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青春客栈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客栈评述】《﹤周易﹥原义》北京图书大厦讲座稿

精品 【客栈评述】《﹤周易﹥原义》北京图书大厦讲座稿


作者:刘福田 进士,99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92发表时间:2012-02-07 22:42:58
摘要:《﹤周易﹥原义》 刘福田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我的奋斗也不止于“十年磨剑”。在座的朋友有人可能已见过《﹤周易﹥原义》书中的作者照片,比较现场真人,不熟悉者肯定心存疑惑,这真是那本书照片上那个帅哥吗?没错!那照片只是几年前的,完成《混沌哲学本体论》几个月时间,我的头发就掉了几乎一半!当时在知性超越本能这一环节一时没有悟通,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自身体系圆满,于是这头发就一把一把地往下掉,好在一个月时间就过了这关,否则现在还有没有头发都很难说。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有点跑题,不是在讲《﹤周易﹥原义》这本书吗,怎么说起你的哲学了?没办法,因为我的哲学研究与这本书的写作密切关联。如果没这个思想基础,别说写作《﹤周易﹥原义》,《周易》能不能看懂也很难说,别说拿过来一看就通,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未必看得明白,更别说那么短时间完成对它的诠释了。我说过,不管做什么,一种同于自身的思想非常重要,有思想才能成为大家,没有思想永远都是工匠。现实工匠数不胜数,堪称大家者却凤毛麟角。
   哲学是科学逻辑,逻辑高度抽象,但因为我已浸淫哲学累计20年,这种逻辑在我感觉里是立体图像,我现在看书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从前看书看到的是文字内容,现在看书看到的是立体影像。现在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我都有“立体”感觉,那是一种心灵影像,脉络清晰得如一幅画……这么说许多人可能难以想象,但这里没有任何神秘,我相信研究哲学达到一定程度的人都可能有这种感觉。正是因为这种状态,我在读《周易》每一卦时,都能从卦爻辞所描述的具象中抽象出来,各卦具象感觉上没什么关联,但抽象出的心灵影像紧密关联一体交融,要实现这种效果,非有雄厚基础不可。
   十年磨一剑,杀人一瞬间,若没有十年磨剑的功夫,一瞬间的奇迹就不可能发生,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奇迹,所谓奇迹只是看到结果不了解过程,类似于我们普通人观赏魔术,人家那也是多年的功夫。但话说回来,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金钱至上的浮躁时代,一个草根可以放弃挣钱的生意不做,却选择毫无现实利益、更可能最终都没有利益的深奥哲学来研究,这本身好像就是个奇迹!好在我做过几年生意能维持基本生存,有“为哲学而哲学”的基础与可能,否则也就没有混沌哲学,也没有这本《﹤周易﹥原义》了。
   著述《﹤周易﹥原义》有这样的前提、当时的状况,完成之后尤其是出版之后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调整计划先出版运作部分书籍是个临时决定,当时我手里已经写作完成了10本散文集和几本其它著作,一起出版还是先选择一两本呢?家庭民主讨论的结果是选择先出版这本《﹤周易﹥原义》。决定之后我就开始校对书稿,趁热打铁加之专业水平(本人曾做过报社专业校对),数遍之后也就基本定稿,当然后来出版社还组织校对了几遍,并专门请人训诂勘误,这已是后话。基本定稿后就是打印好草稿联系各出版社,这一回归现实,心情自然浮躁起来,本来我就是个性情中人,一向觉得做学问必要严谨,现实又该朴素感情平常心态,这一放任也就变了心境,整天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哪里还有什么参禅闭关的状态呢?这种状况直到现在,如此心境回看当时文字,没那种疑惑反而怪了。
   总之回味《﹤周易﹥原义》整个创作过程,说辛苦过程艰辛结果兴奋,说“轻松”也算举重若轻。一部作品著成,就像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顺眼……起码目前为止,在这本书里我还没发现一个错字,如此优秀的一部作品,真的是我所著吗?现在看这本书依然有这种恍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定,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从事哲学思辨,这个结论我感同身受也非常认同,当繁华落尽洗尽铅华我们还剩下什么?或者只有文字所承载的东西可以不朽……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人生价值和意义可以因此永恒,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可惜许多人通达是理已经垂暮,那时后悔就已经晚了,人生悲观还是乐观难以定论,那也只能靠自己去践行。
   因为时间关系,我的讲座就讲到这里,下面还留下一些时间,我希望和大家做些交流互动,大家对我这本书和对今天的讲座,如果有什么疑问、看法或者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彼此交流探讨。刚才工作人员已经把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收集起来放到了我这里,现在我就按照提问字条来回答大家的问题,如时间允许,大家还可以继续提问。我希望今天我所讲的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提出的建议也能对我有所帮助。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我希望在我未来的路上,继续得到大家的帮助,对大家参加本次活动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再次表示感谢。
   四、本次《<周易>原义》专题讲座现场问答
   提问:您认为对《周易》应该作哲学解释,可是《周易》作为一本古代占卜书,很多人都是作命理解释的,您认为那些解释都属于迷信不能相信是吗?
   回答: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也比较尖锐的,对此我首先要说明一个观点,我认为迷信不等同不可信,混沌哲学认为人类认识是有限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穷尽事实,所以任何认识结论都不能绝对。因此凡是绝对的东西都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信仰自由就是基于这个道理。绝对的东西不能证明其真,也同样不能证明其伪,信与不信可以自己选择,选择不信不意味着反对,选择相信却肯定无法证明,所谓迷信就是这个意思,迷信不意味着错误,但迷信肯定缺乏依据。
   因此我对《周易》没有选择迷信解读,这一点我赞同孔子的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本身就是一种“知”。既然人类认识有限,正视这一状态本身应该更明智,这也是个人理性强大的一种体现,这种人不需要迷信什么。
   至于对《周易》作命理解释的那些书,形式上确有迷信色彩,我不选择相信,也不选择反对,因为它已进入了绝对领域,超越了认识可能。西方基督教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就干了一件蠢事,他们妄图证明上帝存在,结果却拿不出证据,要是我就不会这样去做,我会让反对者去证明上帝不存在,因为那同样不可能。《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经典,有多少人研究《周易》,就会有多少部《周易》,我只选择对它作义理说明,对其他不同类型的注释版本不做评论。
   提问:谁都知道《周易》原本是古代一本占卜用书,现在您的《<周易>原义》却把它做了哲学或者说科学的解释,这会不会有些牵强?难道《周易》就没有一点迷信吗?那为什么很多人还会迷信?
   回答:这个问题我在《<周易>原义》这本书的《序》和《跋》中都做过说明,是否牵强不再解释,我想还是借此重点解释一下人类信仰状态和人为什么迷信的问题。
   远古哲学甚至科学之前就先有了迷信信仰,迷信因为预设了一个绝对存在、或者说神学本体,再简单说就是“神”,所以形式完善因而先在,凡是无法解释的问题,推给“神”就是了。因此在没有科学的时代先就有了迷信、宗教,这决定于当时社会客观发展状况。但在先不等于在上,这种状况并不说明迷信或者宗教在哲学或者科学之上,恰恰相反,这是人类早期必要经历的阶段。孩子的认知一般低于成人,读书都是先从小学读起,能因此说小学比大学高级?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说到人为什么会迷信,需要分析人为什么需要信仰。原因其实很简单,在自然生命物种进化过程中,人这个物种比较特殊,考古证明白垩纪恐龙灭绝之后,人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一路领先其它生命物种,在它之上找不到更高级生命形式,但自然规律很多时候又表现出超人格化特征,这就导致了人类心理困惑和恐惧,最终就造成了信仰状态。理性推理,这种状态只可能存在于最高层次生命物种,因为次一等生命物种,有什么困惑简单推给更高一级生命物种就行了,比如禽兽或者宠物,地震洪水雷霆闪电它们可能认为都是人干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和其它生命物种沟通意识,但这种状态是直观的,白垩纪灭绝了的恐龙是否也有过信仰?按逻辑推理不是没有可能,但我们无法验证。
   找不到更高级生命形态,又客观地可以直观更强大力量存在,人们也就只能在自身基础上发挥想象了。基督教《圣经》里说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是人按照自己的摸样创造了上帝,当然被创造的上帝是个“超人”。有了这个上帝,人就和一般动物一样实现了简单生存。不用想那么多了,把自己交给上帝,一如宠物们找到自己的主人,这起码能获得某种心理安慰。
   提问:刚才您讲到《周易》是“万占之源”,据我所知《周易》确实可以算卦,听说有时候还很灵验,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周易》究竟有没有预测功能?
   回答:哦!这个问题我在书最后的《原义者跋》中有过说明。《周易》作为一个事物发展变化一般规律性的系统分析说明,当然会有理性预测的功能,千万不要一谈预测就以为都是迷信,天气预报不是迷信,《周易》预测就可以科学,孔子也说过《周易》可以“彰往而察来”,现实基础上规律推理就可预测结果,这里并没有迷信。不过《荀子?大略》里说:“善为易者不占。”这里不占只就方式而言,理解为不用来预测,那也就算不上什么“善为易者”了。通《周易》者不仅能够有效预测,如能反向利用规律,进而还可能帮人助已解厄脱困,甚而走出命运围城。这也正是我要著作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其实只要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不读《周易》也可有效预测,我在没有读《周易》之前就有个绰号叫“仙人”,现在曾经那些同事街头遇到我也经常这么叫,这个绰号的由来就是那时候对事物的预测经常一语成谶。
   不过读过《周易》本事就更大了,因为可以《周易》“断卦”,注意这“断卦”不同“算卦”,算卦先要起卦,而一般起卦依据大多属于偶然,偏这偶然根本无从把握。事物发生发展需要两个前提,一是不可把握的客观同步性,二是必然规律性,推理可能依据的只是必然,因此起卦没有科学依据,那就成了无稽之谈。但断卦是基于必然性推论,只要认识与必然性符合,那现实基础上断卦就可以实现科学预测。
   《周易》断卦,大概就和下围棋差不多,64卦就是64个局部定式,6爻每爻又都可能发生变易。这如同棋有黑白,定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谁先落子占了那个位置,定式也就随即展开。阴错阳差黑白一变,定式也会随之变易,那就将变成另一个定式。《周易》占卜起卦后也需要计算动爻,动爻阴阳反位就成其变卦,这和围棋变式毫无二致。每一变卦牵动64卦重新整合,变化就成了天文数字。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周易》更有384爻,其变化比围棋还复杂,“自古天下无同局”,世事复杂更远超棋局!围棋讲究高手无定式,易学最高境界也是“胸无定卦”。
   科学预测与迷信算卦差别就在“起卦”还是“断卦”,基于偶然就是迷信,基于必然就是科学。不过不管“起卦”还是“断卦”,进入程序依据的都是《周易》内部逻辑,所以起卦预测有时候也很灵验,何况算命先生最善于察言观色,这起卦本身也可灵活把握,那可能效果也很神奇。
   提问:您在前面的讲话中,第一部分就重点强调了“归零思维”,可是《<周易>原义》这本书本身就属于“治经”性质,这和您所说的归零思维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回答:首先我很欣赏您的认真态度。对于归零思维,不能做绝对理解,任何一个结论一旦绝对地绝对,就会陷入形而上,超越认识可能,那就无法结论了,这在哲学上属于绝对相对主义,庄子哲学就陷入了这个误区,因而明辨哲学已经被当代哲学界公认为是不结果的谎花。理无定论却又具体对错,这个问题现在没办法做更深入讨论。
   理解归零思维,这个零不能绝对,这就如同房子推倒重建,地基可以打得更牢些,但不必也不可能挖到地心去,原有地基基础上再夯实一些就可以了。《周易》已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流传下来的经典了,归零归到这里还不够吗?
   尽管如此,我在《<周易>原义》一书里,对包括有些经辞还做了分析批判,这等于就是在原来基础上又更加强了些,这已经是归零思维现实可能的最远追溯了,无限追溯就会陷入形而上。在所有对立概念中,有无是特殊的一对,一般对立概念都有中间状态,但有无是绝对的,有多少都是有,无却必须绝对地无,非到怎么无中生有不可,那就超越了人类认识可能,所以归零本身也不能绝对。
   提问:刚才听您讲到您的哲学,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哲学?
   回答:谢谢您的问题。
   提到我的哲学,我想先简单谈谈什么叫哲学。按照传统的概念,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问,一般认为哲学就是科学,它以科学为基础,又是科学的方法论。那么我想问一句:如此哲学与科学究竟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哲学就不是科学本身,如果没有又何必在科学之外还需要一个哲学的概念?这显然就是个悖论。在哲学是有关世界观的学问之后,我给哲学的定义是“科学逻辑”,它以科学为基础,又在科学之上,它属于哲学理性范畴,不属于科学理性范畴,两者存在确定性差异。举个例子:结果属于科学,结论属于哲学,结论,顾名思义就是“结果推论”。结果是已经确定,但一经推论就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不是否定,只是我们不可能穷尽事实,推论就不能绝对。

共 1771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文章写得详细具体,通过讲座详细地阐述写周易原义的目的,也说明了周易的来历,也说明了周易的现实意义,强调了周易的重要地位,整篇文稿详细而具体,事事俱细,有指导意义。【编辑:翠柳含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208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2-02-08 11:06:32
  敬仰先生才华!学习!感谢赐稿!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2 楼        文友:刘福田        2012-02-09 08:38:52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谢谢!祝龙年吉祥~~~
哲学研究文学创作
3 楼        文友:庞广龙        2012-02-09 17:48:21
  真诚阅读你的佳作,欣赏学习。新春愉快,创作丰收。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4 楼        文友:铁禾        2012-08-31 23:01:37
  比较有见地的解读,阐述客观又理性,可见作者评论性的文字功底。
铁禾
5 楼        文友:石佛        2014-09-02 17:25:59
  学问根深方固道
   功名水到自成渠
中国作协会员。写字为生。出版多部长篇。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