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古郯武师高宗藩》(十七)(与王仲华合作)

编辑推荐 《古郯武师高宗藩》(十七)(与王仲华合作)


作者:江苏黄云峰 探花,188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54发表时间:2010-08-17 15:08:48


   六、利于畅通经络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络乃司“营、卫、气、血”,调阴阳虚实,通内外器官之“网络机构”。人体之疾皆由“外气侵之”所致,故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久练太极拳者会产生腹鸣、指尖麻胀,有针刺感。次即体内行起、经络通畅之表象,亦即人谓之曰“得气”矣。方此时也,周身轻松、通体舒泰,直无以言表,常得此至乐佳境,能勿长寿乎?
   由此可知,以太极拳作为体育疗法,或云辅助治疗手段,在医学上是有充分根据的。其适应症亦颇广泛,诸如高血压、心脏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肠胃或子宫等内脏下垂、肠粘连、慢性肾炎、糖尿病、肺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脂肪肝、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遗精盗汗、肥胖症、关节炎等。概言之,凡属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及各种神经痛等慢性疾病或症状都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一些单纯使用西药久治不愈之痼疾,常有意想不到之效果。但是我们也不可过分夸大太极拳的作用。它作为体育疗法或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是当之无愧的,倘离开日常的生活卫生和必要的医药治疗配合,一切溢美之词乃至神吹海侃都是违背科学的。只会断送太极健身及其它武术健身这一民族瑰宝之前途和命运。
  
   如何学好太极拳
   初学太极拳者,大都最关心的是,怎样能把拳打好。于是乎遍访“名师”、广寻“秘笈”。似乎听人家讲讲,找几本书看看,功夫就上身了,这是不科学的。与之相反,有的人则认为多练就行了,于是一天打几十遍拳,到头来越打越不像样。好端端的拳,被他打“油”了,这也是不科学的。那么何谓功夫?余以为,功夫来自于正确动作的多次重复苦练。简言之,即“到位”二字。
   说起来这两个字很简单,其实它涵盖了许多的内容:
   一、思想到位,也就是要立一个“心中戒约”,做到“五心归一”。五心者,信心、决心、恒心、耐心和精心之谓也。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学会、学好太极拳,相信自己选学的套路是合理的、科学的。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拳路的优劣。要有一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认准一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朝三暮四必将一无所获,只有“拳打一生”才能真正受益。常言说“人若无恒,不可学艺”,学拳最忌一曝十寒,而应强调百炼成钢。《荀子•劝学篇》云:“锲而不舍,金石为开”,拳谚亦云:“拳贵久,不贵多”。学拳宜循序渐进,不能急求速成。所谓“欲速则不达”,殊应诫之。初学太极拳者还应抱定一个“不学则已,学必求精”之宗旨。太极拳亦学问也,因此与做其它学问同出一理,“学问”者,学了就要“问”是也。要向师友问,向书本问,更重要的乃是要不断地向自己问。在勤于实践的同时,尚须勤于质疑。往往每解决一个疑问,就会获得一个进步。《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我辈习拳之初,万不可贪多,唯以精益求精为好。
   二、动作到位,亦即每个拳式皆需达到标准要求,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头要向上顶,避免颈部肌肉硬直,且不可歪斜、摇晃。应随身体位置和方向之变换与躯干之旋转上下连贯协调一致;面部要自然,下颏内收,舌顶上颚,唾液下咽;目平视,睑微垂,眉舒展,呈舒泰、祥和、怡然之神态;背部肌肉随两臂伸展动作,尽量舒展胸部肌肉自然松弛,即“含胸拔背”之谓;腰脊乃第一之主宰,唯其松垂方可在身体进退旋转中起“轴”的作用,以保证动作虚实变化之顺利完成;臀要敛,以免破坏整体形态;腿乃人体进退变换、重心移动、发劲根源、周身稳定之所赖,其动作姿势关系着周身姿势的正确与否,故须特别注意。练拳人说“根在脚,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指”,其言信也。有人只注意了上肢的动作,而忽略了腿脚的动作,或顾了手就顾不了脚,以致影响了拳架子的练习。概因其未练好各种步型之故。须知弓步、马步、虚步、歇步,各有一定之规范,倘马虎从事,练不出功夫,打出的拳自然就不伦不类了。太极拳有谚曰:“腰如车轴,臂如轮”,只有在动作时保持一定的弧度,肩沉、肘垂、腕塌、指舒,各关节放松方能连绵不断、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灵活自然,是谓太极拳也。三、自检到位。关于太极拳之要领,可谓“前人之述备矣”,历代宗师名家均有专著传世,尤其是新中国建国一来,太极拳健身运动受到党和国家重视,得到大力关心和支持,得以推广和发展,各家论著异彩纷呈。故恕余不再赘言矣。余要言者,是初学诸君,可根据自己喜欢任选一种,悉心潜研之,且常自检之可矣。
   余数十年习武授拳,学拳、教拳中结合自身和观察他人存在之情况,认为初学者大体易犯如下几种毛病:
   (一)口腹闭气。传统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我国古代导引吐纳之基本理论,强调“以顺手自然为贵”。有的人打拳后感到气喘,盖因口腹闭气所致。根源在于过急地想把呼吸与动作完全结合起来,结果事与愿为。一代太极宗师杨澄甫先生在其著作《太极拳之练习谈》中认为,初学走架时气喘身摇,“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为保持肺部顺畅地换气,他主张在运动量增大时可以“口微张,齿轻叩”,让口鼻一起呼吸。有意识的“蓄吸发呼、合吸开呼、虚吸实呼、升吸降呼、退吸进呼”之规律须待久练久熟后自然形成。所谓“气宜鼓荡”,亦仅指纯任腹部之随呼吸自然起伏而言。倘拼力努劲如“拉风箱”然,日久必致气促胸闷,岔气或气痞甚至发生疝气,岂不违背养生健体之初衷?
   (二)放松不够。太极拳乃属柔性拳术,曾有“沾绵拳”、“化拳”之别称;尝闻西方人未识太极拳之时,见其动作如环之无端谓之曰“圆运动”。皆道出太极拳之本质矣。
   是故,习太极拳者务必时时着意“松静”二字。要做到全身充分放松,关节节节松沉,肌肉筋脉毫不紧张。这样才能使动作稳定、沉着、轻灵,圆活。因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动转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惟不用力而用意,松开全身,以意运臂,以眼领手,以气贯指,练习日久,自当“意之所至,气即至矣”。
   (三)立身不正。传统太极拳最讲究“立身中正”,头部要向上顶起,下颏要微微内收,裆部要向下沉落,自腰部以下至尾椎的尾闾骨要自然正直;自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犹如有一条无形的直线串连,使全身始终保持中正安适。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
   (四)寒肩直肘。寒肩者,耸肩之形象化称谓,犹人畏寒冷而藏头缩颈然。直肘乃与曲肘相对而言,亦即在运动中肘关节未始终留有不同程度之屈度也。从医疗保健角度来讲,寒肩直肘必使上肢僵硬不灵,气血阻塞于肩、肘关节之间,而难达于指端。从技击角度看来,劲路不畅,往复迟重,难免受制于人。
   须知肩、肘关系甚密,肘不松肩必耸;而头不顶,背不拔或腰不松,肩亦因发僵而耸起。故欲克服寒肩,除有意识放松肩、肘关节外,尚须留心兼顾“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和“松腰落髋”等基本要求,切不可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五)提腰扭臀。提腰又叫“紧腰”或“硬腰”,俗称“老板腰”,是与松腰相对而言的。它直接影响起血流通、动作顺畅和下盘之稳固。腰不提则髋不能落,而腰、髋乃人体最大关节,如不能松,全身关节之紧张就可想而知了。扭臀,即撅屁股。有时甚至前后左右地扭动屁股,较肥胖的人和女同志易犯。不仅难看且易成习惯,较难纠正。只须平时练功中将腰和裆提起收紧即可克服。
   (六)老步迟顿。人体每迈一步,都有一个单腿支撑重心的过程,即有了虚实之分,支撑者为实,悬起者为虚。常人走路时,是由脚前伸落地即为一步。而太极拳中则是,虚脚贴近地面前伸,实脚相应地通过屈膝下蹲,由实变虚之同时摧动前脚根轻轻落地并渐渐由虚变实,最后全脚掌落实,是用“偏中求正”的原理来稳定重心的。这种步伐稳健轻灵,如猫行。有的人虚实过渡太快,重心不稳;有的人在虚实变换之中途发生迟顿,或虚脚不贴近实脚之踝骨,直线跨迈,如“蟹行”;有的人上下肢动作不协调,迈出的脚一经落实,下肢停止,上肢仍动,成了“上动下不动,上下不相随”,显得老态龙钟。
   (七)迭步过劲。这是两个概念:做弓步或虚步时前后两脚和身体重心垂点同在一条直线上,称之为迭步。使身体缺乏稳固性而左右摇摆;做弓步时前腿膝尖之垂直线超过足尖,称为过劲。易向前跌扑或构成“死点”,使动作迟滞。前者的纠正方法是迈步时务必保持两脚足够距离,且与身体重心垂点成三角形;后者的纠正方法是保持大小腿在膝盖处之夹角尽量成直角,万不可成锐角。
   (八)软裆萎膝。软裆是指在做仆步时,裆部全部下落,软弱无力地贴近地面,似同瘫痪。这样起身时很困难,且遇敌进逼时立即瘫倒在地。萎膝也叫“软腿”,指在做弓步时,后腿膝部向下弯曲,造成下盘支撑和后腿蹬地无力。纠正的方法是,在做仆步时裆部呈拱形,做弓步时,后腿在保持膝关节放松的情况下尽量等直。
   (九)掀脚拔跟。初学者在做弓步时,如前后步距过大,往往会掀起脚缘甚至拔起脚跟。其原因一是步距掌握得不恰当,二是踝关节韧带紧缩。克服的方法是,在做弓步时用意识注意前脚的大脚趾和后脚的小脚趾,使之扣实地面。练习日久自可奏效。
   (十)不匀不连。太极拳主张“功蕴于内,劲不外露”,通过外形动作之开合和内在劲路之虚实来体现其节奏感的。因此在定式时也仅仅是表现为实极将虚,似停非停的落实感,而绝不可有断续、滞顿的痕迹。初学者往往由于沉不住气,打起拳来,时快时慢,有时因用力不匀而突然滞顿。必须掌握要领,反复演练,细心体会,逐步达到要求。
   以上毛病初学者易犯,余习武一生,练太极有年,亦稍不留神便越雷池矣。故时时留意,切切在心,并书此以供同好诸君共勉之。
   此外,为了减少学习难度,建议初学者在未学整个太极拳套路之前,先练好太极拳的几种基本功法,这样在进行较为复杂的套路学习时,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此套功法谓之《五功八法》:
   五功,指的是五种桩功。一曰无极桩功。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臂环抱胸前,上体正、头悬顶、下颏收、肩肘沉,腰松臀敛、意守丹田,呼吸自然。二曰太极桩功。从无极桩开始,两臂前举,蹲身下按,两掌掌心向内,置于腹前。三曰开合桩功。亦从无极开始,两手臂作稍向外祈和稍向内收之练习。一开一合,开呼合吸,务须自然不可憋气,渐求深、细、匀、长。四曰升降桩功。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宽,两手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肘微屈下垂,手指自然张开,手心向下,眼看两手,同时吸气,此为“升式”。两手下落按于腹前,松指屈掌,屈膝半蹲,作呼气,此为“降式”。一升一降,周而复始,反复练习之。五曰虚步桩功。两腿自然开立,重心渐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脚向前半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微屈;同时两掌掌心斜相对向上方举起,左掌指同鼻高,右掌俯于肋下,眼看左掌。
   以上桩功每次练习之时间,由个人体质情况而定。
   八法,指的是从杨式太极拳套路中选出八个单式进行练习。即倒卷肱、云手、野马分鬃、金鸡独立、搂膝拗步、履挤式、蹬脚、揽雀尾。
   上述八种练习方法既是杨式太极拳套路中之单式,各类有关书籍资料中皆有详尽介绍,余不复赘言矣。唯此诸式可分左式右式练习,且能演练于仄地、斗室。初习者能以此打好学拳基础,有基础者通过此单式练习可增强功力,提高拳艺。殊望有志习太极拳诸君,不离不弃,久必有益也。
   余耄耋之人,多絮叨之言,诸君谅之。文中参考和引用了《太极拳法研究》、《健身养生太极拳》、《太极拳运动》、《太极拳术》等诸书及不少有关资料,谨对原作者致以由衷感谢!

共 957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历史虽不是英雄创造的,却离不开英雄。没有英雄的历史,不是历史的英雄,倒是历史的苍白、历史的无能。反之,英雄辈出的历史,是历史的骄傲,是骄傲的历史。郯城太极拳运动发展如此迅猛,这和高宗藩的努力分不开,而正因为他所创造出的辉煌历史,推动了全民健身的运动!一年年的努力,一年年的进步,一个个由此产生的人物,都令人为之振奋!【编辑:幻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幻新        2010-08-17 15:09:21
  历史虽不是英雄创造的,却离不开英雄。没有英雄的历史,不是历史的英雄,倒是历史的苍白、历史的无能。反之,英雄辈出的历史,是历史的骄傲,是骄傲的历史。郯城太极拳运动发展如此迅猛,这和高宗藩的努力分不开,而正因为他所创造出的辉煌历史,推动了全民健身的运动!一年年的努力,一年年的进步,一个个由此产生的人物,都令人为之振奋!
生活给了我源泉,我在生活里歌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