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报告文学】薪火传承100年

绝品 【天涯报告文学】薪火传承100年 —— ——无锡机械工业百年故事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66发表时间:2012-05-23 23:42:28
摘要: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三角”腹地的无锡,依山傍水,通江达海,“水性使人活”、“山性使人实”,秀中见雄的太湖山水,孕育出包容开放尚德务实的吴风吴韵,讲求实际,厚重踏实的民风民俗。自泰伯奔吴,开疆辟土,2500多年前即有干将莫邪冶铜铸剑。近代以降,无锡薛、杨、荣、唐诸家奉行“实业兴国”、“实业报国”的理念,兴办民族工业,使无锡成为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的五大工业城市之一,成为中国民族装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天涯报告文学】薪火传承10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再次把无锡机械推向风口浪尖。地处东南沿海的无锡,最先感受了国际跨国公司的阵阵冲击波。国门打开,国际资本纷至沓来,先进的技术、精致的产品、不一样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让许多在计划经济怀抱中长大的企业,措手不及,目瞪口呆,在竞争中,纷纷败下阵来。有人愤然: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有人高呼:狼来啦!就在一片“狼来啦”的惊呼中,有人竟要引狼入室,还要与狼共舞。时任无锡压缩机厂厂长的李国良认为,有得惊慌失措被狼吃了,倒不如与狼同居一室,朝夕相处,让自己也变成头狼。于是,无锡压缩机厂主动与国际著名的压缩机生产商阿特拉斯联姻,并把合资企业就建在自己工厂的大院里,让新老两家企业鸡犬声相闻。
   三、崇尚实干,不为浮云遮望眼
   《史记》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08年,中国曾有过几组最具震撼力的镜头,年初,南方冰雪弥漫成灾。你可知道在除雪的动力机械中,那一组组可以被人工轻易抬上山的小型发电机组是无锡开普动力机械的产品。暴雪过后,温总理曾亲自到企业看望那里的职工。
   在汶川抗震前线,军民奋力与天灾搏斗。那吸引了不少人眼球的野战炊事车,你可知道它是无锡客车厂职工们智慧的结晶。
   在世界最高峰西藏珠穆朗玛上采集奥运圣火,中国登山运动员的壮举,激动了全球多少人的心。你可知道,保障圣火登顶的所有动力器材,都来自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
   奥运会新建筑群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之无愧的属于鸟巢。那构成鸟巢亮丽带有曲线美的钢架结构,让多少人赞叹有加。但是你知道吗,“鸟巢”重达4.8万吨的钢结构中,一半是由无锡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建造的。
   虽然江苏机械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举足轻重,无锡机械在江苏机械中占有30%的份额,但是,你在电视广告中却很少能看到无锡机械的广告;虽然,无锡企业征战南北,很多是行业中的领头羊、单项冠军,但是,在报纸、电视、电台等一干传媒中,你却很少能听到或看到无锡企业家的音容笑貌。无锡机械工业的企业家群体,是一群崇尚实干而又低调的人。
   八十年代中期,曾有一家北京大报在无锡开新闻发布会。虽然场下坐满了无锡的企业家,却没有一人到主席台就坐。尽管主持人一再宣称欢迎企业家们免费发布信息,却没有一个登台讲话的。尴尬的主持人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等到散会后,他才找到答案:企业家们告诉他:我们现在连合格管理者都够不上,那里敢去攀企业家的名头。
   崇尚实干,不图虚名是无锡机械人的一贯作风和制胜法宝。
   无锡机械有个曾与“群钻大王”倪志福齐名的刀具大王傅海泉。是无锡机械行业唯一一位见过毛泽东、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等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劳动模范。他从1953年起,连续被评为市、省、全国劳动模范。1956、1959年曾两次出席全国群英会,1959年7月随代表团出访苏联、罗马尼亚等东欧六国。傅海泉车工出身,文化不高,但他精于思考,勤于操作,大跃进时期,搞成500多项技术革新,定型和推广了103种先进工具,提高功效1至400倍。成为全国闻名的“刀具革新”大王。就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老模范,退休后一直默默地继续他的技术革新事业。有人劝他说:老傅啊,别干了,再干也没人选你当模范了。傅海泉回答:我本来就不是为当模范才搞革新的,给国家做贡献这是咱工人的本分。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他完成了第1000件刀具发明。目前他已经有了1400多件技术发明。2009年是无锡机械100年,79岁的老人发誓,要用第1500项发明来祝贺无锡机械100年诞辰和自己80岁生日。
   在无锡机械,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傅海泉一样不为名、不图利、默默奉献的普通职工,才使得百年事业,展现出一次比一次更亮丽的色彩。
   无锡万迪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高潮中,由60余家私营企业合并建成的老企业,五、六十年代在无锡是响当当的国营大厂。城里的姑娘都愿嫁给厂里的小伙子。1965年,国家决定企业整体内迁重庆。几乎所有的设备和80%以上的人员全部西迁,只留下老厂址上的一半危房、几台旧机床和304名不能随行的老弱病残。就是这些老弱病残的职工,凭着自力更生一双手,几年后,让人们惊讶的看到,在故址上又竖起了一个崭新的动力机厂。它不仅恢复了元气,还承担起在当时属于高端技术的增压器生产和“直六”发动机的研制任务。然而,到1979年7月,企业再次被一分为四,分出了无锡市叶片厂、龙山机械厂和江苏无锡机械制造学校。伤了元气的动力机厂,再一次苦干、实干。1984年开发出261P废气涡轮增压器并获得国家金质奖,企业再次从伤筋动骨中恢复过来。时间流转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战最关键的时刻,钱汉清从机关出来,接下总经理的重任。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厂区到处堆满卖不出去的产品,每到月底总经理的第一要务,是到处乱跑筹措职工的工资钱。面对满目苍凉,这个结结实实的汉子,夜不能寐,泪水横流。他想到了辞职。但是,最终他战胜了自我,带领全体员工喊出了:宁愿垮掉身体,决不能垮掉企业的吼声。下车间与职工切磋,奔市场寻找商机,功夫不负苦心人,钱汉青和他的团队,从正在起步的中国房地产建筑业看到了一线希望。于是他带领这支越挫越勇的团队,又一次走出困境,踏上新的发展征途。截止2007年,万迪动力的主要经济指标都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
   万迪动力的故事,是无锡机械无数企业发展壮大的缩影。展现了无锡机械人崇尚实干、直面困境、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气魄。
   100多年前,荣氏兄弟的父亲荣熙泰去世前给荣氏兄弟留下了“立己立人,达人达己”的遗训。现今,很多无锡厂商依旧把这句话奉为圭臬。这一思想与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德里印度科学宫演讲中所提及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谋而合。
   既遵循古训,又继往开来的无锡机械人,对崇尚实干精神,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无锡透平叶片公司年轻的总经理严奇,被同行们戏称为“小诸葛”,十分喜欢兵书战策。他最信奉的一句话是《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他曾经问自己的属下:竞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属下无人回答。他大声的告诉属下: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竞争!
   依据“不竞争”的经营理念,务实的无锡机械人,尊奉“立己立人,达人达己”的古训,不在低端市场与对手纠缠,而要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企求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覆盖市场。他们以一个个华丽的转身,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在低档小叶片被众多乡镇企业群起蚕食的时候,无锡透平叶片公司,坚决断尾,让出低端市场,发展高技术、高精度的大叶片、超大叶片,产品进入核电、航空航天、军工等新领域;
   面对低价竞争,无锡曙光模具厂把产品从中低档的模具,变成了高级小轿车的高精度零部件;
   农用水泵,僧多粥少。无锡水泵厂通过嫁接外资,攻下南水北调大工程,在国内大泵和超大泵领域开出一片新天地。
   不与同行在普通电站锅炉领域拼价格,华光锅炉开发出系列化的垃圾焚烧炉,化腐朽为燃料,在环保领域增添绿色动力。
   主动放弃与同行在普通螺杆压缩机上的杀价竞争,无锡压缩机股份公司,把自己的目标市场盯向了西气东输的加气站。
   市场不相信眼泪。商战从来都是实力和智慧的较量。崇尚实干的无锡机械人在商战中磨炼出三件制胜法宝。
   法宝之一,就是不停顿的创新。用无锡威克集团总经理钟锡畅的话说:就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要“嘴里吃一个,口袋里放一个,手里抓一个,眼睛里还要再看一个。”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据不完全统计,“八五”以来,无锡机械逐年投入科研技术经费累计20多亿元。目前,无锡市区机械装备制造业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个,8个科研院校,7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个。08年,在远东集团公司又新成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全行业50%以上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先进水平,80%以上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60%以上重点产品是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其中,江苏省名牌产品38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国家驰名商标产品2个。从“九五”开始,每年都有100多项新产品投入市场。
   法宝之二就是顺应市场,与时俱进。威克集团副董事长季美昌总结说“我们的产品首先考虑市场,这是我们的先天优势,企业要平稳发展最重要就是要顺时、专、精和对路”。把握这个法宝,无锡机械在新世纪中国的重大工程中频频亮相,无锡电缆和远东电缆在三峡建设工程中输送光和热;无锡水泵与无锡压缩机在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工程里推波助澜;透平叶片和无锡压缩机为神州飞船的起飞添一把无锡机械的助力;而双良集团、一汽锡柴、华光锅炉和一汽客车都以自己的优质产品在北京奥运期间大显身手。这些都为无锡机械工业在新世纪之初,增添了新的光彩。
   法宝之三,就是顺应国际化,土洋互补。无锡曙光模具厂董事长曹曙峰对《装备制造》记者说: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是,只有狼的存在,羊才会跑的更快。这话虽然诙谐却充满哲理。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在无锡机械的2200多家企业中,已有100多家外资公司。国际著名的德国博世、美国英格索兰、美国约克、英国霍尔塞特、日本光洋精工等大企业皆云集在此。通过中外交流,土洋交融,提升了无锡机械本地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也加速了外商企业的本土化进程。在外商走进无锡的同时,更多的无锡机械企业也正在尝试走出去,在欧美、在东南亚甚至在非洲都有了无锡机械企业开启的窗口。早在1996年,无锡一汽锡柴就有5个品种2500余台柴油机配一汽解放牌汽车出口,占当年全国载货车柴油机出口总量的40%。到2009年,无锡机械的出口交货值已达到412亿元。
   四、勇于变革,羽化成蝶新境界
   清.顾炎武曰:天道有盈虚,智者乘时作。
  
   纵观无锡机械走过的百年历程,曲折坎坷,跌宕起伏,几经磨难,濒临灭顶,而她却愈挫愈勇,总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千百年来深厚积淀的优秀太湖文化是她的精神源泉。
   无锡人较早睁眼看世界,当芸芸众生还沉湎在科举仕途中时,无锡的读书人,已有了产业报国的新理念。清代末年,无锡籍外交家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工商,“导民生财”,振国强疆的主张。在近代洋务运动中,徐寿、徐建寅、华蘅芳等人就开始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给无锡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成果。正是这样一种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造就了无锡机械勇于变革,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
   据《无锡通史》记载。至20世纪20年代末,无锡的各大工厂,尚在盛行20世纪初普遍流行的工头制。其时,以“泰罗制”为代表的成套工厂科学管理法已在欧美、日本等先进工业国推广运用了三十余年,中国的民族工业面临被全面淘汰的危机。为此,在无锡各大资本系统,老一代实业家都毫不犹豫地把企业管理与指挥大权迅速移交给第二代实业家,他们是刚从欧美、日本学习、考察回来,学有专长,年轻而富有进取心的年轻创业者,由他们全面掀起了无锡工业管理改革的第一波浪潮。
   1923年,荣德生先生在自己的企业率先进行变封建工头制为工程师负责制的工厂管理改革,把一批毕业于国内外专门学校的技术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虽然在工头们的抵制下,改革不能彻底,但最终还是形成了经理、厂长、总工程师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正是这样的变革,促成了无锡机械的第一个黄金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她从此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这时代的大变革面前,许多实业家犹豫彷徨,有人携资避居海外、香港。面对当时纷纷出走海外的很多实业家,无锡工业界的领袖人物荣毅仁先生审时度势,代表荣家在报纸上登出头条声明:“荣氏工业机构决不迁赴海外”。上海解放的第五天,以荣毅仁为首的工商界代表在现在的中国银行大楼里和陈毅市长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回到工厂后的荣先生第一句话就是:“明天开工。”这句话就像一阵春风,使无锡工业迅速恢复和再次发展起来。荣家属下的无锡开源制造厂成为无锡机械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从解放到60年代初,无锡机械形成了第二个黄金期。
   无锡机械的第二波改革浪潮,是在十年动乱结束之后。十年动乱,中华大地伤痕累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中国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十年动乱,也让无锡机械工业遭遇严重困难。据无锡市机床厂、无锡柴油机厂、无锡油泵油嘴厂、无锡轴承厂等10家主要工厂统计,1967年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60.39%,实现利润只有1966年的三十分之一,上述四大厂家出现了建国后第一次严重亏损,亏损额达432万元。

共 12870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读江老师的文章,不是在读简单的文字,是重温鲜活的历史。不是在温鲜活的历史,是在经受先进精神和先进文化的洗礼。无锡机械工业百年故事,时间可谓久远,故事可谓复杂,可是江老师是如何顺手拈来,左右逢源的讲述的呢?首先受益于江老师丰厚的历史知识。作为学者的江老师,对无锡机械工业历史的研究是熟稔于心的,所以他才能高屋建瓴,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实深处,透过纷繁的历史,拨云见日,挖掘出无锡机械工业发展的核心和精髓。正因为对历史的丰富把握,所以江老师的报告文学善于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在无数的事实面前,我们见证了无锡工业螺旋式的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其次受益于江老师对无锡机械工业发展的精神的深度把握。企业的发展,说白了是人的精神的发展。江老师穿越历史的风云,将各个关键时期重要“火车头”人物对时代精神的良好把握,对工业文化的及时创新,对工业发展的不断转舵,都一一展现在文章里。叫我们看到了“领军人物”在特殊历史时期对于工业发展的不可限量的作用。其三,受益于江老师博大的胸襟。做大事者需大胸襟。写大文章者需大胸怀。江老师以开阔的视角,宏大的历史发展规模,细腻的历史片段,为我们镜头般地展示了无锡机械工业的百年辉煌的历史进程。作者善于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为我们诠释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的复兴这一宏大的主题。缜密的思维、精确的数字,细致地分析,无不透露出江老师作为学者的严谨和博学,以及关注民族工业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总之,这篇报告文学,透过百年的风云变幻,通过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宏达的叙事铺张,运用透彻的分析方法,辅助精确的数字统计,加上对无锡机械工业的深度肯定和辩证评价,让我们领略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起伏沉落到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弘扬了产业报国振兴中华的主旋律。真实地告诉国人,中国的近代工业是怎样由涓涓细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奔腾向前中汇集成长江大河的。文章告诉我们江南的工商业前辈们是诗书传家的文人学者,在鸦片战争的炮火轰鸣中,终于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们不畏艰难,脚踏实地,以爱国的热情,兴办实业,开创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先河。 而一代又一代的后继着,循着他们的足迹,高举产业报国的旗帜,自力更生,奋力开拓,走向开放,走向世界。中国今天的产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劲崛起不是偶然的。他是几代人心血的结晶,是几代人血肉的拼搏。相信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高地,无锡机械工业一定会在将来把产业报国的精神,薪火传承,开花结果。文章符合报告文学的体裁特点:选材的典型性,立意的高度性,结构谋篇的多样性,事迹表达的文学性。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本文已经由有关部门拍摄作为介绍无锡机械工业百年故事的宣传片,值得仔细品析,推荐欣赏。——玉树临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52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2-09-20 21:00:00
  恭喜江老师作品获绝。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9-20 23:05:24
  如玉,谢谢。
12 楼        文友:文韬,随梦        2012-09-22 12:15:15
  支持,大作!文韬,在此问好作者!!
文武韬,
回复1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9-22 13:31:49
  文韬,谢谢。
13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12-09-23 10:36:03
  如愿以偿,文有所值,恰如其分,众望所归,一切圆满。江,值得祝贺,别说感谢,文字的力量,息息相通,还有什么值得苍白。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喜欢的文,一切尽在无言中。严重祝贺。
玉树临风
回复1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9-23 20:49:16
  谢谢临风,一切尽在不言中。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