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最爱家常菜(外二篇)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最爱家常菜(外二篇)


作者:章骁 举人,382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22发表时间:2012-08-10 23:03:07

【最爱家常菜】
   我对家常菜的理解很实在,甚至很土。在我的概念里,就是家里常吃的菜。而记忆里那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的物什,盛进大青瓷碗里,便是最正宗最美味的家常菜了。
   彻底发现自己离不开故乡的家常菜,却只是不久前的事情。去年夏天,我有幸被委派去北京参加一个学习培训班,时间一个月。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也是头一回出省,心里的那份激动自不必说,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北方的饮食却让我吃尽了苦头。半生不熟的凉拌菜,清淡寡味的北方特色,这是自小和辣椒为伴的我所难以忍受的,好不容易寻着了一家川菜馆,辣里带麻的佐料却和我的胃展开了激烈对抗,另有湘菜系列,甚至去了日本韩国料理,满桌的红红绿绿总也找不着下饭的菜碟。想找一个关于老家江西口味的赣菜馆,几乎寻遍了北京城也未能如愿。偌大的一个北京城里,却叫我这个来自南方的男人对一日三餐的饭食犯了愁。
   学习结束后,我几乎逃也似地离开了北京,回到家的头一件事,便是吩咐妻子先给我上一桌菜来,炒肉片,烧鱼块,煸泥鳅、炸鸡蛋,再三囔囔着叮嘱女人要辣些,再辣些。妻子满头大汗忙完,看着狼吞虎咽的我,睁大了眼睛说,慢些吃慢些吃,你难道刚从牢房里放出来不成?!
   有些东西,失去方知其可贵。我庆幸自己没有离开故乡的家常菜,而北京之行更增厚了我对家乡菜肴的感情。作为一个从泥巴地里滚大的农民的儿子,我喜欢家常菜的浓烈滋味和粗糙口感,犹如农民深爱着自家地里肥沃的土疙瘩,或许只是一种习惯,但这种感情却发自肺腑,纯粹而自然,不用担心哪一天会烦腻。
   时值今日,我的家常菜经历了两个时段。结婚前,为我做菜的是母亲,结婚后,为我烧菜的是妻子。这种思维的痕迹伴随着我的人生日益清晰,而我的家常菜,滋味也愈加浓厚起来。
   儿时,自小在外求学,等到假期回家才能品尝母亲亲手做的饭菜。母亲见我回来,分外欣喜,一双被锄头木柄打磨得十分粗糙的手,握起锅铲却是异常灵巧。土灶膛内柴火艳红,锅面之上铁勺翻飞,一袋烟工夫,整个灶房顿时弥漫着一股诱人的芬香,还夹杂着些许刺鼻的辣味,把我呛得打了几个喷嚏。猴急的我早已耐不住性子了,脏兮兮的小手就要伸向盛着菜的瓷碗,此时,母亲总要作责备状,喝道,还不去洗净了你的臭手来。我于是一猫腰,一溜烟朝水井的方向奔去,尔后飞也似地折身返回。我心急火燎的谗嘴样把母亲逗乐了。母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儿。
   只要母亲烧的菜,我没有不爱吃的。细数母亲的手艺,那道爆炒小鱼尤其让我喜欢。鱼是家乡屋前小水溪中捕来的小鱼,辣椒从老家菜园地里随手摘来,做法也甚是简单,把锅烧红了,洒入茶油,先将鲜鱼炸至金黄,尔后把切片的辣椒入锅,一起翻炒,佐以料酒生姜,一盆佳肴即成。记忆中,母亲做的这种鱼味甘甜香美,无限可口。如今吃鱼,却再也难品出如此美味了,想来,一定是家乡泉水养育的小鱼肉质鲜嫩,家乡菜园土生土长的辣椒味道纯正的缘故。
   据丈人说,妻子结婚前从不入厨。或许是领了岳母的嘱咐,婚后的妻子开始学起了烧菜做饭。虽说妻子手艺生僻,我却也吃得有滋有味,其中自然有鼓励的成分,然而长年吃而不腻,我终于还是明白了,一个男人若是真爱着自己的女人,便一定爱吃这女人做的菜。妻初学下厨时,非咸即淡,我且不管许多,每每都扬眉大赞,好!味道好极!聪明的妻自然懂得我所言真假,只是也不作声,慢慢自己总结经验,烧炒的技术也日益长进,几月下来,妻也能做几道像模像样的好菜了。
   妻最能做一道菜是辣椒炒肉,这也是她做给我吃的第一道菜。那时,我刚认识妻不久。一次来到妻当时上班的小山乡,我只管去当地的一个学校打篮球了,妻则借用单位的厨房给我烧了一碟青椒炒肉。那或许是我今生最为难忘的炒肉了,其味之美当然是因为有着恋爱的调料在里面,之后,妻子的炒肉也成了我的至爱。较之于母亲的炒小鱼,妻的辣椒炒肉做法则更为简了,取鲜肉切成薄片,倒入锅内翻炒,加入辣椒,闷片刻即好。这道菜无论佐酒或是下饭,皆为精品。有心的妻还能把这道菜做出点花样,或把青椒换成红椒,或加点蒜苗之类,变换些颜色,增添些滋味,好让自己的男人多些惊喜。不仅如此,聪明的妻在饭桌上偶尔还会说:“女人做菜如做人,能有些变化才能让男人不烦不腻。”听着妻的话,我虽不语,却不得不在心里为自己的女人喝彩。
   我知道,今生我是难舍我的那些家常菜了,无论是母亲的爆炒小鱼儿,还是妻子的青椒炒肉片。惟有吃着味厚香辣的家常菜,我的生活才能踏实,才能安心。
  
   【来一盘腊肉】
   冬寒是什么时候来的,少有人细究。走在街上,突然就觉得迎面来的风吹得脖子生冷,一下惦念起衣橱里闲置长久的厚袄来。这个时候,你恍悟,是冬天来了。
   我对冬天的感知,除了想到厚袄,就是腊肉。某一天,走进酒店餐馆,点菜时喊道,来一盘腊肉。这个时候,我就确信,眼下是冬天了。
   对腊肉的钟爱,是浸到骨子里的那一种。一盘上好的腊肉摆在面前,黄灿灿,油泽泽的,冒着热气,丝丝缕缕的异香直往鼻孔里钻。眼睛盯着腊肉,舌头尖却开始泛出液体来。拿起筷子,顾不得礼节,甭管这盘腊肉放在桌上的哪个方位,筷子径直伸过去。夹起一块,放入口中,一下就嚼出满口的油香来。
   不知道别人吃腊肉是何种感觉。想必没多少人能吃出我这种味道来。腊肉在我的眼里,充满了温暖。切成长条的猪肉,经过腌制,挂在当阳的屋梁上暴晒,如恰逢好天气,不出几日,长条肉便晒成了金黄色,渗出的油一滴滴往下掉。吸饱了阳光的腊肉,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一块上好的腊肉,是慷慨的阳光馈赠给人们的一份厚礼。我喜欢吃腊肉,就因为腊肉里散发的这种浓郁的阳光的气息。
   吃了几口腊肉,桌上很多人就开始端酒杯了。腊肉确是极好的下酒菜。一旁的我却开始走神了,嚼着腊肉就开始想起故乡来,想起在老家的母亲。记忆里,每年立冬过后,母亲嘴里就念叨着要酿米酒,腌腊肉的事情。母亲的聪慧能干在村里是远近有名的,除了种菜喂猪,母亲酿酒的技术堪称一绝。那些年,不少亲戚总找着借口来我家作客,就是馋后屋坛里的那一碗酒。母亲极聪明,也极懂得给父亲挣脸面,于是,把平日里积攒下的不多的钱,买回一块块猪肉,仔细腌好,在屋檐下挂成一排。母亲故意把腊肉挂在屋前显眼处,邻居一进院门就能看到,阳光照在腊肉上,映射出金灿灿的光。来客人了,父亲总要冲厨房的母亲大声喊,去梁上取一片腊肉来,蒸了下酒。母亲应一声,双手在围裙上擦干净,就乐呵呵往楼上去了。
   当时我年龄尚小,但我在一旁,看得懂父亲和母亲这一呼一应之间的默契,能从母亲甜蜜的笑容里读到一种幸福。那个年代的农村,吃肉还是十分奢侈的事情,父亲能够吆喝着吩咐“取一片腊肉来下酒”,那份自豪,令旁人羡慕不已。而我深知,这一份荣耀,是母亲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如今,腊肉下酒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屋檐下挂的腊肉再多,也引不来羡慕的目光。吃腊肉,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为了换换口味。我却依然迷恋腊肉的味道,赴宴或是请客,我总是习惯了扯起嗓门喊一声,来一盘腊肉。
  
   【除夕煮酒】
   那一头,或近或远地,有肥猪刺耳的嚎叫声,石磨转动的沙沙声,零落的爆竹声,来来往往的脚步声,还有灶膛里柴火烧裂的爆鸣声。各种声响汇聚成一曲温暖欢快的新年的旋律,飘荡在屋顶。此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静静地坐在庭院一角的凉棚里,独守着一炉旺火,守着一锅老冬酒。
   大年三十,我最痴迷的,莫过于围炉煮酒。炉子里烧红的木炭,散发着炙人的热浪,扑在脸上,大肚子瓦壶架在炉火之上,一壶酒烧得滚烫,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缕缕酒气从壶口漫出,袅袅升腾,不久,整个凉棚都弥漫着诱人的醇香。我被淹没在一片白雾里,鼻孔里灌满了糯米冬酒的异香。一种异样的暖,随着炭火的辐射和翻腾的酒雾包围过来,令我精神恍惚。在年味的熏陶下,伴着阵阵酒香,早已醉了。
   在农村,守着一壶酒来过年,还和那些寒苦的日子相关,旧时买不起瓶装酒,靠自家酿酒过年,待到能买好酒,却只钟爱自家酿的冬酒,喜欢那种纯朴的口味。欢喜的年饭,举家独爱这滚烫的冬酒,喝的是那份欢乐的团聚氛围。一口热酒下肚,心肺间都透着暖意。一席下来,菜凉了,酒却热了又热,喝得浑身发烫,面红耳赤方肯罢休。
   这朴实的冬酒,或是专为年饭而备的。再好的白酒,也不能拿了炉火上热着喝,红酒高贵,却只能加冰块调和,不适合农家人的胃口。只有这澄黄清冽的冬酒,能用壶装了靠在火炉上煮滚了喝,喝凉了,温一温,香味如初。
   冬酒取农家糯米为原料,自蒸自酿,喝着心里踏实。年饭桌上,喝自酿的农家酒,更有一种别样的幸福感。这些年,从城里回家过年的叔辈们长见识了,煮冬酒时,吩咐我放些枸杞、党参、姜片进去,有时家里的女人也囔囔着要喝一碗,我便再加入些许小葱根和冰糖,煮成甜酒。煮过的冬酒,筛一碗出来,直冒热气,几颗暗红的枸杞漂在面上,泛着诱人的亮光。喝一口,甜丝丝的,一股暖流顺着咽喉直入肠胃,直叫人心底也透着爽劲儿。
   喝酒的滋味不提,但就这份炭火煮酒的温馨,就足以醉人。瓦壶旺炉,炭火煮酒,袅袅的烟雾里,透着浓烈的喜气,在清雅的酒气中,追忆一段沧桑的岁月。这样的一壶酒,走过了贫瘠辛酸的一段历史,走到了殷实富足的今天。酒煮到香气四溢,那头剁肉馅的父亲总要冲我吆喝一嗓子,好酒啊,煮得好,好香的酒咧!抬头望去,父亲笑脸绽放,仿佛天边的云霞。
   散居各处的晚辈们,大年之夜必须赶回老家与祖父母团聚,这是我家铁打的规矩。饭菜通常早就备好了,只等下锅。先到家的人,在院门前一个个翘首期盼,心焦如焚。实在等不及,便围坐在炉火前,静下心来守候这壶酒。通红的木炭拨了又拨,壶里的酒开始翻滚了,开始冒热气了,悠悠的酒香飘散开去,远远就能闻着扑鼻的清香。终于,远处一声欢呼,好香的酒啊,我回来了。那是在省城工作的三叔的声音。过一阵子。又是一声叫唤,好香的酒啊。深圳打工的弟弟也到家了。酒香阵阵唤亲人,在一缕一缕的清香里,远方的亲人一个个回到了家。一栋陈旧的屋子,一下成了欢乐的海洋。
   酒煮开了。一家人依次列席落座,满桌的鱼肉鲜汤,瓜果绿蔬。震天的爆竹声响彻村庄的上空,年夜饭终于开始了。煮甜的冬酒从壶里筛出来,每人满满一大碗。浓浓的年味也随着滚烫的冬酒流淌开来,溢满了整个屋子。

共 41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着作者的文字,禁不住口舌生津,垂涎欲滴。那都是令人怀念的故乡的味道啊!无论是母亲的爆炒小鱼儿,还是妻子的青椒炒肉片;无论是家乡的腊肉,还是家乡的冬酒,都是地地道道的家乡风味,都溢满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因为加入了亲情和爱情做作料,家常菜才滋味醇厚,余香满口,百吃不厌;因为融入了亲情的温暖,腊肉下酒才成了“我”一直迷恋的美味,除夕煮酒才年年在老屋飘香。三篇短文,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感情朴实真挚,抒写了美好的亲情、爱情和乡情,极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的文笔干净利落,流畅精准,无需华美的辞藻,无需刻意的煽情,像一股清泉自然而然地从心灵汩汩流出,读来沁人心脾,回味悠长。佳作,荐阅!问好作者!感谢你赐稿流年!【编辑:燕剪春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811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8-10 23:03:41
  读着作者的文字,禁不住口舌生津,垂涎欲滴。那都是令人怀念的故乡的味道啊!无论是母亲的爆炒小鱼儿,还是妻子的青椒炒肉片;无论是家乡的腊肉,还是家乡的冬酒,都是地地道道的家乡风味,都溢满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因为加入了亲情和爱情做作料,家常菜才滋味醇厚,余香满口,百吃不厌;因为融入了亲情的温暖,腊肉下酒才成了“我”一直迷恋的美味,除夕煮酒才年年在老屋飘香。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8-10 23:04:15
  三篇短文,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感情朴实真挚,抒写了美好的亲情、爱情和乡情,极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的文笔干净利落,流畅精准,无需华美的辞藻,无需刻意的煽情,像一股清泉自然而然地从心灵汩汩流出,读来沁人心脾,回味悠长。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8-10 23:05:09
  问好章骁!感谢你赐稿流年!看样子我们是江西老乡。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4 楼        文友:章骁        2012-08-11 09:19:18
  感谢燕剪春光的编辑和点评。俺们是十足的老乡呢。呵呵。握手问好。
闲了,醉了,泡杯茶,随手写写划划。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8-11 13:17:1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6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2-08-11 21:16:14
  行走有外的人,最痴迷的是乡音,最垂涎的是家乡菜,最难舍的是乡情。三篇短文,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爱情。一碟家常菜,一份腊肉,一碗冬酒,因为加入了亲情和爱情为佐料而分外的香甜浓洌。文章语言朴实亲切,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令人回味无穷,欣赏拜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