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评刘邦和项羽

精品 评刘邦和项羽 ——兼论人生的起伏


作者:朱俊 布衣,38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08发表时间:2012-05-09 10:36:13


   刘邦任人唯贤,不拘小节;项羽刚愎自用,气量狭隘。同是英雄,为何差异如此之大?阅历自然是非常重要。不同的经历决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用人策略与心胸器量。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贵族就要有贵族的风范,贵族的颜面,贵族的自尊。那个书生提了一个很得意的建议,却不被采纳,于是骂项羽“沐猴而冠”,伤及了项羽的颜面和自尊,触及了霸王容忍的底线,自然只能被拉出去当菜,煮熟了。风范、颜面、自尊,这些本是浮云,都是虚无之物,对有些人来说轻于鸿毛,对有些人来说却是重于泰山。项羽就是被这个贵族的身份所拖累,自尊心太强,以致刚愎自用,处处都要自己说了算,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观点被驳倒。刘邦本是一个地痞流氓,自幼和小混混一起长大,到酒店吃饭不给钱,看见美女轻浮几句。连刘邦的老爹刘太公都看不起他,经常骂他他没出息,赚不到钱。人都混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看不开?还有什么颜面要维护?还有什么足以伤害他的自尊?刘邦一生经历了太多挫折,只要尚存一线希望,可以不择手段,只求东山再起。项羽一生过于顺利,垓下惨败,令他无法承受。虽然一个亭长备船让他过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却说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颜面和自尊对于项羽太重要了,也太沉重了。
   当刘邦还是一个小小亭长之时,有几个人看得出他最终能够成就大业?当项羽27岁称霸诸侯之时,又有谁能看出他会在30岁自刎乌江?刘邦的亲爹从小就看不起他,但是有一个人却在刘邦尚未发迹之时便看出他的不凡,这就是他的岳父吕公。吕公为了避难,带着一家老小定居沛县。县里的官员和豪绅听说来了贵客,便来凑钱喝酒搞聚会。萧何负责收礼金,按照规定,凑钱不足一千的只能在堂下喝酒,凑钱超过一千才能到堂上高座。刘邦这个流氓喜欢凑热闹,这回也来喝碗酒,一进门便高喊:“泗水亭长刘邦贺钱万。”其实一个子都没带过来。一个小小亭长,薪水微薄,只够自己不饿死,当然不可能拿出这么多贺礼。阅历丰富的吕公自然也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但是吕公看重的是刘邦的胆量和魄力。敢说如此大话的人肯定不是凡人。走近一看,精通相术的吕公更是惊叹刘邦的面相,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面相,于是吕公就把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吕公得了这个女婿,非常得意,可吕公的老婆非常不高兴。以前县令上门给自己的儿子提亲,吕公都不答应,说要找个更好的亲家。这回怎么把女儿嫁给一个只会空口说白话的小亭长,何况这个刘邦比吕雉足足大了15岁,这是在给女儿找干爹还是找夫婿?吕公笑着说:“你以后就明白了。”刘邦称帝后,没有忘记吕雉这个结发妻子,封她为皇后。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吕氏一门也曾一度位列王公。有些人的成功是先靠实力,后看眼力;有些人的成功是先看眼力,后靠实力。吕氏一门就是首先选对了一个金龟婿,而后才有了更多的机遇和财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道上,选对一条路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很难回头,当初的选择就决定了今后的人生走向。走错了一条路,再想回过头来重新走,转身一看却是一片迷雾,无法后退。有些道路看似前途坦荡,在不远处却是荆棘丛生;有些道路看似迂回曲折,在不远处却是柳暗花明。选人也就像这选路一样,要三思而后行。选好了就是把赌注压下去了,不能再反悔。在人生的大赌局上,有人的赌注是婚姻,有人的赌注是仕途。如何获得最后的成功,全看各自的眼光。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贵人,可遇不可求。在贵人尚未发迹的时候,你碰巧和他交往热络,日后自然比别人受到的礼遇更高。
   有人说刘邦心狠手辣,六亲不认,是个小人;项羽虽然有勇无谋,但是重情重义,是个英雄。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狼狈而逃,途中为了减轻马车的负重,不惜将亲生儿女推下马车。刘邦自己不心疼,赶车的夏侯婴实在看不下去,没见过这么狠心的父亲,都说虎毒不食子,原来帝王毒于虎。刘邦几次把孩子推下车,夏侯婴每次都把孩子抱上来。垓下之败,项羽同样面临了穷途末路的困境,面对爱妾虞姬深情落泪,演绎了一段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虞姬之死,令项羽心灰意冷,斗志消沉,最终自刎乌江。虽然刘邦确实无情,项羽确实重情,但是最终却是冷血战胜了热血。刘邦成立了汉朝,为民族的统一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汉族的强大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刘邦出身贫苦,深知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统一后大赦天下,废除苛政,解放生产力,凝聚了民心。江山一统,始于秦皇;华夏同心,功在汉祖。这样的人物不算英雄,怎样才算英雄?
   刘邦和项羽,不一样的英雄,不一样的豪爽。刘邦是冷酷的草莽英雄,项羽是血气的侠义英雄。刘邦是江湖老大式的豪爽,粗旷豪迈;项羽是武林大侠式的豪爽,重情重义。
   总结刘、项二人的成败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阅历,二是年龄。年龄越大,阅历越深,行事越稳重,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那么人是否必须到了中年才能成熟稳重?这倒也未必。同样被人称为霸王,同样都是江东俊杰,同样都是不满30岁的少年英雄,项羽信不过范增,孙策却信得过张昭。孙策的父亲孙坚原是讨伐董卓的先锋,屡立战功,却是英年早逝。孙策不得不屈身在袁术帐下,身怀济世之才,却不得重用,只能委曲求全,默不作声。后来孙策用先父在都城枯井中捞上来的玉玺作为抵押,才从袁术军中借来数千甲士,称霸江东,自立门户。项羽自从起兵反秦,便是叔父项梁手下的二把手和接班人,当然不必忍气吞声,自己又是骁勇善战,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根本不知道人生为何需要忍耐和变通。拿孙策和项羽一比,不难看出,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中,阅历的重要性大于年龄。只要阅历够深,可以弥补年龄上的不足。凡是身怀绝学的人才,都有一股不同于常人的傲气,往往会过于清高,不近人情。但凡不满30岁便能年少老成的人才,必定承受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楚。孤傲的内心在岁月的无情摧残下,变得黯淡无光。在黑暗中经历无数难熬的苦楚,终于练就坚不可摧的意志。曙光乍现,内心重见光明。同是一颗坚强的心,同是一身的傲气,与以前的孤傲相比,却又多了几分韧性。
   少年得志,未必总是幸运;少年失意,也未必总是不幸。人生不经历起伏和挫折,就难以充分领会做人的道理。骄阳能促使作物茁壮成长,挫折便是催人成长的那颗骄阳。不遇高山,不知迂回;不涉深潭,不知曲折。人生的道理,尽在“迂直”二字之中。处事的谋略正是在人生的迂直之间领悟而来。最大的谋略是智取,而不是强攻,以迂为直,以柔克刚。人要刚直,并不困难,大多数人生来就会;人要迂曲,那就非常困难了,必须从小经过磨练才行。没有强大的外力影响,钢铁不会歪曲;不经历艰难困苦,人的意志不会有韧性。没有原则,你会被人瞧不起;不会变通,别人会对你敬而远之。人要有原则,更要有变通。过于坚持原则,不懂变通,只能到处得罪人,吃力不讨好,自己做了坏人,让别人做了好人。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变通,这个尺度就像做菜的火候一样,需要自己去掌握。
   人生经历起伏是好事。很多道理并不是你看几本书就能领悟,而是必须在人生的起伏之间才能心领神会。当你衣食无忧,生活优越的时候,你很难体会到底层百姓的心声,甚至会不屑与弱势群体为伍,更不懂得什么叫换位思考;当你自身也沦落为弱者时,才能领会到平民百姓的疾苦,才知道什么是同病相怜,才懂得原来人的头脑不仅仅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在惊涛骇浪中舍命求生,奋力一搏。风暴过后,雨过天晴,心灵重归平静之时,一切就都看开了,豁然了,彻悟了。
   最完美的人生之路是大写的“N”型:安乐的少年,便于积累学识;坎坷的青年,便于磨练意志;探底回升的中老年,运用年轻时获得的学识和意志,成就自己的功业。最悲惨的人生之路就是小写的“n”型:一帆风顺的青少年,一路走高,无忧无虑;一塌糊涂的中老年,急转直下,晚景凄凉。
   眼前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往往不会是完美的人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的旅途有太多的未知数,在年轻时多栽几个跟头未必是什么坏事。年轻力壮之时,骨头最健朗,只要不是致命伤,一般摔不死,总能痊愈。由于有了经验,以后再遇到坑坑洼洼,你就懂了避让,不至于栽大跟头。最怕的就是年轻时一帆风顺,中老年突遇变故,没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再也爬不起来。当然,也有人一生都很顺,但是这些人中很少有特别大的成就。成就越大,需要冒的风险也越大。你在近海捕鱼,只为养家糊口,浅尝辄止,自然很难遇上大风浪,准备一条小船就行了;你要远洋捕捞,做大买卖,自然不可能永远不遇上暴风雨,必须准备一条坚固的大船才行。渔船是捕鱼的资本,阅历是人生的资本。想做人生的大买卖,需要在人生的起伏之间积累丰富的阅历。
   (2011年1月23日)

共 8782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篇文章,作者以史实为引,深析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前因后果,以两人的成长经历、对人处世之风、人性人品等,深入分析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给出客观理性的评价,于其间归纳人生创业的经验,存其精华;以失败事例总结教训,可供借鉴。文章以古涉今,理例结合,既有着个人情感对于“英雄”二字的认同标准,又有着对人生、对历史理性的认识和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含理深刻,蕴理丰富,彰显作者的文字功底与才识,值得注重!【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1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5-09 10:39:47
  品历史,话人生。以史为鉴,探溯本源,并深入分析,获取人生经历,从中得出客面的结论,折射出深刻人生哲理,可供学习借鉴,值得一读!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朱俊        2012-05-15 20:20:30
  谢谢冰煌美女点评!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5-10 13:45:56
  此篇文章,作者以史实为引,深析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前因后果,以两人的成长经历、对人处世之风、人性人品等,深入分析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给出客观理性的评价,于其间归纳人生创业的经验,存其精华;以失败事例总结教训,可供借鉴。文章以古涉今,理例结合,既有着个人情感对于“英雄”二字的认同标准,又有着对人生、对历史理性的认识和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含理深刻,蕴理丰富,彰显作者的文字功底与才识,值得注重!【编辑:冰煌雪舞】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3 楼        文友:疏帘        2012-07-11 22:06:11
  读来,只觉惆怅。甚感人生无奈。
冷暖自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