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守财

精品 守财


作者:周光耀 童生,863.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59发表时间:2011-11-26 20:36:40


   一晃三十过去了,老河土村一直是我心中的牵挂。那里的乡亲们如今摆脱贫困了吗?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了?带着这些问题,我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河土村。一进村口,就使我眼前一亮:过去的那些土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别致的小洋楼,一条条柏油路在村里延伸。正当我左顾右盼,努力地搜寻曾经的记忆时,却被一群刚放学的娃娃们给包围了,其中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上下打量着我:
   “解放军伯伯,你要找谁?”
   “我要找王守财,你认识他吗?”
   “认识,他是我爷爷!不过,他不在家……”
   “他去哪儿了?”
   “广州,被我姑姑接走了!”
   这时,从村里走出一名老者,老远就在同我打招呼:
   “哎呀,这不是樊家老二吗?”
   走近仔细一看,我认出来了,这就是老河土村当年的刘支书,他可真老了,走路也不那么利索了。我紧走几步,一把扶住了他:
   “刘书记,您好吗?”
   “好好,不过我已经不是什么书记了,现在的书记是王守财的大儿子,也是我的姑爷子。”
   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想,过去的冤家成了如今的儿女亲家,其中一定有非常动人的故事。不过,我还不想探其个中原因,此时我最想了解的是老河土村是如何变化的。
   我搀扶着刘支书朝村里走去,边走边唠:
   “刘书记,咱们村的变化真大啊,要不是遇上您,我都找不到家了!”
   “是啊,这都是王守财他爷俩儿的功劳啊,是他们爷俩儿带我们走上了致富的路。”
   接着,刘支书开始涛涛不绝地向我讲述起守财叔和他儿子的故事: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老河土村的乡亲们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了,当年就实现了自给自足。而王守财却并不满足于温饱,他开始谋划着如何摆脱贫困,如何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三次上县城找周同志跑贷款,多次到外地考察引进技术,终于办起了采石厂、砖窑厂,从几千块钱起家,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他大儿子转业回乡后,守财叔更加如虎添翼,又先后办起了养猪场、饲料加工厂、水泥板厂等,成立了老河土村企业总公司。现在守财叔把总公司的领导权交给了儿子,自己干脆退了下来。他说年轻人比他更有思想,更有开拓精神,同他们比,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早些退下来,也好让他们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不,守财叔当起了摔手掌柜,到广州女儿家享清福去了。
   昔日的老河土,穷的地叮铛响;如今的老河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在公司里都有自己的股份,年终都能得到分红,每家纯收入达到五六万元。村里建起了养老院、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医疗、养老保险;孩子们从入学起,全部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如果那个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大学,村里还要给予重金奖励。在老河土村,凡是城里人有的,他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他们也有。福利待遇丝毫也不比城里人差,甚至比城里人还要好。刘支书说到这里,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他说:“我们村能有今天,一靠党的富民政策好,二靠王守财父子这样好的带头人啊!”
   说话间,我家到了,也是二层小楼,也是非常气派,刘支书摁响了门铃:
   “谁呀?”
   刘支书冲着门铃喊了起来:
   “老嫂子,快出来,你们家的大军官回来了!”
   “是我们家喜子回来了!”
   里面传出惊喜的声音……

共 636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全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通过对守财叔的描写,反映了老河土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变化。并再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这个小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小说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对守财叔的细节描绘,细腻地刻划了人物性格。故事本身所包含的深意能引动读者对那个年代作深深的思考与回味。--【编辑:蓝心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126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心儿        2011-11-26 20:40:21
  小说虽是短篇,却容量大,含义深。通过对守财叔的细节描绘,细腻地刻划了人物性格。故事本身所包含的深意能引动读者对那个年代作深深的思考与回味。问好作者!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 楼        文友:红荆鸟        2011-11-27 15:50:39
  叙述有致,描写细致。
3 楼        文友:wuhoujun2011        2011-11-30 11:07:43
  月亮很美,比不上朋友的安慰;星星很美,比不上友谊的珍贵。衷心祝愿好朋友冬日安康、吉祥顺利、万事如意、天天快乐!
新来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