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小说】幸福,渐行渐远

精品 【江南小说】幸福,渐行渐远


作者:雪山灵儿 进士,6787.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77发表时间:2012-01-10 12:08:46


   田鸣忙抚摸着敏儿的肩头安慰到:“别哭了,快去上学,我这就去看看,会没事的。”
   田鸣顾不上满身满手的泥巴,骑上车就奔县医院。心里竟是无限的担心,这是丁家唯一的男孩,在他与这个家有一点关系以来,就看到这个家总是以他为中心,娇惯地着实有点懒惰和霸道,还有那么点自私,在别人干活时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胡闹,让他学习吧,他又心不在焉。
   田鸣刚放好车子,就看到丁宁。丁宁一脸疲惫地望着满头大汗的田鸣和他一身的泥污,就知道他是从自家新建的房地来的,忙说:“三儿醒来了,暂时没有危险了,但还要住上几天。”
   “他究竟怎么了?”
   “唉,他吃了太多的杏仁,氰氰酸中毒,吓死人了。”
   二伯和二妈守在床边,一夜的惊吓他们仿佛憔悴了许多,三儿安静地睡着了。
   丁宁将买来的馍递给父母,说:“你们吃一点就回去休息吧,我陪着。”
   田鸣也说:“叔、婶你们回去,我留在这,有事我会骑车告诉你们。”
   三儿输着液体,病房有三张病床,就住着三儿一人,田鸣让丁宁在旁边床上睡一会儿。田鸣看液体还多,一时不会有事,交待护士一声便走出了病房。他骑车快速来到姑姑家,向姑姑借了点钱,买了饭盒,又买了丁宁最爱吃的肉丝汤。
   田鸣的细心周到,总让丁宁感动。丁宁边喝汤边说:“这一阵辛苦你了,等修好房子,我就嫁给你,我要在新房子里出嫁。”
   田鸣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看三儿熟睡,转身亲吻了丁宁的脸颊,丁宁羞涩地低下飞起红晕的脸。
   在进入秋天时,新房竣工了。
  
   十五
  
   丁华整理着书,心中无限凄迷,曾经的梦永远只能是梦了。初中毕业就得到县城上高中,家中修房和三儿住院父母已借了不少钱,再也无力供她上学了。命运不及正好又赶上包产到户,大姐出嫁,地就靠着父母,母亲心脏不好,干不了重活,父母和她商量不要再上学了,她能说什么,就是有再多的不舍也得替父母想想。
   丁兰向父母提出她也不上学了,凭她的成绩最多上到初中,还不如上个小学算了。
   其实在父母的心里她们都是女孩儿,都是别人家的人,识几个字就行了。
   丁华也明白,自己要是个男孩子,父母说啥也会让她继续上学光宗耀祖。
   三婶觉得丁华不上学挺可惜的,丁华她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学习一直很好,她找了二伯,没用。二伯觉得:“在农村女孩子上到初中已经学得够多了,还上啥,终究是要劳动养活自己,终究是要嫁人的。”
   丁华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她将那些书用绳子捆扎好,放在一个她再也不想看到的角落,彻彻底底的将自己交给土地了,从此就在黄土地上书写人生了。
   丁宁出嫁了,这是一个真正喜庆的日子,那张溢满幸福的笑脸在红盖头下绽放光彩。新房子里拥拥挤挤进进出出,大人小孩都穿着节日的新衣,吃着酒席,堂姐妹们无不佩服丁宁的大胆和勇气,蓉儿抱着刚三个月的儿子,完全是一位农村少妇的形象,但她的脸上虽不是满脸的幸福,但那微笑里坦露出满足。
   丁宁最后看了一眼自己辛辛苦苦修建的新房,这个她没住几天的新屋,这个她和田鸣倾注全部心血的新宅,她很满足很欣慰,在自己离开前能帮父母完成这样一个心愿确实也是她的心愿,为父母做了点事,也不枉父母的养育之恩。
   她明白自己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都因着父母的宽厚和民主,不然今天她是不会如愿以偿地嫁给自己所爱的人,今后的生活也许很苦很艰辛,但心的欢愉再苦也甜,宛如人们很期待的苦咖啡里的幸福一样的生活。
   她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她要用心培育今天的幸福,让幸福的花儿永远绽放,光彩夺目。
  
   十六
  
   二伯一直生活得很幸福,女儿们一个接一个的出嫁,在大姐的关爱下丁华和丁敏都嫁到了离大姐不远的地方,丁兰也嫁了一个好人家,一个又一个外孙子孙女出生,女儿们的幸福让二伯着实安心,女儿且都有儿子,再也不会有象他无儿时的凄然。
   三儿小学毕业便辍学了,现在也娶了媳妇,二伯再次倾其所有给儿子成了一个美满的家。
   儿子的儿子出生了,二伯和二妈依然地里家里的忙活。但生活里渐行渐是阴云密布,儿子总是阴沉着脸,几乎不与他们说话,儿媳嫌二妈做饭不干净,嫌她碍手碍脚。
   儿子隔三差五地喝酒,酒后便闹得鸡犬不宁,不是两口子打架骂仗,就是半夜三更踹二伯的门,二伯心惊胆战,二妈心脏不好受不得惊吓,总是整夜整夜坐着睡不倒。
   女儿们时常来看望一下父母,他们也是爱理不睬,总是在女儿们走后与二伯他们起事。久而久之,女儿们看出了端倪,为不让父母因她们生气只好少来或不来。
   孙儿就在这样的嘈杂和谩骂声中长大,一天上五年级的孙子对二伯说:“等我长大了,我就不养活他们,也象他们一样,让他们看看。”
   二伯赶紧捂住孙儿的嘴:“快别胡说,让他们听见不知又要咱闹,还以为是我教你的。”
   二伯越来越胆小怕事,总是战战兢兢,二妈一天病病歪歪。女儿陪妈去看病,儿子也去了,看完病儿子独自先走了,也不交钱,女儿交了钱,给母亲输完液,方送母亲回去。医院本是要二妈住院治疗,因儿子不说话只好开点药回来了。
   生活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艰难,宛如走在残阳里多病的身体,二老的脸上满是凄楚。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沉浸在欢乐喜悦之中,二妈看病回来,强打精神帮儿媳烙饼,炸油果子,无论怎样,年货总是要准备的,姑爷姑娘外孙是要来拜年的,得有点过年的喜庆。
   大年初二,姑娘女婿陆续来了,可儿子儿媳走了,他们要去给老丈人拜年。五对女儿女婿带着八个外孙女外孙子,就连从小送人的妮儿一家也来了。二伯和二妈的脸上绽出了久违的笑容,二妈将一些还是女儿给的看病的钱换成崭新一元的钱分发给孙儿压岁,姑娘早就商量好了,将带来的菜肴摆了满满一桌,这份融融的幸福挂在每个人的脸上。二妈的精神很好,仿佛没病的人一般,哄着孙子们,难得齐刷刷地聚在一起,这是一年里最开心的一天,欢声笑语不时的从门窗缝隙间溢出,二伯感觉又回到了女儿出嫁前的日子。
   高兴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女儿们要走了,二妈站在门口一直眺望,看他们的身影消失,依旧站着未动。二伯说:“天冷,快进屋吧。”二伯说着就进去了,二妈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定定地望着远方。
   侄儿媳妇出来,看二妈一个人站在门口发呆,走过去说:“二妈是不是吃的药没了。”
   二妈转过头看着菊香说:“这可能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年了,我要是不在了,你要照应着点你二伯,他吃不上了你给老鬼端碗饭,我也就放心了。”
   突然菊香感到一阵酸楚,忍住就要溢出的眼泪拉住二妈的手说:“二妈,大过年的别说这些,你要好好地活着。”
   “好好活,能好吗?你们从窗户里也听得清清楚楚,三天两头不让人安生,我这身体做点活就喘,又不能不做,我累了,真的很累。我是放心不下你二伯,我在还能给他做点吃得,能有人说说话,要是我走了,他就更苦了。”
   “二妈,放心吧,我们就隔着一堵墙,我不会看着不管的。”
   菊香扶二妈进屋。
   在儿子的谩骂声中,二妈静静地坐在炕上,一直等二伯发出微微的鼾声,掏出那点女儿给得年份子钱,放在二伯的枕头下,然后吃药,把那些强心药全部咽下,整整衣服躺下了。
   正月初六的早晨,二妈死了。
   谁都不知道是几点死的,脸上很平静。
   二伯将那个空药瓶悄悄地装进了口袋,没对任何人说起。只将那些钱给了三儿,让他拿着去办丧事。
  
   十七
  
   二伯总是静静地去地里干活,也总是天黑了才回家,有时在门口站一会,看别人三五成群的聊天,二伯只是远远望着。大伯大妈都相继去世了,三叔随儿女去了城里。他只能孤寂地看地里的苗儿长大,看树上的果实一天大似一天,渐渐红润。
   一天,当菊香端了一碗鸡汤面向他走去时,他一个劲地摆手,让她不要来,因为儿子就在门边的那棵树下,菊香愣是没有明白,将饭递给二伯,二伯很是为难地笑笑,接过碗慢慢地吃,却一点也吃不出味道来。菊香看着二伯吃完拿着碗回家。不一会便有谩骂声从菊香院里的那个窗户飞出。“好像我们没给你饭吃,你吃了,那我做的饭谁吃?”
   菊香这才明白,吃了那碗饭就得受气。想想二妈说的,又想想眼下,她对二妈的承诺只能食言了。
   二伯病了,菊香特地去告诉了丁宁。丁宁来将二伯接走了。
   一年后,二伯在路上踫到曾当过村长的老宋,老宋拉住二伯,要他坐一会儿再走。当老宋抹着眼泪说完自己如今的生活,二伯已是泪湿衣襟,他们因为没有女儿比他还要凄凉,三个儿子一个一个成家,之后谁都不要父母,他们只好住在打麦场上的一间四面透风的小场房里。老宋说:“这样也好,反倒活得自在一点,就是觉得丢人,没想到老了老了会这样落魄。”
   二伯突然心口绞痛,想到自己一年了在几个女儿家里,儿子竟然没有看过一次,他想是不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不,我要回家,那是我的家,养老送终是儿子的事,我不能拖累女儿们。”
   二伯又回到了家,有时门锁着二伯在家里出不来,有时门锁着二伯就站在门口。
   那棵枣树下二伯的身影仿佛塑像,孤寂了就出来站一会儿,儿子进门他就赶快进去,不然,他就得在门口站着。
   七十多岁的人了,依然下地干活,和他们一起,他们什么时候回,他也得干到什么时候回家。
   因为二伯有儿子,一切都有儿子管着。
  
   后记:无儿凄凉,有儿依旧凄凉。儿子是宝,有爹妈的孩子是块宝;有宝贝儿子无忧,父母就是那无忧草。

共 1887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小说。小说以宁的爱情和三儿的成长为线索,描绘出了鲜活真实的农村生活,写出了一群鲜活的农村人,写出了农村的文化风俗,写出了老少两代人观念的变化,写出了农村的家庭教育和赡养老人的问题。宁他们是家族聚居,一切都是长房的老辈子说了算,他们有着浓厚的以儿为荣,以女为耻的观念,有着浓烈的子女服从父母的观念,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还很突出;宁这一辈开始了变化,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宁的婚姻和蓉的婚姻,虽然她们都有不错的幸福,一个是自由恋爱,享受到了恋爱的欢乐;一个是父母之命,机械麻木地结婚;这些故事描写表现出了农村思想婚姻自由思想的萌动,小说以宁的爱情婚姻为线索,写出了农村开始发生的变化。以三儿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写出了农村人浓厚的香火观念,写出了农村家庭对男孩的溺爱,教育的失误,写出了养儿不幸福养女反而幸福的现实。两条线索交错纠葛,把农村人对女儿和对男孩在生活和学习教育上的不同态度鲜明地表现了出来,通过二伯晚年的悲剧,有力抨击了虐待老人的丑恶行为,也抨击了重男轻女的风俗。小说对农村风光的描写,对宁的爱情场景的描写,写得清新流畅,美丽感人,很好地渲染了小说的气氛和人物心理。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二伯二审,宁,蓉儿,三儿,都有各自的性格,同时也是那个年代里一些人的典型代表,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和形象的描写,很好地表现了小说主题。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101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1-10 12:27:19
  小说中对丁宁爱意朦胧,幽会情景,看电影情景的描写很美,很感人,写出了一种幸福,这是父母强制婚姻没法得到的一种人性的美。另外,小说对农村风光的描写也很感人。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1-10 12:30:06
  小说有记史的价值,写出了中国农村变化的痕迹记忆,丁宁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过渡一代,她们思想的萌动,她的反抗意识的执着,这些都是过渡阶段中国农村青年人思想特点的再现。
语文教师
3 楼        文友:江边一碗水        2012-01-10 14:17:18
  相当赞同力哥对小说的解读。惟感觉小说标题可以换一下。另,小说可以改编成电影剧本。
喜欢读书写点儿字
回复3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0 14:56:15
  江边老师:你的两点建议我都十分赞同,真希望将它改编成一个剧本,但我不行,没有写过剧本。嘿嘿,我笨。问好!
4 楼        文友:清露若水        2012-01-10 14:26:05
  20639239,灵儿,加入江南社团写手群啊。
5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0 14:50:16
  谢谢春雨阳光老师:辛苦,你精准的点评让我感动,对于那个年代的爱恨以及身处其中的挣扎给我的影响是深刻的,农村的变化是缓慢的,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本想更加的饱满和厚重,但必定我也有我认识的局限性,只是如此。望多指教。祝好!
6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0 14:58:13
  若水:谢谢!我已加入。
7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2-01-10 18:50:36
  灵儿姐姐,小说这样长啊,抱歉,我没有时间来阅读了,这几天太忙了。问候姐姐!
回复7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2 08:26:20
  莲儿:你好!非常理解!创作、编辑、工作、家庭等等的事,不忙才怪,好在你办什么事都神速,让我该崩溃了。问好,注意身体!
8 楼        文友:铁禾        2012-09-15 02:17:56
  有意思的作品了,也有很意味,欣赏故事,学习文笔。
铁禾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