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隐者作诗心得

精品 隐者作诗心得


作者:销愁隐者 探花,1904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78发表时间:2011-03-30 21:47:59


   4.近体诗的对仗
   (1) 律诗的对仗
   律诗对仗的常规是中间两联对仗,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律诗颔联和颈联是对仗的。
   律诗的首联可对可不对,首联用了对仗,中间两联仍可用对仗,所以首联对仗的往往是用了三联的对仗。五律首联不入韵的较多,所以首联对仗的也较多;相反,七律首联对仗的较少。
   五律首联对仗的,如李白《别友人》:
   青山横北谷,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七律首联对仗的,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律诗的尾联一般不用对仗,但也有用对仗的,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用对仗。
   此外,律诗的对仗还有首联对,其余三联不对,如李白《江上寄巴东故人》《长信宫》;首联对,颈联对,颔联不对的(人称偷春格),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感》;全首都用对仗的如杜甫《九日》、《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这都是比较个别的情况。
   (2)绝句的对仗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但也有的用对仗。用对仗有的是首句用对(前对),有的是尾联用对(后对),有的是全首用对(全对)。
   首联用对的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尾联用对的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全首用对的如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 长律的对仗
   长律只有尾联不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其余各联一律都用对仗,这里不再举例。
   〖二〗古体诗
   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在了解近体诗的基础上,我们把古体诗和近体诗对照比较,就容易了解古体诗的体制了。
   1. 古体诗的句式
   近体诗的句式只有五言和七言,而古体诗除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杂言一体。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这在唐代被认为是正统的古体诗,几乎每位诗人都写五言古风。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杜甫的《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秦中吟》十首等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都是用五言古体写的。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也是古体诗的主要形式。
   文人创作的七言诗,最早的有《柏梁台诗》。相传汉武帝建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称这种诗为“柏梁体”。但后人考证是伪作。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是东汉张衡的《四愁诗》,魏曹丕的《燕歌行》奠定了七言诗的基础,这些早期文人七言诗也都是句句押韵。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七言诗逐渐增多,尤其是刘宋时的鲍照大力创作七言诗,并改句句用韵为隔句用韵,使七言诗有了一个很大发展。到了唐代,经过李白、杜甫、高适、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努力,七言诗便更加发达完善了。
   杂言诗从三言到十一言,各种句式都有,但以三、四、五、七言居多。杂言诗有的以七言诗为主杂有五言,有的以五言为主杂有七言,有的七言中杂有三言,有的是七言中杂有三言、五言,还有的是错综杂言(除了七言、五言、三言句式外,还杂有四言、六言或八言以上的句式)。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也归入七古。
   2.古体诗的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比较自由。
   (1)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古体诗中有大量押仄声韵的诗,这是和近体诗不同的。
   (2)可以一韵独用,也可以两个以上的邻韵通用。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鹤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清”“行”“兵”“缨”,庚韵;“星”“冥”,青韵。这首诗是邻韵通押。
   不同声调,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但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
   (3)押韵的位置不固定,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五古”一般和近体诗相同,除了首句入韵的,其余只在偶数句上用韵。“七古”变化很多,最近于古的有“柏梁体”,句句都用韵,且用平声韵,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还有一种多数句子押韵少数几句不押韵的“七古”,可以看做不完全的“柏梁体”,如杜甫的《哀王孙》《丽人行》等。有的诗虽然也是句句押韵,却不是一韵到底,而是平仄递用,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可以说是“柏梁体”的变体。
   (4)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中间换韵的如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全诗四十句,每八句一换韵,换了五次韵,平声韵和仄声韵相间递用。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三句一换韵,平仄韵相间,都是作者有意的创新。
   3.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是比较随便的。魏晋以前人写诗,本来不讲平仄,有时出现一些合乎近体诗平仄的律句,也是偶然巧合。唐代以后,近体诗兴起,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尽可能和近体诗的形式区别,以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近体诗所允许的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识别拗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
   第一,看三字尾。三个字的声调结构有八种,其中四种是拗句字尾,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如果出现这四种三字尾的句子必然是拗句。
   第二,从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或都仄。如果是七言句,还有第四、第六字都平或都仄。
   除了多用拗句,不拘粘对也是古体诗的特点,这里都不再举例。
   4.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具体说,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以下几点不同:
   (1)古体诗对仗位置不固定,句数不限,任何两句都可以对仗,不像近体诗那样限定哪些句子用对仗。
   (2)古体诗对仗不避重字,而近体诗则同字不能对仗。唐以前古诗同字对仗的例子如《木兰诗》中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唐代古诗用同字对仗的句子如常建《江上琴兴》中的“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杜甫《石壕吏》中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近体诗要求平仄相对,而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著”,其中一些字平仄自相为对。
   (4)近体诗要求工对古体诗不求工对,常常一名词与形容词或动词对仗,还常常是一半对,一般不对。
   (5)古体诗常用隔句对仗,即“扇面对”,尤其是白居易的诗喜用这种对仗。如《杜陵叟》: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又如《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5.入律的古体诗
   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受到近体诗格律的影响,因而一些诗人写古体诗不但不避律句,而且喜欢用律句,有的人还注意粘对,在用韵和对仗等方面也类似近体诗。例如高适《燕歌行》在几个方面都具有近体诗的特点:(1)诗句基本上是律句或准律句。(2)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的平仄和对句完全是对立的。(3)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4)仄声韵和平声韵完全是交替的。(5)不用通韵。(6)大量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另外白居易、元稹等人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也是律化的“七古”。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有百分之八十合律的句子和近似合律的拗句,换韵的地方绝大多数是平仄相间,一韵四句,诗中还有一些合律的对仗,是典型的新式古风。这种“律化七古”对后世影响很大,最突出的是清初诗人吴伟业,他的《圆圆曲》《鸳湖曲》《永和宫词》等,都是受“元和体”影响的七言歌行,人称“梅村体”。
  
   【二】感悟
  
   隐者在学习古体诗近体诗写作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困惑是,古韵律是建立在古代声调基础上的,受到现代声韵的影响,觉得难以掌握。因此,我写作的诗歌全部采用中华新韵,这样,极容易掌握,也能让现代人所接受,具有大中化。
   现代人写作,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写作诗歌时,我尽量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对拼音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在韵律上随时检测自己有无不押韵的情况,及时可以修改。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及时写出诗歌,我的口占功夫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在江山编稿,我尽量用押韵的语言编评,久而久之,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作者喜欢,才能提高自己写诗的水平。同时,我觉得写诗,要像杜甫白居易那样,注重诗歌有感而发,或讽喻现实,或给人哲理的思考与启迪,绝不无病呻吟。注重语言朴实,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展现自己的诗歌风采,陶渊明元遗山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王维、苏轼、杨万里等就是隐者心中的偶像。作诗,既展现自己的诗品,又净化自己的灵魂,因此,隐者在作诗中,经常反思自己,反省自己,督促自己,向君子的风范靠拢。
   在江山诗友中,有不少人给了我作诗的帮助和营养。戚寞作诗的细腻,晚枫作诗的积极健康,上官竹作诗的大气,于进水作诗韵律的厚实,原上草A在古韵诗歌上的执着,雅韵清吟古韵作诗的系列构思,东方鹰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垂范,玉树临风诗风的纯正与豪气,秋心、断肠崖居士的多产,酒仙作词典雅,等等。总之,江山诗友云集,吸引我在诗歌不断努力,一步步走出自己的精彩。
   作诗,是隐者的所爱;江山,隐者栖息的天堂。我将一如既往,力争走出自己诗歌的辉煌。
  
   二零一一年三月脱稿于陋室

共 905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谈了自己无意间走进江山这个文学圣殿,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和鼓励,因此,以感激的心情回馈众文友的厚爱,自己也不断地总结和创作,因此写出了不少华章,这篇心得就是作者这几年来自己写作的切身感受,结合自己在编辑和写作之中的点滴,献给读者的一份丰厚大礼,让大家感受古韵的结构和韵律,无形之中普及了古韵的知识,最后作者还表明了自己的决心,那就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坚守自己的梦想,创作辉煌,并且表达了自己对江山由衷的眷恋和热爱,希望作者在江山这个文学的天堂里走得更好,祝福江山的明天更美好。【编辑:菊梦悠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31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3-30 21:51:12
  问候隐者,感谢你的辛劳,为我们大家献上了一份厚礼,感慨你对文字的执着,希望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祝福一切安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3-31 09:46:06
  谢谢菊梦悠悠文友的知心编评。真诚到永远。
回复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3-31 11:40:18
  不客气,祝福隐者,天天有佳作,保重。
回复1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4-02 09:57:44
  谢谢菊梦悠悠的友情和呼唤。
2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3-31 15:57:14
  肺腑之言,令人感动。欣赏。
晋忻李
回复2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3-31 19:55:29
  谢谢前辈的关爱和支持。问好,安康。
3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1-03-31 16:34:50
  特意学习隐者写诗心得,隐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江山老朋友,以诗入评,别致新颖,且坚持至今,相当难得。让我们一起,好好建议江山,让江山更加美好。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3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3-31 19:56:15
  谢谢小人鱼的关注和抬爱,真诚到永远。
4 楼        文友:蔚风        2011-03-31 17:12:54
  感人的心得,值得一读,问好。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回复4 楼        文友:销愁隐者        2011-03-31 19:57:29
  谢谢蔚风文友的雅评。真诚到永远。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