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水榭(本社团不接受非首发稿件,投稿请标注首发,不标注的稿件退稿) 回复本帖
芦汀宿雁

芦汀宿雁 进士

  • 36

    主题

  • 1311

    帖子

  • 7428

    积分

芦汀宿雁一月编按

2019-02-01 12:17:57
 
  685、【流年】杯中岁月笔下盈香(散文)
  五千年礼仪之邦,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酒,多与文字关联,而散落在馨香的书卷之中。酒,自古也是政治统治的重要道具,历代权力之争、军事谋略等大都与酒密切关联,并被之运用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杯中岁月,反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味道,于作者的笔下盈香。使读者在分享作者独特见解的同时,也对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有了个概貌性地了解。酒与诗文艺术形影相伴,同爱恨情愁交织缠绵,甚至屡屡登上刀光剑影的政治舞台,平战乱、息兵灾。此文层次分明,引证详实,点面结合,全方位地展示了酒文化。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686、【流年】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随笔)
  站在时节的节点上,“狗”年说“狗事”,情感平实。作者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入题,由家禽的驯化到野狗的驯化,再集中笔力,素描狗家族中各类狗的功、品、性,分门别类,一一道来。看家狗的“忠诚”,宠物狗的“乖巧”,猎犬“追击”猎物的主动与灵敏,警犬追捕罪犯的的威严与神秘,导盲犬的耐心和爱心,笔底流溢着对狗的褒怜与爱。然,篇末笔锋一转,回落到狗的结局,大谈杀狗啖肉,令人不忍睹。狗的前世今生,于对比的滤镜下,见人见性,这是本文最大的优点。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687、【流年】心迹(散文)
  亲人已逝,情殇无限,何以追思?在母亲离去的第十个冬季,本文作者,以描画心迹的方式,抒写梦中相会。捧一杯香茗,临窗而坐,聆听冬雨,一滴一滴,滴滴滴进心底。自我催眠的场景中,漫无目的地漂流。于心路的入口,渐次清晰的乡村物景,炊烟升起,背着柴木回家的樵夫,扎着辫子的牧童吹着笛子,长发的少女在洗头,出工的农民嬉笑、放歌。桃源的景致里,一个青丝的女子向我飘来,哼着歌,叫着我的乳名。温暖的气息切近、抵达时,却又凄然地退去……一切,复归黝寂、空灵!阴阳相隔的母子,迷离,思念,痛苦,半真半梦,相遇不得。名为心迹,实为怀殇。构思别致,笔调凄冷,幻境飘忽却真情流淌,有无能为力的“被参与”感,却又融着化不开的暖。母亲犹在,总在阳光的一面,微笑着看着“我”。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688、【流年】半个月亮(散文)
  半个月亮,是自然形态,亦是人的心理隐喻。电影院的“月儿弯弯照九州”撩人耳膜,恼人心神。医生的我,想起了病人月与婆婆的点滴。月是个经前紧张综合症患者,她心有“暗疾”,源自于迟孕的心绪紊乱,也源自于做计生工作的婆婆的心理压力。一个病人,一个患者,俩人本也说不到一块儿去,对同一件事的评价,有时很难统一,可又并不觉得隔阂。月成了我的熟客。一起喝水,一起喝茶,也替病人来捂热凳子。月送我茶叶,让我泡茶喝。夜深处,我喝出了生活的原味,三杯之后,茶便具有了隐喻的意味。苦如人生,但生活在继续。或许,半个月亮,不只是一个苦冷的词根,还有单薄的暖。细节化,生活化,隐喻意,是本文的最大亮点。力荐,共赏。
  689、【流年】冬至阳气起(散文外一篇)
  在不停滚动的时间中,你既是拿笔画下的人,又是笔,也是句号本身。【冬至阳气起】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一次新世相之问,暗启记忆之门后的追索与怀想。几十年的生命时间,支撑和陪伴你的,只有食物,可与你同甘苦,共患难。微友如是,擦肩或有短暂缘分的人如是,总有一日,天人永隔,一切行将失去,就剩下一扇空荡荡的苍白的纸门。【别秋小语】我看万物别秋,我以我心别秋。路遇,秋景序列走过:榆叶梅的叶子红了,爬山虎也往红里去,一株合欢骨骼清奇,几朵合欢花在夜雨里凋落,晚璎的黄叶垂着头,行道树栾树叶的飘落,五角枫叶血统的红,各种槐树叶的黄落,在树上梧桐叶的死去,构树的红花将开未开即落,一滩的杨有横山菁儿《英雄的黎明》气概,受伤,流泪,流血。植物别秋,失,痛,离、别……人亦如秋天的落叶,正经受和度过快乐与苦难,而一切,也不过是为着生命“余味”的圆满。一幕幕生命中的最美好,被侵占,被凌迟,秋色惨淡。余味于心,哲味绕梁,回响着生命之秋的悲辛。力荐,共享。【编辑:芦汀宿雁】
  690、【流年】白鹭,七天鹅(诗歌)
  有天鹅翔立或飞过,就有当地人抛洒牛奶以祝福和祈祷,民俗之美,祈愿之醇。【白鹭】裙摆,彩霞,南方,属于“虚妄”之主?忧郁,在大提琴的弦上留驻,白鹭呢?无从选择,抑或孤绝自守,都是一尊沧桑的活标。【七天鹅】诗人以猎人与天鹅的故事为叙事寄点,娓娓道来,贝加尔湖畔的奇遇之缘起缘灭,一首唯美而凄伤的异国版“牛娘织女”。猎人的好奇与蠢心驱动,成就一份爱与俗世姻缘。十一个孩子,幻化为贝加尔湖区十一个部落分支。生命的鲜活处,有人语,就有神话。布里亚特传说的诗意抒发与注解,有微喜、微酸、微痛之冷感,置身其中的融合与逃离,疼痛与无奈,谁解其中味?诗人使命,是也。有内涵,也有诗意的递延与宕荡,荐读。【编辑:芦汀宿雁】
  691、【流年】家门前的小路(散文)
  家门前的小路,摊展的是童年的底色和故乡情结。本文从母亲电话叮嘱雪天注意安全起笔,以童年玩雪的故事为主线,追忆了家门口小路的变迁和生活的美好。一片白轻易地激起心里所有的热烈,约三五个玩伴,不顾一切地扑向那白的世界。不被清扫的雪地,有“个吱个吱”的歌谣,有若哭若笑的“八”字印,有鸡的简笔画,也有狗的花印章,盛满了童声童趣,承载了故乡多少希望和梦想。而,积雪消融,湿润了的小路,污秽不堪。生活不疾不徐向前,故山村外景巨变,小道也从土路,到沙硌,砖漫地,到如今的水泥路。弟弟结婚那天,大片的雪花亲吻大地,父亲一个人扫雪,笑得一脸灿烂!母亲念叨小道,雪景,清寂。构思轻巧,文字清雅,回忆中裹着浓郁的童趣和乡情,欢喜,忧伤,苦乐年华一并蔓延,也隐道出对美好时代的抒情和礼赞。编辑荐读。【编辑:芦汀宿雁】
  692、【流年】彼岸灯火(散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彼岸的灯火。家的灯火,是烟火红尘中最深的眷恋。作者以冬日城市之夜的灯火渐次亮起,凝望、追思、念想青春的期盼和动力源——小城的亮光就是彼岸的灯火,温暖、有序。青春的“我”努力,打拼,从太行山出发,融入北方小城,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火。中年再回首,家乡的灯火又幻化成生命中的另一种期盼,泼墨成宣纸上的无数乡愁。于是,“回家过年”是最温情的召唤,最美的期盼、念想与眷恋。“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也难怪,一碗正宗的山西面,友人就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在不同时段,人的追求,确乎不同。年轻时,会喜欢一座城,更会为拥有一盏他的灯火去努力付出、去承受生活的痛与乐。知天命时,更安于家的灯火,温暖、幸福、绵长。巧于构思,情愫幽婉,过渡自然圆转,心念在此岸与彼岸之间置换,一腔眷念倾于“灯火”,思想通达。力荐,悦读。【编辑:芦汀宿雁】
  693、【流年】巷口那棵古槐(散文)
  一棵古槐,花让人分赏、共吃,绿荫供人纳凉,精气清供祈愿,陪伴一条古巷,历生活,穿时空,用一生来见证生活于其身旁的“人人”以及因他们而生的“事事”。作者善用设问,自问自答,引出古巷,牵出古槐,点滴拾趣,摹绘出了一幅幅生息于斯的众生相貌——一群围观、厮杀的棋阵,几个捧着碗边吃边聊的适意男子,撸槐花蒸花糕的雀跃身影,纳鞋底闲磕的闲散女子,小城古城墙的沧桑,东西两面若伸展手臂的槐枝之祈愿,由巷子、人的乐居与闲适、古槐神姿、再回到街市的喧闹与繁华,笔随意走,情景鲜活。编者宛若亲历亲见,置身其中,共享诗栖生活。诗中拟物,摹写传神,叙写中融真情的文字,流年力荐,悦读。【编辑:芦汀宿雁】
  694、【流年】老腌菜(散文)
  老酒,老茶,还有郭庄的老腌菜,都是人间宝物。郭庄女人的手,都是带魔法的。外祖母腌菜,无所不入腌材,诸色,诸味,如神在侧,所向披靡。最隆重的要数入冬腌大萝卜,刷大缸,洗萝卜,码萝卜,活计细致又利落,像是某种仪式,有庄严的气息。老腌菜卤红咸菜,红咸菜鸡蛋炒饼子,也是外祖母的发明。我把卤咸菜当肉吃,也爱卤洋姜。卤咸菜齁坏了我的嗓子,四五岁,我已经能自己跑村卫生所打青霉素,却戒不掉那一口卤红咸菜。我的外祖母,郭庄女人的勤劳与聪慧,在老腌菜的制作与翻新上,也在生活的自如挥洒中。她们像腌过一冬的大萝卜,阅尽繁华和凄苦,一切顺天应人。随着生活改善和养生的识见,曾是庄稼饭的老腌菜,悄悄在郭庄人的饭桌上退席了。但,咬得菜根的日子,藏着外祖母对我的宠溺,鲜活在记忆中,成为一笔精神资产,历久弥新。细节有致,叙中妙比,植入生活个感,收发自如,外祖母的形象鲜然在目。读之口有余味,活色,生香,触发生活思考。分享爱与美好,推荐悦读。【编辑:芦汀宿雁】
  695、【流年】白马寺里,我被花瓣儿一样的风(散文)
  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承载着自东汉以降的民族历史的缩影,也留下了芸芸众生朝圣的足迹和背影。万物简敛的“藏”冬,“我”也去了白马寺。先是仰望五个佛殿,默默来去。然后,静坐齐云塔下,看花瓣儿飘落,听铃声,猜铃语,捕捉属于我的那一片铃声。风铃响了,“叮铃”、“叮铃”在耳边萦绕,几分单调,几分诡秘,几分奥妙。编者也仿然置身其中——花瓣儿飘落、堆集、流动象涨潮一样漫上岸来,漫过整个白马寺,魂魄也被一遍一遍地荡涤……史料的引用,意识流的用法,朝拜人的细节支持,静中观“动”,像钥匙一样开启了心的蒙蔽。作者卸下满身风尘,携带咕咕外溢着花瓣儿一样的风铃声归去,志做一个一步一作揖一叩首一样的人。随心而走的意念文字,有心的关照与体悟,也有信任缺失与信仰不再的担忧,悦读,力荐。【编辑:芦汀宿雁】
  696、【流年】走进巴黎(散文)
  木心说:“所有的艺术都是浪漫的。”由小说《巴黎圣母院》对巴黎心生向往。年近花甲时,夙愿成真,我走进巴黎。历时三天,我饱览了塞纳河夜景、两岸的知名建筑,巴黎凯旋门等巴黎文化名片,也去了老佛爷兰蔻专卖店淘买原装化妆品,兼做了一回“上帝与仆人”。战神广场上,注视埃菲尔铁塔,领会它地标意义与所蕴含的忠贞之爱;塞纳河南岸,凝望巴黎圣母院,感知建筑之庄严与小说的人性之美;塞纳河北岸,巴黎卢浮宫,在断臂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石雕与蒙娜丽莎油画三大镇馆之宝前,端详,默思,沉迷于艺术之美中;上老佛爷三楼,直奔兰蔻专卖店,融入长长的队列,只为一瓶原装兰蔻眼霜。巴黎凯旋门,矗立在戴高乐广场的环岛中央,我站在路边与凯旋门合影。本篇游记,景点单列,分录其美,于巴黎建筑特色的介绍中,穿插史料或故事或小说,融和现实个感,有虚亦有实,全方位地呈现了巴黎的文化与浪漫,有历史的厚重,也有新鲜的在场感。当然,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巴黎会有堵车,会有灰色地带的环保问题,也会有不够严谨的安检,但,瑕不掩瑜,巴黎,是一座浪漫之都,在历史与现实的节点上,亦在旅者的心中与笔下游弋,定格。编者力荐。【编辑:芦汀宿雁】
  697、【流年】志摩的硖石,雨还在下(散文)
  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再别康桥》。他的文学观是三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他的情感观是,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作者带着复杂的心情,拜望志摩故居,两近小楼,花木疏落,桂花飘香,风景无限。园子里有一老一少,年长粗壮的家德,被唤作“阿欢少爷”的徐家公子,讲听《岳飞传》《心经》。厅堂里,诗《偶然》,林徽因与泰戈尔、徐志摩的合影;二楼,家常百态:泰戈尔坐在书房的西式沙发上,闭目养神。陆小曼抽吸鸦片,张幼仪与林徽因、朱安和胡适的夫人聊着家常,最不响的是朱安,五个来自上海的诗人围坐在圆桌旁,写古诗,也写新诗,窗前,站着不到三十岁的志摩,他在沉思,追昔:独立康桥,看到了彩虹,拜伦是,《再别康桥》的诗句是。志摩一直是年轻,也一直是忙。他那只孤单的皮包里藏放的是哪部诗稿,而梁先生的证婚词最是耐人寻味。硖石的雨,一直没有停。阴雨密稠而绵长,气压低沉。作者以情做引,诘问正读,自由生发,家常之慵与真,文化交流之疲与乐、个性追求之新与美……虚虚实实间,有诗文的延递,思想的启蒙与续接,写出了一种雨致情殇。力荐。【编辑:芦汀宿雁】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