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流年编按】风逝浅吟(2016、7)

2016-08-30 22:10:34

1、【流年】老齐(小说)作者:徐东

【编者按】在臭气熏天的垃圾站旁的握手楼里,租住着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穿着破旧的衣服,靠捡垃圾为生——这就是老齐的生存状态,他没有亲人,还随时要担心被房东雇的人老顾赶走。小说通过老顾这个有些冷漠的人的视角,去展现了老齐的人生。老齐他生活的目标,是寻找到儿子——他和妻子来城市的最初愿望,也是妻子病重时留给他的生活念想。一只包装华丽的蛋糕,让老顾心生好奇,也引领读者走近老齐的内心世界。小说刻画了一个在社会底层为生计挣扎的小人物形象,尽管生活艰辛,但是,他心中依然有爱有梦想,他年年为逝去的妻子庆生,他庆生时的许愿,都是他存活的意义所在;尽管他为革命做过贡献,但是却从未给政府找过麻烦。小说很注意环境的描写去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握手楼周围的环境描写,如庆生时老齐屋子的摆设描写,无不反射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令人心生感动,为人物的悲惨遭遇和执着梦想唏嘘不已。小说借老齐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信息发达物质丰富的的今天社会底层人物凄惨的命运和不屈的精神,他们犹如路边不为人注意的小草,尽管环境恶劣依然顽强存活,生生不息。值得品味的作品,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1:19

2、【流年】石盆村记(诗歌)作者:杨献平

【编者按】平朴灵动的诗句,勾勒出石盆村的地形状貌,风俗人情,历史方志,物产文化。诗句十分具有画面感,有大手笔的写意,形简而意丰;也有细腻的工笔,巧密而精细。诗句比喻精妙,意象丰沛,对偶工整,思绪开阔,将一方水土的地域特色、人物风情淋漓极致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凸显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淳朴美好的向往。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1:56

【编者按】与其说作者在讲述两件乡村旧物件,勿宁说在告诉人们蕴藏在两件旧物件背后的故事,或凄凉,或悲惨。在陪嫁的红木床故事中,主人公的陪嫁就绵延四十里,然而遇人不淑,她的丈夫吃喝嫖赌不学好,斗鸡走狗无所不为,即使陪嫁再多,也架不住败家子踢腾,最后沦落为秋风凄雨中,只好躲在娘家陪嫁的红木床上瑟瑟发抖。黄金锁,是金贵孩子戴着的长命锁,蕴含着父辈对孩子的美好期盼,但挂着金晃晃的长命锁的孩子,却被大捻子砍了头,长命锁,竟然成了“催命锁”,血淋淋的事实令人惊悚,十分具有讽刺意味。两篇短章,透过旧物件本身,去读其背后的故事,反差巨大的结局带给人深刻的思索。“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万事,都不能过,想着长命百岁呢,就把命丢了。”三小姐问大烟鬼丈夫的话,妈的慨叹,蕴含深刻,意味丰厚。值得品读的佳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3、【流年】乡村旧物(散文二题)作者:潘小平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3:14

【流年】乡村素描(散文诗)

作者:马卫巍
【编者按】一组素描。浸润着深厚的情——对故土,对亲人,对过往的岁月。作者用蕴含深厚的凝练诗句为墨,细细勾勒着乡村的形态,从代表性物事到丰盈的内心世界,无不触动读者的心扉。温馨的院落,父母深情的目光,印满童年足迹的小路,活跃于原野的诗人,承载着希望的背篓,在作者笔下如一帧帧美丽醉人的画卷,深情蕴藉,诗意盎然。诗歌文字优美,想象奇妙,那一个个诗意跳跃的文字犹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为乡村奏响了一曲真情感人的颂歌。佳作醉心,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4:01

5、【流年】春天的抒情(组诗)作者:张艳庭

【编者按】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孕育着美好,孕育着希望,在这个季节里,诗人放飞思绪,抒发对生活、对人生、对梦想、对情感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大胆离奇的想象,蕴含丰富的意象,沉重深刻的思想,带给读者多层面的悟思。诗歌字符灵动,富有张力,如“我看到花朵正在摩拳擦掌/蓓蕾在枝头打擂”,将春之勃勃生机跃然纸面;诗歌蕴含深厚,耐人寻味,如“你采着指尖的蜜 /缝补着花朵 /而阳光照耀下 /历史像是春天的遗物”;诗句情感丰沛,意象万千,如“你的乡愁已被夜晚抄袭/而语言的镜子尚照不出我的样子/我只有跟着诗下沉/脚印才不会漂浮在经历上空”。蕴含深刻耐人品味的一组诗歌,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4:49

6、【流年】父亲的稻田(诗歌外一首)作者:向建国

【编者按】《父亲的稻田》借物抒情,意境温馨。稻田的色彩变化,谷穗的芳香姿态,作者尽情描绘,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对父亲思念与挚爱的深情。《清洁工》用精妙的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清洁工人对社会的贡献,他们辛苦肮脏了自己,却给人间打造出怡人的美景。两首诗歌,讴歌着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父亲,清洁工,无不情感真挚,文字素朴,情景交融,感人肺腑。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5:31

7、【流年】硌疼生命的日子(散文)作者:花瘦

【编者按】那是一个需要剪切掉的黑暗日子,那是一个印满鲜血与疼痛的日子,数十万人丧生于那场灾难,满目疮痍与苦难留给了那座城市。尽管岁月走过了四十年,坚强的唐山人已经从废墟上建设出了一个崭新富强的新唐山,但是,那场巨大的灾难刻在经历者心灵上的印记,依然沉重如初。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着那场灾难突发时刻的情形,触目惊心的场景无不揪疼着读者的心。今天,在那场大地震过去四十年之际,再次忆起,不是为了铭记灾难与不幸,而是要将珍惜与感恩的情怀传递。文章情感真挚,细节动人,在苦难的日子里让人们感受到的不是悲苦哀恸,而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意,如母亲冒着危险一次次进屋为他人拿遮挡的衣物,幸免于难的父亲数日没吃没喝却救人不已,他们只是经历灾难的人群中的代表,正因为有着这样心怀美好的人们,用爱与感恩去理性而坚强地行走着,新唐山才会在灾难惨重的废墟上拔地而起。文章情感浓郁,情调达观,文字感人,哀而不伤,让人读之情不自禁对那片土地经历了流血与磨难依然坚强不息的人们心生敬意。好文,荐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6:08

8、【流年.求精】念(征文·随笔三则)作者:问荷

【编者按】一组教育随笔,针对身边鲜活的事例加以分析,展示了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对家庭、学校、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产生的沉重思考。《谁给孩子缺失的爱买单》中先由几个男孩喝酒引发的打人事件入笔,剖析了喝酒孩子之所以如此的背后原因。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孩子扔给年长的祖父辈或学校,仅仅给孩子提供物质需求,岂不知,他们的爱不可替代,这份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步向歪路的根本原因。《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一文发人深思。每一个做家长的,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常常用别人家的孩子的优秀来苛求自家的孩子,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特点与优势,长此以往,就会打压孩子的自信,使其展示不出自己的潜能。文中的家长是理性睿智的,她用心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使孩子的潜能得以良性开发。《堵心的作业》反射的是应试教育下死板教学方法的痼疾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摧残,让学生不去自己开动脑筋,而是死记硬背所谓的正确答案。阅读题居然让学生记老师讲的答案,如此培养的学生怎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三篇教育随笔,反映了各类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更展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现象的深刻思考,可谓鞭辟入里,耐人寻味,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6:55

9、【流年】去涡河踏青(诗歌外二首)作者:问荷

【编者按】《去涡河踏青》用灵动的诗句勾勒出一幅幅春日踏青的醉人场景,那么生动,那么鲜活,很有画面感。恰切的比喻,生动的拟人,精彩的排比加之巧妙的通感,使得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很好展示了春之勃勃生机与醉心的美丽。《遇见·腊梅》,抒发了对寒风里粲然盛开的腊梅的真情赞美。诗句虚实结合,第二人称的运用,更进一步展示了作者对清香淡雅傲骨寒风的腊梅深深的喜爱之情。《无题》用对比的手法真实反映了受到伤害时的苦痛与难言的心境。那些疑问,那些假设,无不是受伤者在痛苦中挣扎的印迹。一组诗歌,意象生动,修辞美妙,意蕴丰厚,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风逝

风逝 探花

  • 340

    主题

  • 8092

    帖子

  • 18355

    积分

2016-08-30 22:17:44

10、【流年】火与火绳的记忆(散文)作者:冬絮

【编者按】火,在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的历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让人类告别了饮毛茹血的蛮荒年代,开始了熟食生活,在人类改造征服大自然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作者由远古时代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入笔,引经据典,历数人类人工取火的意义,自然而然引出作者童年关于火的记忆。舅舅在灶坑的炭火里埋下的土豆,姥爷在炕头的火盆里埋下的鸡蛋,和姊妹们在炕炉的炉盖上嘣着的苞米花,香味依旧。更有本家六奶奶搓的火绳的详尽记叙,让人们读着文字似乎又回到了上个世纪物质匮乏的年代,身不由己在那个被岁月尘封的年代的袅袅艾草香气息中感受着那个时代关于火的民风民俗,感受着先辈取火保存火种的智慧。佳作,荐阅。【编辑:风逝】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