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江南小说】秋季无雨

精品 【江南小说】秋季无雨


作者:岸边江湖 举人,3156.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33发表时间:2012-03-15 13:32:26


   一种环境呆厌了,便觉得另一种环境的神圣。不久,他向政研室主任递了一份下乡申请,他决定到乡政府去。他感到乡政府比县委机关的生活能够实在一点,三个月后,申请批了,他便调到管辖张李村等十多个村庄的高庄乡当了一名分管政工的副书记,他感到很高兴。
   然而,工作不到一年,他的热情便一落千丈,责任制后,党务工作很少,而乡里主搞党务的副书记就有三个,一月一月地没有一件真正的工作,读书看报学文件,他到村里辅导群众学过几次文件,头一两次,他费了好大的劲,查资料寻参考耐心辅导,而台下几乎没有一个群众认真听,有的群众还说:“你吧叽吧叽地说上半天,那顶什么用,那是能打下粮食还是能产下棉花,你有那功夫给咱讲讲用什么法子能卖下化肥。”讲得多了,他也真感到净学这些文件讲话没啥用处,群众要吃饱肚子关键要掌握管理技术,凭一个干字。但不做这些学啦讲啦的事务,他这副书记还有啥工作,要不就是等中心工作一到,收粮收款,刮宫流产,灭鼠打犬,植树农建,好几次,他几乎感到这乡里的工作和县里的也没啥两样。
   乡长在会上大讲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他自己又悄悄地把怀上三胎的妻子送到外地的亲戚家“坐月”,书记刚在干部会上安排了如何组织群众学好上级文件,会议一散,又给下乡干部叮咛说:你们到村里看着办,能开大会的开个大会,不能开的在广播上念念算啦,他感到乡里的工作有时也是在糊弄,有一次他和两名干部到村里蹲点搞小麦播种,一位老农说:“我说,你们在乡里好好地下来干什么,现在地分了,庄稼人谁把自己的地不当事,有这功夫你们还不如回你们家干点活,说实话,你们不下来,我们摊派还少点,你们一来,吃饭、睡觉动步还得让我们花钱。”话虽难听,他倒觉得说得很实在。可不下来能行?乡领导布置,县领导检查,谁能呆在乡里?
   李头把早上刚灌满的一壶开水哗哗哗地倒进脸盆,之后,又给暖壶灌上了一壶开水。迟中明掏出一支带嘴香烟递给老李:
   “迟书记,迟书记,你抽你抽,我抽不惯那个,我抽这个就行。”老李往后退了两步把旱烟袋从脖子上拿下来,空吸了两口,却没有装烟。
   迟中明硬把香烟塞给李头,李头推让了好一会,这才接住,点上火,吸了两口,趁迟书记不注意,悄悄地把过滤嘴掐断,扔到门外。
  
   “老李,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不要把我当外人,我三十来岁,快胳膊快腿的,今后什么杂事你就甭忙活了,我自己来……”
   “迟书记,你说的太……那个,招待你,这是我的份内活,不服侍领导,要我老汉干什么?我们这个乱村,你来这里都太那个了……还能不招呼……”
   “老李,咱不讲招呼不招呼,以后你没事抽空到家里忙活忙活,这里的杂活你就甭管了,我自己干,”迟中明稍微板了一下脸。
   “这……”李头愣了一会,抬起头看看迟中明,一句话也没说,便低着头走了。
   说实话,迟中明对他这次自愿到张李村带职很是充满信心。张李村已半年没有支部班子了,上任书记因工作以外的事情和几名党员闹了意见,于是,几名党员联名告状,反映了支部书记几宗经济问题,支部书记便发誓当一名普通党员了。之后,这个村的两姓党员明显地形成了两姓派系,场场选举,人数和票数都不过半,李上张告,张上李闹,就这样一搁半年。
   迟中明是忽然之间产生到张李村代职这个念头的,他那时只是感到在乡里实在没有那么实在的事情干,便觉得到村里为群众干点实事抓几件群众喜欢的事情很有意思。在乡担任副书记一年多,他看不惯有些乡干部的大老爷风度,到村里指手划脚,白吃净喝的习惯和工作一布置,到村一安置、转身回自家干私活的工作作风,在机关干部会上,他对这些问题也讲了好几次,但总是没有几个把这问题当一回事。
   在到张李村代职之前,他想得很多很周密,至少停上一年,要办什么事先办什么事以及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如何如何,但两天前的群众大会使他有点感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你想办的群众不一定就乐意,你为他服务他还以为你又在变着法子摆弄他哩!迟中明感到自己的想法太单纯,忽视和淡化了诸多的社会因素,群众的想法很态度有时受他们的现实生活,周围坏境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所制约的影响,尽管你想的和做的很对。
   尽管如此,迟中明还是充满着信心。
   【五】
   太阳还是很圆很红很热人的从东逛到西。硕大无比的天空一丝云朵也没有。一连几天,上苍还是没有半星下雨的迹象,棉田的棉蕾大部分脱落,一株株无力地挺着不到尺把高的枯黄萎缩的身子望着无风无雨只有太阳的天空发呆。花生蔓多数枯死,偶尔见一两枝发绿的花生蔓,用手刨开干硬的黄土,蔓下只结着一两个明亮的小水豆。回茬地的秋作物多数没有出苗,玉米谷子等早秋作物长得只有尺把高。从田地里转回来的时候,迟中明感到一阵心寒,今年的秋庄稼看来三五天就是下一场好雨也使不上多大的劲了。他大脑里产生打井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村子中间围了一群人,吵吵嚷嚷,象是出了什么人命大事。村长冯二狗正在对群众喊喊叫叫不知说什么,迟中明走过去,喊声反而越大了:
   “妈日的,都爱当干部,这干部的钱是好挣的?当官不理民事那我孙子也能当干部。”
   冯二狗见迟中明过来,声音也提高了许多:
   “吵吵吵,吵熊哩!池泊里没水又不是村委不管,问题是从深井里上水需要一千元电费,咱村里又没钱,人家供电所又不给咱送电,你说我们干部咋管,一千元谁能垫起?”
   迟中明面对着吵闹的人群,想了想:
   “大家回去吧,下午到池里担水就是了,但是叮咛一点,各家各户都不要一个劲地往自家井里存水。”说完,回头对冯二狗说:
   “冯村长,你派个人到乡里去一下,到会计那儿先借一千元,我写个字,让他从我工资里扣。”
   “奥,这还算个共产党员。”不知谁说了句,人群轰地笑了。
   迟中明把铺盖卷搬到大槐树下李婶家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得罪了李老头。
  
   晚上在家和李婶拉家常的时候,李婶说:
   “迟书记,我给你说件事,你看能不能给我个面子,李头在村里跑了七八年腿了,没有人说他一个瞎字、你住我们家,是我给二狗子说的,我儿子前几年就在乡里工作,当通讯员,后来当兵走了,现在在部队当连长什么官的,我让你住我这儿是见李头那死鬼太辛苦,一天忙里忙外的送报、送信,还要伺候你,其实,李头那和咱也不是亲戚,我那死鬼在的时候和他关系太好,狗皮褥子没反正,今个早上我到巷里才听说,李头回家了,不当通讯员了,我寻思是不是他待你不周,你把他打返回去了。”
   “李头不当通讯员了?怎么……?”迟中明大吃一惊,怪不说这两天不见李头的面了。
   “怎么,迟书记你不知道?”
   “我一点也不知道,是二狗不让他当了?”
   “二狗子也没说让他回去,只是李头他自己回去了,我以为是你不让他当了。”
   “我哪有那么大的权力呀!我看他工作太辛苦,只是不让他为我忙活,谁知,这个李头……唉!”
   “迟书记,怪不说的,你不让他伺候你,这那能行,你是官哩!他七八年地伺候人伺候惯了,不伺候你们这些官他还有什么活作呢?那一月十块钱的工资他能昧着心去拿?”
   “李婶,你抽空给李头说说,让他继续给村里跑腿,他乐意的话,也可以到这里伺候我。”说着,迟中明笑了,李绅也笑了。
   正说着,李婶的儿媳走过来,看着迟中明笑了笑,问李婶:“妈,关门不?”
   “等会,我到你李叔家说件事,你睡吧,我回来关。”
   那媳妇便笑着走了。
   【六】
   居民小组会议开了三次,四个小组没有一个小组完全同意打井。秋庄稼已经旱死完啦!现在打井岂不是雨后送伞?迟中明耐心地给群众解释:村中的水井出水量太少,加之离地太远,我们再打一至两眼深井,可以保浇全村百分之六七十的旱地,今年旱象虽然已成定局,我们有了井可以避免明年后年以至以后的旱象发生等等等等的话,大部分群众还是通不过,最后经过支村委干部分组说服,四个小组才基本同意了打井的计划,并提出:
   1,、要打井,村干部想法寻钱,贷下款井里有水我们认账,不见水我们不认贷款。
   2、各组选一名群众代表,负责监督打井的一切开支。
   迟中明点头同意,但心中却泛起一阵刺心的苦楚。
   天微微亮的时候,迟中明便起了床,出了房门,便挑起李婶家的水桶:
   “迟书记,你、你放下吧,秀茹、秀茹,你担去吧,还能老让迟书记给咱担。”李婶出了房门一边扯着桶一边叫着儿媳。
   随着喊声,秀茹出了房门:“迟书记,你放下,我自己担。”
   “李婶,你看你,我住在你们家,吃在你们家,我这个大小伙子不担水,还能让秀茹担?”说着,便松开李婶的手,担着水桶走了。
   池泊边已有了三三两两担水的群众,见了迟中明,便笑着打招呼:
   “迟书记,给李婶担水哩?”
   他点头笑笑。“你们早,”问候了,便把扁担横放在肩膀上,左边的水桶往池里一放,便灌满了水,然后轻轻一提,放在台阶上,随即右边的水桶又同样动作地盛满了水,整个担水过程扁担不离一下肩膀,样子很洒脱,老练。
   池泊边留下指指划划,叽叽嘈嘈的议论和笑声。
   【七】
   从县城返回村里的时候,迟中明感到一个月时间里的第一次疲劳。
  
   他躺在床上一支接一支的抽烟,两眼傻愣愣地望着白色的屋棚发呆。他想一切都归根于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原计划打井款筹集没有问题,在县委工作时,他曾帮助一个村在他那水利局当股长的同学那儿申请到七万元的无息贷款,更何况这位老同学已升到副局长的宝座,可是这次他都碰了钉子,那位老同学以最近上边没有打井款一口拒绝,他好说歹说,对方只答应了两万元的低息贷款。两万!一口井按八万计算还差六万,六万不是个小数字。他扭身又找到自己曾跟随多年的县委副书记——如今已当了一县之长的袁县长,袁县长一听他的汇报,说:这个打井什么,你们不能光靠上面支助,你们可以发动群众集资嘛!群众的事情群众不出钱那还能叫什么群众事业,最近各乡打井的村太多,我看水利局能支助两万就不错了,不过,我再给水利局打个招呼,让他们再给你们一万块钱的水泥和设备,你看怎么样?迟中明立刻感到一种离开县委大院后的失落和悲哀。他知道近段县里有百十万元的打井款,并且有好几个村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已经申请到十万元的指标,而他……他忍了忍,说:”谢谢袁县长。”便感到很疲惫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返到乡政府,迟中明向乡长反映了张李村打井的情况,额头头发很稀的乡长很支持,立刻挥笔给信用社写字,让信用社再贷五万元!迟中明拿着乡长的批条找到脸很黑很廋、把一双很经济的小眼睛深深地藏在近视镜片后面的信用社主任,黑廋的主任说:“迟书记,贷款可以,可你们得有支票作抵押。”
   有支票我们还贷款作甚?迟中明感到很恼火,就是这个黑脸廋脸的主任去年入党时一天三趟地往他房里跑,不知给他说了多少今后凡是怎么怎么的话......
   “苟主任,没有抵押不行吗?”
   “你看,迟书记,没有支票,就得有单位担保,不过,咱这儿作保的单位很少,大多数都欠信用社一屁股乱帐,唯一能保的就是你们乡政府,你和乡长说说看怎么样。”
   迟中明返回乡政府,一见乡长,乡长把掉在前额的一缕头发往上一抹:“迟书记,你是知道的,咱乡政府一向不给人保款,这口子你一开,明天你寻他寻都要保,不要说都塌火,碰上一两宗塌火事,咱乡政府还不关门不成,到时干部工资发不了你说我怎么办?”
   李婶捧着一碗蛋汤走了进来。
   “迟书记,跑了一天,你喝一碗汤吧!”
   “哎呀,李婶,我在乡里吃过了。”
   “在乡里能吃那么饱,喝一碗汤又不占地方,看一天为村里的事把你劳成啥了。”说着,轻轻地放下汤碗,便出了房。
   他立刻感到有一种湿漉漉的东西从眼底快要涌出。
   冯二狗进来的时候,迟中明并没有发觉。冯二狗把一串巨峰葡萄放在桌上,好一会才说:“迟书记,贷款之事能办成办成,办不成扯蛋算了,你劳那么重神干嘛!咱这是为群众办事,他们舍不得孩子,那咱们不打狼不就得了。”
   “好容易做通了群众的工作,咱们看还能不能想法弄些款,冯村长,这样吧,贷款的事我考虑,你现在考虑一下今冬明春发展果树的事情,是不是考虑安排个人到外地联系一些优质果苗。”
   “迟书记,我说你也真是,考虑那么多做啥哩!贷款弄不下就算了,还想什么法子。不是我给你泼冷水,当初,我其实并不怎么同意打井,后来见你办事心切也就只好同意了,当然,我也知道打井是保证农业丰收的重要保障,但现在这风气你还不知道?你越想给群众办好事,群众对你越不放心,你越想改变党群干群这种不正常的关系,群众对你越是怀疑,越是存有戒心。就比如你到咱村,一不为官,二不为权,就想为群众办点实事,但有几个人理解,他们反而怀疑你在乡里肯定是受到排挤,出了什么问题,没法子干了,才贬到咱这儿避避风头,你放下架子和群众交朋友,有多少人说你好?他们反而说你没有一点官架子,就不象个官料子。这些事情你在村里停的时间短,时间长了你就会感觉到,你是村干部,你就把脸绷得紧紧的当你的干部,凡人见了便会满脸笑容地问候你,看你脸色说话,反之,你要没这起码的官样子,那你瞧瞧他们球大哥不理球二哥的那副熊样。”
   迟中明默默地抽着烟,没有说一句话。
   冯二狗又说:“我是直杠人,说话不藏东瞒西,迟书记你不要计较,就比如你天天给李婶担水,你认为你这样是应该的,但群众怎么议论你,他们反而说你和秀茹有麻搭——”
   “不要说啦!”迟中明忽然吼了一句,他没想到自己怎么来了那么大的火。
   【八】
   乡政府通讯员把一封乡长的亲笔信送给他的时候,迟中明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乡长和他有要事要议,他甚至想到前两天找乡长办的贷款之事,而乡长把几封告状信转给他看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想的太天真了。
   告状信有的告乡党委派迟中明代职下乡不符合张李村党员的愿望,说乡党委是独断专行,有的反映迟中明到村不干实事,专拣远水不解近渴的事做,还有的反映迟中明作风腐化,和某某某勾勾搭搭,破坏军婚……
   迟中明一把把告状信撕得粉碎。
   “迟书记,你也不要生气,县政府和乡政府了解你在下边的情况,不过,为了考虑群众的情绪和对你的影响,县委组织部早上打电话让你暂时先回乡政府,代职之事过后再说。”
   迟中明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想到要说一句什么样的话。他唯一的感觉就是真想大哭一场。
   一大早,他给李婶挑满了一瓮水,之后,把打好的铺盖绑在自行车后,李婶从房里走出来,把一碗荷包蛋汤端过来:“迟书记,你喝了汤再走吧!”
  
   迟中明没有推辞,慢慢地喝了那碗蛋汤,之后,一句话也没言语,推起自行车走了。走出村,他回头望了望,发现冯二狗、李婶、秀茹还有老李头好多人还站在村口那高高的土坡上……
   迟中明脑子一阵嗡响,他仿佛听到一声声沉闷的雷声正从远方的天空响过来。
  
  
  

共 1086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秋季无雨,这个“雨”不仅是指张李村干旱的田地没有雨水浇灌,还是作者借小说主人公迟中明之口所说的“目前部分群众和干部形成的一种对立情绪,象一团干燥没有水分的空气,这就需要我们现在逐渐地向大地输送一种特殊的养分。”故事中的迟中明,很想自己能够变成那滋润空气的“雨水”,并且不惜主动要求下乡代职,为的就是给基层百姓办点实事。可是他的一番好心,换来的结果却是领导的不支持,甚至被群众误解。小说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现下普遍存在的问题,干部几乎不干实事,百姓问题无人解决,群众与干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个沉重的问题,并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下一场能滋润干群关系的“大雨”呢?小说人物描写细致,故事构架稳健,反映现实问题深刻,结尾发人深思。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冰城深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316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城深雪        2012-03-15 13:33:04
  感谢支持江南,期待更多精彩!
执执念而死,执执念而生,是为众生。
回复1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47:50
  感谢编辑的辛苦劳动,谢谢了。
2 楼        文友:p平安a一生n        2012-03-15 21:11:42
  拜读一半,不加妄评,
养花,修心养性;看海,陶冶情操。
回复2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48:22
  谢平安。
3 楼        文友:p平安a一生n        2012-03-17 23:23:06
  农村基层干部难当,上难下难左右为难,农村基层工作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引起上级上上级上上上级领导的足够重视,需扎扎实实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无需空谈,无需列出一系列理论性的条条框框。只有干实事老百姓才能从疑虑中解脱出来。
   农人说话粗俗,目光短浅,俗气无知,搬弄是非,农民应该提高素质!
   小说中主人公迟中明怀着满腔热血一颗热心,虽然没有帮农民干成一件好事,但是让冯二狗、李婶、秀茹还有老李头好多人感到了他的真心诚意。农民并不是不知好歹的木头。
   在迟中明走出村,回头的一刹那间看到的一目,让人高悬的泪珠热辣辣地滚在脸上……
   文末,迟中明仿佛听到的闷雷,是作者秋后无雨无奈的期盼,也是农民的期盼……闷雷后一场场细雨滋润着作物,滋润着空气,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养花,修心养性;看海,陶冶情操。
回复3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49:37
  多谢平安的留足评点,谢谢!
4 楼        文友:拾忆聚缘        2012-03-20 15:23:31
  一个很实际的农村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主人公看厌了官场上的弄虚作假,本着自己也是农村子弟的想法,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态度下到农村。可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让他明白了要改变农村面貌搬倒农民和干部的对立情绪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艰辛。这恰恰说明了历届干部不干实事,伤了老百姓的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局的必然,烘托了每次改革的趋势;总有人付出自身的代价作为铺路者。闷雷的响起是否隐示了一轮改革的必然呢?..
  
   运用外界环境的铺垫,细微的内心活动及细腻生活化的描写,平实的语言对白,来衬托人物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是作者自居一格的文本结构,内容朴实而影响深远....赞了!
喜欢文学
回复4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50:38
  多谢聚缘,祝如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