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视角·灯火】窃国大盗

精品 【视角·灯火】窃国大盗 ——(<<龙魂长歌>>之第五部)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81发表时间:2011-02-18 17:54:58


   第三天下午,袁世凯突然在他的密宫召集赵秉钧、梁士诒、王士珍、段祺瑞等几个文武心腹开会。初时,到会的人都以为是要商议对付张、方案的事,不料,大家一坐定,袁劈头就说:“我决定,以召开党政首脑建设会议的名义,邀请孙、黄和黎元洪来京,共商民国成立后一切应兴应革的问题,你们看,此事可行否?”说罢,就闭上了眼睛。
   “段虎”怒目扫了一圈,说:“我看,与孙文、黄兴之流没有什么好谈的,南方革命党既然骂我们是‘中华军国’,咱们就以兵戈相见。”
   “不,”赵秉钧说了一句,“我认为,目下还不到用兵之时。”
   梁士诒点点头:“我同意智庵(赵的号)兄的看法,眼下不宜用兵,再说政府借款未成,一旦爆发南北战事,军饷军械不足,岂不被动?还是总统高见,电请他们来京商谈为好。”
   梁的话正是袁想说而又不便说的话,袁一听,睁起一对金鱼眼,微笑着连连点头,等于连说几个“中”,段虽心里仍旧不服,但也只好不吭气了,因为自己若再坚持发兵南方,那少不了要挨主子的一顿怒斥。
   事情一定,接着又议论了一番具体事项。散会了,梁刚想回去,袁却把他单独留下共进晚餐。梁还以为这回一定是谈张、方案的事,便主动先开腔:“听说,明日参议院开会,询问有关张、方案一事,要您亲自到会解答。……”
   “哈哈……”袁的笑声打断了梁的话,“我才没把此事放在心上,明天我到参议院去就说:‘贵院要求出示张、方二员之罪证,当令黎元洪查明具变’。不再多说,就这么一句话。”停了一会,待脸上的笑容消尽后,换了一副低沉的语调说:“燕孙,我不放心的是孙文,是革命党。据报,宋教仁在京四处活动,八方笼络,已把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和国民公党等好几个社团收买了,与同盟会合并,改建成国民党,依然推举孙文为总理,这可是后患无穷之劲敌。”接着他扬起右手,随后马上缓慢而有力地捏成拳头,“只要把孙文的心收住,握在我的巴掌里,把他的手脚捆在铁路上,捆在实业上,那就不怕他们成立这个党、那个党了。”他往梁的碗里夹了一些山珍海味,“燕孙老弟,你与孙文同是粤籍人民,迎孙入京之事,有劳老弟多多操心罗。”
   “此乃我应尽之责,应尽之责。”梁听了主子最末的一句话,心里才明白,袁是想利用他和孙的同乡感情,由他出面拉拢孙,主要目的就是要孙中山今后不问政事,不与袁争大总统职位,专心修铁路,办实业。他略为思索了一下,献策道:“依敝人之见,孙文自卸职以来的言论与行踪,均为鼓吹民生主义,号召兴实业,对铁路建筑尤为热心,虽发生张、方一案,只要把黎元洪的密电给他过目,我看,他对此案也不至于归咎于您。孙文的为人,我略知一、二,只要我们表示以诚相见,那他是会对北京政府持以信任的。”
   “对,对,以诚相见,哈哈……”袁仰脖大笑,又连说了几个“以诚相见”。
   袁、梁二人正说着,吃着,段祺瑞脸带愠色,快步走进来说:“大总统,我实在无法说服部下将官,他们都不同意请孙文进京会谈。”
   “嗯……”袁单边眉毛一翘,不由大笑起来,“哈哈……”
   “那,把这些人从参加宴会的名单上勾掉,以免若事生非。”梁说。
   “不不,不必这样”。袁起身离座,背着手踱了几步,瞥了一眼梁士诏,说:“弟兄们忠于北洋,难得,难得啊!他们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发牢骚,乃至骂娘,情有可原,理在其中,万勿责备。嘿嘿……”
   段一听得意非凡,而梁却不明其意,一直在心里琢磨着主人未尾的那几声冷笑的内涵。
  
   二、孙袁斗智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同时,南北和议告成。
   孙中山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同时又考虑到自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必然以武力压迫革命军,革命也许免不了失败,因而于2月14日向临时参议院毅然提出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辞呈。但为了防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阴谋颠覆民国,孙中山提出了三项有约束的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得更改。二、新总统必须来到南京受任。三、临时政府所制定之约法及颁布的一切法律、章程,新总统必须遵守。
   2月14日,参议院接受孙中山的辞职,决议在新总统未就任前暂不解职。
   2月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迭电催促袁世凯来南京就职。然而,袁世凯借口北方局势末定,人心不安,一再推托,殊无来意。临时政府不得不作出派员北上,迎袁南下之举;而所派出者,却正是对袁世凯素有戒备之心的蔡元培。
   教育总长蔡元培主事才一个月左右,各项工作正逐渐开展,不想,政局剧变,蔡元培这个对袁世凯毫无好感、只有戒心的书生竟被孙中山派遣去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接任总统的专使。他只得暂时离开教育部一段时间。
   以蔡元培为团长的迎袁专使团共9人组成,蔡元培为专使,另有8个欢迎员:外交次长魏宸组、海军顾问刘冠雄、参谋次长钮永建、法制局长宋教仁、陆军部军需局长曾昭文、步兵第31团团长黄恺志、湖北外交司长王正廷、前议和参赞汪精卫。
   1912年2月21日,专使团全体成员及其他有关人士共计30余人,自上海起程,2月27日抵达北京。袁世凯故作姿态欢迎专使团,不仅下令在车站、东交民巷等处高搭彩棚,通知全城悬五色旗,组织市民夹道欢迎,而且特开正阳门南正门(清制二皇帝出入之门)以迎之。蔡元培等不知其中有诈,但出于对虚荣的反感,不愿受此礼仪,便绕道自东门入,下榻于东城梅酢胡同之清政学堂,此处乃袁世凯特为专使用所设之招待处。
   是日,专使团会见袁世凯,向袁递交参议院举袁为临时大总统通告文本及孙中山致袁世凯手书等,请他赴南京就职。袁世凯谦让一番后,随即表示,将北方事宜稍交安排后即往南京。
   28日,袁世凯方面与使团再行谈判,在会上袁扯到迁都问题、临时政府地点问题,并拿出100多件以各种团体之名义所发的电文,请专使团披阅,内容均系不同意迁都南京。袁世凯手造此类假电文,又按这些假电文备细解说应在北京奠都之理由,但他仍无不南行之语,声称袁氏一行由京汉铁路南下,俟宣誓受任后,即返北京。蔡元培等答应电告南京孙中山及参议院,等候答复再议。
   29日,袁世凯举行茶话会,与专使团再行接触。会上,蔡元培发表演说,大意有以下三点:1、强调袁世凯必须南行;2、南行就职与奠都一事要分开;3、奠都一事可俟后协议,而南行却是即刻必行之举。
   袁世凯决不南行,他怎肯接受革命党人的监视与制约?但他不动声色,虚与委蛇,不断地玩弄花招。他在会上表示“极愿南行,一俟拟定留守人选,即可就道”;会后,甚至召集有关人员,协商留守人选,煞有介事地讨论了南下路线。
   与此同时,他又耍了一个花招:在谈判桌上,有意把到南京就职、与临时政府地点问题、国都问题三件事搅在一起。孙中山对此早有准备,在写给他的手书中已把这三件事交待得很清楚。信文中说,南京临时政府系“新国民暂时中央所在,系乎中外具瞻,匆任天下怀庙宫未改之嫌,而使官僚有城社尚存之感,则燕系暂置的闲邑,宁府首创为新都,非特公之与文必表同意于国民,即凡南北主张共和,疾首于旧日腐败官僚之群众,宁有间焉?至于异日久定之都会,地点之所宜,俟大局既奠,决之正式国会,今且无预计也。”
   尽管孙中山信文中说得明明白白,蔡元培在茶话会上讲得清清楚楚,但袁世凯哪里肯听?
   于是,又一个花招出笼。
   袁世凯利用影响此事的中国人与外国人作喉舌,以反对迁都、南行为借口,向南京政府和专使团施加压力。还在专使团尚未抵达北京、轮泊天津之际,袁世凯布置的各路人马纷纷出动。他们轮番谒见专使协和,大谈袁公不可离京之理由,大谈迁都及临时政府地点问题,把水搅浑。专使团到北京后,此类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同时,袁世凯使出走狗解数,通过外国人大做迁都文章,为其南下设置障碍。他通过密友、《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人)对英国公使朱尔典及其他公使施加影响,以国都弃北(京)迁南(京)损伤各国利益为突破口,让他们出面干预。袁世凯与朱尔典密商,南京政府与北京政府同时取消,而由袁世凯在天津建立临时统一政府。袁世凯又与日本人勾结,在日本人所办的《顺天时报》上载文反对迁都及袁世凯南下。
   蔡元培始终坚持孙中山提出的三条件,驳斥了一切非南下的谬论。孙中山、蔡元培的凛然正气,使袁世凯一时慌了手脚。
   但是,终究还是袁世凯老奸巨猾,他的新花样又耍出来了。这个花样极毒极恶,又凶又横。
   2月29日傍晚,驻扎在朝阳门外东岳庙的陆军第三镇曹锟所部2000余兵丁,在朝阳门前面一带烧杀枪掠,闹兵变,袭击重点即专使团驻地。“变兵”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持枪破门而入,专使团的文件、行李被抢劫一空。蔡元培及汪精卫、范熙绩、杨广勷、蒋岭晿、张君魁等人仓皇向后院逃避,翻墙至一美国人格林伦宅的客厅中呆了一夜。翌日即3月1日,蔡元培等人一早避入在交民巷的六国民饭店中。随后,王正廷、王景春亦来此店。
   3月1日,袁世凯所控制的地区,有通州、天津、保定等地相继发生类似“兵变”。
   当时兵变发生,南方代表束手无策。3月1日上午,袁世凯当时的心腹唐绍仪立于袁世凯门侧,袁则面门而坐。曹锟戎装革履,推门而入,见袁先请一安,然后就说:“报告大总统,昨夜奉大总统令,兵变之事已办到矣。”
   真是无巧不成书,性急鲁莽之曹锟,推门遮住唐绍仪而不觉,开口便言机密事,无非为自己请功,然而殊不知老天安排得如此天衣无缝,竟让起先未闻机密的唐绍仪闻知。唐绍仪当时心想:大总统下令之谣原来不诬。后来,唐绍仪彼袁世凯一脚跌开,待到袁世凯死后,唐绍仪即将这桩卑劣勾当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这是后话。
   当时,兵变发生后,北京人心惶惶,空气骤然紧张起来,驻京的各国外交使团一方面因受袁世凯运动,一方面又惮于义和团故事重演,遂议决增调军队来北京护卫。日本首先从山海关等处的驻军中抽调了1500人开进北京。同时,国人因不明真相,只以为兵变缘于袁世凯将南行而起。于是,袁世凯的心腹、死党趁机大肆活动,以种种名义指责南京政府,积极表示反对迁都南行。
   转瞬之间,形势突发,蔡元培的专使团乱了方寸,电报请示南京,因南京政府无此思想准备,竟六天不曾电复。
   3月6日,蔡元培再致孙中山一电。直到3月7日,办事无效率的南京政府才复一电,同意专使团建议的妥协折衷方案,并指示要“举行仪式”,“由专使等代表民国,接受誓词”等。
   3月10日,蔡元培遂遵孙中山之嘱举行仪式,让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代孙中山向其致祝辞。于是,一夜之间,革命党人就把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窃国大盗袁世凯。
   3月11日,蔡元培在北京发表《告全国文》,文中有革命党人拱手让权的几多无奈、几多遗憾。
   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南京公布,共七章56条。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成”;“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个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大使、公使”;“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法别法庭审判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参议院复议一次”。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七章“附则”,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希望通过政治和议会斗争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因此参议院制定了《临时约法》。想以一纸《约法》捆住袁凯的手脚,未免天真;但《约法》既颁,它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日后孙中山长期坚持反袁反军阀的斗争,有了全国性思想基础。
   3月13日,蔡元培一行结束北京公干南归。
  

共 104283 字 21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9...21
转到
【编者按】这部十多万字的叙事体长篇小说,气势宏大豪迈,线索清晰,描写细微壮烈,内容片断紧紧相连,跌宕着那些刀光剑影,情节惊险离奇,作者善于构思和布局,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以大局部的描写方式把握整体、体现人心和言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语言艺术形式,富于变化、活跃和丰富多彩,以小说的文学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那段真实的,叱咤风云变幻的大历史……感人心扉。作者的长篇创作真的很丰富,很能够把握好各种人物的布局安排……推荐赏读。谢谢老兄给视角的倾力支持。[庞广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218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庞广龙        2011-02-18 18:08:23
  作者的长篇创作真的很丰富,很能够把握好各种人物的布局安排……推荐赏读。谢谢老兄给视角的倾力支持。[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