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俩个人的村庄

精品 俩个人的村庄


作者:岸边江湖 举人,3156.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82发表时间:2011-10-22 11:37:00


  
   其实三女子也不是急着要上茅房的,她的眼睛湿了,湿得快控制不住了。大姐前十多天就去世了,患得肺癌,后来又检查出子宫癌。去世的时候,姐妹几个商量不要告诉老妈,怕她知道了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二姐从西安回来葬完大姐后,也没敢回家,她怕见了老妈控制不了情绪,第二天就回西安了。三女子蹲在茅房小声哭着,她让眼泪痛痛快快地流了一会,刚平静了一会心情,就听花子妈在院子喊:死女子,你是尿黄河哩还是屙井绳哩,臭哄哄地你老蹲在茅房闻臭气哩!你弟弟麦子最近有信没有?他什么时候回来呀!不是说三年吗?现在都快五年了,他们那一茬娃娃都生小孩了。死女子,我说你听见了吗?快了吗?三女子便说,快了,快了。是你快尿完了,还是我麦子快回来了?三女子便提着裤子出来了,妈,你真是的,人家一泼尿还没尿完哩!我说的是你麦子快了,去的时候说是三年,你娃干的好,老板喜欢你娃,又续了三年,你娃说了,到时他连洋媳妇一块儿回来,说不定到时还给你引个洋孙子哩!花子妈听着便忍不住地合不拢嘴。这熊娃,看你回来我不敢当着洋媳妇的面打你的尻子。
  
  
  
   村子里很破相了。前多年新盖的房子或两层楼的院子都被主人拆走搬上去了,只有过去的老房子和那些被风雨剥落的面目全非的土墙土院依然坚强而荒凉地挺立在村子里,象是用无言的身躯向人们诠释向人们诉说向人们印证着一个村子的风雨和兴衰。
  
   出了院子,往南上一段小土坡,再往东拐进一个小巷,便可看见一座小庙。这庙已经很破旧了,自从村子搬上去后,这庙少了香火,便愈显得破旧了。不过,庙前的空场院很干净,庙门上面挂着的木牌子上被多十年的烟火熏得有点发黑的“姑子庙”三个字还清晰可辨。庙门北边有一棵两人抱不住身子的大槐树,有五米高的身子,直直的,那槐树的树冠很大很圆,象是被人刻意在空中修剪过的,树的叶子虽小却很绿很密,密密绿绿的树冠中栖着数也数不清叽叽喳喳麻雀之类的鸟儿,站在树下,一股阴凉的感觉侵袭你全身的同时,也使人们感到这庙的荒凉与神秘。
  
   花子妈近几年几乎每天都要来姑子庙。来的时候,她会在姑子塑像前的香案上点上一柱香,然后,很虔诚地跪下去,磕头,并在心里默默地说上无数遍保佑我麦子平平安安,保佑我花子和几个女子平平安安的话,然后就慢慢地起来,用笤帚把庙里轻轻地打扫一遍,既便庙里庙外很干净,她也会轻轻地扫。村子里没有搬迁上去的时候,她也每天来这里烧香磕头打扫,不过,那时村子上了年岁的人多,没事的时候好多老太太都来,来了她们就和花子妈一样,烧香磕头打扫什么的,忙完以后她们就坐在庙门前的石凳上扯着村子里鸡毛蒜皮的事。这庙前些年香火很旺,也很灵验,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来,天旱祈雨的,新媳妇求子的,做生意求财的,还有求升学、求平安以及东家丢了猫西家跑了狗啦什么的,都到这里烧香磕头问神打卦。不过,现在没人来了,除了花子妈再没人来了。村子搬迁上去以后,村子里几个发了财的后生在新的村子建了一个更大更气派的“姑子庙”,那姑子的像也比这儿的像塑的好,塑的逼真,塑的传神。当然,这些都是花子妈听别人说的,别人说那上边的姑子像是县东的一个塑像大师塑的,那人姓董,什么玩意都会,写状子、吹唢呐、编戏唱戏、画炕围子、针炙扒火罐、孕妇接生什么的,更出奇的还会用两鼻孔吹唢呐。新姑子庙落成的时候,周围村子里的人都去烧香,说是去看姑子塑像的“开光”,她没有去,她不相信新姑子庙还会比这老姑子庙灵验,这老姑子庙多少朝代多少年了?当然多少年了她也不知道,那时村子里的学问人都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县城来的那个白头发姓解的学问人,人家学问大,说这庙是同治九年左右建的,同治九年是多少年前的,当然她也不知道。只是花子妈感觉老先生肯定说得对,因为村子里的那几个学问人最后都点头握手地佩服那个解先生。有时候花子妈一个人在庙里坐下来的时候就想,等我麦子从澳洲回来后也请县东姓董的给这个姑子庙的姑子重塑一个更大更好的像。
  
   庙里依旧很干净,姑子塑像上披着的那条红花绸子被面也很亮眼,那是上次三女子来的时候,花子妈让三女子上去给换的,换下来的被面三女子拿回来轻轻地揉洗了。当然三女子也不愿意干这事,但三女子不敢不听她的话,因为她是三女子的老妈呀!这死女子前几年还象一头倔驴,犟得很,说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想吃狗屎蜂蜜也换不回,可这几年一下子好多了,一点也不和她犟了。
  
   这时正是中午,村子里没有风,只有圆圆的高高的红红的太阳,很温和很暖暖的照着,村子西边不远的黄河很清很亮闪,看上去也很平静。花子妈忙完庙里的事后,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庙门前的石凳上。她对这姑子庙有太多太深的情感,她的麦子------她的唯一的继承香火的麦子就是庙里的姑子赐给她的。当然,这事村里没有人知道,她的几个女子也不知道。为这事,年轻时她有时也羞愧过,可面对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那难以抑制的喜悦就掩没了羞愧。四十岁的时候,她的男人死了,死鬼死的时候她没脸面地就生了五个女子,这在村里那时是被人瞧不起的。生下大女儿花子后,她那时就常常到姑子庙烧香求子,可无论她怎么虔诚地祈求,上天还是让她一连生了五个女子。男人死了没有月余的一天中午,她给死鬼男人在坟头烧完了纸钱,又不由自主地来到姑子庙,她跪在姑子塑像前磕头祷告,虔诚中她忘记了一切,她希望上天能赐给她一个儿子,祷告中她忽然感到了自已的可笑,男人都没了,她和谁生儿子呢?她苦笑着。祷告的时候她没有看到庙里门后还午睡着一个人,那人就是村里的看护员-----光棍汉棍子。她一磕一叩的时候,后腰的袄襟就忽上忽下的,忽上忽下的时候就露出她后腰雪雪白的肉和红线布裤带,这就挑逗的棍子象是着了魔,她正在磕头的时候,忽然感到后面有人喘着粗气,还没等她回头,她就被身后的人很有力的拦腰抱住了,那人疯狂而粗野地在她身上摸着、亲着,她紧张地想喊,可她吓得没能喊出来,她感到那人身上男人的那玩意硬梆梆地顶在她的后面,她推打着,推打着,推打中长时间欲火干涸的情感又让她不由自主地扭身抱紧了那个男人,她崩溃了,于是她哭着推着抱着让那男人尽情地飓风般地在她身子肆虐,之后,她低头没有去看那粗野的让她从没有感到如此舒畅痛快的男人,她捋了捋头发,她清醒了,死棍子,你这个挨刀的死棍子!她哭喊着,骂着,我不活了!棍子象忽然做了错事的小孩,红着脸,提着裤子跑了。
  
   庙里那事之后,她很久再没到过庙里,月余时间,他忽然感到了身子有些异常,该来的那月迟迟也没来,紧接着又开始“害口”,总想到土沟里摘青杏吃。她吓坏了,寡妇怀肚子那是多可怕和丢人的事呀。好在死鬼死的时间不长,于是那天晚上她就对着死鬼的大像框使劲地哭,哭着哭着便骂,死鬼呀,你不得好死呀,临死了你还让我遭罪受呀!几个女子连劝带哭,哭声惊动了邻居和本家。几个月后,她生下了满村人都知道是她死鬼男人的遗腹子,于是,她继花子、艳子、桃子、菊子、梅子五个女子之后又有了让她荣耀让她一辈子不感到低人一头的儿子-----麦子。后来她抱着麦子没事时也去过几次姑子庙,可总是没有再见过那个给了她憎恨但更给了她荣光的男人。有时偶而在巷里碰上,那男人也象做了贼似地,低着头在她面前匆匆地走了。
  
  
  
   村南坡上村口有一棵大大的柿树和一棵小柿树。大柿树满身皱裂的树皮向人们展示它经历的辛酸沧桑和收获喜悦,小柿树的树身很光溜,由于光溜原因,所以不知某年某月被某些小孩子在光溜的身子留下了深深的刀痕和几个横竖不齐的名字。大柿树下有一块凹凸不平的石块,石块上放着一个用黑布包裹的棉布坐垫,这是花子妈经常放在这儿的。花子妈来了的时候就坐在这儿,走的时候也不用带回家。这布垫子放在这里也没人动,当然,也不会有人动了,村里人和好动的孩子们早都搬上去了。
  
   每天吃过午饭后,花子妈就会来到这里坐着。这里是村子里最高的位置,能看清村子里的大小院落,当然也能看清村西不远处那条黄亮黄亮宽宽的河,光线好时,甚至能看清黄河边上有名的“后土祠”和旁边的“秋风楼”,那地方前些年也是蛮荒凉的,后来,县政府为了挖掘和开发地域文化,打造名楼名祠和文化名县的品牌,那地方便一下子红火热闹起来,除了本地和外地好多人源源不断地旅游观光外,还隔三岔五的有一队一队的外国人前来什么寻根访祖。这地方祖传为盘古的开天辟地处,后土娘娘捏土造人,炼石补天,均由此而力。这地方是中华人类的根、祖、源,轩辕黄帝在此扫地为坛并留有祭祀皇天后土的郊台,汉武帝刘彻曾六次到这里祭祠祭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燕南归,蓝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的《秋风辞》。西汉的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时光武帝来此祭祀十一次之多,唐玄宗开元年间祭祀三次,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设祭时,在前一年就大动土木进行修造。后至元、明、清帝王均进行过祭祀,也都不同程度的修建。规模之大,工程之巨,建造之精,辉煌之甚,与帝宫媲美,故称为“泽中方坛”。汉开宝九年,庙号为“奉宫”,指皇帝称天为皇天,地为后土,为保社稷风调雨顺,万民安康。宋赐号“太宁庙”,太为高,为极顶;宁为坤,称慈祥的后土娘娘为尊贵的母亲。清同治九年,移地重建,所以现庙殿大部分为清代园林风格。这后土祠她去过一次,那一次是后土庙大典,正好麦子从太原回来了,于是麦子骑摩托就带她去看了。那是一座好大庙院,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呈八卦的南火北水之象。山门一排三间,中大边小,取正南离宫巽坤之位,门前居高临下一百零八个台阶,也颇具深意;一为庙宇威武高耸,二为游人尊崇瞻仰,三取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灵杰。这是道教庙宇最高待遇。那一次人特别多,有好多好多的香港人、台湾人和外国人,那是她见过最大的大典场面。儿子给他讲“后土祠”这些事的时候她高兴地合不住嘴,她没想到儿子竟知道这么多,这熊娃!她乐呵呵地看着儿子笑。
  
   村口往上走百余米,有一条县级的油路就是通向后土祠和秋风楼的。花子妈每天下午就坐在柿树下,远远地看着大大小小去那儿观光游玩的车辆,看着村口旁边那条小路上从上边新村子下来到下边果树地忙活的熟人,有时遇上以前关系不错的,她还会远远地喊着他们的名字,于是他们就会从那条小路上往下走一截子,陪着花子妈说上一会闲话。
  
   这时正是秋后的季节,柿子也收摘了,碧绿的柿叶已经变得发红发黄,风儿轻轻一吹,偶而有几片枯黄的叶子打着转儿飘下来,又被风吹着,在地上转着圈儿寻找着安静的归宿。坡下的果子也收摘了,果树叶子由于庄稼人施肥灌水的缘故还泛着发亮的墨绿色。花子妈原先也是有两块果树地的,那时都是女子女婿们帮着照管,麦子有时从太原回来也抽空照管照管,当然她没事时也经常到果树地锄草,蔬花、蔬果、套袋什么的,可自从麦子去澳洲后,女子们一致同意把两块果树地全都包给了别人,起先她不同意,可女子们说这是你麦子的意思,她就只好同意了,有一次没有事做,她就想到果树地看看,可那承包的人死活不让她进地里。我就进去看看。你看看我果子以后丢了咋办?简直气坏了她,好象她进地里看一下就是偷果子似地,好象那地里埋了什么金马驹怕她知道了似地,她扭身就走。业不由主了。包了我的地我都不能进去看了?她气得给大女子说,大女儿却安慰她,咱包给人家了,你以后就坚决不要去地里了,免得以后人家地里丢了什么,连累咱们也说不清。她觉得大女子的话说的蛮有道理。没了果树地,花子妈就没了事做,于是,吃过午饭的时候,她就会坐柿树下看着,往近处和远处看着。
  
   花子妈坐在这里看的时候她觉得她的心里很敞亮。
  
   太阳快落下去的时候,子贵老汉就会赶着他的羊从上边的那条小路回来往家里走。花子妈有时也想不通,子贵老汉上午去的时候是从村北小路下坡的,下午回来的时候,却是从村南小路回来,想不通归想不通,这不管她的事。解州烧香过尧庙,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是子贵老汉的事。
  
   子贵老汉不是那种一辈子没娶过女人的光棍,四十来岁的时候,子贵从不远的镇上领回过一个漂亮如花的女人,那女人是陕西汉中的。漂亮的女人死了丈夫,老不值钱死不要脸的公公就想“扒灰”,黑更半夜就死皮赖脸地撬门钻窗摸她的身子,于是,她就逃了出来。那漂亮如花的女人叫灵儿,脸雪雪的白,皮肤细嫩嫩的,说话咯吧亮脆的好听。子贵和那漂亮如花的女人很恩爱,很幸福地过着。
  
   很恩爱很幸福的子贵就是和那叫灵儿的汉中女人没有生育。于是,村里便有人说子贵男人的那玩意有问题,半辈子没用那玩意了,保不准那玩意把儿锈了眼儿堵了?但和子贵一块玩大的男人不相信,年轻时他们在麦地割麦撒泼时见过,子贵那玩意硬起来时三把锋利的割麦镰刀也能挂住。于是,又有人说那个叫灵儿的女人下边那片地太碱,也保不准夜里就不让粗野的子贵挨她的身子,可这说法最后又被推翻,几个夜里偷偷闹房的男人有次偷听子贵和那女人的房事,那女人撒起欢来一下竟把窗外几个听房事的男人两腿麻酥酥地瘫软在子贵的窗下。但不管怎样,反正子贵和那叫灵儿的漂亮女人就是一直没有生育。
  

共 12718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两个人的村庄,演绎的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深沉暗香。她生了五个女儿,却因为这五个女儿抬不起头来做人;他虽有了个漂亮如花的女人,相处十年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然,机缘凑巧的那么一次,他和她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儿子,他们共同守护着这个秘密,守护着行将没落的村庄。直到有一天,那刻意被隐瞒的真相在不经意中被掀开,她终于还是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去了。在她走后没多久,人们发现,他也走了。爱,之于他们是奢侈的;情,之于他们是寂寞的;他们就那样默默的守望着,无声,无言……非常耐看的小说,多处的环境描写,让故事融入于生活,更自然,更真实。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122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1-10-22 11:44:54
  非常不错的一篇小说。仿佛是一部黑白片的老电影,带给人许多老旧的情怀和经典的回味。欢迎新朋友,希望在江山玩的开心,收获多多。安。
上官欢儿
回复1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07 21:01:37
  谢谢欢儿老师!
2 楼        文友:一杯绿茶        2011-10-22 22:49:41
  加油!
希望自己如绿茶般淡雅,馨香。
回复2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10 09:56:16
  谢谢绿茶鼓励。
3 楼        文友:p平安a一生n        2011-10-22 22:59:25
  花子妈、棍子大叔,你们虽然犯了一点生活错误,但也默默地遵守着道德伦理,给人间这片热土留下一缕人性的光辉。
养花,修心养性;看海,陶冶情操。
回复3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10 09:57:46
  谢谢。
4 楼        文友:p平安a一生n        2011-10-22 23:02:36
  A. 不经意间,诞生了生命;守望之中,生命却到了尽头。
   B. 生活是一种信念,失去信念,万事皆空!
养花,修心养性;看海,陶冶情操。
回复4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07 21:04:02
  感谢平安感谢聚缘。
5 楼        文友:拾忆聚缘        2011-10-24 19:53:10
  有丰富的乡村经历,才能有如此之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才能是作者写出这样自然,贴切,又不失乡间人朴实的伦理道德观的主人公。“为自己的果守候了一辈子,为那份牵挂支撑了一辈子,虽然这种爱来源于人得原始冲动!可主人公的生命确因牵挂的中断而结束!”故事贴切生活,哀婉朴实。这就是乡间多少不为人知的爱情!为主人公感叹,为作者赞!
喜欢文学
回复5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10 13:32:08
  谢谢聚缘,愿健康幸福永远陪伴你。
6 楼        文友:安心可儿        2011-10-26 11:00:17
  喜欢在温柔的灯光下,静静的品读你的文字;
  
   字里行间那些人物、景色仿佛活在眼前;带我回到那梦牵魂绕的小村庄,那里有熟悉小路,土屋,还有象花子妈一样的大婶站在自家门口,朝巷子看看,又走回自家院子;
  
   喜欢你朴实的文字,总希望留在你的文字中,贪恋那份儿时的记忆;
一个女人,性情如水一样,光滑流淌,无形有影,绽放着别样的 娇羞与温柔;
回复6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07 21:02:37
  谢谢可儿啦!
7 楼        文友:潇潇夜雨        2011-10-29 20:45:31
  品读,欣赏岸边江湖细腻的文字,感觉到的是真诚,真情,朴实,可谓句句经典。
文学爱好者
回复7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10 09:57:21
  谢谢夜雨先生!
8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1-24 12:49:20
  写此篇小说时,关于村名的问题,我想了好久,后来就取了“姑子板”,一来挺喜欢,二来文中的故事也相配,同时也意喻“古的拜”再见的意思。再见,我古老的、让人留恋的乡村。
陈永安,男,山西万荣人。大专文化。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80年代开始创作,曾在省地报刊发表小说70余篇
9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1-25 22:41:31
  十分感谢上官欢儿老师的辛苦编辑,感谢感谢潇潇夜雨先生和各位文友的点评赐教,谢谢各位老师!
陈永安,男,山西万荣人。大专文化。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80年代开始创作,曾在省地报刊发表小说70余篇
10 楼        文友:麦芽儿        2011-12-13 21:58:36
  感人至深,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一次不经意的过错,棍子大叔·花子妈却承受了多少年的罪责。在当今社会似乎这样人不多了。本性善良的老人终归在牵挂和守望的中断中而相继离开了人世。可悲的让人心痛。写的真好!
回复10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1-12-13 22:02:30
  感谢麦芽儿的评点。谢谢!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