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大赛*靖康耻

  *小说大赛*靖康耻


作者:韩浩亮 秀才,280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42发表时间:2012-01-01 12:25:52
摘要:靖康之变,大宋灭亡,这是历史的悲剧,小说里再现了那可怕的一幕……


   燕京监狱,潮湿阴森,戒备森严。一位身着金朝官府的人走进了监狱。
   狱吏感到蹊跷,对于这样的朝廷要犯,竟然还有人敢入狱探望。
   “打开牢狱。”
   “大人,万万不可,此人乃朝廷重犯,除非有圣上的谕旨,否则,在下不敢放行。”
   “老兄,行行好吧。”说着,来者就从衣袖里拿出了几根金条,来者心里很清楚,无论什么人,都不会拒绝黄金的诱惑。
   “那……快点吧,只给你半个时辰。”
   来者走进了牢狱,一看是金国人,耶律余睹用戒备的心里打量着对方。在他看来,在他看来,无论是什么金国人,都是一丘之貉。自从兵败之后,对于金国人的羞辱他早已习以为常,在他看来,无非就是一死。
   “将军!”
   “出去,你为何人,我不想见你!“
   “将军在此受苦了,我并非金国人,乃是大宋密室,这里有大宋王朝皇上的御函……”来人尽力压低声音,悄然说道。
   耶律余睹谨慎地打量着对方。他在想,大宋朝找他干什么?从心里讲,他十分憎恨宋朝,因为他的祖国辽就是在宋和金的夹击下灭亡的。灭亡辽,大宋以为自己从此进入太平盛世,可是,大宋万万没有想到,辽亡国后不久,金便开始进攻大宋,这真叫办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心里讲,他是讨厌宋人的。
   “不看,大宋与我有何关系?” 耶律余睹拒绝了来者。
   “将军,切勿如此冲动,还是看看再说,此函肯定会对将军有好处。”
   无奈,耶律余睹打开了信函,只见上面写道:“耶律余睹将军阁下:
   金国乃虎狼之国。身为大将军,阁下曾率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然而,国破家亡,阁下身陷囹圄。国仇家恨岂能忘却。如今,倘若阁下能内应,发动兵变,定会一举将金国倾覆。”看完御函,耶律余睹为之一振,猛然间,一股固有的豪迈之气随即迸发出来,如果是战场上,他肯定会立即跨上战马,驰骋大漠了。
   靖康元年八月的一个深夜,夜空异常静谧。和往常一样,狱吏检查完牢狱,然后准备离开。突然,耶律余睹从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越飞而起,一把楼住了狱吏的脖子。可怜的狱吏还没有反应过来,变成了耶律余睹手下的死鬼。
   耶律余睹迅速地换上了死者的衣服。准备迅速越狱。
   很不巧,就在此时,金的皇帝想起了耶律余睹,他派人要将之押往皇宫。当来人感到监狱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傻眼了:狱吏被杀,耶律余睹失踪了!此消息很快传开了,朝廷立刻一片哗然。
   “此辽贼不会跑远,立即关闭所有城门,封锁所有路口,一定要抓住他!”全城搜捕随即开始,燕京的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金兵。
   耶律余睹逃出牢狱以后,情绪异常紧张。按照事先约定,他立即向南门奔去。到了那里,他老远就看到了南门那里站满了金人。对来往的行人一一搜身。
   耶律余睹心里开始紧张起来,他的头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他观望四方,希望尽快看到大宋前来接应的人。他心里在想,大宋的内应肯定就在那里,自己会平安通关。
   “站住,你是何人?” 耶律余睹被挡住了。
   “我是……狱吏,奉命……” 耶律余睹吞吞吐吐。
   此时此刻,金人似乎看出了一点倪端。耶律余睹低下头,压住自己的帽檐,不敢正视对方。
   “站住!”
   金军士兵拦住了耶律余睹,就在金人要搜身的时候,突然,耶律余睹拔出了匕首,直接刺向了一位士兵。这位士兵应声倒地。一群金人瞬间围了上来,耶律余睹誓死拼杀,可是,毕竟势单力薄。他被按倒在地,被绑了起来。
   大牢内。耶律余睹被吊了起来。
   “辽贼,快说,谁让你逃的?”金人开始审问耶律余睹。耶律余睹缄口不语。
   金人此时开始动用酷刑,旨在撬开这个昔日辽军的将领的嘴。
   “打,狠狠地打!”带有棱角的皮鞭顷刻间噼里啪啦地打来,耶律余睹的胳膊、后背、胸腔被抽出了一道道血痕。
   “说!”耶律余睹还是不开口。
   这是,金人施出了更毒的招术:遍地开花。所谓“遍地开花”就是要在犯人身上割下一块块的肉,其中包括耳朵、鼻子、双手……这时,只见一个侩子手拿着锋利的匕首走到了耶律余睹的面前。
   “行刑!”
   “慢着,我说。”此时,
   耶律余睹觉得在没有必要为宋严守秘密。他把事情的经过全盘托出。
   事情败露后,金太宗十分恼怒,他立即传令,命令各路大军马不停蹄,直捣汴京老巢,不能给宋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金人十分狡猾,他们对宋采取了两面手。一方面,派大军南下,直接夺取大宋的城池;另一方面,又向北宋提出了以黄河为界,将欲吞并绛州和卫州。
   对于金的要求,宋没有任何反驳的意思。钦宗一味满足金人的欲望。见到金的使节,钦宗随即满口答应了其要求。
   面对皇上这样的态度,朝廷许多人并不认同。他们义愤填膺。
   朝廷正厅。钦宗坐在龙椅上。早朝正在进行。文武百官如同往常一样,三呼“万岁”,再说一些几样如意的话语。突然,有位武臣站出来道:“圣上,金人贪得无厌,我朝万万不可各地求荣!倘若一位姑息养奸,那大宋基业迟早会断送!”
   武臣的一席话,立刻惹恼了钦宗和几位近臣。一位主张以和的大臣立刻站出来反对:“此言差矣,正因为宋金之间达成了和平协议,才给我朝带来了安宁。你我近日才可在此和圣上共议国是。”
   武臣听后,立刻火冒三丈。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怒目道:“住口,休要再出此言!正因为大宋有大人之流,才落到这般田地。昔日我大宋国昌民富,而如今支离破碎,国不将国!大人居心何在!”
   听到两位大臣激烈的争论,钦宗拍案而起,他厉声道:“与金议和乃是朝廷大事,此时已经定夺,不必再议!退朝!”钦宗昏庸地的中断了恩的大臣们的辩论。
   得到宋朝廷的承诺,金太祖暗自高兴,他显得得意忘形,随即派出了议和使者赶往绛州和卫州等地,准备接受这些地方。金太祖明白,这些地方乃为富庶之地,如果能得到这些地方,这对于大金来说那可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朝廷割让绛州和卫州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的百姓悲愤不已。愤怒的百姓群聚一起,他们来到了官府。
   绛州府衙,灯火通明,正在此地办理交涉事宜的钦差聂昌正在此宴请金使节。
  
   “大人,官署外聚结了大批百姓?”
   “这些乡民有何贵干?”
   “听说他们是来问罪的?”
   “本官光明磊落,何罪之有?去,把这些刁民驱散开!”
   话音刚落,还没等官府派人来,情绪激昂的乡民已经把官署围得水泄不通。
   “反对割地,不当亡国奴!”
   “打死卖国贼!”乡民高喊着口号。
   “快,来人,把这些刁民赶走!”
   说是也快,卫戍官署的官军随即赶来了。他们和乡民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暴民,散开!”
   官军不顾一切冲向百姓。一些人被马踩死了、一些人被皮鞭抽得皮绽肉烂、一些人被刀剑刺中了,鲜血直流,尽管如此,愤怒的群众还是冲破了重重阻力,他们冲到了府衙,揪住了钦差聂昌。金使节胆怯如鼠,早已从后门溜走。
   “大宋已经危在旦夕,你身为朝廷命官,竟然还在此花天酒地?!打死他们!”怒不可止的百姓把聂昌以及随从拉出了府衙,撕毁了宋金之间签署的契约,拳头、棍棒,锄头如同雨点一样落到了这些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发泄心中的怒火 ……
   门下侍郎耿南仲来到卫州,勾结金贼,欲签署割地条款。消息传开,卫州民众愤慨无比。
   一日,戒备森严的耿南仲寓所,突然来了许多怒气冲冲的百姓。
   “交出金贼!交出金贼!”民众大吼着。这下可吓坏了这位门下侍郎。
   “外面发生了何事?”
   “回老爷,刁民闹事。”
   耿南仲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对他来说,必须汲取聂昌的教训,确保金使的安全,否则,圣上和金人都绕不了他,脑袋就要搬家。
   “快,立刻从后门出走!”耿南仲立刻派人护送金使溜走了。
   “交出金贼!”民众还在喊叫着。这时,一项对金卖国求荣的耿南仲态度发生了急转弯。他连忙在随从的陪伴下来面见民众。
   “揍他,此人就是欲割卫州的耿南仲!”有人喊道。
   愤怒的民众冲到了寓所内。
   “金贼在何处?”
   “此地没有金人?”
   “卫州是我大宋的,谁也不许割让!狗官,是你要割让卫州?”
   “并非我意,乃是朝廷意图。”
   “休要狡辩,来呀,如今都在传言,是你要割让卫州给金人!来,揍他!”
   顷刻间,耿南仲被按倒在地,一顿拳打脚踢把他打得鼻青脸肿。此后,谁也不敢再提割让事宜。
   金军长驱直入,很快包围了汴京。京城岌岌可危,人心惶惶。
   皇宫大内。徽、钦二帝没有做出积极反应,仍然不顾国家危难,怀拥美貌娇嫩的嫔妃还在寻欢作乐。
   “圣上,不好了,”执政大臣李邦彦慌忙道。
   “何时,慢慢道来,不必慌张,”钦宗推开身边的妃子,懒洋洋地抬起了头。
   “京城危在旦夕,城内不时有金人的身影。圣上还是尽快想办法吧,” 李邦彦道。
   “李大人不必惊慌,城内不是还有7万守兵吗?”钦宗回答道。
   此时此刻,钦宗只会躲在宫里享乐,对外界的事情一概不知。事实上,钦宗所说的7万守兵,早已经人心涣散,在如狼似虎的金兵面前不堪一击。一旦金人大举进攻京城,后果不堪想象。
   “李大人,你尽快前去金军营帐,再次与其和谈。”
   “圣上……”李邦彦一脸无奈。
   自从金贼侵扰大宋以来,李邦彦乃是主张议和的主要大臣,他也曾多次奉命与金人交涉,赔款、割地之现象屡见不鲜。钦宗将李邦彦视为最得力的名臣,因为他,多次缓解了朝廷的压力。
   “发生了何事,大人为何如此吞吞吐吐?”钦宗有点纳闷。
   李邦彦告诉钦宗,自从金兵围困京城一来,汴京乱民揭竿而起,杀死了东壁统制官辛康宗。
   “反了!反了!传旨,将这些乱民武装立即遣散!”钦宗愤然道。辛康宗也是钦宗得力近臣,他同李邦彦一样,多次出使金议和。更有甚者,辛康宗在京城危难之际,竟然还暗地通敌。
   钦宗解散民众武装,其实他心里还有自己的打算。
   “李爱卿,‘神兵’组建起来了吗?”
   钦宗所说的“神兵”,并不是天兵天将,而是由市井无赖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尽管如此,钦宗还给其贯以美名“六甲正兵”、“六丁力士”、“北斗神兵”……钦宗对之寄予厚望,希望它成为挽救东京的一根救命稻草。
   “回皇上,听同知枢密院的孙傅所言,有一名郭京的人,他声称,只要由他率这领这‘神兵’,采用‘六甲法’,定会打退金兵,杀得金兵片甲不留。”
   听到这里,钦宗一阵高兴,他似乎从郭京的身上看到了一线希望。
   时直靖康冬月,北风呼啸,外加金兵的围困,东京的大街上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喧嚣,显得格外寂静。然而,在大宋的“神兵”大营,气氛异常紧张,统帅郭京正在给士兵进行战前训话:“诸位都是从数万民众中挑选出来的,各个皆为朝廷的栋梁。如今,金贼围困京城,令我大宋危在旦夕。此次作战,诸位要誓死拼杀,救大宋与危难之中。”
   “杀金贼。卫大宋!”“神兵”呼声震天。
   随即,“神兵”被开往宣化门,与金兵决战。
   夜色降临,京城死一样的沉静。这时,“神兵”悄然摸到了宣化门城下。异常惨烈的激战即将拉开序幕。
   “杀!杀!”“神兵”打开城门,直向金兵营帐扑去。
   顷刻间,金兵营帐火光冲天,成了一片火海。
   “有宋兵!”“有宋兵!”金兵乱作一团。趁混乱之中,一位金兵头目逃脱,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搬来救兵。
   暂时的胜利,令郭京冲昏了头脑,他随即把大声的捷报禀告给了朝廷。他希望皇上能给他大摆宴席,庆贺胜利。
   可是,仅仅隔了三个时辰,金兵的援兵到了。
   “郭大帅,城郊发现大批金军,正向这边开来,”副将报告到。
   听到这个消息,郭京不免有些紧张。他稍作镇静,随即把“神兵”按照“六甲法”布起军阵,迎接来犯之敌。
   “神兵”头戴红绸,手持大刀长矛,脸上涂得异常怪异,嘴里不停高喊:“刀枪不入,神兵天将!”
   一开始,金兵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弄不懂这些“神兵”是从哪里钻出来的。看着那恐怖的面容以及怪异的装束,金兵胆怯了。
   金兵统帅仔细观察了这支“神兵”,他心里也很清楚,在金军的打击下,宋军已经穷途没落,已经没有可以和金兵进行对抗的军队。如今阵前出现的这支“神兵”,只不过是一伙乌合之众。
   金军将领下令强悍的骑兵直接冲击“神兵”。“杀!”一声令下,金军冲向了宋兵。顷刻间,两军混战在一起,金军骑兵轮番砍杀,只见“神兵”很快被击溃,众多的士兵倒在了金贼的刀剑下,横尸遍野,血流成河,而那位郭大帅,早已不见了踪影。就这样,一支七千多名的“神兵”瞬间魂飞湮灭。这时,东京城门大开,金兵蜂拥而入,一场灭顶之灾瞬间降临在这座不幸的城市……
   汴京失守,金兵进入民宅社区,大肆烧杀抢掠,一时间,京城里横尸遍野,满目苍夷。
   金兵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京城百姓的强烈反抗。民众聚集在皇宫前,向皇帝递上了血书:“金贼屠城京城,烧杀奸淫,百姓处于暗无天日,水深火热之中。朝廷不可再犹豫,誓死抵抗,和金贼拼个死活方可挽救汴京!人在城在,誓与京城共存亡!”
   血书递到钦宗那里,吓得他两腿发抖。只见他满脸阴沉,表情凝重地说:“巷战巷战,无异于加速死亡。君不见精通‘六甲法’的郭京也被打败了?金胜宋败,这是天意!如今的抵抗,有何作用,只能是徒劳!。”

共 20667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小说大赛】参赛作品,已在百度搜索“原创首发”,并对其中的错别字、标点使用以及排版等问题做了修整,先展出,待进一步细细拜读。——司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司药        2012-01-01 12:33:12
  金军也不敢贸(冒)然行动;制造汴京投降的消息,蛊(昂)惑人心;又被狠狠地跺(剁)了几脚;从实招(诏)来,谁派你来的?;他们恼羞(凶)成怒,暴怒道;
   ——对文中部分错别字已予以修整,未及或不妥之处,请作者见谅,并自行修整,如果必要,请将“修整版”传与药,药再对原文进行替换,以保证作品以最佳的“外形”状态,参赛并接受评审。
   问好作者。祝新年快乐。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2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2-02-25 09:05:06
  重温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欣赏!
爱好文学发烧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