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精品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作者:zhenbai 秀才,266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94发表时间:2012-03-18 15:48:30


   时间已慢慢逼近下午16时,消防战士展开的救援行动已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此时,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传来:在基坑的中心位置和东面靠墙边又发现了两名被困者!
   位于东面的这位被困者虽然腿部被砸伤,已陷入昏迷状态,但是消防官兵们很快将他背离了险境。而在基坑中部的被困者尽管意识十分清醒,但面临的状况却更加危险。因为他不仅浑身陷入烂泥之中,一只脚还被交错的钢管紧紧卡住,根本无法脱身。而此时基坑内的积水已经漫过了他的腰际,随时都会将他完全淹没!
   当陈松贵、王欢、沈春利等消防战士通过六米长的拉梯从高处降临到这名被困者身边的时候,他那惊慌失措的眼神中顿时闪现出了求生的光芒。为了稳定他的情绪,陈松贵和王欢一边用双手不断地挖开被困者脚下的淤泥,一边问他:“你是不是河南人?”
   “不是的,我是安徽的。”被困者显得非常听话。但是当消防战士们试图将他从钢管中拉出来的时候,他却因忍受不住疼痛而表现得相当不配合。
   为了靠前指挥,指导员张志龙顺着钢管爬向了这名被困者的位置,这时,他发现猛涨的水位已经危胁到了正在基坑底部实施救援的消防战士和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于是他立即命令,除陈松贵、王欢等几位经验较为丰富的战士继续攻坚救援外,其他所有的人员全部离开基坑底部,撤到岸上进行侦察和帮忙。
   不断上涨的水面终于淹没到了被困工人的胸部,很快就要淹到他的头部了。救援队员们意识到第一种救援方式已经不行,再利用破拆工具和其他方法进行救援也已经来不及了。望着不断上涨的水面和被困工人期待的眼神,张志龙一咬牙,走出了一招险棋:将他拽拉出来!宁断其腿,也要保住其性命!
   陈松贵立即领会了指导员的意图,为了寻求被困人员的配合,他焦急地喊道:“你要腿还是要命?”
   “命,命……”被困的工人哆哆嗦嗦地,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渴求。
   “那你就相信我们、配合我们!”陈松贵一边大声说道,一边和4位战友一齐使劲,“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当喊到第三个“一二三”时,战士们手下一松,禁不住齐声欢呼起来:“出来了,出来了!”
   被困工人很快被吊车从基坑内吊了出来,此时,他的脸上挂着一抹如释重负的笑意。消防战士一句“咬咬牙,你就活命了”的鼓励,终于让他坚持着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了出来。
   浑浊的泥水在基坑内越积越深,抢救被困者生命的有效时间已越来越少。指导员张志龙扯着沙哑的嗓子向消防战士们喊道:“我们已经成功地救出了5名被困者。大家不要放弃,继续抓紧时间再搜索一下其他地方!”
   “这台挖掘机里有人!”一声惊喜的呼叫从基坑南边传来。消防战士沈春利在一台倾翻的挖掘机驾驶舱内发现了一名昏迷的被困者,水流已经淹到了他的胸口,驾驶舱已经严重变形。
   “他好像还活着!”二车班长陈松贵闻讯靠拢过来,试图将驾驶舱门打开,却怎么也拉不开。
   “是啊,这个人还有脉搏和微弱的呼吸!”两位战士赶紧对着昏迷人员大声呼叫,对方却丝毫没有反应。
   看来只能在水下进行破拆了,陈松贵一边大声向上面的指挥官汇报情况,一边要求支援破拆器材对驾驶舱进行破拆。可是,驾驶舱内的被困人员已昏迷不醒,要保证他不致溺水,难度非常之大。
   紧要关头,王欢、张峰等消防战士及时赶到,破拆器材也被吊送至挖掘机跟前,沈春利眼疾手快地攀高接下了液压钳和液压泵等破拆工具,迅速递到了站在驾驶舱跟前的班长陈松贵手中。
   为了保护被困人员的头部,防止破拆的时候造成二次伤害,在破拆的过程中通信员王欢一直用手托着被困者的头部,防止污水进入其口鼻导致窒息。
   这时的消防战士,双腿都已经深陷在泥中,但是面临危险的处境他们没有丝毫的慌乱。在王欢的帮助下,陈松贵用液压钳成功地将挖掘机的窗框破拆,他和王欢在其他救援人员的帮助下,一手托着被困者的头部,一手抓住被困者的腰带,用力将他拉了出来。
   此时距离萧山消防中队的22名消防官兵展开救援行动,刚刚过去了30分钟。在这宝贵的30分钟内,消防队员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用最快的速度成功地救出了6名生还的被困工人,把世界上最最宝贵的生命,重新带给了这6名劫后余生的幸运者。
   年轻的消防战士们,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塌方的基坑里有多么危险。面对凌乱的事故现场、滑得难以行走的钢管和危机四伏的混沌泥水,他们并不是毫无担心和紧张,萧山中队指导员张志龙在跨越沾满泥浆的钢管时,甚至已经做好了“感觉自己要交代了”的思想准备,但是,面对危险他们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着怎样的神圣职责;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危险的基坑内有多少鲜活的生命正在等待援救。退缩一步,很可能就会丧失一次救出被困者的机会;而向危险靠近一步,被困群众的获救希望就增加了一分。他们用自己的勇敢、细心和大胆,谱写了消防战士对生命至上的尊重,实践了“赴汤蹈火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下篇:奋战300小时,捍卫对遇难者至上的尊重
  
   在6名被困者成功获救后,继续上涨的水流终于将基坑底部彻底淹没,最深处积水达到了12米,总积水量接近了3万立方米!
   更为可怕的是,涌入基坑的淤泥已达9米多高,形成了密不透风的粘稠固体,短时间内即能导致掩埋者窒息身亡!
   很显然,抢救生命的有效时间已到了尽头。此时再靠现有的器材装备救助被困人员已非常困难,必须审时度势,及时转变战略。
   “控制上涨水位,立即切断塌方现场周围的水系,全力组织调集各类水泵,尽快排干基坑内的积水!”吴兰冲支队长在现场指挥部发出新的指令,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始转为集中力量进行排涝。
   18时30分,公安部消防局指挥中心传来了郭铁男局长的四条指示:一、要求浙江消防总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二、迅速调集大型机械设备参战;三、立即调集大功率水泵全力排水;四、落实好消防官兵的安全措施,确保官兵自身安全。
   此时省消防总队的总队长张华锋、政委程永利、副总队长吕照明、曹瑞明、参谋长曹祥荣等都已经在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部局传来的指令与现场的指挥不谋而合,更坚定了大家继续奋战的决心。
   20台手抬泵和20台潜水泵很快从杭州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和全市各相关中队及社会有关部门运送到了事故现场,长长的水带如一道道白色的警戒线,在塌方现场一条一条铺设起来,40台水泵被分成5个作业面,开始一齐发力,全力排水。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马达的轰鸣声却在夜幕中响成了一片。人们期盼着,基坑内的积水快快被抽干,大家可以下去继续搜寻遇难者。
   其实在场的所有人心里都已经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即便基坑内的积水这时就被全部抽干,埋压在下面的被困人员也几乎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了。但是搜救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下来,所有消防官兵和现场救援人员心中都有着这样的明确信念: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管多累多艰难,也要把不幸遇难的工友们从冰冷的水下泥地找出来,让他们干干净净地离开。
   19时15分,不断上涨的水势终于得到了控制。坚守在排涝现场的救援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水面一点一点降落下去,心却又再次悬到了嗓子眼上,大家都在心中默念着:快点,快点。
   为了争分夺秒搜寻被困人员,在抓紧排水的同时,特勤大队又派出两名蛙人徐行成和夏剑伟下水继续搜寻。
   白天阳光带来的暖气早已散去,初冬的夜变得非常寒冷。徐行成和夏剑伟毫不犹豫地潜入刺骨的积水中,开始缓缓潜行。
   “小心点、小心点!”看到长短不一的罗纹钢东一根西一片地筋矗立在水中,等候在上面随时准备增援的消防战士们都忍不住为两位战友捏了一把汗。
   然而混浊的积水能见度几乎为零,潜入水中的徐行成和夏剑伟只能凭着触觉一点一点地搜寻过去。
   夜幕终于将大地彻底笼罩起来。而在地铁塌方事故现场,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电力工人紧急架设起来的照明灯把现场照得一片通明,一辆辆抢险救援车、消防水罐车、战勤保障车等候在塌方公路边的空地上,红色的车体上,“赴汤蹈火为人民”的白色大字分外耀眼。数十台水泵在不停地工作着,一股股污水,从深深的基坑里被抽了上来。四台大型吊车伸展着长长的臂杆,将一辆辆车子从塌陷的公路中吊出,泥水从车中“哗哗”地泄下……
   午夜零点时分,陷入塌方区的11辆车子全部起吊完毕,这为接下来的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的晚风阵阵吹来,已让人禁不住瑟瑟发抖。而连续紧张奋战了近十个小时的消防官兵们,只匆匆扒了几口盒饭,吃了一点饼干,就和衣蜷缩在了路边的草堆中。他们实在太累了,但是他们不能离开救援现场,为了提高作战效率,消防队员们采取了轮班制的救援方案,那些暂时没有救援任务的队员们,就在路边小憩一下,随时待命准备上救援现场。
   经过27个小时的连续排涝,基坑内近3万立方米的积水终于全部被排涝完毕。新一轮的搜救工作,伴随着微露的晨曦又紧张地展开了。消防队员们将绳索绑在自己的身上,开始下到基坑底部进行遇难者遗体的打捞工作。
   “一定要尊重逝者,小心谨慎地搬运遇难者的遗体!”现场指挥部再次向参与搜救的全体消防战士发出指令,要求大家在发现遇难者遗体后,利用担架和白布、裹尸袋等工具,仔细保护好遗体,确保其安全完好,并小心谨慎地将遗体运送到地面上来。
   但是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抽干积水后的基坑底部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很厚的淤泥,遇难者的遗体大都被掩埋在淤泥和钢筋之中,如何将这些遇难者解救上来,成了对消防战士们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来自特勤大队的消防队员程本和徐行成在没有任何辅助设施的情况下,靠绑在身上的绳索一点一点地往下降,终于降到了基坑底部。他们发现了一具遇难者的遗体,但是杂乱的钢筋堆阻碍了他们的前进,深深的淤泥更是充满了危险。程本和徐行成一边把随身带下来的木板铺在淤泥上,一边踩着慢慢陷入淤泥的木板向着遇难者艰难地靠近、靠近,经过足足二十分钟的努力,他们才终于靠近了卡在钢管中间的遇难者。
   两人小心翼翼地将遇难者的遗体在担架上固定好,然后再将其从钢管中间搬出来,盖好白布。经过近一小时的努力,第一位失踪者的遗体终于在11月16日上午9时被缓缓地运送到了地面。
   救援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失踪名单上的工人被一个个地找到。每挖出一位遇难者遗体,消防战士和其他搜救人员们就通力合作,将遗体妥善处理好,然后再运送到地面上。
   11月17日上午10时50分,搜寻小组在地铁坍塌现场事故基坑东北侧又发现一具遇难者遗体。这名遇难者的遗体倒挂在密匝匝的钢筋框架上,上半身深陷在淤泥中,并且四周被又高又粗又密的钢架网围困着,施救难度非常大。
   再难也要将被困的遇难者解救出来!消防队员们兵分两路开始行动,一只重型吊机吊着的金属筐里,载着第一救援小组的2名队员和救援设备,向着基坑底部遇难者的方位下降;与此同时,消防特勤人员也将救生软梯降落到了基坑底部遇难者所处的位置附近。
   一位消防战士踩着钢筋框架迅速爬了过去:“得想办法把这些钢筋锯开,否则尸体搬不出来!”
   “测试一下,看看底部的淤泥有多少深?”有人在上面提醒。
   已经下到底部的特勤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程本用竹竿插入泥中试了一下,赶紧叫道:“大概有七八十公分!这淤泥又深又稀,快把木板铺上!”
   随行的一位消防战士立即用带下去的木板铺在淤泥上方,然后手擎切割机站到木板上,开始对困住遇难者遗体钢架进行切割。
   “嗞……嗞……嗞……”切割机发出尖利的呼啸声,串串火花在钢筋架上绽放。可是消防战士脚下的木板,却在淤泥中慢慢下陷,而且越陷越深。
   “不行,我的切割机片磨损太厉害了,得换新的!”于是,重型吊机再次将第二救援小组二名队员和草垫、木板、切割机片等辅助救援设施送至基坑底部协助救援。
   12时10分,经过紧张的50分钟救援行动,救援小组在吊机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下,终于成功地将遇难者的遗体打捞出基坑。
   就这样,从11月15日下午参战,到11月28日上午撤离现场,杭州消防支队的参战官兵们不眠不休,在救援一线连续坚守了13个昼夜,整整奋战了300个小时,不仅成功救出了6名被困人员,还完好地搜寻到了17具遇难者的遗体。
   不放弃、不抛弃,要让每一位遇难者的遗体都得到最细致的保护。杭州消防官兵的这种信念,是对逝者无上的尊重!
   看到不幸遇难的亲人,在消防官兵们的大力救助下终于得以体面地离去,遇难者家属们悲痛的心灵,总算得到了一丝慰籍。
  
   尾声:英勇的消防战士,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事故带来的伤痛,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抹去,但是消防战士在抢险救灾中的英勇表现,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这篇报告文学虽然已接近尾声,我的心,却仍旧无法平静下来,一个问题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些赴汤蹈火的消防战士们,他们都是那么地年轻、那么地纯朴、那么地无畏,可是就算他们再年轻、再勇敢,难道面对种种惨烈的事故现场,就真的一点不害怕,不慌乱吗?
   在萧山消防中队采访的时候,王环、叶灵晓、王云川、殷胜萍、王璞、黄宗南等意气奋发的年轻战士们向我袒露了心声。他们说:“面对那样的场面,我们当时也惊呆了、傻掉了,可紧张也只能是几秒钟的时间,我们不能慌乱,因为下面的被困人员都在等着我们去援救!”
   多么实在的语言啊,他们不是不紧张,不是不害怕,但是他们始终不会忘记自己肩负的职责!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让百姓群众对消防战士产生了深深的信赖。
   如今的消防战士,已不仅仅是救火之神,更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无论在地震、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突发的危难时刻,还是在火灾、塌方、车祸等突发事故的现场,消防战士都是我们最可依靠的力量,甚至在许多身体被困无法脱身的情况下,大家首先想到的也都是向消防战士救援。
   英勇的消防战士啊,你们那么年轻,却肩负着那么光荣而沉重的担子,你们用最美好、最活力的青春年华,捍卫着人民群众的安康,你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共 1055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天降横祸,触目惊心,陷无数生命于危险的境地,在最危难的时刻,总会有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消防战士,战斗在生命第一线,抢救伤员,营救遇难者,同时间赛跑,与死神作斗争。文章是篇采访稿,重现了发生在杭州地铁萧山湘湖段施工现场的那场特大塌方事故,扣人心弦的事故场景,那些感人的细节,从最初的事故发生到最后成功地搜救,在难度中见证消防官兵们的意志与以生命为本的救人理念,真切展现了消防官兵的精神气概与大爱无私的品质,令人敬重。【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319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3-18 15:51:13
  作者以真实鲜活的事迹,从细节处入手,真切展现消防官兵们英勇无私的精神,让人对他们,增生了一层敬意!的确,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致敬!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