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惊涛拍天

精品 惊涛拍天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37发表时间:2011-03-25 14:43:10


   先生虽然去了,但是他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在中共苏俄帮助下,打倒了中国土地上所有的旧军阀,达到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没有孙中山,没有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就不会有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
   1929年5月28日,经过防腐处理的孙中山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30日,南京举行公祭;6月1日,孙中山遗体安葬于中山陵,中山陵墓地修建于南京东郊钟山,从此称为中山陵园,一直为中国人民所瞻仰和凭吊。
   1940年4月,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崇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共产党打电报给国民党,希望国民党在孙中山逝世后,勇敢地继承孙中山的遗志,积极进行打倒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伟大事业。
   斯大林代表苏联共产党致电哀悼:“孙中山的伟大事业,是不会随着孙中山一同死去的。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高举孙中山的旗帜,胜利前进。”
   先生虽逝,理想成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孙中山先生迫求多年的理想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口号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行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将不断告慰先生于九泉之下。
   孙中山的逝世,引起了全国人民乃至国际无产阶级及世界革命人民广泛深切的哀悼,全国各地纷纷开会追悼。
   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公祭,有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先后达74.6万人前来致祭。
   中央公园,原为明清时代的社稷坛。1914年,为纪念辛亥革命,在10月10日这一天正式开放,取名中央公园。孙中山先生灵坛改在社稷坛祭拜殿,后来因此改名为中山堂。公祭孙中山先生之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上海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会时,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也参加了。宋庆龄强忍巨大的悲痛,向国内外介绍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和有关遗嘱,决心高举孙中山的旗帜,为实现孙中山的理想而奋斗。
   广州市人民和旅居美洲、南洋等地的华侨在哀悼之余,募集资金300万银元,于1929年间,为孙中山在广州观音山麓建造了纪念堂,立碑纪念。
   三、伟人与平民
   孙中山生前在上海的时候,上海永安公司经理郭彪托人送给他一件毛皮大衣,孙中山对卫士说:“上海不算十分寒冷,回广东更不冷。我不受这礼,还是拿回去还给郭先生吧。”
   过了两天,郭彪亲自来送,孙中山恳切地对他说:“永安公司生意好,获利大,希望把赚得的钱用来办工厂,办实业。你送我的皮大衣,我不应该收领。如果是公司送的,公司是股份生意,不可拿股东的钱来送礼;如果是你私人送的,更不应该。你把这件大衣卖给外国人,可以获得厚利。我的衣服足够御寒,不需要穿这样华贵的大衣。”
   孙中山在上海,每天的菜金只有2元,让厨师宋玉铭经常买草头(一种野菜,俗称“苜杞头”)吃。孙中山北上,孙科也陪同到了北京。有一次,黎元洪问孙科:“你老太爷每月开支要多少钱?”“所有开支,大约需要千元左右”。“孙先生真不愧是平民本色,我每月开支约5万元!”“上海的生活比广州好多了。父亲在大元帅府期间,每顿饭都在集体食堂吃,饭菜完全与部属一样。”
   辛亥革命期间,有一回,孙中山留南北和谈代表吃饭。生活奢侈的北方代表唐绍仪,看到桌上都是些极普通的饭菜,觉得难以下咽,便假装说:“我正当斋期,不能吃油菜。”便溜走了。
   孙中山不愿做生日。1917年11月12日,孙中山51岁生日,一些同志办了一桌酒席请孙中山,宋庆龄幽默地笑了笑:“今天不过是近似总理的生日,但未必一定是的。”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生日。1923年,孙中山老家的一位老太太道出了孙中山的生日,大家要为他祝寿,他不同意。后来,廖仲恺等几个熟悉的同志只办了两桌简单的酒菜,尽大家的一点心意。孙中山恳切地对大家说,以后不要再这样做。1924年,他要北上时,元帅府马湘、黄惠龙等要为他58岁生日祝寿,他还是不同意,后同志们改称送别宴会,他才勉强同意,但一再嘱咐:“切不可铺张,能吃饱就行了。”
   游览西湖,他拒绝杭州警察厅十几名警察护卫;登桂林独秀峰,他与监工边谈边走;工人、农民对他提意见、建议,他诚恳接受,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修正。
   有一次,他在广东省议会发表演说,谈起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他说西洋人也很讲究修身,他们外出,总是衣服整洁,扣好钮扣,刮脸,皮鞋擦得很干净,去掉指甲污垢……
   会后,一些随行人员议论说:中国人讲修身,主要是从思想、品行上讲的。今天先生讲的西洋人的例子,那是讲卫生,属于外表,不是修身的重点。孙中山听到以后,猛然说:“那是不是我错了?”随行人员说:“这事恐怕是先生弄错了。”孙中山着急地说:“错了就得改正,可不能让它谬种流传。但我的讲话稿已发给报馆付印了,怎么办?”随行人员建议马上派人去取回来。孙中山说:“对,应该马上取回来!”这件事,新闻界和知识界一时传为佳话。
   孙中山终生都保持着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崇高品德。他前后任过一任临时大总统、一任非常大总统、两任大元帅,从未带过一位兄弟姐妹做官,也未曾在翠亨村或国内外任何地方购置过一点家业。上海莫里哀路(今香山路)的一栋小楼住宅,本是华侨集资购赠的,孙中山为了革命曾两度将其抵押借款,也都是由华侨再度集资为他赎回来的。
   伟大的风范和平民的本色在孙中山身上完美地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一代伟人的根本特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类优秀的品德的突出表现。这是孙中山身后的一笔无形无价的遗产。谁能继承这笔财富,谁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崇高最伟大的人。
   四、千古三伟人
   盘古、少典、孔丞相会议,派文更星、徐骧到北京铁狮子胡同迎接孙中山忠魂归天。唐太宗、郑成功二人自愿陪同前往,少典颔首。
   孙中山在四仙簇拥下,一路互诉衷肠,四仙齐表对先生的钦慕:人格之伟大,开天宇之先。
   及至到了光明殿外,盘古、少典、丞相孔圣人早在门前迎候。盘、少、孔逐一同孙中山握手拥抱,赞声不绝。
   盛大的宴会上,尽聚四界之显要;宴会之盛,冠今绝古。
   宴会伊始,少典致欢迎词,高度评价和赞颂了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之丰功伟绩和深远历史意义。他指出,孙中山先生毕生的探索与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开辟了宽广的道路,为中华一龙的诞生、成长和发展改造竭尽平生之心血,为中华二龙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历史条件和历史氛围。
   孙中山致答词,感谢盘古、少典、孙圣人和四界众仙的盛情,之后就很谦逊地结束词句:愿与众仙努力,愿给徐骧工作团当顾问:至今犹记着振兴中华的信念。
   众仙感奋,少典带头,众仙为孙中山的伟大与谦逊干了一杯。
   少典把赴宴的文更星和徐骧向孙中山作了介绍,孙中山同他们热烈握、拥抱:感谢你们几十年一直在冥冥中扶助我和我的同志、战友,今后,我们就一起战斗吧!
   文更星指着孔圣人:“你和孔丞相、毛泽东主席都是天安门广场千古伟人。”
   文更星打开蜃梦境,一点21世纪,就让孔圣人、孙中山细看毛、孔、孙三人果在天安门广场分三角矗立。
   孙中山:我崇拜孔圣人,也崇拜毛泽东,我认识毛泽东,他和一龙的一些同志直接帮助了我。
   少典:毛泽东将最终实现你的所有心愿。
   孙中山:那我也瞑目了。
   孔圣人:不,民族复兴的盛世还在后头呢。
   蜃梦镜中连续闪出22世纪以后的中华,一片片锦绣,一片片欢歌。
   文更星:为了迎接以后的世纪,我们还要帮一龙二龙做很多事。
   孙中山心潮澎湃,思绪万端,口中喃喃说道:“是啊,为了迎接以后的世纪,我还要和你们一手一脚去做更多的工作,为中华之振兴、人类人之进步再尽心力”
   周围众仙鼓掌,响声疾如迅雷。
   全场众仙鼓掌,呼声爆响环宇。
  
   2011-3-23渝秀

共 216189 字 44 页 首页上一页1...4041424344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史学家的态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记述了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敬爱的孙中山先生,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如何在旧中国处于外忧内患的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劣强对中国的觊觎和干涉与瓜分,积极推进“三民主义”, 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带领更多的优秀中华儿女,全身心投入到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并使拯救中华民族的事业变成全民族的事业。歌颂了孙中山先生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极力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怀。作者完全抛却了政治因素和时事因素的影响,公平公正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真本面目,是对一代伟人的赞颂,也是对那些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的先人们的客观的、公正的评判,功过明晰。在作品的最后一个章节里面,作者运用神话演义的手法,高度赞誉了伟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类优秀的品德的突出表现,一代伟人的精神长存,并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欣赏朋友充溢着饱满和深沉的爱国热情、客观而又公正的历史史诗般的作品,感谢朋友对江山文学的厚爱和支持,欢迎朋友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装点江山。热情推荐读者朋友们拜读,并热切关注作者的又新的佳品奉献。问候朋友,遥祝:愉快,好心情。【编辑:桐疏枝寒】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033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1-03-25 14:54:21
  客观公正,真实还原了重要历史的本来面目。情节精彩,人物形象性,语言精辟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欣赏,学习。问候朋友,祝艺安。
2 楼        文友:幻新        2011-04-01 16:41:07
  【评论】历史的进程中,都会有无数的人为之抛洒热血,祖国的强盛,都是有无数先烈用他们的青春胜至生命来完成!从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祖国不强大,就将处处受人欺负。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极力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怀。他们一辈辈人为祖国所付出的心血,我们是不会忘记的,孙先生的雄韬伟略虽然没有全部实现,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国人的心中!是的,没有人会把一个人的伟绩给抹灭。中国没有孙先生的精神, 是难以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历史的进程将无法获得推进。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不仅要记住一段历史,更要记住一个人,记住他们为祖国所奉献出来的一切!【评论:幻新】
生活给了我源泉,我在生活里歌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