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家园论坛 回复本帖
周虎子

周虎子 秀才

  • 52

    主题

  • 55

    帖子

  • 1030

    积分

【家园】怀念乾州五中

2013-09-06 14:46:41

怀念乾州五中

乾州第五中学(阳峪中学)已成历史,已撤并。五中当时坐落在阳峪公社冯市村边,紧邻312国道。我的高中就在五中,距家有大约15里路程。于是在1977~1979年间,我便在白虎门村和乾州五中之间行走,沿途要经过寨子、八一、罗家岭这三个村子。有土路便道,也有大路。

乾州五中位于乾县北部,附近几个公社的学生在此上学,有的同学还要翻山爬沟,可见五中当时的位置和重要。学校虽设在乡间,但在当时还是规整宏伟的建筑,县里也配备了很有名气又很认真负责的教师。这些名师是五中的硬实力,值得铭记。教数学的孙树祥是西北大学毕业,教物理的邹亚民是兰州大学毕业,教化学的郑光远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语文的是本地人梁家奇,校长闫克俭。几乎全是老牌大学生,有的是支援大西北的,有的是因政治问题发配到乡村来改造的。每个老师一间瓦房兼办公和住宿,外地人支床,本地人搭土坑,本地老师每周回一次家,外地籍的老师几乎整天在学校里晃荡,随时都能检查学生的学习等。学校处在村子的南边,中间还隔着几亩地,所以相对的封闭和整端。

我上乾州五中的时候,高考已经恢复,且已有高年级少数人考进大学跃出了农门。于是前有榜样的示范,又有老师的督促,刻苦学习成为时尚,每晚的教室里熄灯后有无数煤油灯燃起,那场面令我记忆犹深,油灯上有条黑烟往屋顶上空冒着,几十个油灯火光闪烁着,教室里如同那佛堂大殿烟火飘摇,几十名学者挑灯夜战,巴望着能高考中弟,端公家碗吃公家饭。就我那个年级考上学的不少,虽说当年的录取比例很小,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条件很差,几十个人睡的是麦草铺的大通铺,宿舍里的窗户也没装玻璃用纸糊着,鸟儿时常叼墙上挂着的锅盔馍,被子床单上时常落满了鸟粪。学校食堂吃食十分简单,顶多是大锅烧的开水中撒些小米或玉米糁子,多数情况都是开水泡馍就着自家带的腌萝卜或青辣子。相比之下,眼前的老师都是吃商品粮的公家人,教师有小食堂,总能看见有几样炒菜的,这令我们十分向往,立志也要成公家人,这似乎成了努力的动力。前后几年里,乾州五中考出来不少人,其中部分同学已经造化很大。

听说后来这些老师有退休的,有调走的,有病故的,不久学校也撤并了,乾州五中的历史终结。但我依然怀念当年五中那个辉煌的时期,有一批学养深厚的名师,培养出了一批跃出农门的学生。我时常能见到当年的五中同学,十分亲切,乡情乡音真情真意,自然也怀念乾州五中的风和月。

共0页 0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