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妈妈娘家那过去的故事

编辑推荐 妈妈娘家那过去的故事


作者:叶渔 秀才,129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11发表时间:2012-03-04 22:30:47


   那一年我军打进城里,将他生俘,他作为汉奸之首和反动官员,双手沾满了人民鲜血,不久被公审后执行枪决。姥姥说,枪毙他那天,好多乡亲也来看了,那个日子正好是农历十月初十,既是小城每年吃糕的时间,也是赶大会的日子,除了农商云集,还有社戏和民俗表演,街上闹得红红火火。刑场就在县一中旁边的大操场,行刑前,突然刮起了大黄风,先从操场西边卷过来,一瞬间漫上会台,扬起弥天尘土,昏压压落在整个操场,什么也看不清,眼睛都迷了。人群中有的往后缩,有的往前涌,胆大的凑过去看的分明,说:有点怂,从台上下来软成一团泥了,两条腿不会走路。一声枪响,他就结束了,这个小城也解放了。没想到太姥爷死得更早,原来,解放后,党和政府开始对汉奸特务,地主富农,土豪恶霸等人展开清算,一些罪大恶极的坏人纷纷被镇压,太姥爷因为在他手下谋事受到牵连,也被关押受审。太姥爷天性胆小,没做过一件害人的事,管钱不管人,但作为他的同乡亲信,与狼为伍,自然难辞其咎。他在关押期间,听说好多人被斗死了,而且死的很惨,竟然吓得一命归天。后来政府划成份,家里归为富农,虽说不光彩,但比那些万恶的地主恶霸听去好多了。舅姥爷后来南下当兵,村里还把家里以军属对待。
   六
   青云表舅亲妈走的时候,他还不到三岁,是奶奶和姑姑把他拉扯大的。舅姥爷没在他身上付出过什么,退伍回来后青云表舅已经7岁多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同样,不养儿也不懂对儿女心疼,青云表舅随后遭父爱遗弃,也有这个原因。现在舅姥爷20好几了,长成了一个成熟的大男人,跟当年幼稚的小丈夫对女人的要求截然不同,娶妻成了他的头等大事。太姥姥也一直惦记再给他成亲,正好有人介绍过一个同样20好几没结过婚的大脚女人来,没想到他们一面就互相相中了,这个女人就是妗姥姥。
   妗姥姥的娘家在另一个乡,离这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以前交通不便,谁牵的这根长长的红线,这个媒人到底是什么人,怎么就瞅准了他们俩?她这轻轻一扯,一下就牢牢拴住了两头的人。婚姻的确是说缘分,无论是佳缘还是孽缘,要来时既不容拒绝也不容选择,是你的就是你的,注定要去接受,不管结局是天堂还是地狱。舅姥爷从小读书识字,后来又在部队受教育,而这个女人,除了巧言令色,既不会做饭,也不会针线活,更别说种地,也不知道施了什么魔法,使他府首贴耳,唯命是从,甚至置亲生儿子于不顾。
   据说当年舅老爷相亲见面,妗姥姥给他的第一眼感觉就不同。也许,这跟她的经历有关,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她是鬼子在的时候,成天在城里鬼混的交际花。解放后,政府对这类人经过摸底调查,确定没有做过什么有损民族大义错事的,以思想改造为主,通过参加学习班,帮助她们悔过自新,最后遣送原籍,或务农或做工。你想,这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女人,就是农妇打扮,身上透露出来的东西,断然不是普通村姑所能相比的,她哪怕就是一个清浅的笑容,或许也能魅惑男人。她的经历注定见识过不少男人,肯定比一般女人更了解他们,所以面对一个小小的富农落魄子弟,掌控他自然易如反掌。而舅老爷刚从部队下来,讲卫生,注重仪表,想必他的容貌也令她满意,加上他是党员,政治上可以依靠,所以一拍即合。
   七
   太姥爷去世后,太姥姥成了富农遗孀,四合院的宅子与村里一户贫农两孔破陋的土窑对换。舅姥爷把妗姥姥娶到土窑里,带着7岁多的青云表舅组成了新的家庭。妗姥姥嫁来不久,就开始在舅姥爷和太姥姥之间倒是非。她说,舅姥爷不是太姥姥亲生,老太太一定悄悄藏着首饰元宝什么的,肯定要留给两个女儿。说以后老婆子,就要由闺女来管。舅姥爷开始还劝她,说太姥姥对他一直像亲儿子一样好。妗姥姥不信,逼着舅姥爷找太姥姥要钱,无奈,舅姥爷只好去找太姥姥,太姥姥伤心地对舅姥爷说,妈对你怎么样,你心里还不清楚吗?家里要是有钱我还不能不给你?你可不能娶了媳妇不要娘呀。妗姥姥屋外闻声进来插嘴,什么清楚,你把钱都给闺女了吧,没有偏闺女,家里怎么连个子都没有?
   太姥姥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说没有藏下一点东西那是假,太姥爷去世后,家里没了进项,日子一天天紧巴,太姥姥为防不测,省吃俭用把一些首饰和银元悄悄托付给一个信任的长工保管,房子田地被分后,这个秘密就是她余生尽力燃烧的希望和精神依靠。斗争一结束,她悄悄去找那个长工要,可是那天,他的一句话让她整个人一瞬间就掉入冰窟,从里到外凉透了。他说,我没有收你的任何东西。她不敢声张,不敢生气,告到政府,除了得不到同情,还会被私藏财产拒不悔改治罪。她把巨大的愤怒硬生生地压在心底,仿佛将一个快要喷发的活火山咽了下去。
   太姥姥低下声音对妗姥姥说,儿女在我心中都一样,我不偏谁。妗姥姥气恼地丢下一句“糊弄鬼呢”走了,舅姥爷看了太姥姥一眼,没有言语也走了。这是第一次婆媳交锋,短兵相接,速战速决,看似不分胜负,却深埋后患。从此,妗姥姥再不登太姥姥门半步,虽然两家只是一墙之隔,太姥姥再也拿妗姥姥无奈。妗姥姥这出闹剧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使的是一箭双雕之计,如果在老太太这边诈唬上东西自然好,诈唬不出来就顺水推舟把老太太丢给女儿,从此落个清闲。至于舅姥爷,她早已摸透他的能耐,关起门来将他收拾得服服帖帖,言听计从,根本无须担心他翻脸。舅姥爷因为富农子弟的帽子,在村里的政治进步受到了影响,受妗姥姥挑唆,渐渐对太姥姥也冷淡了。妗姥姥不止一次恨恨地对舅姥爷说,这个死老太太,沾不上她的光不说,还被她连累了,干脆跟她划清界限,做回你的贫农后代来。
   青云表舅也许随了他妈的性情,出生环境跟舅姥爷相似,但性情温和,娇生却不娇气,听话,逆来顺受,妗姥姥开始也不烦他,让他扫地,抹灰,调煤,倒尿壶,跟小奴才一样使唤,他不敢有怨言,有些生活从来没干过,为了讨新妈欢心,还会憋着劲地表现。妗姥姥看他老实好欺,很是得意。晚上洗脚,他要把水烧好端来,如果不是嫌他手上的皮痂子恶心,没准也会让他洗脚。舅姥爷对这个9岁不到的儿子也跟后爹一样不待见,他嫌弃他脖子和手上的皮肤病,不给他洗澡,也不给他找医生,看他有时候吃饭又快又多,还骂道,你是饿死鬼转身啊。他放学回来得先干活,肚子饿得呱呱叫,没处吃饭。妗姥姥不是坐在火台上吊着纸烟呑云吐雾,就是锁了门村里到处闲扯淡。舅姥爷下地了,青云表舅悄悄把委屈讲给太姥姥,太姥姥心疼孙子,找儿子理论,舅姥爷说孩子瞎说,哪顿少他吃了。妗姥姥知道后火冒三丈,跟舅姥爷耍脾气,舅姥爷不敢惹她,又是说好话,又是当面打儿子,好容易把她哄安静。院里只剩下太姥姥一个人时她找上门来示威,有我这个妈在,儿子怎么带,轮不着你说长道短,我不溺爱儿子,让他学出息点,有什么错。我男人愿意宠着我,含在嘴里,捧在手上,碍着谁了?咸吃萝卜淡操心。想清净地活两天,以后少管闲事。太姥姥气得说不出话,指着她,你你你……,不成语句。妗姥姥一把将她的手拂掉,你什么你,你以为你是谁呀,成天还人模人样的跟人打招呼,地主富农出身,要多臭有多臭,我男人认你做妈,算是倒八辈子霉了,再找事,别怪我不客气。
   青云表舅有一天回家,见没人做饭,找出两个土豆烤熟了吃,妗姥姥回来看他吃的津津有味,土豆皮撕了一地,火大得要烧了房顶,骂道,你以为你多娇贵,你爸给你留下万贯家业让你作,地上的皮全给老娘我捡起来咽下,少一片也饶不了你。青云表舅吓得傻在一旁,妗姥姥看他不动,狠狠地摁下他的头,逼他跪下去舔。太姥姥听见哭声过来,妗姥姥一把将她推出门,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太姥姥流着泪回到自己的窑洞,怕自己多嘴再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祸害,躺在床上蒙头痛哭,一边骂作孽,一边哭可怜的孙子,最后骂青云表舅的亲妈狠心,丢下儿子不管早早死去躲省事。
   从这以后,青云表舅的命运更惨,吃打成了三天两头的事。有时候连着几顿没饭吃,太姥姥若偷偷给他弄点吃的,被妗姥姥发现了又是一顿暴打。太姥姥生前给妈讲,妗姥姥每次打儿子,舅姥爷都在场,从没见他护过一次,这个没人性的爸,屁股大把心屙了。有一次青云被打得半夜发呓怔,把尿撒到床上,妗姥姥把他拖起来,让他用嘴吹干。大冬天的,经常逼着他光着身子跪在地上受罚。
   青云表舅再也不敢到奶奶窑洞来,舅姥爷也很少踏进太姥姥的门,一个窄小的院子,两孔窑洞,同一堵墙,仿若隔绝的两个世界,冷漠地呼吸着岁月的空气。窑顶的炊烟细弱无力,屋檐下流淌着辛酸的故事。什么人伦情理,都变得轻飘飘的,就跟那袅袅消散的炊烟,模糊了,远去了,不留一点踪迹。
   大冬天,太姥姥佝偻着病弱的身躯用铁锹叮叮当当地在冻成冰的煤堆里艰难地和煤,缸里没有水了,六七十岁的人每天要跑到井边去打。破败的窑洞,阴冷地罩在无声的孤独中,喘息声时急时缓,是太姥姥病痛时的呻吟,也是陷在记忆中失落的啼哭。好多冰冷的日子,太姥姥不是呆呆地坐在灶台上沉默,就是缩在灶台边墙洞里昏睡。
   周围邻居渐渐了解到这些情况,都义愤地将舅姥爷两口子告到村委,村干部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把舅姥爷的党员抹掉,对他实行管制,妗姥姥因虐待孩子也被抓去批斗。
   这一斗,他俩以后是没有以前那么跋扈自恣,可惜青云表舅已经被折磨的有点痴呆了,脏兮兮的,跟讨饭的一样,学也不上了,整天背着小筐在路上捡羊粪蛋。后来跟人放羊,一放就是几十年。有一段时间,妗姥姥对他改变了些态度,因为他在外边放羊或者带羊群到处给别人地里卧粪有了收入,他一回家,就被她搜走了。
   太姥姥三十周年祭奠日,青云在外乡守着羊群,没能赶回来。也许他没记清具体日子,也许他真的无法脱身,但不管什么原因,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年他除了靠放羊养活自己,也为那无情无义的父母挣养老钱。几年后,舅姥爷去世,青云表舅拿出积蓄为他办了丧事,全套纸扎,还有乐队,除了没亲儿媳亲孙子参加,丧事办得很周到。青云表舅也给妗姥姥备下了百年后的棺材板,只是那女人耐不了孤独,没多久就跑到另外男人家去过了。后来,她趁青云表舅不在家,和这个后男人偷偷返回,撬开门偷走棺材板,再也没回来过。
   青云表舅发现东西丢了,知道是她干的,也没追究,这本来就是为她准备的,此事不了了之。那两孔土窑后来全塌了,现在院门紧锁,废墟一样在这个世上留着最后凄凉的影子。他目前借住在姨姥姥大外孙女夫家的空房子里,她家在城里买了房搬走了。他放羊时常去她们村里卧粪,她可怜他就收留他住下,并给他落户在本村,还申请了五保户。
   八
   儿子的冷漠不孝让太姥姥的晚年在贫穷的打击中愈发凄凉。姨姥姥出嫁的早,生下三个儿女后,在外做生意的丈夫突发疾病撒手西归,为了抚养孩子只好又改嫁了。从此,她不但没有时间照顾年迈的母亲,怕后夫家嫌弃,还把十几岁的大女儿留给老人照管。人生常有很多意外和无奈发生,纵使让你流泪滴血,也得咬牙去扛。好在姨姥姥家的大女儿,善良懂事,勤快能干,和太姥姥在一起,不但承担起很多家务事,还给老人带来了很多快乐。转眼间,她长成18岁的大姑娘,人俊的十里八乡出名,一个在城里工作的后生慕名而来,一见钟情,让家人托媒提亲,把她娶走了。窑洞又剩下孤单的太姥姥一人,隔壁的儿子媳妇自从受到村里批斗后,表面不再恶语相向,但也不再踏门半步。姥姥姐妹俩为此事找舅姥爷理论,他不愠不怒,任由她们当面指责不与翻脸,还说自己夹在婆媳矛盾之间两头受气,不仅如此还让她们劝太姥姥宽以待人,不跟妗姥姥一般见识,多忍让些,不要因小失大,他说他也拿老婆无奈,总不能离婚相逼,把家弄散了。
   看到这个当兄长的决意为老婆宁可舍妈,两个女儿真是欲哭无泪。养子不孝,但亲生的女儿总不能不管妈,尽管现在谁家的日子都不容易。姥姥体谅姨姥姥的处境,和姥爷商量后,决定冬天把太姥姥接到自己家住,其余时间和姨姥姥抽空过来轮替照顾她。说到姥姥,其实她家的日子更难,5个儿女最大的才十岁多一点,最小的还在怀抱里,没有出力的,只有张嘴的,一大家人和牲口挤在两尖土坯房子里,仅仅两条土炕而已。这还不说,姥姥也不知道是生孩子落下了风湿病还是别的原因,30多岁腿就残了,到老都靠着拐杖当腿,家里家外的重活全砸在外公一人身上,妈是老大,小小年纪就帮姥姥洗衣做饭和带孩子。
   就这样,太姥姥在姥姥家连着过了几个冬天,可是,就是在这间拥挤和吵闹的小房子里,她的心中跟长出小草的春天一样,没有了烦恼,开始生出希望。天气暖和了回自己家,也不再那么惆怅,仿佛只是临时串门,而自己的根深植在女儿女婿的孝敬和外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里不忍离去,尽管在一起的日子依然清贫,甚至有时会不开心,但所有的一切都是息息相关,就是磕磕碰碰也是在爱的前提下,不完美,却是那么完整,让她踏实,舒心。

共 15839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那一片山青水秀的美丽乡村就是母亲的故乡,一次探亲的过程打开了母亲家庭中模糊的大门,一些往事扑面而来。从生了十三胎儿女已过世三十年的太姥姥到腿脚不好的姥姥再到从小被抱养的舅姥爷,从舅姥爷封建的9岁婚姻到新娘抑郁而死从青云舅舅的母亲到长了皮肤病的青云舅舅,从善良到恶毒之间不同的人性,几辈人的生老病死世态炎凉都在作者的笔下画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带着历史的气息,带着乡土的味道娓娓道来。 细腻的情感,复杂的亲情,欣赏。【编辑:瞳若秋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2-03-04 22:47:10
  一段悠长的历史在作者笔下缓缓的流淌出来,细腻而温情,里面也有着很多做人的道理与教训,问好作者。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回复1 楼        文友:叶渔        2012-03-05 09:54:21
  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您的点评对我是最大的帮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