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边陲山花(七)

编辑推荐 边陲山花(七) ——花香万里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3发表时间:2012-04-06 17:59:05


   全国各地特别是渝湘两省市的人们收看《老师的背,学生的桥》这一电视节目后,按中央电视台公示的石元英家的固定电话号码,纷纷向石元英打电话联系,表示祝贺,表达敬佩之情和要向石元英学习的意向。有的人觉得打电话难以充分表达对石元英敬佩的感情,又向石元英写信祝贺与问候;对石元英治疗风湿病问题成了这些来信的焦点。
   河南省开封市新政北街15号—退休初中女教师丁立雪,4月10日看完电视,就写信请央视编导刘剑魁转给石元英一封信,向石元英介绍一种能治风湿病的炭素底棉鞋,希望石元英能像她一样把风湿病治好。
   北京兰博公司某同志(未具名)给石元英汇来《生活中来》一书,并在书的扉页上写道:
   石老师:为您感动!保重身体,它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第一。此书中有些治疗风湿的小偏方,不能代替看病吃药,只能作辅助治疗。
   河南省商水县城关乡董欢门诊部医生高长深,不仅来信而且一再来电话关心石元英的治病问题,同时汇来药物、名片,在信中谈到药物用法,并说如果服药后疗效好随时可向他打电话告知,他就再寄药来。
   上海浦东区羽山路60弄16楼101室“一位湖南人的妻子”李景在信中说:“我中学时代曾经想当一名教师,这个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我仍关注着教师和教育事业。……从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我的灵魂受到震撼和洗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是一座纯净的森林,在默默无闻地奉献,是多么圣洁、伟岸、可贵!那些只为个人着想的人,与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我为那些追逐名利的私欲者感到羞愧和无地自容。”
   山东省青岛市一个医生给石元英来信,说要携带一台电疗机来四川河组为石元英治疗风湿病。石元英觉得路途遥远、太麻烦那位医生不好,就谢绝了。
   石元英的事迹和精神是一根长藤,既牵动了全国各地的人心,也牵动了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在美华人华侨来信内容热情洋溢,情愫深深。
   请看!
   设在纽约的美国亭江中学校友总会会长郑美新,2006年5月17日来信说:美国纽约《星岛日报》综合报道有关石老师十八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一事,使我会全体会员对石老师的事迹深感敬佩,认为该会“教育下一代,树立形象”的活动,应借此事迹来开展,以带动全美华人子弟学习石老师的无畏精神,并深信全美华人子弟都会在此活动中受到深刻教育。
   该信在最后说:”我们今后如有机会,将带一批学生回国拜访石老师,希望石老师在回信时寄一张相片来。”
   在美国波士顿的华侨许保罗2006年5月20日来信(原文是竖写的):
   石老师:
   看报得知你辛苦教学,十八年如一日,深为感动,现特汇上美金壹佰元,聊表区区心意。并祝学安!
   许保罗汇来的100美元汇票,石元英不知到何处兑换人民币,去问清水坪镇邮政所,邮政所又问县邮局,才知美元汇兑业务在吉首市或张家界市才有,于是托人把汇票拿到吉首市兑换人民币去了。
   2006年暑假,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教委三家共同组织全市农村优秀教师旅游团,秀山县只有石元英一人参加。她第一次坐了火车,乘了飞机;第一次参观了重庆、长沙等大城市;第一次参观了韶山、井冈山等革命圣地。
   国内、国外,那么多人关注,那么多人钦佩,石元英仍然一如往常,谦虚谨慎,继续高度负责地干好她的工作,继续让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活到老,学到老
  
   闪光的人生在奉献。奉献,就是付出。付出,免不了损伤。石元英为学生以背作桥,患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坐骨神经痛;她又因在几千个夜晚在暗淡的灯光下备课、批改作业,长年累月地用眼过度,因而视力已逐渐减退,视物不清特别是看字模糊,视力和精力都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有时,她也想提前病退,但是,当她设想退休后的生活时,她又一千个舍不得,一万个舍不得;离开了孩子们,我的生命不是黯淡无光了吗?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生命的升值,她只有坚持到底,哪能提前退休呢?干下去,继续干下去,不到退休年龄,决不离开讲台半步!因为“天使属于天空,教师属于讲台”啊!但是她感到站讲台也越来越难。
   新课标、新课改工作,于2003年扎根落户于湖南省教育系统。
   新课标、新课改进入教育工作实践以后,谙熟传统教法的石元英对新课程、新教法不甚了了,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怎么备课,不知怎么上课,一头雾水,几番苦思。
   石元英不甘落伍,就重新学习,急起直追,遇到疑难问题,逢人便问,既问解题法,也问教学法。她下定了决心,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教学和阅卷工作中,她先后遇到了两个疑难问题。
   一个问题是:小芳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8页,第二天看了7页,第三天该从剩下的第几页看起?
   另一个问题是:小芳、小花去买书,小芳买一本差1.5元,小花买一本差2.5元,如果二人不差钱,还可以再买一本书,小芳、小花身上各带多少钱?
   第一个问题,她向同事黄香菊、教导主任何秀江询问解法、教法,听了后仍觉模模糊糊。第二个问题,她不耻下问,向儿子王盈求解,王盈只能用初中解法,石元英又问黄香菊,黄香菊用了小学解法,但谈到教学法时,石元英还是没弄懂。
   坝木小学新课标、新课改学得最好的是吴建英。石元英又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请教吴建英。经吴建英一演示,一讲解,石元英把两个题的解法、教法都豁然贯通了。
   吴建英讲的方法是演示法、联想法:第一题的演示是翻开一本书,翻三次就可得到答案,再列式计算,方法一对头,做起来就很容易;第二题的演示,是小芳、小花两人差的钱合起来,与一本书、两本书分别加以联想,方法就来了,很容易做,也很容易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的。第二题还有一个最佳的演示:某人所差的钱,就是对方身上的钱,一演示就得出答案,真可谓一蹴而就。
   石元英把新、旧教学方法一比,发觉传统教学方法有极大的局限,原来只要几根小棒就可教完初年级的数学,但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强;新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这才是可取的。她与何秀江交换了这些看法,何秀江深表赞同。何秀江对她说:“以前用小棒,用得很机械;现在用同样几根小棒,可以变换多种图形,多变换,多演示,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处很多,作用很大。”
   办公室,通道上,石元英有疑必问,逢人便问,实是求是,不耻下问。
   石元英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吴建英、尚亚萍、陈贤稀都是她的最佳学习对象,而请教吴建英的时候最多。
   石元英有疑必问,不弄懂弄透彻决不罢休;一旦弄懂,立即付诸实践。她忠于教材,思想素质、教学实践力求与新课程、新课改同步。她把新老教法常作比较,从中找出加深理解、付诸实践的突破口,随后更新教法。她年纪虽大,却容易接受新事物,反映快,理解快,实践快。她不因循守旧,意志一点没衰退,永远保持着对工作的最大热情。
   新课改重启发,也重实际动手,因而需要制作一些新教具。石元英从头学起,自己做得来的就自己做,自己做不来的就请人做。教具做好后,向年轻教师学会了使用方法,就立即使用。
   石元英制作图片、卡片等课件时,有一部分情景图、简笔画,石元英自己画起来显得力不从心,就找尚亚萍、吴建英帮着画。两个小妹妹总是尽心尽力,包石元英满意。在两个小妹妹帮助下,石元英制作了许多有关课堂作业、复习、巩固等方面的幻灯片。石元英不会放幻灯片,也向两个小妹妹学习,结果逐步学会了,还用得很顺手。
   上级部门规定每个教师每个学期关于业务学习的笔记(如新课改案例、理念的学习和分析)不少于20篇,石元英不但期期超出,而且未记载的各种方式的新课标、新课改的学习内容更是多得多。
   石元英就是这样,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她尽力去适应新的需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常常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学校安排新课程、新课改学习,一般都是抽派年轻教师;石元英年纪较大,很少外出学习,但是,她并不放松学习。她从学校找来关于新课改的光碟,自己没有CVD、DVD,就到吴建英家中去播放,一个光碟多看几遍,以加深认识和理解。她看过的光碟,有课堂设计范例,有课堂、课外学习范例,还有先进教法的范例。每当中午和晚上休息时,她都千方百计接触新鲜事物,反复咀嚼新课标,反复咀嚼新课改范例。
   实践证明:在新课标、新课改中,石元英完全跟得上趟。
   现在来看看2004年,她的绩效就炫人眼目。
   2004年春期,石元英所教的二年级(1个班)在全学区期末统考中,人平分(76.88462)第一,合格率(92.31%)第一。
   2004年秋期,石元英任教的一年级(1个班)在全学区期末统考中,合格率(100%)第一。同时,学生单科竞赛成绩获全学区一年级前十名者4人,将近占了全学区的一半!
   下面是这4名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
   一年级彭清庭92分杨敏丽91分田彩霞90.5分张文华90.5分
   这一学期,石元英获得清水坪镇学区颁发的500元奖金,在全学区获奖金额是相当高的。当这一“新大陆”被发现时,学区书记黄德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震惊。只听黄书记一声赞叹:“石元英这个一年级数学教得太好了,硬巧了,我清水坪镇一个学区100多教师,竟然没比得赢她一个跨省女教师!”
   新课改前沿阵地有一位新战士,她就是石元英。
   湘渝边大地声名远播,因为这里出了名传海外的跨省女教师。
   四川河长流不息,为奉献精神永唱赞歌。

共 869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组文字,真切地记录了石元英老师一生的教育历程和光荣事迹,那种舍已为人、甘愿自我奉献的精神,对学生是引导,对同事是启示,在家长,是千言万语难诉尽的师恩师德。文章对石老师的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上作了大量的介绍,倾心付出不计回报的品行和她高尚的作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终获得了正式的教师的执教资格,令人无比欣慰。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4-06 20:44:54
  好老师是一座金矿,蕴含着无尽的财富,丰富孩子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