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雨浓 回复本帖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江南专栏★江边洗砚】江边读书

2012-01-09 16:06:55

       江边读书之一:读经杂感

       业余时间,曾读过若干佛经,非是要信佛,而是兴之所至打发时间,但的确体会到佛家大能之所以千百年香火鼎盛,确有高深之处。比如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如果不是心怀博大、意志坚定,不但做不到,更绝想不到。再有,我们都知道,佛家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打破了中土道家三界五行的桎梏,变道家内外丹的修炼渠道为修功德,讲究渡人渡己,这比道教更加容易吸附香火之力,更加容易被信徒接受。

      据说修佛到了极致,就会:菩提非树、明镜非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在佛家大能眼里,众生平等,是是非非都化作了虚无,了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又和道家:天道不仁,万物为刍狗的说法异曲同工。

       有本书,大家都熟悉:《西游记》,据比较神道的人讲,很多热衷修炼的人把这部神话名著作为了修炼指南,好奇之下,重翻了一次,别说,在里面还真的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痕迹。

       比如里面说:栓意马、锁心猿,这在道家功法里面的确有这种说法,说它有意思,是说这种说法出现在了以宣扬佛教的著作里,有人说这正应了本土道教神话传说的:白藕红花青莲叶,三教原来是一家?然,此三教非彼三教。

       本土神话中的三教是指人教、阐教、截教,白藕是指太清太上老君,红花指玉清元始天尊,青莲叶指上清通天教主。根据道家传说,佛教创始人是西方接引佛祖、准提佛祖,也是在鸿钧座下听过道的,而不是佛教所说的佛祖释迦摩尼,我估计这可能是道派之间的斗争吧。

       问题是,如果说作为女娲补天遗石化形的孙悟空,从出生就打上了佛教烙印的话,为什么修炼的是道教的八九玄功,而不是佛教的功法?再有,为什么他拜的授业师傅叫做菩提道人,而不是佛教大能?这两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年。现在来看,第二个问题倒是相对容易解释,所谓的菩提道人,我查了很多神话传说,都不存在,最可疑的是他的道号,居然叫做菩提,这其实是佛教的说法,而不是道教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大胆揣测,这个菩提道人其实就是准提佛祖,是真是假,姑且不论。最难解释的是第一个问题,反正现在我解释不清楚。

       关于佛家教人向善的问题,我们在很多书上都能见到,民间至今尚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念一起即是佛心;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等,我从小接触的古代著作里这些事例非常之多,对于民间信佛的人来说,大多信之不疑,都期盼着通过信奉佛祖真能做到八风吹不动,哪八风: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能够门前万事不挂眼,在我看来,这是把阿Q精神真正的理论化了。通过修佛果真能够消弭欲望?果真能够到达“彼岸”?难说。但不容置疑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的确需要象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09 16:09:22
        上大学那会儿,买了本《老子》,想看看到底道德经里说的是什么。现在看来,什么都没有看懂,只记得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后来,陆陆续续地看了《黄庭内景经》、《云笈七签》等等,甚至还买了台湾著名的道教居士萧天石的《道海玄微》来看,可惜的是,自己既没有修佛的悟性,也没有修道的根骨,看来看去,云山雾罩,糊里八涂,只有一些很浅薄的见识。

       在上篇帖子中,我提到《西游记》,不知道同仁还记得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拜师时说的话吗?当菩提祖师问他学什么的时候,悟空只问:可得长生?长生二字可谓道尽了修道的根本,纵有千万道法,我只求长生。我估计大多修道之人都是为了这个,只有长生了,才能万类霜天竞自由。在修道人眼里,天道之下,尽为蝼蚁,只有跳出天地窠臼,才能摆脱化为尘土的结果。老子说: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很多人翻译成对于天地来讲,万物平等。这样翻译也不为错,但是在修道人眼里,却是另外一个意思,因为所谓修道,就是逆天改命,天道赋予众生以寿限,要打破这个界限,就是逆天而行。

       前几天跟朋友闲聊,说起某种东西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敌,我说那这种东西必然数量极少且繁育极难,说到这,我忽然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天之道其犹张弓与?损有余以补不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看看,两千年前,老子就有这样的感悟,难怪,后世把老子作为道家鼻祖。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体会,比如,我们经常说:天老爷对人很公平,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大体如此。做生意如此,当官也是如此,很多人只看到潮起时的激宕澎湃,看不到潮落时的平静萧瑟。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调整我们的心态大有好处。

       说到这里,我觉得尽管我们不去修道,但是在修道人身上有我们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比如,现在盛行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脱胎于道教,天地乾坤,日月阴阳,有其中的规律可循,就看我们找得到找不到。我们经常说盛极必衰,不就是阴阳转换吗?在日常生活中,心态压抑的久了,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恣肆形骸一下,条件允许的,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条件不允许的,就去k歌、喝酒等等。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平时性格很温顺、文静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地点,却会做出让人大跌眼球的行为来,就是如此。再比如,现在很多朋友经常出去“驴”一下,并且乐此不疲,也可以用这个来解释。这些现象和道理,也许就是道的魅力所在。换句话说,在我们的生活中,“道”无处不在。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09 16:11:14

       近来又读史记滑稽列传,有了新的感悟。

      原来这个世界上,再有才的人不见得有好的结果,再悲天悯人的人不见得就受人待见。游戏人生、恣肆形骸却有大智慧。贾谊有才吧?却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韩愈有才吧?却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李白有才吧?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哈哈,再看看他们的后果:贾谊----郁闷死的,韩愈----窝囊死的,李白----淹死的。

       看看,古往今来,不怕人没才,就怕有才想不开。相比那些既有才又想得开的,生活质量高低不说,能得善终!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09 16:16:06
      古往今来,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流行了成百上千年,至今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看来这个比我们那个更伟大的目标还难实现。

     只要是传统中国人,就会有自己的家庭,就会有双重父母在,对待双重父母就会有双重的标准出现,我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是马列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这个问题不解决,矛盾永远在。这个矛盾就像根刺,时时扰乱我们的幸福感,缺少幸福的家庭会兴旺吗?肯定不会。

     家和与不和,看来关键还是我们自己啊,幸福的钥匙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能不能开门,就看我们怎么用了。

 

      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儿,家,其实就是有房子、养着猪,宝盖头代表房子,豕代表猪--其实就是家畜,和这个字呢,禾代表庄稼----粮食,你看,有口能吃饭,就是和。在古人眼里,家、和都代表着非常朴素的寓意,有吃的、有住的,别冻着、别饿着,这就是家。这是做任何事的基础,没有家,漂泊不定,一家不为,何谈万事?我们现代人又在古人的基础上,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含义,自己的家都搞不定,都不和谐,哪会有万事兴?我的朋友曾经说:新的人生四大不幸-----家庭没温暖、社会没地位、爱情受挫折、专抽老八夺(老八夺是东北的一种低档次烟),太有哲理了。家庭、事业、爱情、经济这几项都相互关联着,家是根基,和是真理。

谨此祝各位守护幸福,家和万事兴。

柳小疯

柳小疯 进士

  • 3

    主题

  • 211

    帖子

  • 6412

    积分

2012-01-09 16:17:21
江边哥,佩服你的学识!小疯会向你的学习的!继续加油噢!支持你!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09 16:25:24

大学期间,同室兄弟七人,仿古书体例,为其中五人作传:

 

玉面佛杨君:杨君自呈本为八百里伏牛山中一平民,然众兄弟观其面色及体魄,皆笑之。昔有上古封神之二郎显圣真君亦为杨姓,重情义,守孝道,虽玉皇昊天上帝不能迫之,值为天下英雄所尊崇。众兄弟观杨君为人为事之道,外圆内方,不事张扬,张缓有驰,二郎真君亦不过如此,故尊之为二哥。且,二哥遍读才子佳人传奇,下笔有太白之风,写情书倚马可待,只为全兄弟之义,而代行月老之责。超绝。

金秀才钟君:钟君者,潮州人士。昔有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而钟君则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登云到长安,对比何其强烈。长安四年,钟君收获颇丰,学业既成,美人入怀,惟古之才子佳人可比之。

盖张飞魏君:魏君燕赵人氏,豪放仗义,有古遗风。其人好动,曾七日踏碎一双运动鞋之举,虽张飞亦不能比。好乒球、羽球,双手握拍,罕有人敌,215中惟老七陈君可与一试。每睡前,辄盘坐榻上,拉八根铁弹簧十数次方卧,众兄弟惊为张飞再世。魏君厌文,每读书则睡虫上脑,然一朝开窍,遍读琼瑶、岑凯伦之书,言谈之间,妙语连珠,一舍之内,虽二哥眼高于顶,亦对其佩服不已。学业既成,离校十天即成婚,兄弟闻之,皆惊呼盖张飞也。

武状元陈君:陈君系东北人,颇有豪侠仗义之风,虽年齿最小,行事却有法度,不拘小节,然有大志,四年之内,略有远犹、见大、迎刃之举,其才智于215当列首席。其人重学问,每有高论;又好运动,习之辄成绩不俗,兄弟奇之,戏称孔夫子挂腰刀,后陈君考研读博,成绩斐然,不啻为武状元。

 笑弥勒易君:易君起于非凡,本家府邸居于峨眉,此为佛道圣地,菩萨道场至今香火鼎盛。昔者,易君一入215,肥面大耳、腰圆体阔、笑容可掬,一众兄弟皆惊,以为弥勒降世,加之年齿稍长,共尊其为老大。老大生活极尽释家本色,睡功超凡,虽寒来暑往、校园风云,亦不改其志,令众兄弟侧目。老大语:管它春夏秋冬,我自一睡而已。高绝。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09 16:28:05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周围方圆百里是连成片的草原。在冬天下过雪后,早晨起来,经常会发现野狼出没的痕迹,比如一堆儿夹杂着动物毛的狼粪,颜色惨白,家狗都绕着走。尽管谁都没有见过狼,也没听说野狼祸害过谁家的家畜、家禽,但是通过人们的渲染,村里的大人、孩子都对狼有种神秘的恐惧感。

因为靠着草原,村里的孩子们每年夏天都去草原上挖草药,挣钱贴补家用。去之前,家里的大人照例要百般叮嘱,嘱咐要约好几个同伴去,并且告诉如果遇见了尾巴耷拉地、象狗一样的动物,千万别跑,要拿好药叉,慢慢地离开,一旦它扑上来,就看准了打它的腰和腿,因为根据大人们的描述,狼是“铁脑袋、麻杆儿腿、豆腐腰”。还有,如果在走路时,忽然觉得两边的肩膀上被人摁住了,千万别轻易回头,因为那可能是狼把两个前爪搭在你肩膀上了,如果一回头,狼就会一口咬断你的喉咙。林林总总吧,总之,对狼没有一点儿好的印象。

然而,现在,对于狼这个印象中贪婪、狠辣的动物,我被彻底颠覆了固有的认识。

根据姜戎在《狼图腾》中的描述,狼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它具备任何一种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团队精神和家族使命感,它的狡黠和智慧,它的顽强和尊严,它的军事才能……,无一不让我矫舌赞叹。在茫茫大草原上,狼群永远是所有走兽的噩梦,即便是号称万物之长的人类,与之相比,也自愧不如。

在狼群中,永远不存在擅自脱离集体单独行动的情况,它们深知在残酷的自然界中,脱离了集体等于自取灭亡。所以,它们比任何一种生灵都珍惜团队精神。可是,我们人类呢?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看,几千年来,不论大小团体,上至国家,小到一个集会,每时每刻都充斥着统一与分裂之间的斗争。到了今天,我们虽然不遗余力地强调团结、强调集体主义,效果却事倍功半,差强人意,套用电影《天下无贼》中盗匪头子黎叔的一句经典台词:人心散了,队伍难带了。那么,对比狼这个野兽,到底是谁出了问题?虽然,在物竞天择的大环境下,狼群要生存,就必须这样。但自从有了人,就争斗不断也是不争的事实。可见,狼的团结何其可贵,而我们人向狼学习团结又是何其难也?

我们平时不断强调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但是,做起来,却远远不如狼群。一个狼群,不论大小,放哨、巡弋、猎杀,都有明确的分工,极具纪律性,这样的队伍,杀气十足,杀力十足。我们来看书中是怎么描写的:“突然,狼群开始总攻。最西边的两条大狼在一条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领下,闪电般地冲向靠近黄羊群的一个突出山包,显然这是三面包围线的最后一个缺口。抢占了这个山包,包围圈就成形了。这一组狼的突然行动,就像发出三枚全线出击的信号弹。憋足劲的狼群从草丛中一跃而起,从东、西、北三面向黄羊群猛冲。陈阵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进攻。人的军队在冲锋的时候,会齐声狂呼冲啊杀啊;狗群在冲锋的时候,也会狂吠乱吼,以壮声威,以吓敌胆,但这是胆虚或不自信的表现。而狼群冲锋却悄然无声,没有一声呐喊,没有一声狼嗥。可是在天地之间,人与动物眼里,心里和胆里却都充满了世上最原始、最残忍、最负盛名的恐怖:狼来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都直哆嗦。以现代人的眼光看,狼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击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战役意图。如果人群有这样的队伍,天底下还有什么能挡得住?据说,有的特种部队以狼牙为自己的代号,寄托了以狼为榜样的愿望。《阙特勤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吾父可汗之骑士英勇如狼,其敌人则怯懦如羊。我敢说,如果真有这样的军队守土保国,我们可以无忧矣。

有人说,和平年代,已经不太适合谈狼性了。我们暂且不论“天下虽平,亡战必危”,起码狼群的团队协作、坚韧不拔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注:贪狼、破军都是北斗七星的名字,贪狼意为奸险诡诈之士,破军意为纵横天下之将。以之为题,是为表明本人对狼性的理解。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09 16:33:30

 

尔知读书之乐欤?凡好之者皆言其乐。何也?盖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古来士子莫不以书为进身之阶,以求变布衣为缙绅。吾之论,虽不中,亦不远矣。

昔者,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有车胤“凿壁偷光”,至今为勉励学者之语,然,苏、车不如此不足以求显达,自励而已矣,其乐否?吾不知,只知车尘马足贵者趣耳。大清乾隆朝名相刘墉,严饬子孙不得读书,以断后人读书取仕之念,可谓明读书之苦乐悲相依也。其言虽不足论,侪辈亦非之,然其时不可不赞其苦心。或曰:读书无用,刘邦、铁木真、朱元璋辈均非读书之人,“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不然,三人虽不读书,却有张良、耶律楚材、刘基等以为辅,焉知尔等不重读书耶?况刘邦虽不读书,一曲大风历千年不衰;朱元璋虽不读书,民间亦有其安得金钩钓江山之语。不独帝王,武者亦如此,武圣关羽尤嗜《春秋》,行伍中仍手不释卷;岳武穆一阙《满江红》,愧煞多少秀才?

故曰:读书知有用方乐在其中。读书何乐之有?曰:立品、立智、立才。立品者,君不见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留芳千古之大才必有高品,如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范仲淹有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立智者,古来大才无非智者,更有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之谓,故曰:非读书无以启智。立才者,凡人皆有才,然有大小、正偏之分,吾未见不读书而才华横溢者。古人论兵曰:夫兵以势举者,势倾则溃;战以勇合者,勇竭则擒。惟能应之以智,则常以全强而制其二者之弊。方今,吾辈权一域之治安,更应以读书为引,明心见责,将下助民。吾尝论三国将才,有诸葛、司马、周瑜、陆逊、姜维之属,诸葛为鬼才、司马为全才、周瑜为亲才、陆逊为文才、姜维为侠才。鬼才者,深不可测,心思乖巧,莫敢不遵;全才者,识势而动,识变而变,居下而隐,居乱而藏,终成帝业;亲才者,以汉末纷争为天时,以长江天险为地利,以国主之亲为人和;文才者,儒者将兵,虽无远虑,然重操行;侠才者,能虽末流,却具侠风。故曰:三国将将之才,司马氏第一。吾虽愚钝,不属将才,然有心为良吏。古人云:良吏,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蕲于为朝廷安民而已。安得不读书可为良吏哉?

如今,吾侪正试青萍之时,切不可因私而废公,应立品、立智、立才,正心、正气、正责,不如此,无以担当。担当者何谓也?举无失当方可谓之。昔桓温伐蜀,诸葛孔明小吏犹存,时年百七十岁。温问曰:“诸葛公有何过人处?”吏对曰:“亦未有过人处”。温便有自矜之色。吏良久曰:“但自诸葛公后,更未见有妥当如公者”。温乃惭服。凡事难得“妥当”二字,虑及己身,吾能当此二字耶?

或曰:吾亦好读书,亦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读书之道莫非此乎?此言谬矣。马谡读书亦多矣,其学亦深矣,交游皆硕儒矣,然言过其实,其取祸亦大矣。照搬书,不如不读书,真读书者,必有落实验证之处。贾谊《治安策》云: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吾等为法者,岂能仅禁罪于已然之后耶?如此,则法者之过矣。须知禁防之术能行,必有两关,一曰验于书,二曰证于民。故曰:与时势合、与民众合、与自身合,方为吾等读书之道。

 

注:题目出自北宋汪洙《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鬼无影

鬼无影 进士

  • 283

    主题

  • 2260

    帖子

  • 9229

    积分

2012-01-09 18:00:32
特色专栏,开通。望水哥哥坚持做下去,做成金牌专栏。
江山版务部

江山版务部 布衣

  • 332

    主题

  • 1401

    帖子

  • 243

    积分

2012-01-09 18:05:16

含金量超足的“读经杂谈”,精彩精到!

祝贺专栏开通!

老井

老井 进士

  • 9

    主题

  • 503

    帖子

  • 6311

    积分

2012-01-09 18:18:01

佩服,佩服,老弟会的不是一路!

虚幻

虚幻 秀才

  • 15

    主题

  • 875

    帖子

  • 1938

    积分

2012-01-09 18:19:37

笔哥哥,你能不能老实告诉我,你的大脑结构是什么?你的脑膜和我们正常人一样么?期待答案

九品幽莲

九品幽莲 进士

  • 3

    主题

  • 464

    帖子

  • 10291

    积分

2012-01-09 21:10:43
哈哈,超级棒,这么牛的人才竟然是我发现的,太自豪了,嘻嘻!
林小溪

林小溪 秀才

  • 78

    主题

  • 1718

    帖子

  • 1820

    积分

2012-01-09 21:56:10

江边哥哥,看到哥哥解释造字,小溪突然想到前面看过一个电视里面有一个片段就是解释造字,“家”哥哥已经解释过了,小溪想考考哥哥“嫁”的造字由来。等着哥哥的答案啊。

林小溪

林小溪 秀才

  • 78

    主题

  • 1718

    帖子

  • 1820

    积分

2012-01-09 21:57:15

对了,江边哥哥,小溪还想问一句,哥哥的“乾坤碗”是怎么修炼得来的啊?

松声竹色

松声竹色 秀才

  • 4

    主题

  • 113

    帖子

  • 1827

    积分

2012-01-09 22:06:40
主观和客观的融洽构成一个整体,其思想倾向是十分鲜明的,其现实也是深刻的。佩服哥哥的文笔!
清露若水

清露若水 秀才

  • 65

    主题

  • 852

    帖子

  • 1241

    积分

2012-01-09 22:22:54
嘻嘻,水哥哥,金牌专栏,我看好!绝对是。
清露若水

清露若水 秀才

  • 65

    主题

  • 852

    帖子

  • 1241

    积分

2012-01-09 22:23:59
水哥哥是一本很厚很厚的书,我读你就够了。
雪山灵儿

雪山灵儿 进士

  • 0

    主题

  • 197

    帖子

  • 6788

    积分

2012-01-10 09:49:23

江边真可谓博学,范围很是宽阔,难怪思想视野开阔,望尘莫及。祝福!学习。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10 10:50:21
      子曰:苛政猛于虎。然,子不闻政苛必有酷吏耶?
  昔者,秦灭六国,纳四海于一统,法厉而刑暴,国虽短命,而未闻有酷吏之名,何也?盖其法令既出,上下鲜有撼者,况卫鞅变法久矣,秦人深服之,国法之施,不以为苦,反得其利。然,六国之民,数百年居宽刑缓治之下,积习日重,遽受峻法,不啻出温室而入冰窟,时久必生怨,怨重则反。故曰:秦失其鹿,非吏之罪,法刑不适于国耳。
  汉王初入咸阳,弃秦峻法,仅以约法三章束民,故得民心。惜不久长,国立则重法大行于世,陛下动辄判以肉刑。史载汉初尚黄老术,然吾未见上古黄帝、老聃严法酷刑之论。由此视之,治政以黄老、治民以酷法,何其矛盾乃尔。
  吾尝论:世变出英杰,国乱生奸佞。英杰、奸佞皆能人之属,取舍皆由人君。国君主神器,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以张汤之能,处嬴政之秦,可得酷吏之名乎?
  法之严、吏之酷者,料世人皆视其如寇仇哉?不然,市井之民未有好德如趋利者,与人则论德之要,于己则逞利之趣,一旦己之利益见侵、己之身体受伤,匹夫之怨怼骤然而发,非欲借国之重器除之而后快,此时若有酷吏以严法施于恶徒,民必欢呼雀跃,视吏如包青天矣。
  明月皎洁,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明。春雨如膏,农人喜其润泽,路人恶其泥滑。春雨明月何辜,然众人视之不同。法亦如此,利、害所属惟君上及官吏耳。吏能惩恶扬善,即非酷吏;若能奉公守法,即为循吏。古人云:良吏,蕲于朝廷安民而已。吏能安民,则政通人和,海晏河清,古今同理,惟此而已。
江边一碗水

江边一碗水 举人

  • 12

    主题

  • 321

    帖子

  • 4767

    积分

2012-01-10 14:03:33
 

从明、清到当代,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都选了《过秦论》,前人对它的评语也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评它为“雄骏宏肆”,近人吴生在《古文范》的夹批中评它“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这篇文章尽管是说理文,但是写法上却寓理于事中,通篇大段是叙事,偶尔穿插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都是画龙点睛之言。贾谊用了很大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和主要原因,读来如同将秦百年历史摆在面前,一览无遗,文字功底非常之深。金圣叹在《才子古文》(历朝部分)卷二中对本篇加批语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之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此只是反补秦;后半有说秦时,此只是反衬陈涉。最是疏奇之笔。”说得相当扼要。

结合贾谊的生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他意气风发想在朝廷上施展抱负的时候,至于本文到底给汉王朝统治者以多少启示,恐怕并不乐观。为什么?我们从贾谊的经历及李商隐的诗中可以想见,贾谊被外放至远离朝堂的长沙,任长沙王傅,后因长沙王溺水,郁郁而终。可见,这篇被后世统治者尤其是开国君主奉为经典《过秦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贾谊当然是生不逢时,历史总是沉重的,因为它上面写满了沉思者的智慧和失败者的绝唱。《过秦论》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才子的自信与激情,只可惜当世的决策者不肯于倾听。好在目光短浅的统治者早已淹没于历史烟云之中,而这大气磅礴的篇章依然光耀大地。《过秦论》眼光宏阔,说理透彻,后世能与之相媲美的,惟有苏洵《六国论》及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而已。

共7页 12345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