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井口逸事

精品 井口逸事


作者:杜若甫 童生,76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34发表时间:2012-05-18 08:00:11


   “四斤肉”端过饭盆,央求大师傅,“再给盛点吧。”
   大师傅抡了抡手里盛饭的大勺,说:“不行,这是制度,一人一份。”
   “四斤肉”不肯走,继续缠磨大师傅。
   大师傅拿起大勺将饭食舀进饭盆,递给别人,却不理会“四斤肉”。
   把“四斤肉”撩得急了,破口就骂:“你牛什么,当是吃你家的了,还不让吃,不让吃我找矿长去。”说完把饭盆摔在地上,拂袖而走。
   “四斤肉”还真有个本事,果然就去找了矿长。
   矿长听说了此事,很为重视,跟后勤部门的发了话,以后让矿工们升了井,随便吃,尽饱吃,工人们劳累了一个班了,他吃能吃多少,不能在吃的上面让大家有怨言。
   “四斤肉”这下得意了。每次到了营养餐厅,都要用筷子把饭盆敲得叮当响,而且专找上次那大师傅,让大师傅给他盛饭,吃了一回再接一回,打着饱嗝才肯离去。临走,还要乜斜着眼挑衅地看上大师傅几眼,那意思是说,你不是不让吃嘛,看我能不能吃得上。
   大师傅也拿他没有办法。
  
   舞红袖
  
   卓雅是一个80后女孩。
   80后的女孩,满脑子充斥着各式各样绚丽的梦想,但是梦想照耀不了现实,卓雅学校毕业后,本指望有一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却阴差阳错地进了矿上的灯房班。
   卓雅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千般呵护万般爱地一路把她带大,送到省里的艺术学院专修舞蹈专业,好不容易熬到学校毕业,父母又放心不下她远走高飞,想尽了办法叫她回到矿山工作。
   一开头,卓雅死活不愿意,一是过惯了城市浮华的生活,心也跟着跑野了;再则,卓雅在学校处了一个男朋友,两个人虽然天南地北却想着走到一起。
   然而,现实生活却骨感到无血无肉,毕业后的卓雅在省城走东闯西乱投简历,也始终没瞧见工作的影子,更可气的是男朋友回到老家找好了工作,给出的答复是:要么跟男方回老家,工作依旧个是未知数;要么就吹。
   这边,父母已经在矿上费尽周折为卓雅解决了工作问题。老实说,灯房的工作不算好,但也不算差,要知道,女工在矿上是很难安排的。卓雅一赌气,也就上班了。
   回归现实,卓雅反倒很平静了。灯房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卓雅上手也很快,无非发灯、收灯、充电、维护,做一些相关记录,最累的也就是打扫卫生。
   只是卓雅心头仍有隐隐的痛。和男朋友拜了,谈不上伤心,谈不上绝望;和牵手多年的舞蹈梦也拜了,心底却不免有些惆怅和落寞,总感觉有什么情愫难以割舍。
   上下井的矿工们经过灯房,瞧见了新人卓雅,都纷纷眼前一亮,免不了停下来多看几眼,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还故意和卓雅搭讪,引得后面许多人跟着起哄,嗷嗷乱叫如一群发情的狼。
   卓雅的班长,是一个即将退休的女工,在灯房干了好些年,威望很高,她瞧见这情形,赶紧走过来,给卓雅解围,“小兔崽子们,不赶快下井,都在这乱嚷嚷什么?”
   这帮年轻人们才各自散开。
   卓雅的心中对班长很是感激,不由在心里和班长亲近许多。
   班长见卓雅工作勤奋,只是情绪不高,就主动和卓雅攀谈,了解卓雅的情况后,笑着对卓雅说:“咱们的灯房班,可是井口的文明窗口,你看墙上的许多荣誉,都是流动的红旗,是灯房班几代人打拼出来的。只有为矿工服好务,让矿工满意,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呀。”
   卓雅点了点头。
   班长又说,“你学的是舞蹈,一定很喜欢跳舞吧,咱们矿上工会搞活动的时候,我推荐你一下。只要用对地方,人人都是人才,这不是企业的人才观吗,年轻人没必要死栓在灯房呀。”
   卓雅还是点了点头。
   后来,果然因为班长的举荐,矿工会好几次都借调卓雅,搞一些文体活动,卓雅有了用武之地,在舞台上展示翩翩的舞姿,深受各届好评。
   矿工会主席就找卓雅谈话,有意把卓雅调到工会。
   但卓雅有些犹豫,她心里颇为矛盾,一方面渴盼着登台表演,一方面又舍不得老班长。
   老班长听闻了此事,很为卓雅着急,就说,你这个孩子傻呀,何必陪我站岗,你前面的舞台大着呢。
   可卓雅还是没痛快地给工会主席点这个头。
   僵持间到了年底,老班长退休了,卓雅哭了……
   又一次,工会举办晚会,卓雅亲自编排了一个舞蹈《光明颂》,就是借助于肢体语言,赞美像老班长一样的许许多多的灯房女工。卓雅身穿红色的带有夸张色彩的舞衣,甩起长长的水袖,忘情地扭动身躯,她把自己幻想成了和老班长一样的许许多多的灯房女工,她同她们的身影交融在一起,翩然起舞,如惊鸿,如游龙,而她的眼里早已饱含了泪水。
  
   顺口溜
  
   李师傅会说顺口溜,句句还都是自创的,而且说起来有滋有味,有腔有调,这怕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见过李师傅的人,都觉得他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个子不高,眼睛不大,穿着一般,不苟言笑,几乎没什么起眼的地方,扔进矿工堆里就找不着了。
   但,李师傅身上具备吃苦耐劳的秉性,加上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也促使他办成了不少事情。
   年轻时,和一大帮工友一起参加了工作,有人不休息,他也不休息,有人出满勤,他也出满勤。评先选优的时候,有他还好说,没他便非要找队长们理论一番不可。
   到后来,别人都成家了,他也从老家娶回来个媳妇,生了满家儿女。落实农转非户口的时候,他家的小儿子不符合计生政策,他硬是胡搅蛮缠,东拉西扯,说人家这情况都能办得,为啥我就办不得。办到最后,举家的户口都被他迁到了矿上。
   前段时间,省里的文工团组织到矿文艺巡演,在井口就地表演了一些节目。唱歌了跳舞了,李师傅倒不大喜欢,引起他注意的是一段打快板,那个中年人词背得滚瓜烂熟,气出得抑扬顿挫,字正腔圆,风急云缓,生生把李师傅折服了。
   佩服归佩服,李师傅的内心还是有点想法,同样都是人,都长得俩眼睛一张嘴,他能说了,为什么自己就说不得,难不成说几句顺口溜比下井还累人?
   萌生了这个念头,李师傅寝食难安,第一要务便是搞创作,写什么呢?思来想去还是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吧,不如就写井下的矿工,通过自己多年的体验,手濡口染如何劝戒他们遵章守纪,安心上班。
   李师傅一心谋在这上面,常常是加班熬夜觅句子,开头摸不着门路确实是难以下手,可他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井下的事情见多识广,又有满腔的热情来编排,写着写着竟也得心应手起来,一篇一篇如井喷般接连问世。
   如他写技术员的句子:
   班前会细准备各项措施要教会
   再如他写安全员的句子:
   穿得厚走得慢一步一步查隐患
   写得都很紧凑、凝练。
   妻子和孩子却不知道他每天忙什么,他将写好的稿子叫念高中的小儿子用电脑打出来,大家才知道他事情的端倪。
   看到打印稿,李师傅十分高兴,接着自各对着镜子进行演练,既把镜子里的自己当成了演员,一板一眼地表演;也把镜子外的自己当成了观众,欣赏着其间的一唱一叹,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也着实下一番冷功夫。
   李师傅终于在井口推出了他的作品:
   乘坐猴车先挂椅人员间隔十五米
   乘坐猴车别摇摆小心摔倒把脚崴
   发现前方有掉道立即下车要警告
   发现前方有事故立即下车拉保护
   …………
   大伙都很吃惊,真没想到李师傅有这两下子,当下聚拢了一大帮的人,李师傅还没说毕,已是一片欢呼鼓掌。
   李师傅更来了劲,写出了新作就要在井口义务演出。
   一次,矿党委书记下井,他拦住了书记,要给书记表演一回:
   三月花开红满山阳光明媚多灿烂
   春风杨柳千万条我矿安全创新高
   …………
   书记一开头没整明白什么意思,吓了一跳,等仔细听完,把个书记也逗乐了,立马做出安排,一是要奖励李师傅,二是邀请李师傅到井口广播站录节目,把他的顺口溜传到井下的巷道里去。
   从此,隔三岔五的,井口不仅有了他不知疲倦的身影,井下广播里也有了他悠韵深远的声音。
  
   七小舅
  
   队里的人都知道,老七是个有意思的人。
   老七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老七老七,大家伙都这样叫着,可老七既不姓七,也不叫七,更不是在家里排行老七,究其原委,竟没有一个人能说上个根由来,问谁谁也不知道,都只是咧嘴一笑,跟着大家伙照样叫老七。
   想来这老七的“七”,应当是含着点“七成”的意思,“七成”是什么,就是只有七成足不够数,这是这里独特的数落人的语言吧,类似于骂人的“八毛”、“二百五”等措辞。
   老七刚结婚的时候,就有点不把性。某一个月倒班上零点,他不想上班又不想在家听媳妇唠叨,便每天准点从家里出来,找几个赌友彻夜玩牌去,天亮后,一干人等都困了各自散开,老七也到澡塘洗把脸,专门将头发弄得湿漉漉的,回家好糊弄媳妇。
   老七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熬夜“上班”,一个月下来,不仅没给家里交工资,还跟媳妇要了不少钱。媳妇就追问老七怎么回事,老七编不上理由只得骗媳妇,说是都叫该死的队长给扣了。
   媳妇很气恼,背着老七到队部找队长理论。队长已去换衣服要下井,媳妇又撵到井口,总算把队长等住了,拦住队长张口就要钱。一个堂堂大队长,在井口被一个年轻女子围住要钱,马上引得众人围观,队长很是尴尬。好不容易问清了情况,气得队长也破口大骂,“老七,这个小舅孩,真他妈不成东西,我还没找你算旷工的帐呢。”
   经过这件事,媳妇学精了。每逢老七上零点,都要亲自把老七送到队部去,另外,老七再说队里扣钱的事,她都要落实清楚,不敢贸然找队长了。
   队长见了老七,看他不成材的样子,总是气得牙痒痒的,免不了张嘴就来,“老七,你这个小舅孩呀。”接着,非要循循善诱教育老七一番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可。
   小舅孩,小舅孩,这成了队长的口头禅。
   老七在媳妇和队长的管教下,习性改了不少,上班也匀实多了,可还有点满不在乎,心想,小舅孩就小舅孩吧,你要真是我姐夫还好呢。
   老七打着小舅子的幌子,还真办成了一些事。
   一次,井下设备坏了,要在井口材料超市领个配件,恰好队里的保管不在,队里派老七与另一人同去,手里虽有领料单,可发料员不认识他们,要等队里的保管来了再说。那样的话,肯定要影响井下生产的。
   老七这时候急中生智,对发料员说:“这可是我姐夫让我来的。”
   同来的人也马上反应过来,说:“是呀,队长家小舅孩,不信你打电话问问。”
   发料员瞧了半天老七的神情,将信将疑,最终还是发了料给他们。
   队长听说了此事,倒也不恼,踢了一脚老七,说:“你个小舅孩,就知道招摇撞骗。”
   还有一次,队里面创高产破了记录,矿电视台要报道队里。为了追求效果,记者实地到井口采访矿工,矿工们都是底下说得喧,见了镜头就怵,张大嘴巴只顾冒气,半天也憋不出个屁来,却惟有老七能出了这个眉眼,夸了队长一堆好,又不忘攀亲,一口一口我姐夫,姐夫长姐夫短的。
   队长看了电视后,觉得有点滑稽,但还是十分满意,叫来老七,问道,“老七你个小舅孩,我啥时候成你姐夫了?”
   老七不慌张,消消停停地说:“看,又不是我自各要求的,不是你刚才叫我小舅孩的。”
   队长乐呵呵得没话说。
   “七小舅”把个队长也说住了。
  
   八眼猴
  
   八眼猴,听起来怪怪的,可这既不是一只猴,也不是一个长了八只眼的怪物。
   那么,八眼猴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还是先来搜索一点线索吧。
   前些时候,矿上为了营造群防群治的大安全氛围,专门开辟出井口过道的二三十米地方,积极构建井口安全文化长廊。说穿了,就是叫矿上各家单位的舞文弄墨者,绘制一些主题鲜明的书画作品,装裱在墙上,烘托气氛,也好让上下班的矿工们,经过这里时耳闻目染受点教育。
   没过多久,安全文化长廊便在井口亮相了。矿工们驻足于前,连说带笑,只见那书法作品字迹遒劲字意深长,漫画作品幽默诙谐给人警示,大多数人看完也就散了,甚至都不去关心署名的作者。只少有的几个明眼人,看遍了书画,又看遍了作者们,摇着头说,他们哪里有这水平,还在这显摆,这里面的一大半可都是“八眼猴”的真迹呀。
   看来,这八眼猴是个书画的高手,要知其底细,还得细从头说。
   八眼猴初中毕业后,在家里待着没事,正好矿上招农民轮换工,他想了想,自己符合条件,又不惧吃苦,便也打消顾虑,毅然来到矿上。
   他长得精瘦,又是属猴,一次,下班洗澡时,班里的伙计见他脊背上大大小小长着八个瘊子,就给他起了个“八眼猴”的外号。
   他也不恼,听天由命。在乡下的民俗里,背上有瘊子就意味着要受一辈子罪,况且他还是八个,这他知道,但受罪的命谁又能改变,还是脚踏实地地受吧,说不定还兴许能受出个名堂。
   还真让他受出个结果来,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的工作苦尽甘来转了正,孩子也有出息考上了大学。
   八眼猴常常劝戒孩子,只要功夫深,没有办不成的事。他老爱拿他的毛笔说事。其实,他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后来,他没再上学就胡乱参加了工作,可这爱好没丢,发了工资,买上名人字帖在废报纸上临摹,寒来暑往,未曾间断。
   他还以书圣王羲之教育儿子王献之的故事来激励孩子,王献之可是写完了十八缸水才在书法造诣上有了成就。他八眼猴这么多年,零零碎碎也就写了半缸水,而孩子要做成自己的事情,可比十八缸水的距离还要长许多。

共 15286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煤矿为题材,叙说了发生在井口的一系列趣事——“一把手”残损的手犹如一块带血的勋章、缝扣子结良缘、三两酒误大事、饭量惊人的“四斤肉”、阴差阳错地进了矿上的灯房班的80后女孩卓雅、李师傅的顺口溜……矿井中苦中作乐,读来别有一番趣味。推荐阅读。【编辑:上官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18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竹        2012-05-18 08:00:48
  井口的奇人趣闻,读后大开眼界,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联系QQ:1071086492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