汩涌动的真情,对你的敬意爱意也油然而生。你的笔下,渐渐丰满站立起来的是一位多情善感的的女子,一位心底质朴的朋友,一位执着磊落不让须眉的女性。感动着你的多才多艺、感慨着你的求真务实,感念着你的精益求精。在你笔下逐渐鲜活起来的林儿形象不能不令人心仪,不能不令人感动!家境滋养了你善良的本性,书香浸润了你的芬芳的心性、坎坷的经历砺练了你的秉性,勤勉和执著成就了你的灵性。你是一卷让人百读不厌的书,也是一首让人百品不烦的诗!
林儿这“情”谈了,如果硬要说乱,那只是“乱”了我的心性,让俺因文字而对你砰然心动,让俺想说不爱你都不行,因为我已经沉迷其中,欲拔不能了。
好个《林儿乱谈情》,唤醒了我的一份纯真,唤醒我一份良知,给了我做人的真谛。人生在世,处处有情,你教人知情系何方,情归何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林儿姐姐,谢谢你!

[此帖子由 江山评论部 在 2011-04-06 20:02:30 编辑过]

江山评论部

江山评论部 布衣

  • 81

    主题

  • 559

    帖子

  • 247

    积分

2011-04-07 23:20:50

[1楼]无主题——[司药]【禁闭】【删帖】回复时间:2011-03-2813:50:17
如此厚重跟评,当作典范,当属每个作者之幸。药观摩、学习,心动不已:)
加精置顶,推荐社区精华,必须的。
------------------------------
每个人都是调药高手。
[2楼]温江南旧梦,怎一个“情”字了得——[心花一瓣]【禁闭】【删帖】回复时间:2011-03-2815:11:01
投稿栏目/社团:【长篇连载】文章标题:梦回江南(六)作者:蕾子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3747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3-2815:03:51
评论内容:
珍儿动之以情晓之心理,终于让付钦凯回心转意,亲自来廖家登门造访,解除了与兰馨的婚约,一举搬掉了多日以来压在兰馨心头的石头,让她心想事成,她与珍儿重续姐妹情缘。真乃:叹上苍厚德珍儿大义相助,幸柳暗花明再叙姐妹情缘。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平淡的日子里,绵绵无期的相思中,让兰馨度日如年打发着时日。珍儿学校的联谊会,应邀而至的兰馨以她的秀气与温婉再次惊动了四座。舞池中间与李姓男生的翩翩起舞让他排遣了她许久以来心中的的忧郁、不快和担心,冲淡了萦绕于心的牵挂,珍儿给她的生活带来一点小波澜,宴请他去参加同学聚会或者舞会,那个上次邀请她共舞的李同学总是在场,时不时的主动找她聊上一阵或共舞一曲“慢三”步,给她平静的生活起涟漪,也排解了兰馨花季里的孤独和苦闷。其实也为故事情节的深入推进再添波澜。兰馨二哥的婚事也进了父母的日事议题。这也为后续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再次巧设伏笔。小说引人入胜,已让我沉醉其中,不忍释卷。温江山旧梦,让人梦牵魂萦。更新为盼。点评不周之处,还请海涵!
------------------------------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生存的……
[3楼]【心花品茗】小芳,你在哪里?——[心花一瓣]【禁闭】【删帖】回复时间:2011-03-2919:48:50
萨士比亚在他的“哈姆雷特”里有一句经典之极的台词.”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不错,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得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只是没有这样的终极而已。
——题记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轻易就可以被感动的人。可是走进了赵兴华老师的《寻找小芳》,我还是被深深的感动了。形体虽然已经从《寻找小芳》的文字中淡出,但赵老师所呈现在我面前的这幅赵老师以他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为读者绘就世人灵魂的百态图画却依然历历在目。故事的时间跨度从大跃进开始,到二十一世纪初,赵老师让我们真切地重温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从贫穷走向了富有,但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却从恬淡沦落为空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个疯狂攫取、占有和纵欲享乐的怪圈,一群乘着市场经济大潮而膨胀的都市暴发户,在迷茫中苦苦寻觅,在失魂落魄中让灵魂回归,在无奈里感叹,在忏悔中觉醒,一步步地将读者吸引到赵老师慢慢展开的矛盾中去,即为他们的命运感叹,又为现实的无奈而惋惜。
一、走近彭辉,去认知中国暴富者精神的堕落
在赵老师的笔下站立起来的彭辉,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他豪爽仗义,扶危济贫,疾恶如仇。在那个物质匮乏特殊的历史年代,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他,纯真的爱情滋润着他,小芳纯洁无暇的爱意包融着他,让他这个饱受冷落和歧视黑五类的后代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和情感支柱。但他又醉心于声色犬马之中,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花天酒物质追求冲淡了他的淳朴和善良,但却无法剥蚀他对不芳的那忠贞不渝的情感。在商海里摸爬滚打的他清醒地看到了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物的心态,尤其是那些被他拉下水的政府官员们的丑态。他不齿于他们的卑劣行径,他又离不开他们。他混迹于污泥浊水里,仍然坚守着一份独立人格,体现了可贵的良知和人性。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凭自己的胆识和能力白手起家,凭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率先致富。当小芳走出了彭辉的视线,当他与小芳的初恋风干成了岁月的记忆,他的私欲日益膨胀,他的心灵渐渐扭曲了,他财大气粗了,他的灵魂却在声色犬马中被掏空。如果他还是一贫如洗,他依然穷困潦倒,他的迷茫或许不会酿成悲剧,但他恰恰成了一个富有者。心灵的空虚和财富的剧增,加上他骨子里的不甘和不平,于是,纵欲就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当他遇到酷似初恋情人小芳的韩秋以后,内心深处的那份沉睡了的爱情种子被催生了,他竭力想找回失去的久违了的初恋,他想方设法想追补他对小芳的愧欠,寻找心灵上些许的安慰。
他腰缠万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那些贪官污吏,为了自己的爱情寄托者韩秋,他又视金钱如粪土,挥金如土。为了拿下建设项目,他不得不逢场作戏,违心地斡旋于那些达官贵人之间。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商战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攻无不可,战无不胜,使自己的公司“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让他们跃身一变成为物质上的富翁,他看似活得风光体面,内心深处却倍感茫然和失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深感困惑迷茫和无助,在锦衣玉食的背后也隐含着无尽的惆懂落寞和无奈,于是放纵自我,在声色犬马中寻找刺激。彭辉眼中看女人:
“在彭辉的眼里,女人只是一件衣服,喜欢就穿,不喜欢就随手扔掉。自从一猛子扎进商海以后,彭辉就从来没把哪个女人放在心里过,他觉得现在的女人都太认钱,太认钱的女人都不干净,都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腥臭。彭辉曾不止一次对别人说过,要是有哪个女人能打动我,除非她是个仙女或者是个妖精。”这就是彭辉对女人的再认知,再定位。彭辉的生活中不乏女人,但这除了给了提供玩乐和泄欲的工具之处,他却并不觉得快乐,因为这些女人永远走不到彭辉的情感生活中去。因为他心灵深处,仍然给小芳留有不可惑缺的位置。在彭辉的眼中,小芳是无人可比的,也是无人可替代的:
“小芳,是彭辉内心永远无法消逝的痛。所以,他现在一听到当下很流行的那首《小芳》的歌,就一阵阵揪心地疼,仿佛那首歌就是为他写的。”
于是人生的旅途中,他无时无刻不在苦苦的寻觅。因此当酷似小芳的女人走进了他的视野,他不禁眼前蓦然一亮,心灵不禁一震:
“可是自从昨晚遇到那个酒店服务员以后,彭辉就像着了魔一样,真可谓心旌荡漾、魂不守舍了。就连彭辉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些荒唐可笑,我他娘的这是怎么了?我他娘的不会是在做梦吧?”
于是彭辉用尽心思追求她,最后终于用他的诚心感动了跟小芳一样纯朴善良温柔可爱的韩秋。其实彭辉并不曾觉察,他在执著追救韩秋的过程中,在偿还他亏欠小芳的一笔情债。只是他主观地把貌似小芳的韩秋当然的债主。他身不由己地走进了小芳的影子,也恰恰陷入了他为自己掘下的感情陷井。
彭辉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自身的局限性——他的外强中干。在娓娓的叙述里,我们看到,深陷生意场中原来极度厌烦腻歪醉生梦死生活的彭辉,是怎样一步一步堕入了心灵的泥淖,又是如何在柳岸花明处重新找到生命的光点,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对于彭辉而言,遇到餐厅服务员韩秋纯粹是生命中的不期而遇。就是这个邂逅,却激起了彭辉对青春岁月的深情缅怀与追忆。
“可是自从昨晚遇到那个酒店服务员以后,彭辉就像着了魔一样,真可谓心旌荡漾、魂不守舍了。就连彭辉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些荒唐可笑,我他娘的这是怎么了?我他娘的不会是在做梦吧?
近几年,彭辉接触过的、睡过的女人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其中也不乏有姿色有韵味的,可是还没有一个能让他如此梦牵魂绕,还没有一个能让他如此废寝忘食,还没有一个能让他把生意抛在脑后而昼思夜想、醒时梦里都是她。”走进他视野的韩秋,只所以能牵住他的心,绊住他的魂,缘于这个清纯淳朴的女孩太像彭辉梦牵魂萦的小芳。
“彭辉站起身刚要发火,却见那个一脸惶恐的服务员已经在抹眼泪了。彭辉这才仔细瞧了她一眼,这一瞧不要紧,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因为那个服务员抹眼泪的样子,太像一个人了。
太像小芳了!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小芳是彭辉喜欢的第一个女人,不,确切地说,小芳是彭辉惟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彭辉总觉得自己同小芳的那段感情应该算是他的初恋。”
彭辉人生的际遇的两个让她梦牵魂萦的女人,偏偏又是母女,我想这不仅是天然的巧合,更是一种因果的报应。从二十年前赤手空拳受人鄙夷的穷小子,跃身而成了财大气粗的大老板,彭辉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改革开放,让彭辉的视野开阔了,思想解放了,个性彰显的,欲望膨胀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同样也能让磨推鬼。金钱营造了生活,但却扭曲了人的心灵,既成全了人,也割裂了人,当金钱成了生活的主宰,人就成了精神的侏儒,它无限的膨胀了人的欲望,遮蔽了人性中那些纯粹、朴素和持久的情愫,把人生变成一场在金钱跷跷板上此起彼伏的游戏。他在成为物质上富翁的同时却也沦落为精神的乞丐。他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心灵的空虚,精神的颓靡,处境的窘迫,人生的无奈。为了生意,他不得不成天与自己并不愿意打交道的那些达官贵人周旋,喝酒,打牌,泡小姐……内心的苦楚无可言状。他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处于空前的迷茫状态。
“彭辉经常莫名其妙地想,倘若时光真能倒转,他宁愿退回到在商丘老家生活的岁月。他宁愿整日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宁愿在农闲之时背着工具篼子走街串巷,招揽木匠活。当然,前提得是小芳做了他的妻子,最好再给他生个一男半女。有时候彭辉甚至想到了死,他觉得人活着实在太累,实在没什么意思,忙来忙去不知在他娘为谁忙活。假如没有儿子,彭辉真想离开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实在他娘的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尽管彭辉一生他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使高官达贵为他所用,使流氓地痞闻风丧胆,使楼中楼的酒店的老板忍气吞声惟命是从,甚至他也能够让韩秋这个原本纯洁无暇的女孩子接受他的所谓爱情。
“韩秋的出现令彭辉的眼前一亮,他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又有了在月色明媚的池塘边与小芳钓青蛙时的那种青春萌动、那种惬意和那种亢奋。这就是他迫切地想走近韩秋的缘故,他把韩秋想象成了小芳,他要从韩秋身上延续自己那断了许多年的梦。
尽管他知道韩秋就是韩秋,韩秋起码要比他的小芳小二十岁,但是他依然要欺骗自己,他就是要把韩秋当作小芳来对待。”
其实说来,韩秋一开始出现,便让彭辉开始为自己结着一个死套,让他一步步走进了小芳的影子里,到头来,当影子被击碎,他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编织的虚幻的梦尽管是美丽的,但梦醒了,他才发现他永远骗不了自己。爱情这两个字是那么的遥远而生疏。彭辉与小芳曾一起走过那么多艰辛的路,一直延伸至坟墓。这就是迷茫的代价。让他苟活在迷茫中,让他的灵魂跌入了万丈深渊,让他的心灵没有了归宿。心灵没有归宿的人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尽管他腰缠万贯,就象是大海里航行的一只小船,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只能在漫无天际的大海里随波浮沉。
彭辉的灵魂就是这样在挣扎中涅盘,在涅槃中逐渐的清醒和忏悔起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彭辉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个酷似小芳怀上了他的骨血的韩秋竟然是他的亲生女儿,是他与小芳结下的一枚苦涩爱情果实,这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如此尴尬窘境,让他如何去面对他挚爱着的初恋情人,让他如何去面对他一往情深的韩秋!
当禁锢彭辉灵魂的绳索彻底的解开了,心灵慢慢的飘移游动起来。寂寞痛苦。他为之生为之亡的终极目标被完全彻底的击碎。坚强的外表下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颗伤痕屡屡的滴血的心。当他彻底明白相爱的人不能相守,爱他的人又不能相伴,他心中信念的城堡已轰然倒塌。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芳成就了彭辉,小芳又一手断送了了彭辉;彭辉成全了韩秋,彭辉在悄无声自息中葬送了韩秋;韩秋彭辉在山重复时看到了柳岸花明,韩秋让彭辉的灵魂沉沦于万劫不复的地狱。其实对于这一点,小芳有着她难言的苦衷:不妨让我们再来重温小芳在彭辉遗像前的一段真情告白:
“望着彭辉的照片,小芳哽咽着说:“小辉,你不该这么走啊,你走了,让俺咋活?俺知道你喜欢秋是因为喜欢俺的缘故,俺不赞成,不是因为别的,俺就是担心哪一天你发现秋不是俺,你就会冷落了秋,那样你就害了秋啊!俺知道谁也代替不了俺,就像谁也代替不了你一样。”可以说知彭辉者,莫过于小芳。尽管彭辉从他与小芳的恋爱和人生经验中获取了足够的智慧,但他依然要将埋藏于他心灵深处这幕这感情的悲剧移接至韩秋身上,让他从小芳的影子里暂时寻找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我想这是因果的回报,也是人性的宿命。
二、走近韩秋,让我感知社会底层女性的不幸
小说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彭辉这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对韩秋的刻画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赵老师笔下站立起来的韩秋,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孩,是一个因生活所迫扼杀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的少女。她的欲望清澈见底,她的要求也不高,起初她只是为了能够治好母亲的病,为了能够供弟弟上大学,她恪尽职守,安守本分,委曲求全,毅然地承受着生活中接踵而至的艰辛,忍受着外人的冷脸和白眼。但她最幸运的是遇到了彭辉,这归因于她长相酷似彭辉的初恋情人。
命运对她并不公平,同样也狠狠地捉弄了她一回,让她偏偏要遭遇母亲初恋情人的热烈的追求。让她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畸形的病变。应该说她对彭辉的情愫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但这份情份是基于感恩戴德。由此看她与彭辉的爱情基础并不牢固,抑或也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潜藏着危机。小说在结尾处,赵老师有意安排了小芳的死而复生,与彭辉的再次相遇,让小芳一手将彭辉心中的影子击碎,让韩秋心中的幻想破灭,让彭辉怀一颗负疚之心走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让韩秋一生都活在彭辉的阴影中而郁郁寡欢。我想这绝不是一种天然的巧合,而这种颇具戏剧性的变化让人性的回归也成为一种时代的呼唤,成为众望所归。从而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更加鲜明。
“韩秋的出现的确让彭辉死了的心复活了,他渴望自己能够从迷茫的梦境里回到现实中。彭辉已经明显地意识到韩秋将要改变他的生活,尽管他不知道韩秋的出现是福还是祸,但他不管是福是祸都不想回避,他不想让自己沉寂多年的心继续沉寂下去,这对于正值不惑之年的他来说的确令人感到费解。”
因为与韩秋的际遇,才让彭辉眼前一亮,让他砰然心动。
“彭辉每晚陪着崔副局长和老魏这样的甲方在夜总会或洗浴中心消遣,他自己却越来越没兴趣找小姐了,因为他的脑子里装的全是小芳和小芳的化身韩秋。更确切地说,他觉得小芳又复活了,小芳又显灵了,小芳几乎每晚都出现在彭辉的梦里。而现实中的韩秋,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彭辉这个钢铁般的硬汉,他的确有些身不由己了。”韩秋,复苏了彭辉的心灵深处沉泯已久的绵绵爱意。
“彭辉过去帮着推车,并冲韩秋微微一笑,是如释重负的一笑。韩秋也微笑了一下,笑得很好看,那微笑里充满了感激。彭辉轻轻抚摸了下韩秋的脸,韩秋的脸很烫,就像当年发高烧的小芳。这是彭辉第一次摸韩秋的脸蛋,他摸韩秋脸蛋的感觉和当年摸小芳脸蛋的感觉竟然一样——细腻、滑润,还有一种麻酥酥的手感。在已过的二十年,他摸过新婚妻子的脸蛋,没有这样的感觉;他摸过几个情人的脸蛋,也没有这样的感觉;他摸过无数个夜总会小姐和桑拿按摩女的脸蛋,更没有这样的感觉。”
韩秋的朴素和纯真让他有了初恋时的那种兴奋和渴望,这种渴望让他心绪不宁、梦牵魂绕,让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纯真的岁月里。
“韩秋对于彭辉的这一摸不仅没有丝毫的反感,反而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竟然同父母在她病中摸她的感觉很相似。从手术室出来的人,都是虚弱的,不仅仅是体质上虚弱,精神上也是虚弱的。韩秋就是这样,她觉得自己此刻很需要某种来自外界的安慰,即便是轻轻的抚摸,也感到异乎寻常的满足。而且自从彭辉给她交了住院费以后,她就觉得骤然间彭辉离她近了许多.应该说韩秋起初对彭辉的情感还只是一种感恩戴德的心理倾向
不过,这时“韩秋看彭辉的眼神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犹疑和不信任,取而代之的是信赖和感激的目光。”
韩秋心路轨迹合情而又合理:一方面,她是出于感恩心理;一方面,她对彭辉渐渐产生的好感。二人心灵间的距离也渐渐拉近。但是只是她怎么也不可能知道,在彭辉的心目中,她只是小芳的影子,她是无法懂得爱是一把双刃剑。在让她欢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不幸。她满心欢喜的选择,却既毁灭了彭辉,又给自己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心灵伤痛。
婚姻是故事的结构和兴趣中心,金钱和性欲是故事发生的因由,也是破解主题的结扣。没有钱,韩秋和小慧现有的生活就失去了基础,他们就不会对占有了他们的男人心存依赖。故事中,几乎每个细节,都渗透着钱的力量,钱和人性推动故事的情节的发展。韩秋对彭辉的依赖缘于她希望让母亲的病得到救治,弟弟能如愿以偿考上名牌大学,小惠更是见钱眼开,不惜使尽浑身解数。金钱成为操纵情感和婚姻的幕后黑手,这真是绝妙的讽刺。曾几何时,金钱竟然取代了人的信仰呢?彭辉用区区五万块钱可以让他曾经占用的女人知难而退,韩秋因为还不起她对彭辉的人情债而甘愿以身相许。离异后的彭辉的原妻牢牢的攥住彭辉的经济把柄,以如果彭辉再结婚财产全部归她相要挟,楼中楼里里外外的那些男人和女人,一辈子和钱较劲,忙挣钱,忙喝酒,忙闹感情危机。
在韩秋眼里,“彭辉是个很成功、很有主见、很有男人味的人”,“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纯朴善良的韩秋面对上天赏赐的这个杰出男人,无法不动心。她的动心充分体现了其自然真实的性格特点。作品对韩秋有过这样的描述:“韩秋虽然是个城市姑娘,却又不像有些城市姑娘那样轻浮和傲慢,也许是因为家境的贫寒,反而更像个农村姑娘。”正因为如此,韩秋的所作所为便是真实的,可信的,她在彭辉与小芳的恋情中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场合,他充当了小芳的替身,她悲苦的命运足以唤起人们悲悯的情怀。
李彤,这个彭辉得力助手、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的清华高材生,依然摆脱不掉悲剧命运的定数。因为他缺乏应有的果敢、自信,把握不住爱情的机遇,让过眼的姻缘与之失之交臂。因为在友情与爱情之间,他不愿背负一个背信弃义的罪名。在事业与婚姻上,他始终在恪守着先立业后成家的古训。更何况横亘在他和韩秋之间的,还有他无力改变的韩秋家境的极度困窘和亟需救助的现实!这就让他始终无法突破心灵的围城,最终落得个水中望月,望人兴叹。应该说,李彤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小说中出场人物屈指可数,但个个性格鲜明。赵老师对楼中灵寻欢作乐的男人和出卖肉体与灵魂的女人的内心世界的剖析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在赵老师的照妖镜下,一群腐败官员聚财敛色的本性也昭然若揭,让人鄙夷的同时又深感悲哀与无奈。却难以让人深恶而痛绝。在时代的激流中,他们在磨爬滚打,他们有情有义,有苦有乐,他们够朋友,讲义气,为了干事创业,他们不得不违心的曲意奉承。赵老师笔下的那一个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她们为钱献身,卖笑求荣,沉沦的不仅仅是肉身,还有她本原来纯洁的灵魂和善良的人性。
三、走进小说,品味其巧妙的构思和深刻的内涵
因为我明白,赵老师的创作的意图绝不单单是要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来讲述一个有关儿女情长的爱情故事。赵老师真正的用意在于透过这个离奇曲折的由一个男人与母女二人之间展开的孽情故事,去披露当代的暴发户们在一夜之间暴富后无所适从的茫然,去揭示这一群体内心的苦闷、彷徨与纠结。
小说的成功的之处在于赵老师以真知灼见和超人的胆识,大胆地披露社会的阴暗与腐朽。暴露着人性的丑露与自私。在作品中,赵老师没有急于用道德的标杆却评判小说中人物及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谁好谁坏,只是把千疮百孔的社会形态真实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然后在一个个社会的浓疱上猛力扎上一刀,让读者在揪心的痛疼之后去认知小说中一个个人物真实的欲望和情感需求,去反思这个多元化社会复杂的社会形态,去感知众相百生的人生舞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去体味物欲横流的社会局势对暴富者群体视角的迷惑和灵魂的冲击,去明察这一社会群体对社会激烈的变革的无所适从,去感受他们对自身理想和梦想追求的迷茫和困惑。
作品以平实练达的语言,营建了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彭辉、小芳、韩秋、李彤等人物形象。回望着赵老师笔下一个个人物的心灵轨迹,宛如在扫瞄着一幅撼人心魄的人生百态图。在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真实的,对他们,我们很难用坏人与好人这样的标准去界定。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和生存方式,但是,在时代变革的杠杆作用之下,在现实生活的迫压之下,不得不进入名利欲望的怪圈,他们的每个人的身上都笼着浓重的悲剧色彩。让读者在品味小说因爱恨情仇所漫卷起的那一抹一抹温情,一丝丝亮色的同时,心灵深处也负载着一层层挥之不去的悲哀与沉重。
我想,在赵兴华老师的意念中,彭辉要寻找的小芳,不仅仅是一个化身,也不单单是他曾经遗失的玫瑰色的梦境,而是一个时代人性中缺失的弥足珍贵的东西。赵老师只是以彭辉寻找小芳为引子,呼唤人性的回归,伦理的回归,道德的回归。
“切诺基越野车是撞断大桥北侧的护栏斜着飞出去的,根据车的落点,可以看出车在空中飞行了好长一段距离。车子打没打滚不知道,反正车落在了十几米深的河底时是四轮着地的。整个车体摔成了一个薄片,就像被踩扁了的火柴盒,车肯定是报废了。离车不远处,盖着一个印有急救中心字样的白布单,清晰地显映着人体的轮廓。”
当彭辉驱车在桥上那纵身的一跃,他书写了一个并不太圆满的人生结局,他也为他一生的迷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彭辉找到了他念念不忘的小芳了吗?——这也给读者留也了深沉的思考和意境悠长的反刍与回味……
小芳,你到底在哪里?
——冥冥之中我隐约听到了来自于地狱抑或是天堂中的呐喊。但愿阴曹地府里的彭辉已经找到了他心灵的归属。
------------------------------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生存的……
[4楼]也论”敬畏文字“——[心花一瓣]【禁闭】【删帖】回复时间:2011-03-3120:51:38
品味着烟兄弟的文字,想起了司药的苦口婆心,感念着烟兄弟的逆耳忠言,顿觉脸红耳烧心在跳。
因为这不能不让俺想起了烟兄读了《小芳,你在哪里》一文后留下的情真意切的点评:“心花的品文越见功力了。用心体会的独特见解,透着对原文的精透理解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有一种不适的感觉,即引用太多且过于频繁,致使文本有种滞累感。”
因引文频繁让文本滞累,因滞累让烟兄深感“不适”,罪过,罪过,这着实让心花心头不禁一颤,我可以想象得出,烟兄当时那种不适的感觉定然像吃饭吃出一只苍蝇,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起来。
同一篇文章,司药也留下了如此苦口婆心的点评:文中错别字等问题,药做了标注,请心花留意修整。药还是那个观点:美文少瑕疵。细节的疏忽,影响作品的精致。
他在执著追求(追救)韩秋的过程中,/韩秋彭辉在山重水(这个“水字”漏写了)复时看到了柳岸花明,让彭辉怀一颗负疚之心走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也是破解主题的结扣。(“结扣”这个词,药不是太明白,口语?)/在时代的激流中,他们在摸(磨)爬滚打,/赵老师没有急于用道德的标杆去(却)评判小说中人物及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
良药口利于病。良朋言辞中肯的针贬让心花倍受感动。益友的点评,无异于一计计长鞭,鞭笞着我的灵魂,引发了我对文字的敬畏!因为此时此刻,文字对于我而言,已不再单单是几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她同时承载了一群文字的有缘人对汉字的态度。
记得刚进入小学时,我的启蒙老师就告诉我,你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方块字,她可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在书香墨趣的浸染下,我一天天长大,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品味到了她深邃而丰富的内涵。我渐渐地懂得,就是这些跳动于书页之间的文字,穿越了时空,一笔一划认真而执着地传承着华夏的文明,推动着民族历史的进程。文字绝不仅仅是用来渲泻情感、释放心情、排遣郁闷的工具,所以我们理应对于先人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字怀一份虔诚的敬意,行文时严肃认真地来遣词造句,准确地来表情达意,而不应该有丝毫轻视和亵渎。
既经出手的每一篇文字,都要像是在平面媒体发表一样,不能有半点的草率与马虎,不能佶屈聱牙、别字连篇。否则,那就绝不单单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读者的不恭和不敬。
为文一如为人。闲暇里,怡情养性也好,翻晒心情也罢,既然要舞文弄墨,就得考虑文字究竟是要传布的,所以即使不求“流芳百世”,起码下笔前后,反复推敲,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上多下些功夫。
现代社会提倡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尽量少地制造生活垃圾,那么,为文写作又何尝不需要“低碳”呢?一个人,一旦缺失了对文字敬畏感,就会恣情妄为地胡乱涂鸦,随心所欲的玩弄文字游戏,人为地粗制滥造一些文字垃圾。而惟有对文字心怀敬畏,才会让自己文字低碳、绿色、阳光。
你说是吧,烟兄弟?
------------------------------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生存的……
[5楼]无主题——[心花一瓣]【禁闭】【删帖】回复时间:2011-04-0709:29:11
投稿栏目/社团:【江山小说】文章标题:二叔就是一出戏作者:林儿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25672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0709:27:49
评论内容:

林儿姐,俺又来看戏了,当我走近“二叔”,我不由自主地也入戏了
戏如人生。可不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哭泣声中拉开了序幕,在别人的哭声中落下了帷幕。
走进了林儿老师《二叔就是一出戏》,聆听着作者娓娓道来的二叔场内场外内戏外台上台下酸甜苦辣的故事,情不自已为二叔欢喜为二叔忧,不知不觉间我也成了二叔主演的这场戏中的忠实的观众和演员,在戏场小天地里,幕前,看他入情入境,演绎着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传奇;幕后,看他假戏真做,与小芳演绎着人间的离合悲喜。在天地大戏场,品他生活舞台上饱尝的酸甜苦辣,看他在喜怒哀乐中,扮演着人生蹩脚的闹剧。走近了二叔,不知不觉亦入戏,和二叔一起悲伤一起笑,和二叔一起快乐一起忧。走出戏剧,仍然沉心于二叔的戏情中,揣摸着隐藏于二叔戏情背后的哲理与启迪……
二叔的一生,真是就是一出戏,在剧场舞台上,他是一名出色的演员,戏台小场地,二叔扮演着才子佳人,演绎着神话传奇。《笔生花》里,他演绝了姜德华历经磨难建功绩喜与表兄结连理的爱情故事。《再生缘》里,他真情再现了孟丽君与皇甫少的悲欢离合的人间悲剧,《西厢记》里,他又演活了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的爱情史诗;《牡丹亭》里,他又展示杜丽娘生生死死为情而战的壮丽……拉开了帷幕,仿佛真的目睹到了二叔站上了舞台,淋漓尽致地展示着才艺。在那一瞬间,戏就是二叔,二叔也就是戏。二叔那戏,唱火了舞台,也唱红了自己,让他成了十里八乡年轻姑娘心中的白马王子,作为演员,二叔总是那么专情,又是那么投入,以至于他戏真做,爱上了生活里的七仙女。在台上,他有权有势呼风唤雨,可是当二叔一旦走下了剧场的舞台,在人生的舞台上他却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清楚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戏班子解散后,二叔真的成了‘二流子’,他既不会种田,也不会干别的营生,却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整天醉生梦死,自怨自艾,愤世嫉俗,喝醉了就大骂那些解散他们戏班子的乡镇干部。”
他总是走不出剧本里的剧情,做教师,他不识世务,革命歌曲他不教,教孩子唱起了天仙配,结果被校长辞退出局。台上他拥有万贯家产,台下他却囊中羞涩。台上他风流倜傥,台下他却举步维艰。因拿不出三千元的聘礼,他不得不强忍棒打鸳鸯,与真心相爱的小芳各奔东西,走下了剧场舞台的二叔,始终弄不清楚戏剧与生活的区别,他就是不愿意洗却铅华卸下行头,重新去塑造他自己。他不懂得曲终人散,他需再打鼓另挑弦,全心唱好生活的这出戏。能走出戏的才是好演员,走不出戏的是下九流。二叔就因为走不出戏,所以他成了乡里乡邻眼中的另类,二叔醉酒会唱戏,但他唱的是生活的辛酸,唱的是命运的不济。就因为他始终难以走下剧场的舞台,累着痛着也伤着,他这戏唱得酸涩唱得憋屈,也唱出了我的悲悯的泪水,二叔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好演员,他演不好生活舞台上的这出戏,他融入不了生活,在滚滚红尘中迷失着自己。
当幕后心怡的小芳走出二叔的视线时,他庆幸地与小芬际遇。在生活的舞台上,小芬代替了小芳在二叔心目的位上,也在极力扮演着为人妻的角色。但是二婶倾心尽力,还是代替不了小芳在二叔心目中的位置。她憋屈她心酸,她塑来顺利,默默承受着二叔带给她的心伤与委屈。二婶一番酒后的心灵告白触动了二叔的灵魂,也抚平了二叔酸楚的记忆,总算让二叔幡然醒悟回新转意,认准了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身处的位置,他终于走出了小芳的影子,尝试着认真努力地扮演起了他在生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不再贪杯,不再心猿意马,不再醉生梦死,用心体验着耕种劳作的辛苦与欢愉。尽管这时候的他,仍然还是一个蹩脚的演员。但他还是一步步地演了下来。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选择,因为他已经懂得既然站上了生活的舞台,必须全力演好他眼下扮演着的角色,虽然这时候,生活的舞台上,二叔只拥有二婶这么一个不离不弃的观众,他还是心甘情愿地与二婶一起上演着妇唱夫随的生活独幕剧,当剧情延伸到生活与生命,二叔的生命的戏剧里也多一自尊、自重、自强、自信和自立。
“走吧,二叔,少喝两杯嘛。”
“不喝了,现在我是农民,以务农为本,本人多谢了。”
二叔登台再风光,改革春风让他重返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时候的二叔,又沉醉在了天仙配的角色之中,但与二叔夫唱妇随的二婶一声“董郎”的呼唤,就可以将二叔从剧情中从容拽出。从剧场到生活,二叔懂得了在不断的角色转换中汲取经验,自如地应对他面对的一切,成功的扮演着剧场和生活舞台上称职的双重角色。
在生活的舞台上,二叔只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角色的转换,能够渐入生活的佳境,这全得益于二婶这个出色配角的全力配合。在二婶眼中,二叔曾经是他的偶像,但生活中,她当年慕名倾心的夫君也曾让她伤心让她无奈让她报怨,但她并不是求全责责备,而是用一颗宽大之怀去包容,在循循善诱地去规劝。苦口婆心地引导,作者呈现在我们面前二婶这个女性是贤淑的,是端庄的,她的心胸是那么豁达又是那么朴实,又是那么美丽。
走出《二叔就是一出戏》,林儿老师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对人生世事深沉的思考和无尽的回味。没错。正如林儿老师所说:人生如戏。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也是一出戏?我们虽然不是天才的演员,可是在人生舞台上,我们却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走出了舞台,柴米油盐搭建起了生活的舞台,繁华是布景,激情是彩妆,锅碗瓢盆是交响,在有意无意,我们在上演着岁月的悲喜与沧桑。我们的观众,除了自己,就是身边的朋友、亲人和同事。路过者,不会在意你;驻足者,也许会留意你;停留者,也许会关注着你;鼓掌者,也许贬低着你;怨愤者,也许嘲笑着你;即使没有掌声没有关关注没有鼓励遭人嫌弃,受人嘲笑,我们都得一路倾心尽情地演下去,即使没有观众,我们也走不下这人生的舞台,只要我们还活着。
戏在演,路过者,向你投来不经意的一瞥,给你留下一面之记忆;驻足者,望你回心一笑,但到头来只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停留者,深情凝望中给予你些许的慰藉,让你品味一份幸福的甜蜜;其他的走进你剧情的人,或给压力,或给你阻力,或给你蔑视,或给你伤害,我们都得去坦然面对,因为这所有的际遇,都是我们人生舞台的剧情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人生如戏,生活的繁杂琐碎,都是我们必须上演的戏,你怕,还得演,你伤,还得演,你累,还得演,你乐,当然最好演。
下不了舞台,你还得观赏周围别人的戏,因为别人是你眼中的风景,你同样也是别人眼中的戏,一生中你是演员,同时也是观众。
世上就没有救世主,我们也不能靠神仙皇帝。人生的戏如何去上演,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一场人生的戏,谁会演的比生活更真实,谁会演出真正的人生路途里的所有喜怒哀乐,也全在我们自己。既然我们下不了舞台,那就,好好的扮演好我们的角色。用心演好自己的戏,倾情看好别人的戏。有诗曰:
人生就是一出戏/呱呱坠地帷幕启/幕幕场场皆入戏/主角恰是你自己/人生就是一出戏/帷幕落下不由你/能唱得唱压轴戏/七彩世界留美丽/人生就是一出戏/导演就是你自己/不管悲剧与喜剧/命运攥在你手里/人生就是一出戏/真真假假眼迷离/若无真情与真心/纵是热闹也无趣/人生就是一出戏/什么角色都得替/为儿为夫为人父/责任在肩担道义/人生就是一出戏/起承转合方成剧/顺风自当扬帆起/逆流而上志不渝/人生就是一出戏/来去匆匆了无迹/但看春风与秋月/留取百味在心底/人生就是一出戏/酸甜苦辣存心底/剧情不管悲和喜/问心无愧有价值
------------------------------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生存的……
[6楼]林儿“谈”情莫言“乱”——[心花一瓣]【禁闭】【删帖】回复时间:2011-04-0709:31:22
好一篇《林儿乱谈情》!这“情”谈得“乱”吗?我怎么一点也不觉得!当“谈情”不再与“说爱”牵绊,这娓娓道来的片片真“情”便有了可寻的章法,有了着落和归依。
当你将源自心灵的这幅掏心剖胆的自画相徐徐铺展开,你也让与这篇文的每一个有缘人感受到了你纯的真性情,品味到了你温馨的亲情,解读到了你理性的爱情,掂量到了你纯洁的友情,参悟到了你笃厚的业情,欣赏到了你美丽的谎情,分享到了你可口的食情……好一个“情”字了得!走进了你的文字,一位纯真善良的书香女性,一位亲切友善的大姐,一位救死扶伤的天使正笑盈盈地向我走来。怀着你的自信,守着你的执著,携着你梦境……
追随着你的笔踪,在你的心路上迤逦而行,聆听着你真情的告白,触摸着你笔下汩汩涌动的真情,对你的敬意爱意也油然而生。你的笔下,渐渐丰满站立起来的是一位多情善感的的女子,一位心底质朴的朋友,一位执着磊落不让须眉的女性。感动着你的多才多艺、感慨着你的求真务实,感念着你的精益求精。在你笔下逐渐鲜活起来的林儿形象不能不令人心仪,不能不令人感动!家境滋养了你善良的本性,书香浸润了你的芬芳的心性、坎坷的经历砺练了你的秉性,勤勉和执著成就了你的灵性。你是一卷让人百读不厌的书,也是一首让人百品不烦的诗!
林儿这“情”谈了,如果硬要说乱,那只是“乱”了我的心性,让俺因文字而对你砰然心动,让俺想说不爱你都不行,因为我已经沉迷其中,欲拔不能了。
好个《林儿乱谈情》,唤醒了我的一份纯真,唤醒我一份良知,给了我做人的真谛。人生在世,处处有情,你教人知情系何方,情归何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林儿姐姐,谢谢你!
------------------------------
苏格拉底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生存的……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08 21:13:20

投稿栏目/社团:【长篇连载】文章标题:病态情缘(五)作者:梦芫授权级别:A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5411
《病态情缘》——一部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在秋末的凄风苦雨中徐徐铺陈开来,作者笔下病态情缘的根须藤蔓继续蔓延至“我”、疯疯癫癫的英子与部长之间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葛,越发让读者清晰地触摸到小说中人物渐渐扭曲了的人格和堕落了的灵魂。也让我们看到了婚外恋这份畸形情缘带给彼此带来的尴尬和心灵深处的伤害。妻子、英子、部长为了争夺“我”这个肮脏的灵魂和一具行尸走肉,疯狂地向“我”逼近,让“我”在她们的夹缝中虚与委蛇,艰难地喘息,让“我”在莫名的无休无止的纠缠中疲于应付。读来让人啼笑皆非。当作者将那厚厚的一层蒙在丑陋灵魂上的肮脏灰尘拂去,也还原来大千世界下众相百生的世态和一群道德沦丧者的狰狞面目。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11 20:49:42

投稿栏目/社团:【众神殿堂】文章标题:【小说】飞翔的女人(众神推荐)作者:胡学文授权级别:C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4595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1120:47:07
评论内容:
——读《飞翔的女人有感》
捧读《飞翔的女人》,让我认识了荷子这个看似貌不惊人灯草般的普通女性,她艰难的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携心灵在困顿中苦苦追寻,在百相世态中突围翻飞,回望荷子漫长的寻女之路,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都浸渍着荷子的心血与泪水,每一页、每一行都都彰显着荷子用博大而神圣的母爱支撑着的坚韧执着和不屈的精神。
走进《飞翔的女人》,品味深刻的思想内涵
《飞翔的女人》,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位出身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寻找女儿、正义、精神的一段生命历程。 作者笔下的荷子,就像一根灯草,在风雨飘摇中时明时灭,她既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也无法走出面临的困境。但当遭遇失女、遭骗,被拐这一个个意外的变故时,她所爆发出的矢志不渝的抗争、坚韧和执着,令威逼着她的各种势力所震慑。尽管她的抗争从很大程度来是潜意识的但她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坚韧、执着,看上去有些极端,实际上切中了我们国人的品性,那种血脉里流淌着的逆来顺受的品性,在无法承受的痛失爱女的重负后爆发出的特质和韧劲,这也正是打动读者的地方。
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女儿丢失,也让荷子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女儿的漫漫征程。她扒过煤车,偷乘过客车。在寻找女儿的艰辛历程中,荷子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怨。女儿是她心中生命的灯盏,是她精神的支撑,她一路风餐露宿、钱财耗尽,被骗、被耍甚至被拐卖,但有女儿这个目标在前方引领,任何与女儿有关的消息都会让她眼前放光,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她踏破了铁鞋,磨破了嘴皮,成了派出所的常客,她张贴寻人启事,坎坷寻女路,一次次让荷子眼前的希望落空,致使陪伴他的丈夫心灰意冷,绝望中弃她而去,可是荷子,这个灯草样的女人却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坚韧和刚强,忍痛与放弃寻找女儿的丈夫离婚,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换取关于女儿的消息,不遗余斩地与人贩子做着迂回曲折的抗争。支撑着荷子一条路走到黑的动力在哪里?除了对女儿无私圣洁的母爱和刻骨铭心的思念,还有一份对于制造祸端的人贩子们本能的仇恨,还有因她面对被拐卖孩子时萌生的社会良知和责任心:
“你就是藏进地缝里,我也把你给抠出来”。听听荷子在人贩子面前这掷地有声的誓言,我们不难体味到她与黑暗势力殊死相搏的横心与决心。
一步步走近了荷子,让我们清晰的认识了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女性。她的身上既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女性善良、质朴、仁爱与坚韧的美德,同时也具有中国现代女性的反叛、文明和抗争的精神。像普天下的母亲一样,她挚爱着自己的女儿,从某种意义上说,女儿就是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全部意义。当她被人贩子拐卖之后,母女早日团聚的强烈渴望又升华成了她惩恶扬善的精神使命。走近了善良而坚强的荷子,总深深地感念并感动于她寻女路上好一次次抛洒的眼泪,每一次的流泪,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明察到她丰富而细腻的精神世界。
胡老师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挖掘,缘于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人性层面的透析。从他的小说中,我们不难从荷子身上所折射的我们国人的意志和精神、品质和情感。从寻找女儿,到寻找拐卖自己的人贩子以至到寻找伸张正义的公安机关,荷子一路走来,寻找的目标向远方徐徐延展,她追寻的意义也在不断的提升。女儿走失后,她一门心思只是寻找女儿,当她自己无意中被拐卖之后又萌生了寻找人贩子的坚强意念,而当她寻找到人贩子之后,她惩恶扬善的梦想仍然难以实现时,她又将目标锁定于公安机关,希望执法机关能为伸张正义,让拐卖她的人贩子受到严惩,让失散的女儿能早日回到她的身边。尽管荷子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找到女儿,但正是得力于她的奔走与呼告,让正义得到伸张,让邪恶得到惩治,让重创的心灵得以些许的抚慰。作者在小说中,无所回避将底层社会的悲苦,沉重,阴暗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走进小说的人时时处处都可以感知时下身处生存环境的冷峻、残酷与无情。
走近荷子,回味她酸楚的眼泪
女儿丢了,荷子的命根子也丢了。当丈夫石二杆在镇外的树林里找到荷子时,这个可怜的女人六神无主,浑身都在颤抖。集市场上走失了女儿,荷子的精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她惶恐不安,她无奈无助。石二杆子的两巴掌打在了荷子的脸上,也抽在了她鲜血淋淋的心上。
“石二杆红着眼质问,小红呢,小红哪里去了?瘫软的荷子一下被石二杆打直了,顿时清醒了许多,她哇地哭出声,小红……丢了!”丢失女儿,这“哇“的一声大哭,渲泻了她痛失女儿后怎样的可怜无助,悲伤与焦虑!
“后生领着荷子去那户人家。中途,后生说去趟厕所,之后再没出来。荷子去厕所找他,哪还有影儿?荷子知道上当了。这世上怎么到处都是骗子?荷子坐在厕所外,号啕大哭。”五百元钱,这可是他丈夫卖血换来的女儿的救命钱啊!这号啕的哭声嚎出了荷子受骗上当后怎样的悲恸与绝望!
“接过离婚证,荷子的眼泪就下来了,她怕石二杆看见,几乎是小跑着出来的,泪珠被风甩着,四处飞溅。”寻女路上少了一堵遮风挡雨的墙,荷子这被风甩着的眼泪溅出了荷子怎样的孤独与无助!
“荷子吃不下去了,她再次将两个小女孩拥在怀里,眼睛无声地流着。”触景生情,失去母爱的双胞胎小姐妹的不幸身世,这无声的眼泪言尽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内心深处怎样的悲悯与怜爱。
“荷子抹抹眼泪,说不是她的孩子,她只是难受。” “个孩子怯生生的样子缠在荷子脑袋里,她怎么也摆不脱。荷子觉得该为三个孩子干点什么,不然睡觉都不得安生。荷子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念头:她疼别人的孩子,别人才会疼她的小红。”将心比心,面对三个跟女儿同样命运的孩子,荷子的眼泪让我们感受到她何等的仁慈与善良!
“荷子突然就哭起来,她一下伤心透了。是一种难以描述的哭,放肆、任性、绝望,荷子无论怎么努力都收不住,索性主不收了,硬把它关进肚子里,她会憋疯的。”为救女儿,荷子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来赚钱,可是不曾想她连做小姐的资格都不具备,这难以言状的哭声道出了荷子内心深处怎样的悲苦与绝望!
“荷子一直以为当小姐的人都厚颜无耻,没有人味,包括青眼皮在内。荷子没料青眼皮不仅善良,而且如此大方。接过钱,荷子叫声亲妹子,眼泪成串地飞出来。”红尘女子亦有情,小红患难中的慷慨解囊,又怎能不叫荷子感激涕零!
“尖锐的疼痛在全身弥漫开,荷子几乎要把舌头咬破。荷子死死地闭着眼,可是眼泪依然狂涌不止。”为了达到惩治人犯的目的,为了骗得信任,为了脱离虎口,为了完成追踪大爪的目的,荷子不得不委身于三千块钱从人贩子手中买下自己的男人,这泪水里交织着怎么的窘迫与难堪!
字字血,声声泪,哭声和泪水连缀成了承载了荷子寻女之旅中无尽的创痛。胡学文老师不惜重墨反复描写荷子的哭声和她酸楚的泪水,也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让读者对的她同情与悲悯之情层层加深。荷子的哭声有时让我们感知了她的软弱与无助,有时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情与和美——在辛酸屈辱中,荷子吃了秤砣铁了心,永远不知疲倦执着前行,苦苦追寻。她在寻找失散的骨肉,也在寻找着籍此寄托的精神支撑,读者的心也一次次被荷子的眼泪泡软,情感一一次次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上帝与一个男孩的对话:男孩问:“女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哭?”上帝回答说,神在创造女人时给了她们强壮的肩膀以承担世间不可承受之重;给她们温柔的心去爱;也给她们眼泪。通过眼泪让人们看到她们美丽的心灵。透过荷子的婆娑的泪眼,总让我感受着她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让我一步步认知了她的软弱善良她和纯朴,她的博爱与慈悲。
走近荷子,品读她心中的母爱
女人因为爱,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女儿是她的心头肉,荷子对女儿,爱得死去活来。“荷子瘦成了一根稻草。如果干的活儿与寻找小红有关系,稻草就弹直了,两天两夜不合眼也不知疲倦。”这就是作者笔下活在寻找女儿的希望中毅然起来站立着的的荷子。坎坷和磨难可以摧折她飞翔的翅膀,却消磨不了她钢铁一般的意志。她只所以那么决绝,缘于她内心萌生的对女儿铭心刻骨的爱恋,也基于她对人贩子铭心刻骨的憎恨。人贩子把她逼上了绝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为了女儿,她甚至宁愿去做“小姐”,她认为“什么也没有女儿重要”,只要能够找回女儿,她什么都可以去做。这一极端的做法,足以表现荷子找回女儿的决心是何等的坚定!
她被人贩子大爪拐骗,卖给了厚道老实的杨子。她想尽办法逃出来,也要寻回被拐骗的女儿小红。她对人贩子大爪以及庇护大爪的马所长恨之入骨,她立状要状告他们,她要替受害者(包括她本人)伸张正义。
荷子跪在门口,高高地举着牌子。
我要见局长!
这几个字像是一枚枚石头蛋子,冬日的阳光碰在上面,立刻碎纷纷一片。
有公安过来拖荷子,可荷子的身子执着地扎进冰冷的地面之中,谁也拽不走。
民心不可违,民意不可侮,民志不可移。青天在上,法网恢恢,跟荷子一样清瘦却满脸严肃的公安局长终于替荷子讨回了一个公道。
漫漫寻女路上默默追寻的荷子,她只认准了一个死理儿:不能没有女儿,伤及无辜的人贩子一定要遭到恶报。她虽没有回天之力,也没有入地之门,但她有她本能的抗争方式:死缠硬磨,一条道走到黑。寻女路上的磨难使羸弱的荷子瘦成了一根灯草,但就是荷子打死不回头的执拗,使马所长这样的渎职者蒙羞,让大爪黄牙等恶人胆颤。尽管荷子最终并没有如愿以偿找到至爱的女儿,但恶人终于受到了严惩。荷子的行为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毕竟维护了社会正义。正因如此,这位纯朴善良的普通女性才更加令人可亲、可信、可爱而又可敬。
胡老师的这篇小说在人物感情与经历的契合点上把握分寸有度,恰到好处。但是因为漫漫四年寻女路的坎坷与磨难仅用36435个字符的中篇来包容,就使得故事情节不能恣情的铺展开来,尽管这可以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与回味的余地,可总隐隐觉得荷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待于丰满。小说的情节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也有待于进一步拓深。再比如,小说中瘦公安局长替荷子伸张正义也只是一笔带过,也让人心存遗憾。因为这个瘦公安局长本身应该是正义的化身,也是民众的希望,作者如果能在他身上多用一些笔墨,便会让这位刚正不阿的公安局长站立在读者面前,也会让读者从他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我甚至想,如果胡老师的这部中篇如果能扩写成长篇,作品中的人物展现于广漠的时空和深远的文化背景下,小说的底蕴和内涵也会更加深刻和丰盈。
但我们还是要衷心感谢胡老师,再一次以他悲悯的情怀将犀利的笔端再一次伸向社会的最底层,从更深的层面去探寻悲苦女性的可怜和无助,给寻常百姓的心灵世界以人文的关照,对社会的道德现状予以无情鞭笞与拷问,通过处于极端苦难中的人物的奔走与呼告来呼唤,这种浸透悲剧精神的文字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深深的共鸣。
好不容易从小说中拽出身来,但是我依然还是摆脱不掉字里行间那潮湿霉变了的气息,而这种气息因为女主角“荷子”的执拗、彷徨、苦闷和无助更加让人沉闷、压抑、窒息和心酸。作者以人贩子团伙落入法网的结局收束全篇,也算是给小说圈上了一个并不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给读者留下的更深沉的思考与追问:荷子的寻女之路为何会如此艰辛,又如此坚忍不拔?荷子的寻女之路究竟还要走多远?她下一段的历程又会有多难?
小说在宣判会时荷子的一声怒吼声中戛然而止,作者也借此给读者那行将窒息的心灵撬开了一个小孔,让读者在直面冷酷现实的同时,也望见了一抹黎明的曙光,我想这一缕希望之光也必然会照亮荷子寻女的漫漫征程,让她内心深处滋生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与决心。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13 18:55:54

投稿栏目/社团:【指间微凉】文章标题:【指间★小说】你为谁守身如玉作者:王青苔授权级别:B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6011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1318:52:02
评论内容:
品读着短篇小说《你为谁守身如玉?》,我聆听到了王青苔老师对当代爱情的拷问。
日风日下,道德沦丧,追赶着时代潮流的红尘男女经不起人欲横流的诱惑,摒弃了伦理道德,砸碎了贞节牌坊,在纸醉金迷中沦落风尘,寻求刺激,凡此不堪入目的种种行径非但不会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反而被视做一种潮流一种时尚,而那些仍旧在越发宽容的道德社会里守身如玉的贞男洁女在前卫人的眼里倒成了从原始森林里刚刚出来还没有进化好的怪物,甚至要遭遇众“你究竟为谁守身如玉?”的责问。天理何在?人理何在?伦理何在?
王青苔老师指间流淌的出来的文字叙述出了“我”有大学时代际遇到的两个女人的感情纠葛和爱情故事。作者笔下活画了两个女人的形象。她们的名字都与花有关,一个叫葵花,一个是槐花。葵花为生活所迫,不幸做了小姐,靠卖淫为生,暑期在饭店与前去打工的大学生“我”相遇,并对我一见钟情,希望‘我’能带她脱离苦海,然而‘我’却因为葵花不是清白女儿之身断然拒绝,拂袖而去;象牙塔里,才貌出众的槐花又成了“我”君子好逑的目标,在穷追不舍之后终于如愿以偿,与意中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是当“我”掀开了新娘的盖头,在与倾心相恋的人经历了一番腾云驾雾的布云播雨之后,才明自己并没有得到槐花的处女之身,“我”萦绕于怀的处女情结被打得粉碎,心怡的女人早己将她的处女之身献给了她的初恋情人,那个曾声称要照顾她一生一世的中学同学,这也让“我”这个心比天高的情圣落落寡欢。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对当下流行泛滥的山盟海誓式的爱情以绝妙的讽刺。
小说中的葵花是悲哀的,沦落风尘泪心酸。为了生存,她出卖着自己的肉体,糟蹋着自己人格,却无力自拔,为了生活,她强颜欢笑。低贱的身份让她欲爱无力,欲恨不能,任由兽欲膨胀的男人们蹂躙着她的身体,任由自己的灵魂在地狱里沉沦。纵然是走进了鸟笼,过上了金丝鸟般的生活,但是她人身没有了自由,精神没有了寄托,她成了包养者寻欢作乐的工具或是人家的花瓶摆设。
小说结尾处的“我”与葵花的一段话很是耐人寻味:“临走的时候,我劝她,早点离开吧,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葵花说,或许吧,但我已经有了他的孩子,我不想再漂泊了,不想。”“葵花的眼神很遥远,遥远得像部没有尽头的神话。”天堂与地狱之间本来只有一转身的距离,可是对禁锢于金丝雀笼的葵花而言,竟然是那么遥远,遥远成了没有尽头的神话。就因为她一念之差不能守身如玉,她就得忍受道德的谴责,遭遇众人的白眼,任辱负重,苟且偷生。
“上床前,我问过他同样的问题,他告诉我,他会照顾我一辈子,所以,我把自己给了他。”
“在进入她身体的那一刻,槐花突然问我,你以后会照顾我一辈子吗?我说,会,当然会,我会照顾你一生一世。风雨过后,我摸到槐花一脸潮湿。”
在王老师笔下,槐花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头脑轻信于他人山盟海誓的傻女人。面对占有过或占有着她的两个男人,她反复地追问着同样一个愚蠢的问题。跟葵花一样,她同样是不幸的,她的初恋情人背信弃义,离她去,但因为曾经失身于那个虚情假意的男生,让她一辈子不得不背负着不贞不洁的恶名,尽管她已经走进了婚姻,却无力消除新婚之夜新郎因她不能守身如玉对她产生的成见。不得不任由眼前的曾许诺过要照顾她一生一世的男人的冷脸和白眼,任由遭受重创的心灵裹进丈夫用惆怅和失落,悲哀与无奈编织的套子里,忍看他守着佳丽而心猿意马。槐花的悲哀就在于轻信男花花世界里男人的山盟海誓,心甘情愿为这样的男人献出处女之身,情愿与有过这样承诺的男人走向婚姻的坟墓,但是婚姻的羁绊并不可能拭去她曾经对婚姻的不贞,对丈夫的不忠,因此也让“我”在过盛的情感中对钟情于他的葵花仍然滋生着怜悯,并与之藕断丝连。
作品中的我呢?穿行于两个悲苦的女人中间,对风尘中的葵花,虽然寄予了些许的同情,却不愿担负起一份道义与责任,,一味地追求着乌托邦式的纯洁的爱情。自命清高,洁身自好,渴望着能与守身如玉结心怡中的女子结为连理。可是命运偏偏与“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爱她的人,沦落在风尘;如饥似渴追慕到的人却不是清白的女儿身。这让他的颜面何在?情何以为堪?
切莫说情感没有对错,因为维系情感需要一份道德与责任。说不上“我”先是冷漠了葵花,接着便会厌倦了槐花,不知槐花哀怨甚至挽留的悲情眼神能否从“我”的背后穿透心脏让我幡然醒悟,也不知葵花的那一声“你为谁守身如玉?”的质询是否会动摇“我”照顾槐花一生一世的信念,“我”“乌托邦”式的爱情梦想被新婚之夜新娘的忏悔给无情击碎,让“我”失落让“我”惆怅让“我”难堪,让“我”看破了红尘,对爱情没有的勇气也没有了信心。这是人性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小说的笔锋是犀利的,小说所揭示的社会主题是深刻的,让读者在悲哀与无奈中透视到了社会道德沦丧,伦理滑坡,小说情节看似简单,但针贬了世弊,给人以警醒和反思。读后就像三伏天吃了顿雪糕,痛快淋漓,回味无穷。
滚滚红尘中的男男女女,究竟需要为谁守身如玉?不用怀疑,都应该为自己守身如玉!去恪守道德的底线,去肩负起应该担负起的道义与责任。
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需要在意他人的评说,我们得顾忌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我们不能任性于社会宽容而摧毁了道德伦理的底线。
我们需要放弃伦理之处温情的眼神传递的暧昧情感,放弃那种似梦似醒似真似幻的生活诱惑,放弃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奢望,避开那投向自己的犀利而别样的目光,藏起心中那一抹怅然若失的感伤,用理性浇灭想入非非无为的暇想,为了得到社会对自身善良的认同,为了传统思想在自身刻上的烙印,为避开他人的闲言碎语,为了信守一份传统的美德,为了捍卫人格的尊严,社会上的每个人都需要自身约束,守身如玉,守心如玉。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14 14:21:59

投稿栏目/社团:【指间微凉】文章标题:【指间★小说】你为谁守身如玉作者:王青苔授权级别:B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6011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1414:11:2790
评论内容:
【再一次走进了王青苔老师的江山,聆听到了王老师“你为谁守身如玉”这个关于爱情命题的拷问,激动之余写下了读书感言。可是因为粗心大意对文研读不细,犯下了低级的错误。感谢叶孤城老师及时指出。愿将叶老师下的这剂良花亮晒到评论园地,让它成了一面镜子,或是长鸣的警钟,让心花能时时以此为戒,认真品读朋友老师的佳作美文】
 【转叶孤城老师精彩点评】发表评论ID:叶孤城发表时间:2011-04-1320:28:27
评论内容:
回复
欣赏心花一瓣的精彩评论,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小说中的‘我’与槐花没有结婚,没有新婚之夜,只是在‘我’如饥似渴地要求之下,与槐花发生了一次性关系,就那一次却发现槐花不是处子之身,遂予以抛弃。槐花有错吗?槐花没错。女人是感性的,把自己的清白给了一个信誓旦旦说爱自己的男人,没有错,错的是卑鄙无耻的男人,言而无信的男人。女人不是处女,就是不清白,男人朝三暮四,花天酒地,却大行其道,试问:天理何在?
【心花一瓣】:叶老师所言极是。谢谢叶老师的善意提醒,因为心花阅读文本时的粗枝大叶,又一次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低级错误。在此向王青苔老师致以歉意,真的很是不好意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允许我再一次向叶老师深情地道一声“谢谢”!并向小说的作者王老师郑重地道一声“对不起”。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14 14:38:24

读罢王青苔老师的《你为谁守身如玉》,真的让我好感动好感动。感动于作者
对世人世事敏锐的洞察力,感动于作者对世风日下人欲横流世态的冷峻透视,感动于作者犀利的笔锋以及指间流淌的真情文字,即兴写下了自己一时的感想,不曾想在王老师的江山中,在我的田园里,老师都留下的厚重的回复和诚挚的跟贴。在心灵的互动中,让我不仅走进了文本,更走近了王老师,让我倍加体会到“文如其人”的含义。感念着王老师的谦虚的美德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现将王老师的回帖和点评辑录于此。并籍此表达我对王老师的感激和感念。我想在这样相互的切磋学习和交流中,心花想不天天向上都不行。心花真的很庆幸,在江山,我能际遇到王老师、叶老师这样坦诚相待的师长和朋友。有你们的引领,我感觉自己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广,步子也迈得越来越坚实。微斯人,吾谁与归?幸甚至哉,与君同行!
【王青苔】:感谢心花一瓣老师。您的评论令学生非常感动。这已经是继《麦香》后您给学生写的第二个长评。问好。青苔。”
又客气了,王老师,你左一声“学生”右一声“学生”自谦之词,着实让心花忐忑不安,诚惶诚恐。走进江山,能时常品得你指间流淌的美文,并由此引发我去透剖社会,对当下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做理性的分析与判定,真是很是让心花心存感激与感动。
【王青苔】:谢谢心花一瓣,您的评论让我很感动。老实说,这个小说发在江山之前,我是有过一番思量的,不知道读者能否接受里面的某些“过度”描写。这个小说发表在《短篇小说》2011年第1期,但是缺陷还很多,比如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尚显模糊,文笔也比较稚嫩。我曾经做过修改,添加了1000余字,但是仍不满意,只好作罢。欣慰的是,我想表现的东西,已经能够大致展现于读者面前。在当今社会,“贞操观”似乎已经过时了,打个比方,如果我在这声称在乎自己的女朋友是不是处女,相信很快就会被大家的砖头解决掉。但是,我们始终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贞操观念”到底还需不需要?我说需要,你觉得我该杀,那么你说不需要,是不是就没人觉得你该杀呢?看一下我们这个社会吧,有的时候真的是触目惊心。小说中的“我”,自视清高,处女情结深厚,当他知道“槐花”不是处女后,选择了抛弃。但是,如果她是处女呢?“我”在跟她上床后是否一定能保证娶她?如果不能,那么当另一个具有处女情结的“我”在新婚之夜遇到槐花,槐花的命运又是怎样的?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处女的“日渐没落”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男方的“饥不可耐”,另一方面在于女方的“不能操守”。这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归咎于谁?抑或说,双方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不该提出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你知道么?静等拍砖。[2011-04-1320:01:24]
我想作者与读者之间,真的需要这种交流,也需要这种互动。惟其如此,我才能不断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寻梦之路延伸向更高更远。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15 16:11:52

投稿栏目/社团:【指间微凉】文章标题:【指间★小说】贱作者:王青苔授权级别:B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4099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1516:10:03
评论内容:
 别让爱情跪着——读《贱》有感
曾读过这样一句经典名言:爱情的世界里,没有绝对平等的对方,注定会有一个人要心甘情愿的扮演贱人。爱的多了,注定就是没有身份的奴隶
雨季的花园里的杜小明和李寒秋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王青苔老师的短篇小说《贱》再现了杜小明和李寒秋、马刚之间的爱情纠葛,折射了当代青年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中学时代的杜小明眼里,爱情是那么高贵的,他钟情之人又是那么神圣,品味着单相思之苦的杜小明却总是那么低贱,心甘情愿地让自己高贵的灵魂拜倒在李寒秋的柘榴裙下,以最谦卑的方式向心中的伊人传达着他脉脉的爱意。简直成了爱情的奴隶了。那个时候,李寒秋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学生时代的大把时光,耗在的发短信,写情书,表达着对自己心怡女子的爱慕。
为了兑限他五年内娶到李寒秋的誓言,他穷追不舍,从中学校园追逐到了李寒秋就读的大学,任凭自己的尊严被倾心相爱的人任意蹂躏践踏,却偏偏还是那么执迷不悟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当人沦为爱情的奴隶,一条路走到黑,早已死心塌地了,可是当他以极端的方式将李寒秋追到手时,对心慕已久的爱情却不懂得珍惜,反而视之为包袱,侮辱着李寒秋的人格,践踏着李寒秋的灵魂。这时候的杜小明似乎高昂起了头颅,也摆足了盛气凌人的姿态,甚至将蔑视的利剑戳向了曾遭受过重创的心灵。此时的杜小明,男人的尊严有了,恃强凌弱的威风有了,男人随心所欲的霸气也有了,可是他的灵魂却不再卑微的,而是变得卑鄙、可耻,他丧尽了天良,昩了良心,视生命如草芥,为了猎取爱情不择一切手段,为了得到李寒秋不惜人为酿制出车祸,让李寒秋终身残疾。可是当他真的面对来之不易的爱情时,却又毫不珍惜,肆无忌惮地蹂躙着李寒秋的身心,也糟蹋着自己的人格。如果说婚姻之前,他这个爱情的奴隶还让人滋生着些许的可怜,而堕落了的杜小明的卑贱却让人痛心疾首,不寒而栗。因为他已经灭绝了人性。
“李寒秋是我们班上的学习委员,扎两根马尾,个子不高,鹳骨突出,左脸颊上有枚黄豆大的黑痣。”作者笔下的李寒秋貌不惊人,却自命清高,性格孤傲,自私偏激,可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杜小明眼里,她无疑是高贵的。是清纯的,就像天上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也散发了咄咄逼人的寒气,就像清水出芙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为了拒绝一份她无法接纳的爱情,她像一个骄傲的公主,肆意践踏着杜小明的情感,残忍地将深爱着他的人的灵魂一次次的蹂躏,以此来标榜她的圣洁,她对爱情的忠贞。
鬼使神差,令利智昏李寒秋竟如疾如醉地迷上了人渣马刚,我想这不仅取决于马刚生得五大三粗,浓眉大眼,更在于他脖子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白金项链!金钱的诱惑让李寒秋慢慢弯下了腰,又匍匐在了马刚的脚下,心甘情愿用一个热面孔去贴一个冷屁股,虚荣心让她丢弃了固有的清高和自尊,变得低贱、卑微而下作,结果还是没逃脱被马刚遗弃的悲剧。
面对爱她的人,她熟视无睹,不懂得礼遇和珍惜。所以在与马刚激情之后她剩下的除了深深的悲哀就是酸涩的伤痛。车祸后余生的她拖着伤残的腿走进了杜小明精心为她营设的婚姻围城,她也照单接纳一个这个曾经爱她爱得如痴如狂的男人时,她把自己的一切也交付给了她生命中的这个男人。她与杜小明的情感世界里,曾跪着的杜小明站了起来,曾经站着的李寒秋却跪了下来,还要将杜小明对自己的伤害全部买单,当杜小明喜新厌旧另觅新欢之时,李寒秋这个苦命而可怜的女人却只能含泪独自舔舐心灵的伤口。看了此时的李寒秋我不知该悲哀还是同情!
回望杜小明、李寒秋的爱恋过程,由此及彼,我渐渐理出了男人与女人的爱恋轨迹。男人爱女人的过程是:爱---怕--烦---离开;女人爱男人的步骤是:无所谓---喜欢---爱---无法自拔。当男人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女人时,这女人可能还没爱上男人,当女人逐渐喜欢并接纳了这个男人时,也许正是男人厌烦女人准备开溜之日。男人的爱把天鹅逐渐变成癞蛤蟆;女人的爱慢慢地青蛙逐渐变成王子。这爱恋的轨迹里蕴藏着滑稽,也不乏默色的幽默。
王老师的这篇小说所演绎的青年男女的恋情故事正是时代大潮里婚恋形态的一个缩影。在许多人眼中,真正的爱情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想要温习爱情的经典,只能通过阅读,穿越人类沧桑,在爱的遗失与追逐中寻觅人类精神成长的痕迹。让我们只能为杜撰虚拟梁祝化蝶的爱情而感动;被人类寻求光明与不朽,却颠覆爱与邪恶的聂小倩而落泪;甚至被超越生死,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终结的《神雕侠侣》中的殉情白雕而嗟叹……
没有了信仰,便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少人却将爱情的城堡虚拟在名利的基础之上,这就使本来纯洁的爱情形态以隐藏的方式逐步瓦解着人性中真至纯东西。也正是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的真爱正在急剧的矮化,才使得好多人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寻欢作乐,自由思想的泛滥以及后现代思潮对传统爱情的冲击,让人们一次次面临爱的遗失与人性的失落:社会上风靡一时的三角恋爱、一夜情、多性伴侣、傍大款、包二奶……等等名目繁多的享乐盛筵充斥于我们生活,扰乱人们的视听,污染着人们的心灵,误导着人们的操行。有时很难分让人弄清我们的人类究竟是步入文明还是走向野蛮。我们民族的整体基因被下了“毒”,毒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隐藏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细胞中,让我们不得不忍看一个个空虚了的灵魂在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遍体鳞伤麻木不仁。真的很担心,有朝一日毒性一旦蔓延开来,我们的民族会不会因此而将国将不国,我们的子民会不因此而人将不人!难道我们的明天真的会不幸被林治平先生所言中?——在历代的盛世狂欢中,“人”不见了,人们所看到的仅仅是“明天我们就要死了,所以今天吃喝快乐吧!
品读着王老师《贱》中关于病态恋情的叙述,目睹着处于边缘群体的少男少女曲折辛酸的恋情故事,既让我看到了他们青春期异性情感的萌动,也体味着他们青春期沼泽地中的痛苦和迷茫。不知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贱》的取材与定位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呼唤。当代中国处于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急需的正是以正确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唤醒公民意识。
回味着杜小明、李寒秋与马刚之间的畸形的爱恋,我的心越来越沉重。我想王老师也是有意借这个并非典型的个案对当下蜕变了畸形情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寄以辛辣的讽刺,抑或是对世人提出的一种警醒。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17 16:23:46

投稿栏目/社团:【梧桐文学】文章标题:【梧桐小说】人面桃花作者:王青苔授权级别:B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31054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1716:22:03
评论内容:
回复
每当提及人面桃花,总会让人自然联想到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千古丽句。曾几何时,崔护用舞动文字,隽刻成一首经典的小诗,把所有春光都集中在那张灿烂的笑脸上,将一瓣桃花、一缕清香,酝酿成一段情歌,弥散成一抹相思,把期待拽成长长的牵挂,化为盈盈柔软的情怀,咏唱了千年,缱绻了千年,让今人唇齿留香,过目不忘。桃红漫天,声声拍慢,携着千古的情思,倾诉着一个千古的桃花之约。
甚至有人渴望在桃花的季节里也来个浪漫邂逅。然而王青苔老师笔下的强子,一生中与桃花有关的两次爱恋,都是艳在其表,悲在其中,一如桃花,争艳一时,绚丽瞬间。强子桃花运背后,或许真的深藏着一种宿命,一种诡异。
走进了小说《人面桃花》,跟随青苔老师的笔踪,追溯强子与孟桃花、李梦桃有缘无分的恋情故事,品味着那浅浅地摇曳着青涩与伤感的眷恋,在惆怅的缅怀中让我品味到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初恋的青涩与甜蜜,大学时代有花无果爱情的落寞与惆怅。
强子与桃花的初恋,在情窦初开的季节绽放。在他们清澈的眸子里,初恋是一起抓石子游戏中的快乐,是一同送鸟回家的乐趣,是相伴放羊的暖意。连那舒舒柔柔,吹过脸颊的风,那在风中摇摆的草木,那红彤彤的晚霞,那山谷的回音,都弥散着温润的情愫,将一颗颗懵懂的心,一份份纯洁的情,一片片浓浓的意轻轻挽住,隽永成眷恋一生的记忆。
初恋是青涩的果实,酸涩中带着甜蜜的味道,清醇中沉淀着透明的韵致,悄悄泛起丝丝涟漪。当桃花跟她娘被喜新厌旧的父亲遗弃后,强子的悯怜之心油然而生,并许下了“以后我娶你。”的承诺。这虽然算不上什么山盟海誓,听起来却是那样的至真至善,它的美不似成熟的果实炫耀枝头,不似盛夏的雨幕酣畅淋漓,而是青中泛红的腼腆与纯真。
青涩迷茫的初恋,无欲无求,缘自本真,一如雾里看花,美丽而朦胧。初恋时那纯净的心境,也亮丽成了两个懵懂少年内心深处最纯美的风景。强子跟桃花的初恋无疑是纯美的,美得清澈,美得透明,美得不曾挟带半点杂质。当羞怯的风把那层淡淡的青涩,如雾般吹散的时候;当那夺目的青中泛红的舞动,不再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的时候,当朦胧的恋情被现实的冷酷无情熄灭的时候,最终,变成一缕凄美的牵绊,而这牵绊又让强子感念一生一世。可是含苞的花儿,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悄然夭折。桃花远走他乡,强子只能空守一份孩童时的承诺,将流逝的深情珍藏在心灵深处,任由岁月将它转化为千丝万缕的牵挂,与日相随,与日俱增,没齿难忘。人面桃花——我想这应该算是爱的宿命吧?
走进了大学的象牙塔,强子没有刻意去追寻恋情,但他还是被丘比特的爱箭射中,他用柔软的心接住了它。李梦桃成强子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朋友,他们大学的恋情同样是那么纯洁而美好,并且又凭添了一份诗意,但依然无法褪尽强子萦绕于怀的初恋的记忆。上天曾如此的厚爱着他,让他失去了桃花,遇上了梦桃,上天又是如此的玩弄了他,让他的这次爱情仍然是有花无果。因为面对痴迷的文学的李梦桃这样的追求者,不曾使强子砰然心动,而使让他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掏鸟窝的热情。这也注定了这段恋情依然是有花无果。
桃花人面,这难道不是一种宿命?
爱不需要承诺。只因,桃花谢了,爱自然零落成泥了!桃花依旧迎春风,但强子也只能将那邂逅的一段又一段恋情定格为永恒的记忆,烙印在他的心灵底片上。
跟作者一起走进了多雨的花季里,品味着初恋的青涩,不由得感慨万千。人世间,多情却有天来嫉,多怨却无天来怜。情是何物?有多少人明白?千万个人生,千万个故事,千万个答案。也就有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咏叹!也许世界上最经典的爱情大多是以悲剧落幕,伴随着分离和死亡凄然而止,其残缺和幻灭才能强烈地震撼人心,凝固成永恒的美丽。
小说以“桃花依旧红?”这溢满惆怅的疑惑起笔,既给读者思维的空间留下了补白的“空缺”,也让诗句溢满了离愁别绪。小说以孟桃花的人生遭遇以及我与孟桃花、李孟桃两个女人的恋情故事展开叙述。让我在感知孟桃花女性的命运沉浮的同时,也体味到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主人公秀孟桃花贯穿于小说的自始至终。小说叙述了她人生雨季里生命拔节之痛,写出了她坎坷人生路上的生存、求索和无言抗争之苦。从而也开掘出了强子与桃花初恋嫩芽萌生的土壤。小说没有刻意地去渲染她多舛的命运,也没有竭力去表现她对爱情的追寻守望,而是通过孟桃花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个卑微人物的境遇、生存状态表达一种生活情境,一种生命存在状态。桃花宿命般地被父亲问花寻柳始乱终弃的阴影遮敝着,让她面对她爱的人,不能表白,面对爱他的人,不敢相爱,只能屈从于命运的摆布,走进婚姻的坟墓。
青苔老师的叙事笔力精道、睿智,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演绎着童年、青年时代绰约、隐晦而酸涩的恋情,又流淌出作者心中淡淡的幽怨,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人物在特殊环境下的性格侧面和心理活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小说的意蕴隐匿在话语的缝隙中,也使小说的内涵摇曳多姿、含蓄婉约。无论是孟桃花、强子,李梦桃,还是潞姨和强子的母亲,在作者的叙述中时而清晰,时而隐晦,一些细节的变幻促使他们悖离预期的目标,而他们内心的冲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沧桑变化,却象立体电影般历历在现。
《人面桃花》这篇小说,总能让我时时捕捉到青苔老师个性化语言的抒情性风格,让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内在柔美与弹性,体味到苍凉的美感,文字的深处也时时传达着青苔老师对爱情观人生观的深邃独到的见解,并让他的这种体验与感悟不时地在我的潜意识里流动,从而引发我深沉的思考和幽远的遐想,链接起我对爱情、人性、伦理的认知与透视。好不容易从强子的青春沼泽地里抽身而出,我隐约还要以听得见作者在酸涩回忆发出的声声无奈的叹息,落花无情人有情,珍藏于心底的记忆永远也难以抹去。
人生,有了情,便有了期待;有了期待,便有了精彩;有了精彩,便有了遗憾,有了遗憾,便有了怎么说也说不完的伤悲。“总会好起来的,总会好起来的。”强子母亲的这句念念不忘的口头禅悄然中也给小说中的人物,给走进这篇小说的读者点亮了希望的火炬,让人穿透五彩缤纷的落英,隐隐望见,桃花雨后那摇曳的果实和百花竞艳的满园春色……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27 14:28:46

投稿栏目/社团:【杂谈传记】文章标题:呼唤人性的回归作者:林儿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47805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2713:11:59
评论内容:
林儿姐的书评写的真好。深入细致的解读才能了如透彻精譬的感悟。让人读后对小说的主题内涵及小说中的人物有了更理性的认知。对主人公悲剧命的成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味与认同。
彭辉走了,让自己得到了彻底的解脱,却给活着的人留下了阅世警言。
彭辉的悲剧人生,是由他的悲剧经历造成的,是他生活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造成的。其实,人性的扭曲和丧失,又何止彭辉一人呢?他改革开放环境下暴富起的一类人的代表。彭辉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离开了人世,但他给活着亲朋友好友,他深爱着的人以及深爱着他的人留下了什么?除了心灵的重创,还有无尽的悔恨与无奈的叹息,更有对一段历史的反思与质询。
赵兴华老师的长篇小说《寻找小芳》向我们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主题: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极力追求的过程是怎样压抑人性,摧残人性,它所种下的恶果并不会随着彭辉的死而自然消亡。
时至今日,呼唤人性的回归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惟其如此,一个崭新的和谐社会才能形成,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才有依托。林儿姐的书评更让我明白《寻找小芳》这部长篇力作的价值所在。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28 09:46:53

投稿栏目/社团:【江山小说】文章标题:妈妈,我们不让你走!作者:林儿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37460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2809:45:23
评论内容:
我一向不愿信命,可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陷进了兰花凄惨的命运中不能自拔。兰花的一生,默默无闻,从无奢求,只求凭勤劳的双手,让一家人丰衣足食,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可是老天爷却偏偏让她遭遇了一个个灾难和不幸,让她在困境中艰难跋涉,在难堪中忍辱负重。
五十载漫漫人生路,兰花,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女性,用她瘦弱的肩膀,支撑着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将四个儿女养大成人。她用仁爱与包容,忍耐和抗争,涂亮了人生的底色,诠释着母爱的真谛。
走进了林儿老师的小说《妈妈,我们不让你走》,回眸兰花人生走过的路,那一个个生命的感动在兰花的心幕了慢慢回放,一个以母爱为主题的家庭多幕剧的序幕也徐徐拉开:
沿着坎坷崎岖的心路迤逦而行,追抚着往昔岁月的斑痕,几多无奈,几多感慨!
童年时,父亲积累成疾,过早辞世,让妈妈一病不起,苦命的小兰花,从五六岁开始起就不得不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贫困中,兰花一天天长大成人,成了远近男生们最心仪的姑娘。雨前麦田根生帮助抢收,让兰花一家感激涕零。同命相怜,与根生相识相知相惜相爱,结成连俚,尽管吃糠咽菜,却让她体味到了爱情的甜蜜;生活虽苦,却让她品味到了幸福的滋味,日子虽然清贫,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这就是兰花,一位知福惜福的女人!
兰花与根生携手走进了婚姻,便用全部的心血营造着他们的爱巢。为了支撑起这个贫困的家,根生积劳成疾,撒手西归。兰花擦干了泪水,用瘦弱的肩膀,毅然挑起了家庭的大梁,咬紧牙关,拉扯着四个年幼的孩子,如牛负重,挣扎于无边的苦海,兰花曾想到过轻生,但理智告诉她,苦命的孩子已经失去了父亲,不可以再失去母亲,在死亡线上挣扎过的她,重新振作了起来。这就是兰花,一位逆来顺受坚毅刚强的女性!
“世界上最柔软,最脆弱的是人心;最厚重,最刚烈的也是人心。兰花知道,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想站起来,不被流言蜚语所打倒,必须先战胜自己,就要有一颗坚强的心。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生活,战胜环境。”逆境中,倔强的种子正在兰花的心灵上深深扎根,日子的艰难,让兰花不得不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为了凑足儿女读书的学费,她到医院卖过血,为了让儿女完成学业,她起早爬黑拣垃圾,洗马桶。她的行动也深深的感动了儿子,于是也让效仿她的儿女演绎出了大学生拾垃圾的佳话。这就是兰花,一位在不幸中毅然倔强地挺直了腰杆的女人。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兰花面临如此窘境,还要遭遇流言蜚语的中伤。就因为偶然一次与小强的爸爸并肩而行,说上了几句话,成了村里搬弄是非者街谈巷议的话柄。让小强妈恶语相向。这怎能不让兰花再一次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加上村长王三成接二连三的图谋不轨,杨老七的调嬉亵渎更让兰花无地自容,气愤难平。兰花遭遇的一次次非礼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兰花度日如年的百般艰难!这就是兰花,一位在生活的夹缝中艰难地冲撞突围的女性,一位坚守情操,正气凛然的女人!
欲人爱己先自爱,欲人尊己先自尊。世态的炎凉,让兰花在流言蜚语中屡遭难堪。面对王三成的强暴,面对杨老七的非礼,面对强子妈的屡屡刁难,她坚守着伦理道德的底线,不屈不挠地捍卫着人格和尊严。她的宽宏大量让王三成幡然醒悟,她的悲情诉说让光棍杨老七知难而退,对她心生敬慕之情。强子妈的一次次无理取闹让她一次次因蒙羞而无地自容,但她还是以德报怨。执意让二秀给高考落榜的强子补习功课。她用自己的良言善行,改变了世人对她的偏见,用自己的“仁爱之心”感化了村里一颗颗堕落了的灵魂,让一贯好寻花问柳的村长李三成迷途知返,让不务正业的光棍杨老七改恶从善,让生性好拨弄是非的小强妈亲和待人,兰花用她的身体力行,改变了全村人对她固有的成见,她成了儿女做人的楷模,成了全村人效仿的典范。兰花最终得到儿女们的理解和乡亲们的尊敬。这就是兰花,一位宽厚仁慈的女人!
生活的辛酸,使兰花不得不忍受常人难以忍受之苦。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她放弃了尊严。不得不承受着村里人冠以的“破鞋”的恶名。兰花的人生充满了辛酸与悲苦。她认命,但不怨天也不尤人。她知恩图报,有情有义。与王师傅的际遇无异于让在寒冬里感受到了小阳春。王师傅的急难之中的援手相助,让兰花感激涕零,甘愿用自己的身体报答自己的恩人。她感念于杨老七对她的深情厚意,她感动于乡里乡亲患难时的滴水之恩。这就是兰花,一位知恩图报的女人!
小说中的兰花,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生根于贫瘠的乡土之上,用她苦辣酸甜一生的修炼,诠释着“勤劳”、“朴实”、“宽容”、“善良”等字眼。用她的一生为一个大写的“爱”字做着生动的注脚。她爱着与她阴阳相隔的根生,爱着她生命中的过客王师傅,爱着她生命中血肉相连的四个儿女。她也很幸运地被苦苦等了她大半辈子的杨老七所爱,她坚强,勇敢,不言弃,不放弃,她骨子里有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让她的人生始终充满昂扬向上的力量。她被侮辱时,有过绝望,是孩子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她遭逢人生所有的沟沟坎坎时,她抛洒过辛酸的眼泪,但她还是咬着牙走过了磕磕绊绊。有了爱了奉献,终于赢得了爱的回报,当兰花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终于赢得了儿女的理解和尊重,赢得了乡亲的礼遇、感念和爱戴。
当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时,尽管她有太多太多的不甘与无奈,有太多太多的留恋与不舍。为了不让自己成了儿子的负担,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深爱着自己的杨老七的拖累,她从容赴死。当她喝下剧毒农药时,儿女们赶来了,杨老七赶来了,村长赶来了,全村人都赶来了!“妈妈,你不能走!”儿女们声声呼唤撕心裂肺,“兰花,你不能走!”乡亲们的声声呼唤让人泪雨倾盆。救护车内是杨老七爱的呼唤更让人肝肠欲断!她的轻生,牵动着亲人心,也牵动着乡亲父老的情。皇天不负有心人。儿女和乡亲的心灵呼唤,唤回了人性和良知,善良回归了,道德回归了,纯朴的民风回归了,多年来兰花蒙受的一切屈辱和不堪也在这声声的呼唤中冰消雪融,她用圣洁的母爱和博大的胸襟在读者心目中筑起了普通而伟大的女性的丰碑。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林儿老师的小说只所以能如此打动人心。缘于小说的字里行间充盈着一个“爱”字,林儿老师也正是用她心灵流淌的文字在诠释着母爱的真谛。并且让这份圣洁的母爱扎根于贫瘠的乡土,向我们铺展开了一幅弥散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呈现着百味世态的农村生活画卷,并且融进了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并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社会主题和思想内涵,从而引发读者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让小说更富有了撼人心魄的力量;林儿老师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尤显独特的情致。小说剪辑兰花人生经历中个个片断,借用蒙太奇的艺术,以一个电影回放的形式将之定格,流畅凝练的语言加上工笔细琢的细节描写,不急不慢,舒展自如,让读者沉醉其中而乐此不疲。
小说的结尾,林儿老师笔锋回转,让兰花在山复水复时再一次看到了柳岸花明。在亲朋友好友的声声呼唤中起死回生,转危为安,她的癌症得以治愈,在鬼门关走过了一遭的兰花康复后又回到了村里,回到了乡里乡亲中间,与杨老七携手共度夕阳红。
记得曾跟抽支烟兄弟探讨过《木垒河》的结局,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要残忍地将含冤的魏啸铭送上断头台。烟兄弟说:“这结局不是我的本意,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此我想:当林儿老师的心融入了故事,心灵间流淌的文字便已经不能主宰笔下人物的命运——兰花与儿女与乡亲的生离死别,这样方式的谢幕似乎也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指向,尽管让读者带着些许的感伤和遗憾,倒觉得这样的结局,才使作品中人物命运不至于屈从于作者的意愿,而是自然地走向了必然的归属。小说这结局可以说是圆满收场,皆大欢喜,似乎也无懈可击。我想,林儿老师也想通过这种先悲后喜的结构模式去印证佛学中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在小说悲凉的底色上又添加了几抹阳光般的暖色,让读者寻求到了些许心理上的安慰,给人以希望。但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结尾会将读者的思维拽进美丽的童话。心花拙眼拙见,当说的不当说和盘端出,敬请林儿老师赐教。

心花一瓣

心花一瓣 进士

  • 23

    主题

  • 398

    帖子

  • 10136

    积分

2011-04-29 21:35:25

投稿栏目/社团:【众神殿堂】文章标题:【小说】命案高悬(众神推荐)作者:胡学文授权级别:A
http://www.vsread.com/article.php?aID=127360
发表评论ID:心花一瓣发表时间:2011-04-2921:33:31
评论内容:
命案高悬?这是一桩怎样的命案?又因何而高悬?到底谁才是这桩命案的罪魁祸道?是吴响,还是毛文明?抑或尹小梅真的死于突发性的心脏病?曾对尹小梅有着非分之想又接二连对其图谋不轨的吴响为什么对这桩人命案饶有兴趣,穷追猛查,不到黄河心不死?带着一个个破解不开的谜团,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胡学文老师的小说《命案高悬》。
小说从一个偷情的故事开始,护坡员吴响对一个名叫尹梅的良家妇女一见倾心,为了达到目的,精心布阵,终于让尹小梅落入他精心设下的圈套,但尹小梅并没有束手就范,却被乡长强行抓住带回了乡里,之后莫名其妙死于乡政府。尹小梅离奇而死,在乡间没有任何反响,甚至死者的丈夫也在强权强势的威逼和金钱的诱惑下三缄其口。但尹小梅的死,却唤醒了吴响尚未泯灭的良智,让他带着负疚和愧恨,开始了尹小梅的死亡真相的追查,尽管他时时遭暗算,处处遇陷井,可是仍然不撞墙南墙不回头,铁了心要将这蹊跷的命案弄个水落石出。一桩高悬的命案恰如一面高悬的镜子,照出百相世态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原形和灵魂。小说随着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的展开,乡下人及基层干部的各种心态与面相,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尹小梅,与世无争、刚烈倔强的弱女子
“很瘦弱,走路慢悠悠的,像一棵失去水分的豆芽菜”。在作者笔下鲜活起来的尹小梅,就是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人,貌不惊人,如雾如风,在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面前,却表现出一种铮铮硬气。面对吴响的非礼,尹小梅没有屈从,而是“突然低头咬了吴响一口。不是一般的咬,是拼了性命的。”这狠狠的一咬,足见她态度的决绝,让吴响悻悻而去。但尹小梅这“咬”的绝招并非百验百灵,当她咬到毛文明的手上时,则拂动了虎须,冒犯的堂堂一乡之长的虎威,被带到了乡政府,并让她在那里不明不白地死去。
这个弱得不能再弱的女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重压,为了生计,不得不去村里规定的“禁地”里放牛,结果落入吴响精心设下套子,并且因此搭上了性命。“抬起头,她的眼睛有些肿,有些红,水汪汪的,可目光分外地硬,直直地刺进吴响心里。一绺头发垂下来,在眉角拐了个弯儿,贴在鼻翼一侧……这是尹小梅留给吴响的最后形象。”这是尹小梅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印象,那直直的目光是在与强权示威,那狠命的一咬是在与侵犯者抗争。
想起那红肿的水汪汪的眸子,让人总心生隐隐的哀痛。面对强势和强权,眼睛里射出的“目光分外地硬”又怎能震慑住邪恶?她只能默不作声,任人宰割,致使“命案高悬”的悲剧发生。尹小梅的悲哀就在于,她除了直视,除了狠命的一咬,她只能一味地做沉默的羔羊,最终只能含冤报恨赴黄泉。
尹小梅,一个在强权强势下苦苦挣扎的弱女子,是如此可悲,又是那么可怜!
黄宝:一个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小人物
“三个人围成半圆形,中间坐着一个抱着头的男人,黄宝依然是那个姿势,仿佛凝固了。”妻子不明不白死去,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这除了让他除了震惊,就是无从适从。医院里不期而至的吴响成了他的出气筒。“黄宝猛地跳起来扑向吴响。焦所长和独眼周及时抓住黄宝,黄宝仍将一口痰吐到吴响脑门上。”他清楚地意识到,妻子的死与吴响有关,甚至他当时就认定,正是吴响间接杀死了他相依为命的妻子。他,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向不愿以最坏的恶意来揣度任何人。医院大夫声称妻子死于突发性心脏病,他宁愿信以为真。他与世无争,与人无争。谨小慎微,乡政府出资八万,就封住了他的口,就可以让他了了办好妻子的后事,用乡政府赔偿他的款项做起了小本生意,安分守己的度日。对妻子不明不白的死,他也心存疑惑,但他却并不想也不愿去查清事实真相,只想维持平静如水的生活现状。
然而吴响对命案真相的追查去搅乱了他极力维持的平静的生活。吴响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追查和挑衅,他总忍气吞声,默默忍受。甚至,“吴响抓起酒瓶往黄宝头上浇”,黄宝竟然“抹一把脸……他还笑了笑”,这酸涩的苦笑中隐含了他怎样的悲苦与无奈!当吴响赖在黄宝小店的床铺上,将其赶走,黄宝始终保持常人难以忍让的态势。黄小宝近乎窝囊的忍让使我不难想象到生活在社会底层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心境。
当吴响绕着圈子连诈带讹想从黄宝那儿了解了尹小梅死亡真相时,“黄宝的头如晒蔫的柿子耷拉下去,我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死的,我没见上她的面,医生说啥我就信啥,我心里也犯嘀咕,可不敢问,我害怕问。我以为处理完,事儿就过去了,等你找来,我才知道不是这样的。从你来那天我就做噩梦,我不是怕你,我是怕……”对妻子的死,黄宝也曾怀疑过,可是却不敢问,害怕问。为什么?他到底怕的是谁?怕的是什么?他怕是的乡政府啊!乡长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一个村民的命运。派出所所长就是法律,可以视百姓的生命为儿戏。那个独眼卫生所所长,人命对于他来说,无异于踩死一只蚂蚁。就连一个狗屁都不是的护坡员护林员吴响也可以恣行妄为,敛财劫色,让毛文明畏他三分。
他原以为妻子入土为安,有了乡政府给他的八万元补偿应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一切便会风平浪静,可是吴响的穷追猛查让他惶惶不可终日。黄宝话到嘴边留半截,却也让读者揣度到了他的难言之隐。黄宝不是不告诉他,而是不清楚,也不想弄明白,他宁愿一直蒙在鼓里,推聋装瞎地糊涂下去。可是当吴响真的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却让他无法面对妻子惨死的事实,更无法承受道德与良心的谴责,到头来只能从桥上纵身一跃,追随妻子的亡魂而去。
尹小梅的悲剧不单单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黄宝的悲哀与不幸也不单单是他个人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哀与不幸。强权之下的社会环境下,像黄宝这样的小人物人格被扭曲,心灵遭蹂躏,小胳膊扭不过大腿,他不背委屈行吗?他不认命成吗?黄宝的忍让和妥协难道只是底层人物对强权和金钱的屈服么?当然不是,这是所有的社会底层平民百姓在与强势纠纷的面前,不得不被迫做出的一种无奈的让步,是面临强势不得不选择的妥协行为。
当吴响诈黄宝说:尹小梅不是死在送医院之前,而是死在了乡政府……黄宝的精神立马就崩溃了,嚎叫着冲向大桥,妄图以自己的死,去了结内心深处的伤痛。小说中的黄宝是卑微的,卑微得甚至有些让人可怜。他胆小怕事,不愿惹事生非,他宁愿活在毛文明的谎话之下,宁愿相信尹小梅是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他也必须这样自欺欺人,才能心安理得地活下去。心字上头了把刀,黄宝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几千年来“息事宁人”民族基因已经深入到了黄宝的骨髓,让他变得怯懦而又软弱,自卑而又愚昧。
可怜人的可怜之处,就在于不知道自己的可怜。黄宝就是一个可卑而又可怜的近乎窝囊的男人!
吴响,一根筋式的草根英雄
胡老师笔下的渐渐丰满起来的吴响,是一个一根筋式的草根英雄。他身上有着地痞一样的劣根性。但他为人豪爽仗义,敢爱敢恨,敢作敢当,亦不失为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作者没有简单的用好坏的标准来简单地去评判他,也没有把他塑造成一个恃强凌弱的反面角色,而是让他在官民冲突中,良心发现,由一个地痞无赖成长为一个敢为死难者申冤的草根英雄。
吴响,一个让乡长都敬畏三分的光棍汉,长期周旋于官民之间,深谙“有权不使,过期无效”的潜规则,对上,他学会了曲意奉承,对下,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护林员护坡员的身分设套,诈取财色。尹小梅是吴响看中的人,为得到心怡的女人,他煞费苦心,不择手段,趁尹小梅赶着牛进草场放牧时,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小说开头作者挥毫泼墨,将吴响对死者尹小梅的贪恋和穷追不舍大书特书,其实这也暗示了他持追寻尹小梅命案真相内在动机。尹小梅的离去,让吴响主悔青了肠子,也唤醒了他尚未泯灭的良知,为了获得心灵的安慰,为了给死者一个交待,一根筋式的吴响,吃了砰砣铁了心:不惜一切,以他特有的方式对尹小梅的死因展开了明查暗访。
吴响既有可恨之处,让有可爱之处。面对强势,面对诱惑,他矢志不渝。为了封住他的口,毛乡长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送到他胯下。可他却偏偏不识时务骑着这车子去接近可能握有真相的人,这也让他失去他原来拥有的一切:接近黄大,他丢掉护坡员;接近黄宝,他丢掉护林员;接近独眼周,他被收押;与毛副乡长刚刚接上了火,糊里糊涂地被人捉奸在床,危机四伏,险关重重,但他不撞南墙不回头,他固执认定得了8万元“封口费”的黄宝掌握着命案真相,结果黄宝却一无所知,并且让黄宝因负疚而跳河自杀。这也给黄家酿成了更大的悲剧,让本已受伤的无辜人家再遭重创。
这就是吴响,一个让人恨让人气让人爱让人敬的有情有义的血性男子。
《命案高悬》,一部醒世警言
从《命案高悬》中走出,但命案发生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吴响追查命案时遭遇的沟沟坎坎、枝枝节节依旧清晰再现。命案高悬,死者含冤。在人命关天和命如草芥之间,小说的结局却让我后背发凉,心灵震颤。胡老师用犀利的笔锋,揭开温情生活的表层,抽茧剥丝,层层深入,不露声色,直抵人性幽深地带,把小说中吴响的良知道义和灵魂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同时对吴响、尹小梅、黄宝等一群挣扎于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予以揭示。眼睁睁看着偷情不成蚀把米的生活琐事,渐变成一个高悬的命案,让读者的心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渐觉沉重,并由此引发对社会强权强势的深恶痛绝及深刻反思。尹小梅的屈死,黄宝的自尽,吴响的四面楚歌,都与森严、冷酷强权和强势相牵绊。
接连发生的两桩命案真的就那么难查?再笨的人都可能一目了然。可是吴响追查命案真相为什么却阻力重重?吴响只是想了解事实真相,这又何错之有?吴响追查真的过程中如履薄冰,步履维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胡老师笔下的《高悬命案》,悬起的不只是一桩命案,更是一面镜子,照见的穷乡僻壤的角角落落,照见了百相世态下的芸芸众生,照亮了滚滚红尘中一个个的灵魂。
吴响对派出所焦所长说:“你要是管,在全乡不得抓几百号?”而焦所长则如此回答:“徐娥子丈夫不告你,哪怕你好一百年呢。”
胡老师的小说用利剑般的犀利的笔锋直指社会的病痛深处,在胡老师的笔下,一切渗透骨髓的歪风就像癌细胞一样,恣情蔓延。它已经自然到是非不成其为是非,歪风不成其为歪风。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推进,让读者不能不为社会伦理道德滑坡而痛心疾首,不能不为人与人之间以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倾轧心生义愤。吴响设套让尹小梅钻,毛文明又设套让吴响钻,吴响又设套让黄宝钻。公安与线人勾结设嫖娼陷阱罚款按比例分成;乡政府设陷阱捞罚款给护林员护坡员发工资;医生拿生命当儿戏靠胆大治病,毛乡长整日花天酒地,喝得嘴上长酒苔,喝得住进了医院……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一个如同草芥的山氓村夫的命案又怎么能不高悬呢?
“吴响沿着河边疾走,目光是焦急的,而心是忧伤的。他只想问个清楚,没别的意思;难道,他真的错了?难道,他真的错了?”
当我的目光与吴响那焦虑的目光相交织,当我的心境与吴响忧伤的心境相契合,竟然萌生了莫名的担忧:为吴响的命运担忧,为吴响的性命担忧,为吴响生活着的社会状态担忧。吴响对高悬命案的追查离真相到底还有多远?他追查命案真相的路还能走多远?朗朗乾坤,上有青天。但愿行走于追查命案路上的吴响少一些套子少一些陷井,能一路风顺,一路平安。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