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雨浓 回复本帖
沧州子系

沧州子系 秀才

  • 13

    主题

  • 32

    帖子

  • 2123

    积分

“八点建议”:把河北的“戏”唱上去!

2015-06-30 17:08:02

“八点建议”:把河北的“戏”唱上去!

    怎样把河北的“戏”唱上去?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看到我省的戏剧市场萧条冷落,戏剧事业萎缩不振,戏剧人员积极性不高,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力度不大,戏剧院团的工作局面打不开……,令人痛心疾首,对河北戏剧的前景十分担忧。

    在此之前,我曾说过,河北是戏曲大省,京、评、梆是主流,地方小戏是补充。但现在市场不景气,戏曲前景令人担忧。本人曾分别以《河北的“戏”为什么唱不上去?》和《“河北戏剧”与“吴桥杂技”》为题发帖,呼吁河北的戏剧,也算有一点反响。但我感觉,仍未达到应有的效果,还要继续为我们河北的“戏”鼓与呼!

   最近,我翻阅了有关河北办“吴桥杂技艺术节”的一些资料,好像受到一点启发,激励我继续研究我们河北的戏剧的发展问题。

   这是时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张永庆对举办吴桥杂技节的一段回忆:

   “1984年,当时我任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这年的6月,我会同省直几个有涉外任务的部门的宣传处长一起,到山东学习他们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经验。山东的主要经验,就是利用本地优势,开展有本地特色的对外宣传工作,他们抓住一山(泰山)、一水(大明湖)、一圣人(孔子),还有潍坊风筝节,对外宣传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河北的实际出发,我们想起了吴桥杂技、安国药材。在此之前,省旅游局也曾设想并提出利用吴桥杂技之乡的优势开展旅游活动。1986年底,中央召开了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1987115,省委在听取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后,研究决定,要通过举办有河北特色的国际活动,大力宣传河北,并确定要利用吴桥这个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举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举办以‘吴桥’命名的国际杂技艺术节,省委这个决定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符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和河北省情。但是,把吴桥杂技节办成一个什么样的节?它的奋斗目标怎样定位?向什么方向努力?这不仅关系着杂技节的档次和功效大小,也关系着杂技节的成败和生命力的长短。对这个问题,省有关主要领导的思想是明确的。省委决定当时的省委副书记、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李文珊同志任杂技节组委会主席。第一届举办时,李文珊同志明确提出:‘我们通过举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不仅可以发展杂技艺术,也可以加强对外宣传,提高河北、石家庄的知名度,还可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一箭三雕。’及至在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之后,杂技节组委会在向省委、省政府的总结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长远目标,是争取通过多次国际性杂技艺术节,逐步把石家庄办成世界第三杂技赛场,为国争光。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就将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第三产业等方面带来难以估量的收益,造福子孙后代。’到了第二届,把杂技节办成第三国际杂技赛场的目标,就十分明确地亮在了国人世人面前。李文珊同志多次郑重宣布,我们举办以‘吴桥’命名的国际杂技节的目的‘是要争取使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成为国际第三杂技赛场,成为东方一个交流杂技艺术的重要场地。’

    “没有梦想的人,是没有未来的。省委、省政府举办杂技节的目的,起点很高,雄心很大。但这个高起点是建立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不是头脑发热。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一位西方杂技界朋友评价说:“就杂技而言,中国也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的杂技之乡吴桥在河北,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李文珊同志反复说:‘举办国际性的杂技节这杆旗我们要举起来’。

    “雄心不等于现实,起点不等于终点。高起点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准备,一件一件去落实。

         “19871月,省委确定举办以‘吴桥’命名的国际杂技节后,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处)等有关单位,即抽调专人着手准备,于3月底召开了筹备会议。420515,省政府两次向文化部申请,请求批准在我省举办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文化部同意并经外交部会签后,于61上报国务院,65国务委员姬鹏飞同志批示同意,并报代总理万里同志批准。

    “这时距离举办杂技节的时间仅有3个多月,时间相当紧张。不用说国内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时日,单是邀请国外节目这一项就很让人心焦。但是,时不我待,只有抓紧筹备。李文珊同志在组委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背水一战’、‘发愤图强’、‘卧薪尝胆’这样极端的词,对筹备工作提出要求,表示办好杂技节的决心。并指出,吴桥的杂技艺人们能把杂技传向世界,我们能够也应该把国际杂技节办好,否则就愧对先人。并说,我们是为了给河北人民办一件实事,如果我们的杂技节能办成每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并逐步使石家庄形成国际杂技比赛的第三赛场,那对我们河北省以至对我们国家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当时的情况是,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性的活动,不仅存在许多客观的实际困难,而且对举办杂技节的意义,在认识上也不尽一致,筹备工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首先是组建指挥系统和办事机构,做好组织工作。这是克服各种困难,把愿望和理想落到实处的组织保证。组委会是杂技节的最高领导机构,下设8个办事机构,筹备和举办期间的工作分别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外办、省旅游局、省体委、省工商局、省公安厅、石家庄市政府等有关部门承担。还同时组建了后援会,由省政协原主席尹哲同志出任主席,负责从社会上筹集资金的工作。还成立了经济协作领导小组,负责经贸洽谈工作。在举办期间,则由评奖委员会负责节目评奖事宜。从第一、二届来看,组织体制的设置是正确的,运转的结果是成功的。这个机构设置体现了四个结合。1.虚设与实体结合。虚设的组委会管宏观,实体的办事机构负责落实。2.群力与专设结合。既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职能部门又确定专门机构专人负责。3.常设与即设结合。‘常设’负责大量的日常工作,‘即设’负责杂技节举办期间的工作。4.外援与自力结合。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以自己的力量为主。这个组织设置的最大好处是上有领导系统,下有办事机构,一呼百诺,群策群力,便于落实。

    “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确定之后,举办单位和有关部门,根据各自承担的任务,确定和配备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并由部门的领导亲自挂帅。为了做好协调工作,组委会确定,由省政府秘书长、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毛志君牵头,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一位负责同志负责组委会的日常领导工作(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以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为载体,实际是一套人马,笔者作为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处长,同时兼任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秘书处秘书长)。所有参加筹备的同志,不辞辛劳,精心组织,积极主动,相互支持,在短短一百多天的时间里,邀请了6个国家的8个节目,国内的22个节目,完成了各项主要筹备任务,为杂技节的顺利举办创造了基本条件,终于得以如期举行。”

    吴桥国际杂技节从举办以来,越办越好,越办越成功,而且从我们河北省办到国家办,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大事。我们河北引以为自豪。由此,我想到,我们能不能借鉴这个经验,来把我们河北的戏剧搞上去呢?在这里,我有“八点建议”:

    首先,领导要重视。我在这个事上强调领导重视,绝不是大话、官话、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请求各级领导真正地引起重视。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其实没有什么难事,也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领导认真抓,就能出成果。你没见,奥运、世博,抢险、救灾,等等,无论多大的事,只要领导认真抓,抓什么有什么,只要抓,就能出效果,就能搞上去。河北的“戏”要唱上去,省、市、县主要领导应亲自听、亲自看、亲自指导、亲自过问;各级主管领导要实实在在地策划、拍板、组织、协调、落实,动脑筋、拿主意、出思路。领导的示范、引导、推动、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宣传、文化部门的要加大工作力度。具体参与戏剧的领导,切实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扫清前进中的一切障碍,支持戏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各级剧协要充分发挥作用,要组织唱、带头唱,并且调动广大戏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出主意,想办法,为河北的戏剧事业贡献各自的力量。

    其次,政策要支持。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戏剧事业的发展。为了改观目前我省戏剧形势的被动局面,是不是应该出台一个政策性的文件和系列措施,确定一个起点,在规定的时限内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明确哪一级院团、不同职级戏曲人员等的要求,对不同成果、不同贡献予以一定的鼓励。这样,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戏曲推向市场也不要紧,至少在多长时间内,从政策上确定优惠条件,使戏曲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激励河北戏剧焕发活力,不断成长、壮大、发展,独领风骚,局面大开,成为我们河北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形成产业,形成势力,形成气候。

    第三,资金有保证。现在的市场很残酷。在解决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拿出切实的措施,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视不同情况,出一点“血”,做一点扶持。万事开头难。没有资金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泛开展工作的难度很大。可以做一个约定,在多长时间内,补贴也好,借贷也好,无偿支持也好,回报率是多少,双方主体的责任、义务、约束,达成一致,约定到位,力促实施。从每个组织到具体人员,节约资金使用,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戏曲市场启动起来。然后可以陆续回抽、回还,也可以适当上交。既打开了戏剧局面,又鼓励了戏剧人员,政府还不一定赔钱。

    第四,院团做骨干。要拍大戏、唱大戏、发展戏剧,各级院团的引领、示范、带头、推动作用绝对不能低估。戏,不仅演给领导看,演给干部看,更重要的是演给老百姓看。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赵德平”:

    “治团治本,育人育心”这就是赵德平治团的秘诀。赵德平从大厂县评剧团实际出发,提出了“三为主”的办团宗旨,坚持为农民服务,把文艺的“二为”方向具体化,二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前沿阵地。心里装着农民观众,这就是他剧团改革措施的出发点。他不为评奖而写戏,而是为农民写戏、排戏、演戏;他提倡“队伍精干”是为了便于下乡演出;他聘用的演员大多是多面手,是为了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审美要求;他研制了流动剧场,是为了方便观众,为广大农民观众提供一个较好的看戏环境。这无一不是为观众、为农民着想的。大厂县评剧团时时事事想着观众,广大观众年年月月惦记着大厂评剧团。通过二十年的努力,营造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数以几十万的广大观众群。他们喜欢大厂评剧团的演出,喜欢赵德平的戏,他们乐意掏钱买票去看大厂评剧团的演出。大厂县评剧团确实没有戏剧危机。

    赵德平治团非常严格。除了规章制度建设外,特别注重人的建设。治团从育人入手,育人是在育心上下功夫,从思想管理、内心管理方面下功夫。以爱心育人心,以感情投入凝聚人心。赵德平对剧团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二十几年来始终与演员在一起,外出演出,装车卸车,装台卸台,他都与演员一起干。随随团演出从不和补贴,出差办事从不拿补助,不但如此,有时还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他获得了特别贡献奖,把奖金全部放在了团里。

   他爱团如家,对演员亲如兄弟,演员的一切都装在他的心里。演员与他无话不说,愿意听他的批评帮助,赵德平的感情投入,得到了演员的信任和爱戴。全团演员都有自觉地承担着责任。在大厂评剧团,工资发放不是论资排辈,而是评出来的,他们只要到了应该发工资的时候,全团的人就坐在一起,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评委。把自己一个月来都创作了什么节目,节目的质量如何,不用自己说,演给全团的人看,都是专家理手,节目的好坏,大家自然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如此一来,工资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了,业务水平的高低,才是演员最关心的事情。因此,自觉排戏,不断钻研业务,在这个团里尉然成风。在大厂评剧团里,给人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

    第五,关心演职员。在这里,我所说的演职员,是参与戏剧工作的人员,包括演戏的、写戏的、导演、管戏的等等台上台下所有人员,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一线的戏剧工作人员,这些人员的工资、奖励、待遇,新、旧作品效果,要与每个人的贡献大小挂钩,职级、职称高低,职务大小,资历深浅都要与本人的收入联系起来,展开竞争,重奖优秀,激励后进;同时,要通过开展有效的活动,比、学、赶、帮、超,弘扬正气,克服歪风,营造和谐。对于戏曲工作者个人、家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要发挥组织的作用,给予一定的帮助,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为繁荣河北戏剧事业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我们不能干“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就是说,各级戏剧管理机构和领导,应做好戏曲工作者的后勤工作,当好他们坚强的后盾。一切“搭桥铺路”的事情做好了,才有大家施展才能的舞台。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品的出奇创新,市场的扩大、占有不断有新的进展,这是根本。

    第六,宣传要跟上。我在这里要说的宣传要跟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动媒体,加大对戏曲本身的宣传力度,普及戏曲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戏曲、认识戏曲、接受戏曲、喜欢戏曲,让戏曲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面媒体,立体媒体,网络、广播、电视,各显其能,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利用载体,为唱戏搭建一个舞台。当然,唱戏要在剧场里唱,在厂矿里唱,在社区里唱,还要到农村唱,到田间地头唱,这要实际的舞台、场地。我更强调的就是,我们的省、市、县各级电视台,能不能腾出一定的空间、时间集中力量来办戏,组织戏迷竞赛、票友登台、名角亮相、大腕助演、明星捧场、专家点评,让群众过戏瘾,邀名家做示范,请领导发讲演,多形式、多方式的办戏。做一个多长时间的规划,确定一定时期的目标,提出一个什么口号,明确一个发展方向,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谁来管,怎么管,管到位。都应做一定的工作。

    还有,做到一定深度之后,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发动企业,做广告,拉方阵,扩影响,一事多赢,岂不乐哉!

    第七,全民总动员。就是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发动全民,共同参与,不拘形式,不限年龄,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咿呀孩童,能唱你就来,打擂、竞技、娱乐,有兴趣,有勇气,都行。上电视、登报纸、进广播,先是鼓励,有序引导,逐步理顺,扩大影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唱起来,大戏小戏,京、评、梆以及地方小戏,都能上台一展风采。借机发掘、保护、弘扬、丰富地方文化,抢救地方戏曲资源。

    发挥了解偏远、闭塞、频临绝迹的戏曲文化的老人们的优势,为繁荣和河北戏剧事业作多方面的努力。

    第八,从娃娃抓起。繁荣河北的“戏”,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后继有人。学校要有普及戏剧知识的内容,有人教,有人学,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教育他们爱戏、懂戏、学戏、唱戏。说书唱戏劝人方。实际上,每段戏曲里面,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寓教于乐,明理做人,对于教育也是一项有效的方式方法

    除此之外,是不是考虑在有条件的地方,尝试性的办一点戏校,培养戏曲人才。设置多学科,说、唱、演、编、导,各个行当,多面研究。有特长、有爱好、热心肠的领导、艺人、专家、学者,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尽一臂之力;企业、企业家要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增强民族责任感、紧迫感,力所能及的为我们河北的戏剧事业予以一定的支持,你们做的,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是利在当代、名垂千秋的好事。

    我们将记住你们,我们的后代将记住你们!

    还是那句话,我在这里呼吁河北戏剧,其实是真的不懂。只是愿意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引起关心河北戏剧的人们的共鸣。不足之处,愿大家纠正,并展开探讨、研究。

    我大声呼吁:抓紧拯救河北戏剧!!!

沧州子系

沧州子系 秀才

  • 13

    主题

  • 32

    帖子

  • 2123

    积分

2015-07-06 15:12:12

像唱红歌那样唱戏,会怎样?

现在叫红歌单。

共1页 1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