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兰蕙芬芳漫天涯(散文)

编辑推荐 【文韵】兰蕙芬芳漫天涯(散文) ——董彩玲奋斗时光拾零


作者:效之 白丁,3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发表时间:2025-11-13 06:48:05
摘要:回望热心二姐的过往,她面庞上的阳光仿佛从未消散。望着她,我仿佛看到村边默默开放的兰蕙,那缕芬芳,漫过我人生的每一寸路。

那年的风,总带着黄河水的泥沙味,吹过一片片泛着白碱的荒地。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我二姐董彩玲,虽未在利津县走向新时代的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如一株默默扎根的兰蕙,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中,将坚守,奉献与温暖深深根植脚下的土地。
   回望她走过的人生轨迹,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却在平凡中藏着最动人的微光。无论是求学路上的艰辛求索,职场生涯的责任担当,还是对亲友家庭的温情呵护,那一贯严细真实的精神,是骨子里的本真;那温暖的双手,是真情的流露,是由内而外散发着的光热。
   二姐很能吃苦。那时,到了冬天,柴草都不够用。她领着我们一起搂树叶,捡枯枝,手冻得像红箩卜。她就说咱要学习潘冬子,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她十五岁那年,和大姐下洼,在苇子地里苦熬了半个多月,拉回家两车泛白的芦苇。当车到达家门口时,她高兴地从车上跳下来,汗珠迸出耀眼的光。
   因时代动荡,二姐上学晚于同龄人。望着父母殷切的目光,她握着拳头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她这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如磐石般坚韧。遇到难题,走路时不住地思索。她的作文,老师时常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深情地朗诵、讲解。那时,正值批林批孔运动,每次学校开大会,校长总会点名,让她代表学生发言。站在主席台上,她不自觉地攥着衣角,字句真切:“做人做事要光明正大。再就是要不断学习,书念透了,才知道啥是正道。”这是父亲对我们常说的话。这句话,她当作传家宝,一直记着、做着。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乡野。寒夜降临得早,大多数的人家,早早熄灯。我家的煤油灯,天天透出昏黄却又坚定的光。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从墙缝钻进来,二姐裹紧单薄的棉衣,捧着泛黄卷边的《政治经济学》反复思考,“劳动创造价值”,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免费的午餐。高二那年,凭借这股韧劲,她考取全班第一。
   1980年10月,国家从农村优秀干部中招考一万名经营管理员的消息,点燃了二姐心中的希望之火。对日夜渴望走出农村的她而言,真是天赐良机。白天,她带领妇女们和男人比高低,累了就举起拳头,领着大家高呼“妇女能顶半边天”。夜晚,点亮小油灯,把白日耽误的功课一一补回。风沙从窗棂钻进来,落在书页上,她随手抹去,目光依旧在书本上移动。
   考试当天,她揣着父亲给的粮票,在考场外就着白开水,啃着凉窝头。复试张榜那天,县农业局门口人声鼎沸,人们踮起脚,急切地寻找着自己或亲属的名字。当有人喊出“董彩玲名列前茅”时,她正蹲在田埂上,带着妇女们掰玉米。消息传回村里,乡亲们情不自禁地说:“我的天呢,怪不得都说她有两下子,真的吃上国家饭了。”村书记更是赞不绝口:“俺早说过,这闺女早晚有出息!”
   1985年12月,二姐光荣入党。宣誓那一刻,她内心沉甸甸的。暗下决心,要对得起“党员”这一身份。
   1986年,国家开始在乡镇建立财政所,二姐被调到利津镇财政所担任会计。初到岗位时,条件非常简陋,办公桌腿短了一截,需用砖头垫起才能放平。但她毫不在意,每日早早到岗,算盘打得噼啪作响。“财政上的事,连着老百姓的日子,一个数都不能错”,这是她的工作准则。账本上的每个数字,她都反复核对,恐怕有半点差错。即使领导签字的,原始凭证有瑕疵,也进一步核实,直至问清楚为止。
   每逢调工资,不仅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迫,涉及镇党委政府及所属七站八所,还有教育组、卫生院等单位。她忙地脚不沾地。深夜加班后,几位女同事无法回家,她便将大家带回自己家中,烧好热水、腾出住处,陪着她们一遍遍核对数据。窗户透出的那束光,点亮了万家灯火。
   她还兼任城西五个村的副片长。白天在村里跑,东家进西家出,倾听老人的“鸡毛蒜皮”,调解邻里或家庭纠纷。有一次,某村妇女主任开会耽误了做饭,她丈夫抡起拳头朝妻子打去,嘴里还高喊着,是老子重要还是你开会重要。二姐听说后,买上水煎包、马场酒,飞似地赶到她家,陪着他们一起吃饭。听了二姐的解释后,那男人捶着胸膛说:“哎呀,俺怎么这么不懂事啊!”然后把一大杯酒一饮而尽。二姐拿起她家里的针,刺破脚上的水泡,又消失在田野里。
   夜晚,二姐哄女儿睡下,顾不上收拾室内卫生,又坐在桌前,处理财政所的工作。她仔细查验原始凭证,工工整整记账。累了,就站起来走两步,揉揉眼睛继续干,常常忙碌到后半夜。
   如此连轴转,二姐的工作也从未出过半点纰漏。她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先后晋升为财政所副所长、所长。在全县表彰大会上,当县领导将“全省优秀财政所长”的奖杯与证书递到她手中时,她激动地说:“数字里藏着老百姓的家底,错不得。”
   1997年,她调任利津镇纪委书记,次年又担任副镇长。尽管岗位几经变更,但她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由习惯成为自然,年年被评为优秀干部。
   2000年,二姐调任县审计局副局长。为尽快适应新岗位,她决心考取会计师证。寒冬时节,家中没有暖气。为御寒,她便将半褥子裹在腿上,手冻得发麻就搓一搓,继续看书,甚至顾不上喝茶。数年里,她几乎没看过一个整点的电视节目,每日苦读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仅成功考取会计师证,还拿到了中央党校本科毕业证。东营市人事局、市审计局和市总工会联合授予她“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她记三等功两次。县委书记也在全县工作会议上表扬她,称她为全县干部的楷模。不久,她晋升为主任科员。
   预算执行审计是重中之重。每次接到任务,她都与审计组成员一起,逐笔核查。如有疑问,就顺着资金流向追溯,直至彻底查清为止,最终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同样容不得半点马虎,多为领导离任前的“家底盘点”。她带领审计组深入被审计单位,加班加点核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重大决策,每次都做出客观的评价,为县委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人们私下说,她这个人干事都放心,就是两个字,公正。
   审计某家公司时,对方百般推脱,甚至威胁恐吓,二姐顶住压力,毫不畏惧,还再三和组员们说:“别怕他们,邪不压正。有党在,他们还能翻天吗?”她一边带领组员与对方周旋,一边向上级汇报。在领导的支持下,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凭借丰富的经验,她发现该公司存在瞒报收入、虚列开支、私设小金库等诸多问题。她和组员们夜以继日核查,最终揭开黑幕。三人被移送检察院,为国家追回经济损失一百多万元。不仅遏制了歪风邪气,也为其他国有企业敲响了警钟。
   同年,县里推进乡镇合并,要求三四天内理清合并乡镇的家底与欠债。为赶进度,二姐带领审计组跑遍那几个乡镇。白天查账本、核对数据,中午就着白开水啃馒头,夜晚将成摞账本带回单位,逐项逐笔核实清楚,有的还作出详细说明。忙起来时几乎通宵达旦,她和组员们都顾不上疲惫。如此反复数个昼夜,她们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清晰准确的审计报告,毫无争议,为乡镇合并工作奠定了财务基础。
   工作中,二姐是尽职尽责的干部;生活里,她总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有人觉得她“傻”,她却笑着说:“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心里高兴。”
   在镇上工作时,镇团委书记要去省里学习,他爱人却即将临盆。二姐二话不说,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后来团委书记爱人突然早产,生下的婴儿孱弱瘦小,她当即脱下自己结婚时唯一的呢子大衣,轻轻裹在母子身上,待她们暖和过来,才发觉自己身上已冰凉。
   还有一次,同事张光营、盖汝江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肇事司机当场逃逸,两人摔在路边沟里。接到消息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二姐的女儿尚在熟睡。她来不及多想,毅然将女儿留在家中,与姐夫从供销社借来小地排车,急忙赶往出事地点。到达现场后,她俩将受伤的同事抬上车,拉着地排车,快步向县医院跑去。汗水浸透了衣衫,凉风从后背往里钻。他们顾不上休息,只想早点到医院,抓紧医治伤者。到医院后,二姐忙着为同事办理住院手续,直至一切安排妥当,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此时天已快亮。
   命运却对张光营格外残忍,他伤愈后再次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留下怀孕八个多月的妻子。他妻子蹲在地上哭喊着:“你走了,撇下俺娘仨,怎么活啊!”看着这位即将临盆却痛失丈夫的女人,二姐潸然泪下。她多次奔走村两委之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为张家免去了集资提留。孩子出生后,又四处奔波为孩子落户。为了让张光营的遗孀和三个女儿日后有依靠,她不知往返人事部门多少趟,直至将沉甸甸的遗属补助交到她们手中,才终于松了口气。
   二姐对亲友更是关怀备至,事事放在心上。表弟3岁时大姑去世,生活艰难。表弟想转学,她骑着自行车,多次往返于县教育局和陈庄镇之间。一次不慎跌倒,腿部青一块紫一块,她爬起来,拍掉尘土继续赶路,最终帮表弟成功转学。
   后来表弟想当兵,竞争激烈。二姐顶着盛夏酷暑,两次骑车赶往陈庄镇找到武装部长,反复介绍表弟的优点。武装部长被她的真诚打动,经考察体检,表弟如愿穿上军装。这些琐碎小事,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声响,却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姨精神有点不正常,姨夫一只眼睛失明,生活不便。家庭生活比别人家困难的多,想办低保却不知如何下手。二姐拉着姨夫去照相馆拍照,帮他整理材料,一遍又一遍奔走相关部门,嘴皮都快磨破了。低保手续办下来的那天,姨夫望着二姐,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搓手。
   在花钱方面,二姐对自己格外节俭,对别人却十分大方。姐夫有八个姊妹,无论谁生病住院,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还把钱塞到他们手中。亲戚家有孩子出生,无论是妯娌、妹妹,还是外甥媳妇、侄媳妇,她都会及时熬好鲫鱼汤,趁热送去。
   堂姑住在偏僻的农村,对城里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每当家里需要购买生活中的大件物品,堂姑父都会来找二姐帮忙。她总是热情接待,不仅帮忙挑选购买,还会特意做可口的饭菜招待堂姑父。
   二姐有着孝敬父母的好名声,对父母的孝顺深入到骨子里。2003年之前,父母一直住在盐窝镇新董村的老房子里。一到夏天,雨后的院子里满是泥泞,需垫着砖头才能走路。冬天屋里冷,父母靠煤炉取暖,也时常冻得搓手跺脚。就连平常喝的水,沉淀后都能看见泥沙。
   她与姐夫商量:“咱自己紧巴点,得想办法让爹娘到城里住。”两人东拼西凑,终于在县城买了套楼房。搬家前,她提前将房间打扫干净,添置了电视等家具。看着崭新的房子,她欣慰地说:“这样条件比老家好多了,爹娘也能像城里人享享福了。”
   姊妹们曾私下跟她嘀咕:“姐,爹娘住着你的房,多少得给点钱,哪怕够姐夫买盒烟的,要不心里都过意不去。”她一听,手摆的似货郎鼓,毫不犹豫地说:“自己的爹娘住闺女的房子,天经地义,提钱就把我当外人了。以后谁再提这事,我可真要生气了。”
   从2003到2025年,父母在这套房子里住了二十二年。父亲去世后,她担心母亲遗属补助不够,总想多给些赡养费。每次看望父母,她都会带上父母爱吃的副食或新鲜蔬菜。冬天进门,她会摸摸暖气片热不热;平时常打开冰箱,检查有无快过期的食物,照顾父母细致入微。
   二姐家庭氛围和睦。女儿张青是利津县一中首位学生党员,也是县里考入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她远赴澳洲攻读悉尼大学研究生,归国后创立天仪基业(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驻香港数码港,获评2024年“科创好公司”,团队日益壮大。视频通话时,女儿说:“妈,我都是跟你学的,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好女儿不如好女婿”。二姐深知,自己能兼顾工作与家庭,离不开姐夫的支持。早年备考会计师证时,姐夫让她专心学习,不操心家务。二姐帮亲戚跑手续、照顾同事家属,姐夫也总是忙前忙后。这份理解与支持,是她最坚实的依靠。
   退休后,二姐依然忙碌充实。为让女儿专心经营公司,她和姐夫搬到上海,照看外孙、外孙女。二姐对张青说:“我多帮衬,你就能少分心,把公司办好,也是给国家做贡献。”照看孩子,二姐从不觉得是负担,反而感到幸福。家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二姐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她报名社区古典舞班,身姿逐渐轻盈,笑容愈发灿烂。她还学习朗诵,跟着老师反复琢磨语气。闲暇时,二姐注重身心健康,翻看中医书,记录适用的食疗方子,采购后烹饪佳肴或熬制粥品进行食补。她觉得,养好身体也是为家庭做贡献。
   回望热心二姐的过往,她面庞上的阳光仿佛从未消散。望着她,我仿佛看到村边默默开放的兰蕙,那缕芬芳,漫过我人生的每一寸路。

共 49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二姐董彩玲就像咱身边那些默默付出、却总被忽略的普通人。她从小在利津的盐碱地里长大,冬天搂树叶当柴火,手冻得通红也不叫苦。因为时代耽误了上学,她硬是靠熬夜啃书本,把失去的时光“抢”回来,最终考上公职。在财政所当会计时,账本上一个数字都不放过;当审计局干部,连领导签字的凭证有疑点也要追到底。她帮同事照顾产妇、给孤儿跑补助、为亲戚办低保,自己省吃俭用却总掏钱接济别人。退休后搬到上海带外孙,还学跳舞、读中医,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她这一生,就像老话说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散文中二姐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她从未追求宏大叙事,却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平凡即伟大”。她的形象打破了典型人物“高大全”的刻板印象,既有基层干部的严谨担当,又有传统女性的温良坚韧。这种扎根生活、细节饱满的叙事,恰恰是优秀人物讲述的灵魂。力推佳作!【文韵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11-13 06:50:46
  散文开头如一幅淡雅水墨画的起笔,沉稳而意境深远;结尾则如一曲古筝的尾音,悠长而耐人寻味。首尾结合,共同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形象,并深刻地传达了其精神力量的持久与温暖。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11-13 06:51:05
  散文中二姐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在于她从未追求宏大叙事,却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平凡即伟大”。她的形象打破了典型人物“高大全”的刻板印象,既有基层干部的严谨担当,又有传统女性的温良坚韧。这种扎根生活、细节饱满的叙事,恰恰是优秀人物讲述的灵魂。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2 楼        文友:效之        2025-11-13 08:28:58
  谢谢老师的精心点评!试图展示一幅微缩的时代画卷。从改革开放前到公开遴选经营管理员,从乡镇财政所建立到乡镇合并,从秉承审计原则,到退休后乐享晚年,个人命运与国家的改革发展紧密相连,与时代同进步,共发展。
回复2 楼        文友:效之        2025-11-13 08:30:24
  讲述了一个好人的故事,一个奋斗者的故事,一个温暖他人的故事。它让读者相信,正是千千万万个如“二姐”一般平凡而优秀的个体,他们的坚守、奉献与爱,构成了我们民族最坚实的基石,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
3 楼        文友:效之        2025-11-13 08:15:08
  由于水平所限,写自己的姐姐,在语言上、情感上难以把握分寸。细细想来,只能再现生活中鲜活场景,以 “兰蕙” 为核心意象,让读者自己慢慢体会。
   谢谢编辑的辛勤付出。
4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5-11-13 09:59:36
  平淡叙事,真挚情感,一位普通又伟大的女性,向文中的“二姐”致敬!
岁月从来不斟酌谁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洒脱。
回复4 楼        文友:效之        2025-11-13 10:19:37
  谢谢老师鼓励!
回复4 楼        文友:效之        2025-11-13 16:58:42
  让奋斗照亮未来,让执着踏平坎坷,让真情温暖人间,让鼓励抚平皱褶。
5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5-11-13 20:38:26
  文章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描写细腻,鲜活真实的塑造其平凡亦伟大的二姐形象。点赞欣赏佳作!
回复5 楼        文友:效之        2025-11-13 21:08:00
  谢谢鼓励。还是您引领我来到这里,跟着您及各位老师学习。
6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1-14 16:33:24
  可亲可敬的二姐,有点人物通讯的味道。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