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碧血沃古州》(十六):

编辑推荐 《碧血沃古州》(十六): ——第十六回 云门山上云漫漫 寿下播火谋燎原


作者:草堂瘦叟 进士,76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4发表时间:2010-04-08 21:20:43

《碧血沃古州》(十六):
   李清别过二老,步入石室,此刻外面已是漆黑一片。这石室却也怪,石壁微亮,室内倒不太暗。紧靠后墙有一石床,床上有一石枕。看那后墙时,确有一石窗,两扇石窗紧闭。李清躺在石床上,辗转反侧,总是难以合目。此刻,他又想到了他的染坊、他的老妻、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似乎对昔日的生活,大有不舍之意。
   不知辗转反侧了多久,他才朦胧入睡。
   入睡不久,李清忽然一惊。室外隐隐乐作,悠扬之声十分悦耳。乐声愈来愈近,愈来愈清晰。他透过前窗石窗棂,遥见一个仙女驾着祥云,飘飘向石屋飞来。没有听到石门响动,那仙女竟然飞进石室,落于地下。看那仙女,一身宫妆,佩环丁冬;头挽高髻,面如桃花;目含微笑,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那仙女带着一身香气,慢慢攀上床来。她酥胸裸露,双峰颤颤,像一头温柔的小绵羊,一下子拥入他的怀中,伸出纤纤细手,在他的身上抚来抚去。那股异香,令人闻而心醉;那般柔情,令人见而身酥。李清虽已年迈,春情余波却依然在怀,这女子迷得他身上一阵瘙痒,几达难耐之境,竟欲跨跃骏马,放缰驰骋。正在此刻,打了一个寒战,才渐渐稳下神来。他轻轻将那女子一推,微微一笑,自击自节地低吟道:
  
   老儿一世身自洁,
   厌闻男女行不齿。
   而今已逾古稀年,
   岂会行那龌龊事。
   仙女仙身当自爱,
   何不云来复云去。
   免得他人生饶舌,
   虽不自欺遭人弃。
  
   李老儿吟罢,竟乐得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将自己笑醒了。睁目看时,哪有什么仙女?虽说没有仙女,自己怀中的异香,却依然是那么浓郁。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奇了,奇了!怪事,怪事!”
   此刻,李老儿再无睡意。一会,他的好奇心又生,猛古丁爬起来,伸手打开后窗石扇,想看看窗外到底有什么值得保密的东西。这石窗一开,令他大吃一惊!
   怪只怪李清凡念未了,忍不住开窗俯视青州府城,既见他的儿子豪赌嫖娼,又见他的孙媳偷情养汉,还见他们李家已经家败人亡。于是,他不由自主地“哎呀”了一声……
   摆在人们面前的,有酒、色、财、气四大魔。这李老儿,不为酒诱,不为色动,不为财迷,却独独过不了气这一关。仅这一声长叹,便堵塞了他的成仙之路,岂不可惜。
   二位仙人怪李老儿六根不净,遇仙却难得成仙,又将他推出后窗,跌落悬崖下,逐出了神仙洞府。
   孰能料到,他这一去,竟逾百年,李家早已家破人亡,故宅易主了……
  
   旭东的口才极好,故事讲得生动迷人,老胡听得津津有味。
   听完旭东讲的故事后,老胡感叹说:“战争,是劫难!它将毁人家产,伤人性命,不管是贫民还是富户,都没有人会喜欢的。日寇所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尤甚,他们烧杀淫掠无一不用其极,不亡我中华是不会甘心的。我们也是厌战者,但是,为了我们民族的生存,我们不得不奋起抗争,以战止战呐。”
   “胡先生高论!自古以来,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升平二字都是用鲜血写成的。”旭东非常赞成老胡的观点。
   说话间,他们攀上云门山极峰。山顶之上,薄雾依然缭绕,庙宇朦胧可见,显得尤为神秘。
   云门山山顶上的主要建筑物,是东岳大帝行宫。这座庙建造得并不恢弘,然而却极具特色。它既不分隔,也不分间,小巧玲珑,是一座全石头建筑物。
   旭东指着大帝行宫介绍说:“东岳大帝就是指的泰山神,它是泰山的化身。据说,它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也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东岳大帝的正宫庙舍是泰山脚下的岱庙,我们这座庙宇只是大帝东巡驻骅的一座行宫。因此,我们的云门山一向有小泰山的称谓。”
   “呵,原来还有这一说。有意思。”老胡颇感兴趣地点点头。
   二人无暇欣赏四周的秀丽景色,匆匆游览了一下东岳大帝行宫和天仙玉女祠,便急匆匆离开山顶,到大“寿”字下面与王宗东约会。
   云门山上的巨大“寿”字,雕凿于云门山后坡的一面壁立的峭壁上。字高七米半,“寿”字中的那个“寸”字也有两米多高。因而,青州一域向有“人无寸高”一说。
   当旭东与老胡来到“寿”字下面时,尚未见王宗东到达。
   老胡对这个巨大的“寿”字很感兴趣。他撩开大步,来到巨“寿”下,攀上“寿”字下的石崖,贴身挺立在“寿”字下,将双手高高地举起来试探。果然,他的手指竟然触及不到“寿”字怀中那个“寸”字的顶部呢。于是,他乐呵呵地吟道:“人无寸高,何必自大!”
   “啊,老胡,你的话藏有玄机:为人应谦虚,不该自大!”
   “过誉了。信口歌吟罢了,何来什么玄机呀。”老胡极力掩饰。而后,兴奋地问旭东:“刘先生,你们的这个大‘寿’字,很有些来历吧?可否给在下讲一讲?”
   “自然可以了。”旭东脆快地答应了老胡的要求。于是,他便将“寿”字来历的传说向老胡娓娓道来:
  
   大明政权传到宪宗朱见深手中时,封他的七子朱佑楎为衡恭王,坐镇于青州分司司衙居地益都城,创建了衡王府。这衡王府建造得富丽堂皇,气势之宏仅次于明帝皇宫。此时,衡王府已传至第二代衡庄王朱厚燆。衡王是皇亲国戚,青州一域的达官贵胄们岂有不巴结他之理。每当他的寿诞日,自是宾朋满座,热闹非凡。
   这一年的衡王寿诞,择吉时于晚上宴宾。衡王的管家周全,请来神人雪蓑赴宴,位居首席,却并没有看到他带来什么贵重的贺礼,宾朋们都感到稀奇。
   盛宴开张,酒过数巡。看那神人雪蓑时,亦喝得满面红光。他趁着酒兴,醉熏熏地呼喝道:“来呀,笔墨侍候,待老夫献礼!”
   衡王见无人应答,急唤内侍送文房四宝来。内侍将四宝置于上宾席桌上,那神人却挥挥手,怒喝道:“去,取王后宝履来一用!”
   那内侍不敢自专,偷看衡王一眼。衡王向他微一颔首,那内侍便急转内里。无用多时,取来王后绣鞋一双。那双绣鞋,鞋头尖尖,长不盈拃,真乃是“三寸金莲”。那仙人伸手摸起一只绣鞋,并不去砚中蘸那黑墨,将手举起,向众人喝声:“看了!”
   衡王与在座的宾客,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客厅是北屋,南墙上一溜花窗,花窗外是漆黑一片。若在白日,坐在客厅中,可遥见云门山苍翠欲滴,此时却连云门山的阴影也看不清晰。众人口中不说,心里却有点失望。
   失望的宾客们,转回身来,想看那神人还耍什么骗局。只见他手握那只绣花鞋,口中念念有辞,在空中虚画几笔,将那绣花鞋向地上一扔,用手隔窗向南一指,厉声喝道:“呔,再看!”
   说来也怪,众人还真听他的。人们俱都车转身躯,隔窗向南眺望。这一看,啊,真玄呐!云门山北坡的悬崖峭壁上立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寿”字。这寿字熠熠放光,照得整座青州城如同白昼!那“寿”字的光,不仅能照亮青州城,连那东海之滨,也被映照得亮亮堂堂呢。真个是:
  
   驱逐黑暗甭日月,
   寿光映得通天明。
  
   旭东刚讲到这里,忽然有人插了口:“刘先生好口才,这位胡先生也好雅兴呐。”
   插话的人三十余岁年纪,标准的庄户人穿着,立在他们不远处的青石护栏边上,护栏的外面便是深壑。不用介绍,老胡知道来人就是东朱鹿的王宗东。宗东呢,也知道这个生面孔便是上级派来的人。
   “好了,不用我介绍啦。你们交谈吧,我到那边去瞭望着点。”说完,旭东退下来,与正迎过来的王宗东走个迎碰头,二人互相点点头。
   老胡跨前一步,迎着宗东,二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老胡先开了腔:“我叫胡维鲁,从济南来的。”
   “刘先生告诉我了。我叫王宗东,是原先东朱鹿村的党支部书记。”宗东如实回道,“这几年好难呐,我们简直是一群找不到娘的舍孩子。”
   “是呐,大家都难,谁也顾不过谁来呐。”胡维鲁接着王宗东的话茬说,“现在好了,国共又第二次合作,携手共同抗日。”
   “终于熬过来了。”王宗东说,“有了你,我们以后就好办了。”
   “不是靠我,是靠大家。”胡维鲁纠正说。
   “雁无头不飞嘛,总得有个领头的才行呐。是吧?”王宗东回道。
   “宗东同志,大敌当前,燃眉火急,得赶快恢复我们党的组织。用不了多少时日,日本人就会占领这里的,须要有个思想准备,我们得承担起组织群众抗日的重任来。我初来乍到,人地两生,全靠你帮忙了。”胡维鲁简要地阐明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你是上级派来的领导,何必这么客气呢?你说得很对,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我尽力吧。”王宗东感到这副担子非常沉重。益都的共产党组织已经瘫痪了六年之久,没有落难的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躲的躲,藏的藏,一时到哪里去寻找他们呢?
   “国难当头的时候,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会沉默的,说不定他们也在设法寻找组织和同志们呢。”老胡进一步分析道。
   “是有这个可能。”宗东同意老胡的看法。
   亲人相会,有千言万语需要吞吐,岂是我老叟一支秃笔能够记得下来的?一言以蔽之:
  
   寿字下面播火种,
   来日定当势熊熊。
   中华健儿不可欺,
   岂容倭寇称枭雄。
  
   作者:瘦叟刘沂生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共 853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再读老先生的章回小说,受益匪浅。国难当头,热血男儿,巾国英雄报效国家。再次问好先生,盼您继续更新。【编辑:遥看那片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遥看那片海        2010-04-08 21:43:02
  问好老师。
教师,有多篇文章发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