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我的小人书情结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我的小人书情结


作者:牛筋 秀才,101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12发表时间:2012-07-18 14:12:23

1.
   情人节期间,很多博客都在讲爱的题材。爱也许是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了。我不是个浪漫之人,花前月下,烛光细语对我来说好像是那么虚无缥缈,离我是那么遥不可及,每当要说这话题,似乎我在这方面总缺少灵感,爱的话题让我尴尬。可今天我也想当个弄潮儿,凑个热闹,说说我的爱,说说我爱了几十年的她。
   不过我的爱不是人而是物。何物?是古玩吗?我可不想附庸风雅,我没那闲工夫;是时装吗?我对时装一窍不通,名牌,让它见鬼去吧;是美食吗?大烹五鼎,谁不愿意?但没有特别追求;是轿车吗?凑合吧,车有了一辆也就够了,多了就没地方放;是珠宝吗?不,绝对不是,我从不戴项链,也不戴戒指,我视珠宝如敝屣,迄今为止我还没有戴过一次戒指和项链呢,哪怕是装模作样!
   告诉你吧,其实我的爱就是“小人书”,或者叫做连环画,用广东话叫“公仔书”。我喜欢的“小人书”当然指的是文革以前出版的写实小人书。那些年代,画家对小人书的绘画可是精益求精,惜墨如金,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传神阿堵。当你对美图佳文大快朵颐时,无不感到齿颊生香。
   我们把日历翻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假如你是那一年代的人,你别告诉我说你没看过小人书。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有谁没有看过小人书?有谁不为小人书里的故事情节所陶醉?有谁不为故事里的主人公所感动?在当年物质缺衣少食及娱乐设施极其匮乏的年代,“小人书”不啻为老少咸宜的最佳精神食粮了,从乳臭未干的顽童到头童齿豁的长者,从袅袅婷婷的姑娘到风度翩翩的少年,看着“小人书”无不津津有味,谈起“小人书”则津津乐道。
   自打懂事以来,我就迷上了“小人书”。我们家是慈父严母。那时的家境尚可,只是掌握财政大权,持筹握算的是我那严厉的母亲,她可是节衣缩食惯了,每花一个铜板,总是分斤掰两,我难得跟她讨到一分零钱。偶尔有机会在外面吃早餐,我就只好勒紧肚皮,把自己吃早餐的钱省下来下来买书。实在没办法,就只好跟我父亲要了,我父亲也不容易,他的零用钱也是有限。但只要是买书,他还是有求必应。在学习方面,他总是对我耳提面命,施于谆谆教导,对我们学习毫不吝惜花钱。这是我最最怀念他老人家的地方。
   我是新华书店的常客,不为别的,就为能第一时间买到新书,生怕错过一本新书啊。
   那年我大概十岁左右,听说刚出了一本“鸡毛信”的小人书,赶紧赶到书店,结果书已告罄。听说在距离海口八公里远的琼山县府城或许会有,我打算过去买。由于不够钱坐车,只好徒步跋涉。
   走啊走,不知流了多少汗,汗水湿透了衣衫,停下歇歇吧,快到了,再走走吧;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公交车站,腿发软了,上车坐车去吧,可坐了车就没钱买书了,快到了,不远了;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棵椰树,喉咙烧得很,树上要是掉个椰子下来多好呀!哪怕是砸到自己也心甘,停下来找水喝吧,快了,就快到了,前面就是了。不知迈了多少步,走不动了,怎么这么久还没到啊,回去吧,放弃吧。不,不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还走了两万五千里呢,做事怎能半途而废!来回十六公里啊!对我这个从没单独出过远门的十岁小孩来说,是恒力的考验,是意志的磨练。是什么力量让我义无反顾,是什么动力让我一往无前?以其说是长征精神鼓舞着我,是红军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我,还不如说是小人书的诱人魅力像一根牵引绳一样拉着我……。
   到了,终于到了。当精疲力竭地赶到了书店,书早没了。满怀的希望变成了泡影,口干舌燥,疲惫沮丧难于言状。这一幕让我记忆犹新,这一切让我铭肌镂骨。
   书渐渐多了,就用一个大箱子装起来,还给它编了编号,便于查找。自己买的书多了,也就经常拿自己的书去跟别人交换。那时候最热门的当然是战争题材的书,那些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长篇连载是炙手可热。其次就是那些披盔戴甲,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长篇连载历史题材的书。
   除了自己买书之外,还可以在地摊上花上一、两分钱就可以看一本,时间不限定。所以放学之后,我经常跑到地摊去看“小人书”。地摊上的书都是战争年代或是反特,或是和平建设的故事书,《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等这是革命的书。有关历史题材的书,像《朱元璋》,《西游记》、《杨家将》等,地摊上都不再出租,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同于牛鬼蛇神,这是封、资、修,要“斗私批修”,“要扫除一切害人虫”。我的妈呀,这不是要扫我的祖宗?!
   2.
   虽然不能大摇大摆、正大光明地看古装小人书,但在私底下还是经常去同学或小朋友那交换着看。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小人书,自己没有的也在我们交换之列。每每看过一些精彩的小人书,脑海里时常萦绕着这些主人翁的英雄形象,时而会让我捶床捣枕。
   《哪吒闹海》里手握乾坤圈的哪吒,《李广》里弯弓搭箭的飞将军李广,《敌后武工队》里左右开弓的武工队员刘太生,还有《草上飞》中纵马杀敌的我军战士马俊武等……这些小人书里主人公的生动形象无不给我留下没齿难泯的印象。
   时光荏苒,东海扬尘,俱往矣!虽然许多事情如过眼烟云,但有不少书仍深深地镌刻在我脑海里。不妨夸张点说,甚至有些小人书,我几乎还能整篇把它复述出来,《林中小猎人》里小猎人跟爷爷去打猎的故事,《蛇岛》里科学考察队探索蛇岛奥秘的故事,犹如刚看过的电影,历历在目。
   孩提时,我时常想:我要是画家就好了,我每天夙兴夜寐地画很多的画,自己看个够。这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我又想,要是书店是我开的,每天我都有新书看多好啊!这不过是梦幻泡影罢了!我又再想,假如出版社是我的,每天都可以发行很多书多好啊!这不过又是一枕黄粱罢!最后我又再想……,拉倒吧,所以这一切只不过是海市蜃楼般的憧憬罢了。
   彩云易散,好景不长。上了高中后,要参加高考了,“是喝稀粥还是吃干饭”(老父在世时常说),能否高步云衢,光宗耀祖,就看高考排名榜了。我只好一门心思放在高考上,我心爱的小人书也就被我束之高阁了。后来考上大学,鲤鱼跃龙门,我离开了海口到广州读书。谁曾想到,放假回去才发现,因为搬家,我二哥早把我的小人书当废纸卖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犹如五雷轰顶,直气得我七窍生烟。不就那十几块钱吗?为了十几块钱就把我的心像鱿鱼一样放在火上烤!但木已成舟,荷甑已落地,徒之奈何?
   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趋利性这个蛀虫正慢慢吞噬着那些书商和画家的灵魂。为了追求数量,他们摒弃了传统细腻的精雕细刻、雕肝琢肾的绘画技法,改而采用简单粗犷、龙飞凤舞的绘画手法,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画。这样的书,业内人士称之为“跑马书”,也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随着电视、电脑等传媒、游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再加上香港,日本的动漫画小人书的肆虐“入侵”,这种杀鸡取卵,焚林而畋的“跑马书”最终导致传统的小人书走向不归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种一家人争着看一本小人书的情况没有了;全班同学相互传阅小人书的现象消失了;小人书出租摊前车马盈门的场面不见了,书摊也关门大吉了。随着小人书走向没落,我对小人书的痴迷也就烟消云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概十二年前,曾经名家汇聚,巨匠云集的上海美术出版社又陆续将文革前出版过的旧版小人书重新出版,老书再版又重新点燃了我对小人书酷爱的热火。我对小人书的渴望犹如久旱逢甘霖,枯木又逢春。
   在这十多年里,小人书五大出版社,上海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和辽宁美术出版社接二连三地将文革前旧版小人书重新再版。数量之多,岂能用车载斗量来形容!这也让我儿时梦想每天都能看小人书的愿望得以实现,这十多年来只要有旧版新出的小人书,自然也会囊入我的小书柜,为我的小书柜添砖加瓦。看的书多了,也就对许多名画家的绘画风格了如指掌,一看图画就知道是谁的作品。
   也许是市场营销的策略,也许是顾客需求的不同。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书应运而生。60开,50开,48开,40开,32开,16开,平装版,函装版,精装版,收藏版,宣纸版,彩色版等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三国演义》有儿童版,普通版,收藏版,有50开,60开,《东周列国志》就有红《东周》,白《东周》、绿《东周》,还有蓝《东周》。
   现在出版这些小人书已经不在新华书店发行了,而是在某些旧书交易市场里,买书的人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中年人,书的价格跟过去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啦,说了你都不相信,过去每本两毛钱的书,重新再版后的价格已是每本20块钱了。哇,长了100倍!小孩作为小人书观众主力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我想小人书应改为大人书更贴切些。每当有新书(旧版新出),书贩总会第一时间发短信通知我,用不着像过去那样要经常往书店钻了。
   对于几大著名出版社,我是仰慕已久,总想去看看。后来有几次出差北京,上海,天津,我还特意去了这几家出版社,一来了却我儿时想去出版社看看的梦想,二来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吉光片羽,挖到一些宝藏。
   聚沙可以成塔,集腋可以成裘,逐渐地,我的小人书也就多得没地方摆了,所有的书柜都摆满了。这花去了我不少精力,也耗费了我大量钱财。可知识却是无价的啊。我用有限的钱,买回无价之宝,何乐而不为!有句成语叫“宝山空回”,说的是人到了一个宝地,两手空空而回。我到了小人书这块宝地,我不敢说满载而归,但我敢自豪地说,我没有白去!
   3.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种各样的小人书,让我开阔了眼界,充实了我的知识宝库,为我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奶水般的养分,让我在写作时游刃有余。
   从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乌》,《八仙过海》到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从历史章回《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兴唐传》到现代题材《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红日》;从中华经典《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到世界名著《茶花女》,《悲惨世界》,《牛虻》;从华夏英杰《毕昇》、《华佗》、《祖冲之》到国外名人《哥白尼》、《牛顿》、《诺贝尔》;从民族英雄《岳飞传》、《戚继光》、《郑成功》到革命烈士《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这无一不是我的精神饕餮。
   大家一定对战斗英雄黄继光奋不顾身堵抢眼的事迹耳熟能详,当人们对黄继光的英雄行为赞叹不已时,是否知道黄继光的偶像是谁呢?其实在他堵枪眼之前就已有一个榜样,那就是《普通一兵》里堵枪眼为国献身的苏联卫国英雄马特洛索夫,只是马特洛索夫在苏联为苏联人所家喻户晓,黄继光则在中国为国人所妇孺皆知。
   大家也一定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士——荆轲的故事耳满鼻满,但很多人未必知道比荆轲更有胆略,更有智慧的勇士要离。要离刺庆忌的壮举比荆轲还要早,他的侠义故事更是惊天地、泣鬼神。不信,你可以翻翻《东周列国志》的书,你想看小人书版的《东周》吗?来我家吧,我可是倒屣相迎哟。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长篇故事或小说有的,小人书也无不涵括。不数了,如此之充栋汗牛实在不胜枚举。这么多小人书岂能用一两个篇幅说得完?
   有些人对小人书不屑一顾,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每当我在餐厅点完菜,边等上菜边观看我的小人书时;每当我在理发店,边理发边阅读我的小人书时;每当我在银行办理银行业务,边排队边欣赏我的小人书时;每当我去办事,边坐地铁边品味我的小人书时。
   “哦,你还看小人书啊!”总是有这么些人以诧异的口吻这么说。从他们惊奇的目光看好像小人书就是只给小孩看似的,大人看小人书与玩泥沙何异?这个成年人怎么童心未泯,为何玩起小儿科的玩意?
   “不看小人书的人才幼稚!”我暗暗反唇相讥。
   其实“小人书”是将一本鸿篇巨制,进行取精用弘,对其掇菁撷华而成,看一本长篇小说假如要花十小时看完的话,那么看一本由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小人书也许不用一小时,而且故事的主要内容都已经过了提炼,相当于有个“秘书”已将你要看的书经过披沙拣金,你所看到的就是遴选出来的精华。假如一个人要看几千本书才算是博古通今的话,那么一个人要群览几千本长篇巨著,那可能要毕其一生之精力,而要看个几千本小人书的话,大概四五年就可以学富五车了。要想学贯中西,终南捷径就是看小人书。或许我的话偏激了点,但不无道理。
   有人说我记性好,这么多年还能记得住这么多故事。不完全对,应该说小人书给人的大脑细胞刺激远比普通文字书籍还要大,小人书是图文并貌,图画更容易让大脑所记忆,文字又对图画起了画龙点睛作用,因此故事情节将会牢牢地刻印在你的脑海里,这样更让人过目难忘。只要你喜欢看小人书,我相信你对这些故事的记忆不比我差。
   假如要是做个民意调查,手表是人一生中陪伴在身边最久的物品,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投反对票。而我却是个例外,我不喜欢带手表。但我要说,在我的床上,在我的枕头下,在我的电脑边,在我的公文包里,在我的小车车头,在我出差、旅游的行李箱内,按捺不住我还要说,在我的马桶旁(不太文雅),无时不刻都放着我的宝贝——小人书。这才是陪伴我时间最长的物品。
   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最值得自豪的事,有人喜欢夸自己的儿女冰雪聪明,学习怎么怎么好;有人喜欢炫耀自己的首饰高贵典雅,钻戒是几个几个克拉的;有人喜欢赞美自己的服饰华贵大方,上衣是什么什么品牌的;有人喜欢褒扬自己的车舒适安全,飞奔起来如何如何平稳快捷;有人喜欢吹嘘自己的住宅豪华奢侈,装修花了多少多少万。唉,我没什么东西也不愿意拿那些东西跟大家比,也就只有小人书是最值得我洋洋得意的事了。
   花了一些时间,呶呶不休地说了好一大段话,写了有关我对小人书的挚爱,但未必有人赞同我的观点,未必有人欣赏我的做法,甚至有人会对我的“痴情”不值一哂,就像去年我在雅虎写博客时,我的博文常常被推荐到雅虎首页,我兴高采烈地将这一信息告诉我亲朋好友时,他们都无动于衷,报于不屑一顾,我如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一样。
   不管别人是怎样看待我对小人书的爱,我依然故我,我还是一如既往,一往情深地热爱着我的“爱人”——小人书。哪怕是所有人都耻笑我“傻痴”,我仍我行我素,这里我引用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用这段话聊以自慰,权当孤芳自赏吧。

共 57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非常理解作者的小人书癖,因为编者与作者一样。曾经有人问我,你这一生对你影响对大的书是哪本书?我的回答是:不是一本书,但却是小人书!问话者瞠目结舌,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也算是博览群书了,影响最大的居然是小人书,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实上,人这一生的教育基础,基本上都是在少儿奠定的,那些长篇巨制,大家经典,少儿们是不大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正是这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能很容易打开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记忆深刻,是陶冶美好情操的最好的工具之一。《三国演义》我读过多次,但细想起来,还是我那套四十八本的小人书给我的印象最深,现在我脑子里的三国人物形象基本来是小人书给我留下的。本散文细数的作者的小人书情缘,从儿时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小人书一直陪着作者成长、娱乐和满足,让文章打上了特有的时代烙印和精神依归,感谢您赐稿流年,并驻足流年,一篇美文,推荐阅读。【编辑:鸿渐于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19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7-18 14:13:05
  非常理解作者的小人书癖,因为编者与作者一样。曾经有人问我,你这一生对你影响对大的书是哪本书?我的回答是:不是一本书,但却是小人书!问话者瞠目结舌,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也算是博览群书了,影响最大的居然是小人书,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2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7-18 14:13:29
  事实上,人这一生的教育基础,基本上都是在少儿奠定的,那些长篇巨制,大家经典,少儿们是不大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正是这些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能很容易打开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记忆深刻,是陶冶美好情操的最好的工具之一。《三国演义》我读过多次,但细想起来,还是我那套四十八本的小人书给我的印象最深,现在我脑子里的三国人物形象基本来是小人书给我留下的。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3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7-18 14:13:55
  本散文细数的作者的小人书情缘,从儿时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小人书一直陪着作者成长、娱乐和满足,让文章打上了特有的时代烙印和精神依归,感谢您赐稿流年,并驻足流年,一篇美文,推荐阅读。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7-19 09:33:0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2-07-20 11:44:29
  小人书,是那个特殊的年代,赋予我们最经典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这一份记忆,将永远会定格在我们的回忆中,并永远会是我们岁月的风景线上一幅最亮丽的图片。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文字,这篇文,让我觉得分外的熟悉与亲切,甚至还有一种久违的温暖与感动在心头隐隐荡漾。红叶拜读您的文字并问候您写字愉快,万事安好。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