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阿牛小说】特别关注

编辑推荐 【阿牛小说】特别关注


作者:阿牛先生 举人,433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75发表时间:2012-04-15 08:20:25


   …………
   由于他的坚持,女儿也同意了他的意见:“不去不去吧。不过,以后您可不能再提政府不再关心你们‘老干部’的事喽?”女儿笑着和他戏言。
   女儿去做饭,他继续他的《特别关注》;然后是儿子的杂文集,之后读《炎黄春秋》,心里总感到别扭:“《炎黄春秋》怎么总和共产党、毛主席过不去呢?”
  
   六
  
   老朱的祖辈都是农民,父亲从祖父那里继承一手高超的木工技术:打造马车;旧社会曾在中原地区开过3家马车铺——老朱常自诩:相当于今天的3家拖拉机或汽车制造厂!只是父亲命苦:年青时受父母之命娶梁氏为妻,不料梁氏夫人却在青春年华之时猝然辞世;后来,父亲继娶张氏,生下一女,就是他的大姐;张氏夫人也命比纸薄,生下大姐便匆匆离世。父亲身心残遭打击;之后,父亲又续娶陈氏,但不久陈氏夫人又饮病身亡!直到1928年,36岁的父亲苦尽甘来,与他18岁的母亲结为患难夫妻,相伴终生。
   母亲敬老爱幼,和睦乡里,待大姐像亲生女。她辛勤地操持家务,为一家十几口人(祖父祖母、大姐以及父亲的徒弟)做饭洗衣;她伺候老人,看护孩子,把徒弟们视如亲生,徒弟们也把她看做亲娘。父亲脾气暴躁,有时生气打了徒弟,母亲便拼力保护。但母亲也命比黄连,她老人家一生生育了10个子女,留下他和弟弟及五个妹妹,还有大姐,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均在二、三岁因病夭折。
   有一年,父亲在汤阴县一位名叫王保玉的老中医家里做工,两人很投缘;王先生得知父亲的不幸经历后,便赠送父亲医书(至今他还保存着王先生相赠父亲的《牛经》、《马经》、《针灸大成》、《本草纲目》等),教授他医学,父亲欣然接受。父亲除了打造马车,兼学医,善针灸,人畜皆医,好多疑难病症父亲都能一针见效、起死回生;但父亲只开药方,不收费、不售药,赢得四方乡亲的赞誉。解放后,父亲还为新中国的互助组、合作社、生产队开启木工作坊,传授木工技术,为农村的经济生产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于1971年12月20日凌晨不幸病逝,母亲也在84岁高龄寿终正寝。
   在他八九岁的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中原地区。父亲停止了他的木工作坊,带领全家逃荒。更不幸的是,爷爷在马车生意火红的时候还沾染了鸦片。父亲带着他们一家人出外打工,逃到哪里就给人家造戏车、马车。父亲打造的马车独具特色:旧社会没有轮胎,车轮子都是木制的,父亲做的马车经久耐用,尤其是戏车,走在路上车轮能够发出音乐一般的声音,颇受主人欢迎;当然,这些都是大户人家所需,所以,无论到了谁家都包吃包住,临走还会给一些小米,或散碎银子,但人家不会负责爷爷吸食鸦片。
   那一年,三妹还不满1岁,他们一家逃到灵宝县;父亲找不到活做,一家人就没了饭吃;眼看着活活挨饿,有一大户人家要收买他的三妹,“价钱”都搞好了:三斗高粱。母亲却突然变卦:“死活都要在一起!”——幸而当年母亲的坚决,不然,现在还不知三妹会流落何方!
   后来,听说家乡稳定了,父亲带领全家回到家乡。此后,父亲在家里重开马车铺,还把他送到学校上学。父亲重男轻女意识比较重,思想也比较保守,总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大姐和妹妹上学。
   再后来,父亲又在家里添置了土地和耕牛,一家人的生计就不成问题了。
   土改时,大姐已出嫁。父亲响应党的号召,带头交出土地和耕牛。新政府看他有文化,安排他到学校教书,主要工作就是扫盲;弟弟和妹妹也都上了学——这年他还不满18岁。次年,政府又安排他到县简易师范进修;接着,开国大典,举国欢腾,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建国后,爷爷戒掉了鸦片,一家人总算安定下来:有饭吃,有地种,有房住,有学上,还有安全感……
   接着,他从简易师范毕业;因他踏实好学,成绩优秀,属于“根红苗壮”,党和政府又把他推荐到师范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县一中工作,之后和老伴结婚成家。
   老伴是一位大家闺秀,学校领导介绍的,小学教师,俩人一见如故;这样,老两口一路走来,一晃就是几十年……
   所以,老朱一生对党充满了感恩和敬仰。过去一直搞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他没机会能入党,也自觉和党员距离很远;不过,党和政府对他的工作成绩没有视而不见,给他安排了一个县政协委员,之后是常委,直至副主席,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工作到66岁才正式“离休”。之后,在他积极迫切要求下,党组织正式接纳他为一名共产党员——那是1997年的七月一日,和香港回归同一天,这是他一生最幸福荣耀的日子,他在把这个日子聚焦为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孙子打电话来了,女儿把手机拿给他。
   骨折以来,儿子一家天天打电话问安。女婿曾给他买过手机,他不用:“也没有什么事,打什么电话?”有事就用家里的固定电话;所以,这次女婿没有强行给他买笔记本电脑。而他现在不能“自主”了,儿孙们的电话都打给女儿,然后交由他接话。
   接到孙子的电话,老朱很是开心:“让桐桐跟我说话。”
   桐桐是他的重孙子;人老了,就想的是下辈人。
   孙子说:“桐桐补课去了,晚上让桐桐和您视频啊!”
   又是问安祝福——除了这些,还是这些;心意领了,可是,俗不俗?
   他总是说:“你们别担心我,做好你们的事情,没事就别浪费电话费了。”
   刚挂了孙子的电话,外孙女又打来了——烦不烦?
  
   七
  
   又过了一周,女儿说:“你们单位又来电话,说本周六早上七点前必须到县医院参加体检,否则就停发退休金了。”
   老朱放下手中的《特别关注》,摘下眼镜——这一次,他恍然了。
   那是7年前,2004年春天,全县组织一次大检查,叫“财政大清查”,要求各单位对所有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照集体相、拍摄近照,还要求本人亲笔填写一张个人履历表:目的是要堵塞财政“黑洞”,清查那些人已亡故仍然领取工资或退休金的人员,说白了,就是看看你是否死了还在领取着财政工资……那一次,据说全县清查出十几个死人领工资的事例,还有吃空饷的。老朱的两个同学被查了:一个是在农村教书的老夏,过世3年没上报,给查出来了;一个是在什么局任职会计的老马,他10岁的孙子吃了5年的空饷……
   ——这次是不是也是这样,借口年终体检“特别关注”关注?
   只有服从组织安排。
   体检前必须空腹。这天一大早,女儿为他穿好衣服,女婿在单位借了一辆面包车,还临时请了两个小伙子帮忙。大家把他和轮椅从四楼抬到楼下,之后,又把他和轮椅抬上汽车,风尘仆仆来到县医院。
   单位领导、人事局、教育局领导都在。因为他们是“补检”,需要等,等给别的单位体检完毕,才能挨上他们。
   好在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同事、老领导、老熟人、老学生,当然,他们有些不在教育系统工作——看来,这次和7年前一样,凡是吃财政饭的都在“被”体检之列。
   久违的大家像过年一样兴奋,畅所欲言。麻局长精神气色都很好;辛校长换了膝盖骨;老万中风瘫痪了,也是儿女们推着轮椅过来的;老古两次脑梗,走路说话不着调;老唐糖尿病后遗症,两只眼睛几乎失明;老胡歪嘴斜眼都不认识他了;还有那个顾德英,他的学生,在法院工作,还是个副院长,说今年春天得了心脏病,在北京做了“搭桥”手术;小赖也是他的学生,做过财政局长,退了,病恹恹的,脸色乌青,说是去年患了“亚急性肝坏死”,从死神那里逃了回来,现在每月还得吃一千多元的药,最近在服用保健品;小牛老师虽然精神气色还好,大概也有50多了吧,也拄着拐,问他,他说得了股骨头坏死,医生让他股骨置换,需要6万元,没换;马有信也来了,他女儿用三轮车带他来的,看不见路。还有辛峰,也是他的学生;这孩子从小贪玩,不知道学习,初中毕业上了技校,烹饪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县委食堂做厨师,也快退休了吧;5年前脑血栓,在医院昏迷3天3夜,差点没回来;辛峰见到老师,当然很激动,说:“有好几个在学校学习比我好得多的同学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到企业工作,后来都下岗了,还不如我呢!”他还说,在县委食堂工作,烟酒都是公供,养成了抽烟喝酒的习惯,每天5包烟、一斤多的酒,与此后的“三高”和脑血栓不无关系……他们这些人都是上次没来参加体检的,大多数健康的同志已经体检过了。
   大家聊得很开心,老朱也从来没有如此开心过。
   10点多的时候,一个人事局的领导过来告诉他们:“今天轮不到你们了。医院准备有套餐,你们先过去吃点套餐,然后回去等候通知吧。”
   这就纳了闷了:“不是你们通知我们来的吗?”大家议论纷纷。
   领导说:“这是他们通知有误;只有这样了。”
   用过套餐,大家一一握手道别。女儿女婿们又把他和他的轮椅抬上汽车。
   ——看来果真又在“查人头”啊!
   老朱又想起一件事:几年前,哪个地方记不准了,他们也是每年年终都要给退、离休老人照相片;有的随儿女居住不在本地,那就必须按照要求,让本人手拿指定的报纸或当期的杂志照相,然后把照片寄回单位,上交组织,以“验明正身”——前几天,老朱还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有一个地区把高科技引入年终“盘点”:以后的年终“验身”使用指纹验点……
   呜呼哀哉!你老朱还巴望人家“特别关注”您这个“离休老干部”呢,人家现在财政吃紧,没功夫“关注”你的“生活”,而是“特别关注”你的“死活”啊……
   老朱竟突然联想起半年前死去的弟弟,不禁慨叹:“老弟你好苦的命……”
  
   八
  
   早饭后,女儿上街购物,老朱便坐在电脑前关注他的“特别关注”;听到屋门声音,他知道是女儿购物回来,没在意。
   “老爸,您看谁来了?”
   老朱转脸看去,眼睛一亮:是二妹夫妇,激动地摇着轮椅过去。
   二妹夫妇赶过来,拉着他的手:“大哥,您怎么样了?”
   “坐了坐了。”老朱让过二妹夫妇坐了,女儿给他们沏了茶水,老朱说:“给你二姑、姑父做鸡蛋水,他们好吃鸡蛋水——这么远,几十里路,咋来的?”
   “现在坐车很方便,十来分钟一班。”
   “也不打电话让去接你。”
   “你接我呀?”二妹和他打哈哈。“你现在怎样了?”
   “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嘛!没有一百天好不了,何况我都八十了!二妹,你比我小两岁,今年也七十八了,还来看我!”
   哥妹俩拉起家常。
   二妹说,家里都好。老大老二还在盖房班做瓦工,老三还在跑运输,刚被选作村长,老四还在南方打工,儿媳们都在村上的厂里上班。大女儿两口儿今年养了一百多头猪,二女儿还在跑药,三女儿的商店还凑乎。
   “他们都行,大哥您别操心。”
   “你现在呢?”老朱问妹夫。
   “还在村上打扫卫生,一月600元。”妹夫说。
   “还在干呀?干到啥时是个够?”
   “他歇不住,一歇就出毛病。”二妹打哈哈。
   “你们轮到谁家了?”
   “老三家。”
   “还是一月一换?”
   “哦,现在吃喝不愁,多享福啊!”
   老朱眼圈一酸,想落泪。
   是啊!那时候,父亲带着他们全家逃荒的情景又浮现他的脑海,恍若昨日……
   大姐和5个妹妹都生活在农村。老朱15个外甥15个外甥女,今天这个结婚,明天那个盖房,还有孩子们上学,都要来找他这个“有本事”的大舅借钱。自己也真的是没多大“本事”,尽其所能了。那年,大外甥在县城卖家里责任田种的桃子,被城管和税务几家执法部门罚款,来找他这个“有本事”的大舅。这样的事还好处理,那些人大多是他的学生。可是有些事就有些难为情:老妹的儿子学习不好,非要当兵;老妹说当兵需要花3万块钱给人家送礼,求他这个“有本事”的大哥帮助;老朱不好意思向人家开口求情,羞涩地把家里仅有的1万多元给了老妹。大姐有病住院,子宫癌,外甥把积蓄花光了还不够,老朱也把积蓄全部拿出,之后还向同事伸了手,也没有留住大姐……
   老朱从兜里摸出200元钱塞到二妹手里:“自己买点东西,多保养自己,别心疼钱。”
   “大哥您别操心我,我不缺钱。”推着不要。老朱硬塞到二妹口袋里。
   “老爸,小曹打电话说厂里有事,中午不回来了,咱们吃饭吧。”
   小曹是女婿。
   “当!当!当!”
   有人敲门。开了门,大侄子提着两个沉沉的编织袋进来了。
   弟弟生养2子1女。大侄儿养了一儿一女,两口儿都在村里一家个体企业上班,一月能挣一千多元。前年弟弟的孙子结婚,女方除了要4万元彩礼,还要求盖一座楼房,需要二十来万,否则不结婚,可把二弟难为的。老朱让女儿、儿子共同凑集,二弟盖了楼房、娶了孙媳——老朱一直认为,半年前二弟突然得病去世,跟这事有关联,所以老朱对这个孙媳一直没有好感。现在政府又要查人头,二弟的退休金又要没了——咳咳!
   “来就来了,还拿什么东西!”老朱埋怨侄子。
   大家坐了吃饭。
   “你妈身体怎么样?”
   “我妈很好,在家里做饭洗衣,还在院子里种了各种蔬菜,这不,我妈让给你们捎来的,各样都有,我妈说市里的菜太贵。”

共 1873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有了《特别关注》,双脚不出户,也知天下事。老朱拒绝女婿为他买笔记本电脑,不能上网,只有躺在轮椅上关注他的“特别关注”。这一份“特别关注,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令人感慨。【编辑:上官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2-04-15 08:20:59
  令人心凉的特别关注。
联系QQ:1071086492
回复1 楼        文友:阿牛先生        2012-05-21 22:16:53
  您好。
2 楼        文友:铁禾        2012-10-22 23:44:22
  好的作品总是闪闪泛光,以一些内在的东西击中读者的神经。
铁禾
回复2 楼        文友:阿牛先生        2012-12-11 18:57:55
  您好。谢谢您的光临。
3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3-02-15 08:12:53
  您好!您已符合“江山之星”的条件,请您速将您的照片和简介上报到上报江山文学办公室qq邮箱:1597475581@qq.com。谢谢您的合作,不尽事宜可以点开参照其他人的“江山之星”。谢谢您的合作!以这个邮箱为准。
爱好文学发烧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