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酒家 回复本帖
施云南

施云南 状元

  • 11

    主题

  • 4070

    帖子

  • 52153

    积分

【酒家*评议】破绽、白族和其他

2014-01-02 18:37:31
 

破绽、白族和其他——从《新天龙八部》说开去

    最近看了一个电视剧的头几集,那个电视剧叫做《新天龙八部》,我看这个片子的时间比较迟了,是在看了优酷萧峰一秒钟变犀利哥的介绍之后心存好奇去看的,看了之后有几个问题不得不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对于云南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故事都比较感兴趣,这从我的名字就能够看得出,我叫“云南”。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老师说了,当年在江南的原住民其实是百越族,只是后来由于北方汉族的南迁,所以江南现在成了汉族的天下。而在江南人所用的吴语等方言中,留存着很多百越族语言的影子。虽然说在有一次基因调查中测算出上海人的基因和北方人是一致的,但是我和我的老师都认为,在选择被调查者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众所周知上海有很多外来人,必须找地地道道的三代以内都在上海本地居住的人才对。(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查询一些语言学的书籍,里面应该都是有记载的。)

    其次要说明的是我下面的所有论述都只是因为我感兴趣,所以随便说说的,我不是研究这方面的,所以对于下面的叙述如果有错漏之处,也请大家不要见怪,在下才疏学浅,若有贻笑大方之处那是很自然的。

    下面还是先来谈谈我看了新版《天龙八部》之后所感受到的一些问题吧。

1、与历史有出入的地方

1)新片给段誉的离家出走找了一个借口,说是有外族的公主逼婚,这一点我是十分赞成的,因为段誉怎么说也是一个王子,如果随随便便就离家出走,那大理的家教也实在是太差劲了,必须要有足以让他出走的理由才行。但问题是如果我没有听错的话,新片中所说的那个逼婚的人好像是什么回鹘公主,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听错了,貌似是回鹘。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回鹘,原来叫回纥,是唐朝的时候改名字叫回鹘的,它的国家叫做回纥汗国,是在唐朝的时候就灭亡的,可能是在840年左右吧。而大理国是在段思平建立起来的,那个时候就已经是公元900多年了吧,当中还应该加上了老高家占了他们的位置,而《天龙八部》所描写的事情是段正明到段正淳之间的,那么也就是说正好是在老高家占位的这段时间内发生故事,这应该已经到了公元1000年以后了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回鹘公主莫非已经活了两百多岁,如果我是段誉的话,我也立马就逃走了,两百多年的老僵尸这谁能够受得了啊。

2)段誉的母亲叫做刀白凤,据说是摆夷族人,据说摆夷是现在的傣族,但是摆夷这个称谓据说是在清朝到建国前的称呼,当时应该是宋朝,那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叫乌蛮比较合适呢。

2、刚刚是与史实不符的地方,下面是与常理不符的地方。

1)段誉在故事中有几次跌落悬崖,其中有一次我以为他会落下一个水坑,谁知道水很浅,才巴掌那么深,另一次他落下去之后又撞到了一棵树上,然后再掉到地上,这个高度三四层楼总是有的吧,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就算不骨断筋折,也至少会半天爬不起来吧,可是他却很机灵地又站起来了,一点问题都没有。要知道段誉在当时是一点武功都不会的,和普通人一样,那么他一天之内能够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几次都不死,实在是佛祖保佑了。

2)在公主来求亲的时候,影片中的段正淳给儿子出主意说让儿子和公主比武,段誉想要告诉父亲自己做不到,父亲还振振有词地说让他用一阳指云云。这个我也觉得不符合常理。一个父亲怎么可能连孩子会些什么都不知道呢,更何况还是皇族呢,是不是应该有老师教授,而且老师还会定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呢。这当爹的对于孩子一点都不了解,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3)段誉在来到了收藏有秘籍的山洞之后,影片显示段誉双手同时打开刻写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的秘籍,而且只看了一遍,然后这个宝藏就启动了自毁装置,将秘籍毁掉,然后就出现了一团旋风,将段誉自动送出了山洞。这一段看上去十分炫,视觉感受很好,但是里面有几个地方却是我十分不赞成的。

A、自毁装置和旋风之类的,看上去太像是玄幻小说了,已经超过了武侠小说的范围,武侠小说是不应该违背常理的,只是合理夸大而已。

B、用旋风将段誉送出去,那么以他的个性他还会去练凌波微步吗,就是因为不练就出不去,他才会修炼的。所以这么设计之后就无法自圆其说了。段誉想要学武功,随时都可以学得很好,可是他的本心是不愿意学的。

C、修炼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的过程实在是太简单了,一点挫折都没有,这个和金庸的原意恐怕是不符合的,而且容易教坏小朋友。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段誉之所以练成神功是因为他有天赋,他记性好。但是其实并不是如此,之所以其他人都练不成凌波微步,只有段誉一个人能够练出来,除了机缘巧合之外还必须有基本功的,那就是要对周易十分了解才行。原作中介绍了其他失败者的情况,他们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们学识不够,误解了秘籍中句子的意思,而段誉会成功是因为他扎实的周易基本功。如果让小朋友错认为只要有天赋就可以不花费任何努力,那么就伤良心了。

    对于影片的观点我就只说这么一些,因为后面的都没看,我对其他人不感兴趣,只对段誉感兴趣。下面我们还是“说开去”吧。

    对于大理和白族我一直都非常感兴趣,我初中时候写了属于我的第一个故事,那个故事就是以白族为背景的。当时我看了一个电影,好像叫做《七星碧玉刀》吧,是古龙的,好像是七种武器之一,它说这种武器其实并不是“七星碧玉刀”,而应该是“诚实”。我当时十分感动,于是就决定以男主人公为主角,仿照它写一个故事,所有的作者都是从仿写开始的。当时的男主人公叫“段玉”,正好和“段誉”的名字和很近。

    当时我很随便地给我的男主取名叫做“断玉”,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故事只有一两千的字,到了后来我逐渐抛弃了原来的仿写成分,改成了自己的故事,而男主的名字也因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而改名字叫做“宁玉”,他姓“傅”,“傅宁玉”,这个人物是我所有故事的源头,他不如“张矣名”那么聪明,也不如“张矣名”那么完美,但是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也是我除了张矣名以外最喜欢的一个人,他的个人故事也是我故事中所有人物中最完整的一个。

    从原来的一两千字,到后来的几十万字,这个人物的基调我始终都没有改过,那就是要诚实,讲诚信。这也是我心目中人类最伟大的精神,我在《末日之战》中所选择的女主“我”所拥有的也是这种诚实守信的精神。

    在我当初提交的《大理恩怨录》的时候,我的父亲就说这个故事不好,因为很容易让人想起是抄袭《天龙八部》的,但是我还是提交了,因为这个故事和《天龙八部》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我的故事是完全按照史实来的,或者说是按照我所认为的史实来的。虽然里面的故事是从“阿玉”说起,但是里面添加的人物包括了杨义贞造反,段廉义死,老高家取代了段正明的位置,一直到高升泰将王位归还给段正淳。也就是说,我的故事比金庸的发生时间早。故事结尾我交待了,阿玉的名字就是“段正淳”。

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在段正明和段正淳的关系上面,绝大多数历史书采用的是兄弟关系,但是唯一有一本书我看过上面史学家认为有两种关系,一种认为兄弟,一种是父子关系,由于剧情需要,我选择了少数人的观点,父子关系,否则戏就做不下去了。

其次,我的《大理恩怨录》真正的男主其实并不是老段家,而是老高家。因为关于高家建立大中国的故事,我听过两个不同的解说版本,其中一个是说高家专权,段家其实已经无力回天,国家都掌握在老高家的手中。而另一个观点是说,段正明昏庸无道,所以高氏将其放逐,但是考察之后发现段正明的后辈(弟或者子)段正淳是一个有德之人,于是就将王位归还。

我宁愿相信后者是真的,因为那样的话才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和春秋战国时候的一个典故很相似。而且我推想,当时高升泰已经是大中国的皇帝了,他有什么必要将皇位还给段正淳吗,段正淳又没有兵权什么的,高升泰没有必要怕他的。他之所以会归还皇位,那就是因为高升泰是个好人啊。

段正淳的妻子叫做高升洁,也是老高家的人,从段正淳写给妻子的赞文看,他和高升洁的关系很好,好到如胶似漆,好到甚至让人觉得段正淳有妻管严的程度。如果段正淳是受到高家胁迫的话,那我觉得他不会有兴趣写出下面这么有情趣的诗歌来的。

下面是他的原文:“国有巾帼,家有娇妻。夫不如妻,亦大好事。妻叫东走莫朝西,朝东甜言蜜语,朝西比武赛诗。丈夫天生不才,难与红妆娇妻比高低。”

是不是很肉麻呢,让人想起了典型的上海小男人,但是那是爱老婆,而不是怕老婆。真正怕老婆是不会写出这样甜蜜的诗歌来的。

所以说,如果段家没有受到高家胁迫,高家的确乃是国家栋梁,而且高家的确是真心实意地还政给段家的话,那么这个故事就比中原大地的那些尔虞我诈的宫闱故事要可爱得多,所以我才会决心要给高升泰写一个故事。而且我的故事里高升泰就是“依禅道长”,是光辉灿烂、光明磊落的形象,我很喜欢这个人。

当然,到了后来就不太一样了,在段正严即位后的诸多事实都证明了高家的确有篡位的意思,内容挺多,我就不细说了,主要是因为这一段不是我的主要故事时间。

但是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随着时间的发展,高家的人想法变了,这也是有可能的,至少高升泰在我的心中还是应该一个好人。而且段正严自己也有问题啊,谁让他儿子太多,结果摆不平呢。老高家的人这时候都没有取而代之,而是支持其中的一个段正兴即位。当然了,这时候高家的做法比起自己的先辈来说差远了,属于控制段家的人当傀儡了,和高升泰的还政段家不能比了。

对于老段家的故事我写了不止一个,另外还有一段比较长的故事发生在《苏蓉传》,但是这个故事就完全和前面的故事不一样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末世了,一个国家的君主如果有道的话,也不至于亡国,所以我这一次所写的老段家人就不怎么样了。原本苏蓉的丈夫我用的是段兴智,直接用了末代皇帝的名字。但是我大学时候的中国古代史书上说段兴智在被元加封的时候才十几岁,那么当然就不可能和苏蓉谈恋爱的,我的故事不成立。

于是我为了让故事成立,在图书馆翻遍了所有有关于大理历史的书,最后在一本书上说,在段兴智向元朝投降的时候,有一个陪伴他一起去的人,叫做段福,是他的叔叔,于是我就用了段福的名字,虽然名字不够帅气,但是至少是个真实的人。

我的故事中可以有虚构人物,但是如果有和史实交接的地方,我是不容许自己出现错误的,在自己所知道的范围之内,我必须让故事和真实的历史无缝衔接。

第三段想要写的故事就是关于大理宝藏的故事了。宝藏是武侠、玄幻小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也不能够免俗。有人说真的有大理宝藏,只是还没有被人找到,有的说宝藏只是一个传说,并非真实的。

在我的故事体系里面认为宝藏是真实存在的,主要是在《长恨绵绵白王洞》这个故事里面描写。

我看过一本讲考古的书,分析了大理宝藏可能出现的一些位置。其中之一认为是在洱海的底部,现在的技术(指撰写该书的人写书的年份)恐怕无法探查到宝藏了。一种观点是说在三塔,三塔的基座已经被打开过,里面的确有一些经卷,但是没有宝藏。一种观点说是在白王洞,考古之后发现所谓的白王洞其实是后来的一个王妃的墓。也就是说,没有宝藏的意思。

但是我采用了最后的一种观点,我的故事里宝藏就在白王洞,只是大家一直都以为的白王洞还不是真正的白王洞,还有其他的机关,必须打开之后还能够找打宝藏。关于这个故事我还想写一个现代版的,之前只写了古代版的。

在我整理故事资料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有关大理的知识,有一些过于理论化,除非是写现代版的盗墓故事,否则的话是用不上了,因为如果写一个古代故事里面出现了东经、北纬之类的词,是一件很古怪的事情。里面有些内容我在故事里用了,但是已经改过了语句,让其变得更为柔和。

下面将我收集的资料集中在这里,以飨观者。

1、大理的基本情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东经9852分至1013分,北纬2440分至2642分之间。地处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东接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南与临沧、思茅两个地区毗邻,北与丽江地区相连。全州国土面积29459平方公里,大致包括怒江以东,金沙江以南,楚雄、沅江以西的广阔地域。学术界把这一地区称为洱海区域。按现今的行政区划,大理州包括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宾川县、祥云县、弥渡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云龙县、永平县、南涧彝族自治县12个县市。全州共有130个乡镇,其中有16个民族乡。大理州的首府大理市包括大理、下关两城区,是我国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和云南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

洱海东部与南部的弧形山脊,是金沙江、澜沧江与红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洱海流域属于澜沧江水系,洱海东部的鸡足山一带属于金沙江水系,洱海南部的巍山、弥渡一带,属红河水系。大理州具有高原湖泊盆地和横断山脉纵谷两大地貌。洱海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系,洱海东部属扬子准台地,两构造区以洱海为断裂带。苍山因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以来山脉强烈上升,河谷剧烈下切,高差达1500米,形成侵蚀构造地形。

明代白族文学家、史学家李元阳对大理的气候,有“若夫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的描述。

2、白族的语言

白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白族在其自身历史发展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因而白族语言中有大量汉族词汇。白族语言的声调有松紧之分,韵母没有辅音韵尾。以云南大理地区而言,白语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北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和南部方言区。北部方言区以剑川、鹤庆为代表,中部方言区以洱源、云龙为典型,南部方言区则以大理市的白族语为基础。三个方言区在语法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中部和北部两方言有鼻化元音。因方言区的不同,白族语言有68个声调。语序基本为“主谓宾”形式,也有“主宾谓”形式存在。不同方言区之间可以互相通话。怒江州的白族语言(勒墨语),接近北部方言区(剑川、鹤庆),但保留了较多的古代白族语言成分。多数白族人通晓汉语。历史上,特别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借用汉文标记白族语,创制了自己的文字——白文,此种文字至今仍在白族民间流行。1949年后,又开始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系统,经多次修订后,开始在大理等地推广。

3、白族的服装

白族男子服饰一般是身穿对襟衣,外罩黑色领褂,下身着黑色或蓝色长裤,头扎“包头”。女子服饰色彩明快,对比强烈,顶戴飘穗“顶头”,上身穿右衽短衣,外罩领褂,腰系短裙,下体着长裤。细部制造精细,如袖口、领沿、腰带、头帕、裤脚、裙边等,都绣着精美的刺绣图案。

4、白族的工艺

雕梅。洱源县盛产梅子,古诗说的“小口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兰”指的就是当地白族妇女手工制作雕梅的情景。雕梅用小刀在梅肉上雕出折线形纹饰,保持纹饰完好的同时,从空隙处将梅核挤出,再把梅子压扁,用红糖浸泡于土罐内数月而成的梅制品。雕梅要选用当地出产的盐梅作原料,以肥硕、色泽微黄者最佳。雕作时下刀要适中,雕出的线条和纹饰要深浅得当,不能残断。

5、从南诏到大理的历史

唐代洱海地区的部族分为“白蛮”、“乌蛮”两种。“白蛮”在经济文化上和汉族相似,只在风俗习惯上保持着“蛮”的特点。西爨属于较为发达的“白蛮”。“白蛮”内部出现了“白子国”等酋邦。“乌蛮”在各方面都保留着原先的特点。在“乌蛮”诸部族之中,出现了蒙舍诏、施浪诏、浪穹诏、越析诏等“六诏”。当时洱海周围及六诏地域之内,都有“河蛮”分部。所以《蛮书》说河蛮在洱海周围“自固城邑”,同时强调“其故地六诏皆在”。为了和吐蕃争夺对洱海的控制权,唐朝先后任命“浪穹诏”、“西洱河蛮”等的首领为刺史或首领大将军,但这些首领对唐王朝总是时叛时服,难以控制。后来唐王朝全力支持蒙舍诏,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击灭其他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政权。南诏王皮罗阁被唐王朝赐名“归义”,封为云南王。

公元902年,郑买嗣诛杀蒙氏王族800余人,建立大长和国。公元927年,剑川节度杨干贞灭了“大长和国”,扶持清平官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10个月后,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公元937年,通海都督段思平起兵于滇东,攻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政权。从公元902年至937年短短的30余年间,郑、赵、杨三朝相继更迭,及至段思平建立大理国,这种动荡的局面才结束,云南的历史也进入大理国时期,形成了“东至戎州,西至身毒国,东南至交趾,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的交通网络。它的行政建置为“八府、四郡、四镇”。

南诏至大理的500余年间,中原对云南的统治,仅流于形式,南诏、大理相对独立。蒙古崛起后,为了攻灭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采取迂回战术,先进攻大理。1244年,双方在今丽江九禾一带展开激战,大理国将军高禾战死,蒙古军也被迫撤退。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经甘肃进入四川,再度进攻大理。蒙古兵分三路,以传统的渡江工具羊皮口袋“革囊”渡过金沙江,灭大理。

白族的自称有“白尼”、“白子”、“白伙”,意思是“白人”。他称有“民家”、“勒墨”、“那马”等。“民家”是居住于云南大理、昆明和湖南桑植等地的白族的自称,“勒墨”是傈僳族对居住于怒江沿岸的白族的称谓,“那马”是纳西族对居住于澜沧江两岸白族的称谓,其他分布于贵州、四川等地的白族则多被称为“九姓民”、“七姓民”、“罗苴”等。

隋、初唐时期,白族先民分化为“白蛮”、“乌蛮”两个群体。公元6世纪上半叶,南诏统一了洱海地区,以“十睑”为中心的地区,开始了多元部族的一体化进程。

6、传说中的白国

相传早在汉代的时候,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曾建立过一个白国,其国王就是现今大理白族的先民,其治所在今称渡县的红岩。它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苍山雪人峰。这雪人峰是大理苍山十九峰之一,位于大理古城西北,应乐峰、兰峰之间,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站在雪人峰上,前可观碧波荡漾的洱海,南可瞰雄奇的大理三塔和历史悠久的大理古城。

白王洞,也叫白王冢。白王洞位于苍山雪人峰麓中部,右有隐仙溪,左为白石溪。这雪人峰麓的白王洞传说就是白国国王的陵墓。第一层平台南北长约122米,东西宽52米,东南北三方均为石砌台边,高于地面12米。第二层平台在第一层平台之西,高于第一层平台9米,南北长110米,东西宽59米。东南北三方为石砌台边,两平台之间有阶道上下,都是人工所为。在第一层平台的东部中间有一条直通平台的坡形通道,俗称神道。神道东南角、西北角各有一个高约10米,周长40米,人工堆砌的山丘,俗名“金锣”、“玉鼓”。在第二层平台西部缓坡上,东西向用砖筑造了一个拱门洞,内有耳室,甬道,即俗称的白王洞。第二层平台的西北角有一大型的建筑构造物,高出第二层平台1.5米,遗存一长排古建筑物墙址,建筑物遗址南北长15米,东西宽15米,遗有大量绿釉红砖和有字瓦,瓦上的字体和南诏太和城、羊苴咩城遗址上出土的有字瓦字体相似。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考证,确认其是明汝南王朱有勋的王妃白族丁氏女的墓。

7大理的艺术

《南诏图传》。相传《南诏图传》作于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9年),也被叫做《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全长580.2厘米,高31.5厘米,由“图”和“传”两个部分组成。“图”用连环画的方式展现了观音幻化、南诏国立等“南诏国史”。全卷纸本设色,线描彩绘。“传”用文字进行解说。“观音十八化”的佛教故事,早在南诏晚期就已经出现。现保存于日本东京友邻馆。这些壁画的内容也和《南诏图传》相仿。

雕像都是一些八大明王、观音诸像、金刚力佛(多闻天王及大黑天神)、女性生殖器(阿盎白)等,是典型的佛教密宗造像体系。这里是三头六臂,面目狰狞的八大明王。那里是昂首展翅于莲花座上的金翅鸟,大理民间称为“金鸡”,印度称为“迦楼罗”。还有面容清瘦的高僧像,当地人称为“愁面观音”。另外还有那铜胎鎏金的观音,据说那是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崇拜的观音造像。

观音像和普通寻常所见的观音像有很大的不同。但见那造像额头方阔,中间有毫毛,两眉相连,高颧骨,低鼻梁,嘴颊消瘦,发髻高耸,髻中央安住阿弥陀佛,颀长纤细,宽肩细腰,手结密宗手印,表现出男性特征。

南诏有敬金佛像于石洞的宗教习俗,看来是真的。

佛像前的案桌上放着一个银质的匣子,里面有一个金光灿灿的小瓶子。唐樊绰的《云南志》,里面提到过:“蒙舍及诸乌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唯收两耳,南诏家则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其余家或铜瓶铁瓶盛耳藏之也。”看来这确是供奉金瓶银函的王陵无疑了。曾有学者提出南诏有敬金佛像于石洞的习俗,那就也有将祖先王族的火葬金瓶银函收藏于苍山岩洞的可能。

8、崇圣寺

这崇圣寺原本坐落在大理古城西部3公里处,在崇圣寺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为南诏国后期,第10代王劝丰右时(公元824859年)所建。南诏国中期崇佛之风兴起,到劝丰右时已达极胜,佛寺遍于云南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就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据《南诏野史》、《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洪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好几位大理国皇帝逊位后,在此参佛清修。可是,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崇圣寺的琼楼金阙已经毁于战火中了,仅剩下三座佛塔,也就是著名的大理三塔。1961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重新修建。 “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

9、苍山

苍山又名点苍山,古时称为玷苍山、灵鹫山,属云岭山系,北起洱源县的邓川,南至下关的天生桥,东临洱海,西濒黑惠江。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25公里。《汉书》有“邪龙云南,其山如扶风太乙,上有冯河,周围万步,五月积雪皓然”的记载。明嘉靖《大理府志》说:“凡十九峰,连脊屏列,内抱如弛弓然。峰各夹涧,自山椒悬瀑,注为十八溪。翠峦条分,青嶂并峙,如大鸟之连翼将翔也。山色翠黛殷润,历秋冬不枯,高六十里接连云气,滇西山川连络拱揖,若将翼之,蒙氏窃据,封为中岳。”银苍玉洱“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拖兰。”千山隐隐,远壑孤峰,风烟杳杳,长空湛湛。

苍山十九峰,从北至南,纵贯于邓川坝子和大理坝子之西侧,依次为云弄峰、沧浪峰、五台峰、莲花峰、白云峰、鹤云峰、三阳峰、兰峰、雪人峰、立乐峰、观音峰、中和峰、龙泉峰、玉局峰、马龙峰、圣应峰、佛顶峰、马耳峰、斜阳峰,峰峰绮丽壮伟。又有十八条溪蜿蜒向东流入洱海,由北向南分别是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溪、绿玉溪、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溪,溪溪清澈透亮。苍山八景:晓色画屏、苍山春雪、云横玉带、凤眼生辉、碧水叠潭、玉局浮云、溪瀑凡石、金霞夕照,景景美不胜收。世人赞曰: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

10、玉带云

在《大理府志》中有“夏秋之分,有白云如带,横十九峰之腰,长亘百里,竞日不散”,“点苍盛夏之日,常有云彩束山腰,横亘十九峰,约百余里,截然如带,昔人诗云:‘天将玉带封山公’”的记载。这玉带云,有时从苍山的第一峰——云弄蜂,一直延伸到最末一蜂——斜阳峰,长约五十公里,高耸入云的苍山,系上了这条腰带,显得更加威严和壮丽。凡是领略过玉带云之美的人,都赞叹不止。可惜,她来去匆匆,不久,又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隐去。也说不出她是从何方而来?又往何方而去?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巧手,把玉带云作了一番匠心独具的加工后,使它忽而变为万朵雪连,齐整整地盛开在苍山上;忽而又象柳絮梨花,轻盈地满山飞散着,从小到大,从浓到淡,直到无影无综的消失。

大致就是以上所列的这些吧,如“玉带云”等,我曾经化入故事用过,但是不曾详细分析,如果以后有机会写《盗寺》的话,看来这些还是要用得上的。

说一句题外话。以上资料皆非百度,而是在图书馆查来的,因为我那个时候才初中到高中,根本就没有电脑,也没有百度。所有的资料都是我先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查出来,然后用笔抄写在纸上面,最后再带回家去自己输入电脑。

或许我对于学习的观点和当年写《天龙八部》时候的金庸是同样的观点,那就是所有人都必须要靠着努力才能够学到真本事的。段誉不会易经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学回凌波微步。可是现在的孩子就不这么想了,想要知道什么只要百度就可以了,度娘什么都知道,用电脑查询比用书查可容易多了。所以新版《天龙八部》里面段誉学习神功时候的状态才会好像电脑读取数据一般容易,殊不知这样设计情节其实让人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知识得来太容易了,还会珍惜吗,所以才会容易忘记。

而对于我来说,每写一个故事我都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去寻找材料,所以这些材料在我的脑子里永远都存在,永远不会忘记。

没有量变的积累,如何能够有质变的升华呢,段誉不会易经就练不成凌波微步,而郭靖如果不是有江南七怪给他打下坚实的基础的话,后面洪七公教他再多也是白教,难道不是吗?

故事中人

故事中人 探花

  • 285

    主题

  • 3201

    帖子

  • 14352

    积分

2014-01-02 22:57:45

呵呵,很精彩。

期待小施更多佳作,为酒家增添美丽!

山泉

山泉 探花

  • 60

    主题

  • 855

    帖子

  • 14140

    积分

2014-01-03 09:19:05

喜欢研究的人,就是能博采众长。施云南之才华,涉及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难怪武侠也写得好,佩服!

你是正经八百的酒家人,看到你的文字真好……

 

顾之痕

顾之痕 进士

  • 8

    主题

  • 211

    帖子

  • 6578

    积分

2014-01-04 16:17:32

写得很细,由衷地感叹。细读之后,学到不少东西。

剪字木兰

剪字木兰 童生

  • 43

    主题

  • 345

    帖子

  • 814

    积分

2015-08-28 11:39:21

拜读云南老师文字,大开眼界!

问候云南老师,遥致秋安!

高原的天空

高原的天空 举人

  • 3

    主题

  • 250

    帖子

  • 3910

    积分

2015-09-05 21:06:45
很佩服,虽然信息量大,涨得脑子疼。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