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酒家*说文】孤独的独行者

精品 【酒家*说文】孤独的独行者 ——鲁迅作品综述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6发表时间:2012-09-04 10:14:40

【酒家*说文】孤独的独行者
   鲁迅的《野草》,是充满了意象的《野草》,但是,那些意象,无一例外,都是激情内敛的悲剧形象,不因为别的,只因为这世界,已经没有了一丝光明。在万般痛苦中,他开始与人类的固有思维作对,用逆向思维来表示自己的反叛。
   对于那些丑陋的人和事,他极力把它们边缘化,比如说,他认为就算是魔鬼与傻子,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他们有叛逆精神。除了魔鬼、傻子以外,他的作品中还充斥着妓女、墓地、监狱……这足以可见他内心的偏激,他在将这一切边缘化的同时,将自己的人格,也边缘化了。
   鲁迅极力颠覆人们对于某些事物常见的想法,给它们赋予新鲜的体验和感受。比如“雪”,那本是柔美、轻的意象,鲁迅一方面描写了南方美丽的雪景,而另一方面又极力赞美朔方的雪,他用那种昂扬,奋进的“雪”的形象,暗喻自己也像“雪”一样,是一个孤独的斗士。还有“风筝”,那本是美好童年生活的象征,可是,鲁迅却将它赋予了命运飘零的悲剧性意象,儿童时代是多么美好啊,可是,青春鸟儿一去不复返,他已经无法再将那美好的时光追回了啊,所以,风筝带给他的,便只有悲伤和对于命运的感叹了。
   如果是一对本来就相互矛盾的事物,鲁迅更是喜欢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描述,构成新的意象。比如《死火》,那“火”本是热烈光明的象征,而“死”呢,则恰恰相反,可是,他却偏要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这种新颖的手法,反映了鲁迅渴望生命,但是,在那个分裂的时代里,他却苦苦找不到出路。
   鲁迅的《野草》里,到处都有这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意象,所以,他的文章结构,也很喜欢采用对比性的结构。那种对比,是虚与实的对比,比如《复仇》,展现了“杀”与“被杀”的对比,“看”与“被看”的对比,读者在这两种场景中,看到了虚虚实实,通过反思,可以发现,一切都是虚的,只有那国民的劣根性,才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此外,他还常用重复手法来构成对比性的结构,比如《求乞者》中出现了两次乞讨的场景,那不是鲁迅为了凑字数而故意这么写的,他这么写,加深表现了自己对人类的厌恶,对进步论的怀疑。他大量的作品,都有“我梦见”这样的词语,但是,鲁迅所反映的,却是真实的现实,是吃人的现实,这种梦境与现实相错和的方式,便是另一种对比性的手法。比如那《失掉了的好地狱》,便是用这种手法,让读者看到了人的残忍性。
   是的,这也是鲁迅,鲁迅,和某些作家不一样,他不是一个类型作家,他不会只写一种体裁的作品。如果那样的话,便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了。
  
   当那个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先生,我希望您不要离我们越来越远,相比您那时候的中国来说,当代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可是,也并非是一个尽善尽美的时代,所以,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借着这样或那样的名目,来发泄着自己的私愤。
   先生,请您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批判,批判,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无谓的讥讽,不是不知所云的放肆,不是毫无理性的泄愤。批判,那是亲手将自己的心脏剖成两半,左半边放在天平的左边,右半边放在天平的右边,然后,看它们是否能保持平衡。是的,要想批判别人,批判社会,必须先要学会,如何批判自己的灵魂。先生,您的杂文,才是真正的批判。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集》,一共十四部杂文集,闪烁着鲁迅智慧的光芒。
   总的来说,他的杂文创作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文化批判为主,对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批判,而后期以社会批判为主,针对时局、现状进行剖析。在前期的作品中,批判的视野比较宽阔,鲁迅用自己那多彩的智慧,提纲挈领地抓住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内容,不管是从描写内容,叙述手法,还是从历史深度上来看,都是比较开阔的。但是后期就不一样了,针对的角度比较窄,经常就事论事。但是,这可并不表示鲁迅变成了井底之蛙,变得不敢说,变得小心谨慎了,鲁迅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他知道,如果平均使力的话,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与其隔靴搔痒,不痛不痒的,倒还不如,用手中那柄锋利的手术刀,对准病患最重的地方,勉力地一刀割下去,将那个毒瘤,彻彻底底地割掉。
   所以说,在杂文创作的前期,鲁迅更多地是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进行创作的,他的目的,还在于精神启蒙。可是,在创作的后期,由于那个时候,鲁迅已经经历过了创作《野草》的那个黑夜时期,所以,对于现实和自我的定位便更加准确了,对于启蒙运动,也看得更加透彻了。他终于意识到了,光靠笔,是无法起到改变时代的作用的,世人所真正需要的是是匕首,是投枪,是毫不犹豫地刮骨疗伤,将整个社会和人性深处的那些毒瘤,一个一个地剜掉。所以,在这一阶段,他更多地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员,来设身处地地考虑某些问题,来对社会进行批判,更强调的是现实意义。
   在鲁迅的作品中,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导,有的只是通过比喻或具体描绘的手法,让他所进行的抽象议论,显得更具体化、生动化,更具有议论的形象性,同时又赋予那些形象以丰富的哲学思辨。鲁迅的杂文,是充满感情的,那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鲁迅,将议论与抒情完美结合,他的杂文,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形象的中华社会复革史,同时也是一部国民心理变迁史。
   鲁迅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分裂的年代,是历史和现实的分裂,是传统和现代的分裂,是东方和西方的分裂,所以,鲁迅的创作,也同样是分裂的,一部分文字,是属于思想者的,是充满呐喊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文字,是充满痛苦和哀伤的。我赞美鲁迅,赞美他的杂文,因为,他的杂文,是对于自我批判,做得最彻底的,也是与社会现实结合得最紧密的文体。
   二十年代的中国,在一个“传统与现代,文明与保守,西方与中国”的夹缝中,鲁迅,苦苦地挣扎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这条夹缝中,硬是挤出了一条路来。这是一条勇者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所踩出的那条路,是化无为有的凿空之举,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伟大,在他所开辟的这条道路上,有荆棘,有瓦砾,稍微不留神,依然会将追寻者的双足磨破。想学鲁迅,就在那条他曾经走过的道路上跟着前进吧,“行百里者半九十”,看看最后,究竟还剩下几个幸存者,能够追随他的脚步,走到最后。
  
   先生,我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有人认为,您已经过时了,现代人,已经不需要您了。我曾经听您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救救孩子”,可是,您是否能够想到,那些您曾经放诸了如此深厚的热情,想要挽救的孩子们,如今,他们嘲笑您。
   他们笑话您,说您的文章文理不通,有病句,有错别字,他们笑话您,说您不知所云,写了院子里有一棵枣树,还要再写另一棵枣树,为什么不直接写院子里有两棵枣树。如果没有语文课本,那些孩子们,还有谁会知道您鲁迅啊,先生,当代的孩子们,或许只知道周迅。他们之所以学习您,仅仅是因为,您被载入了课本,不学不行啊,先生。
   再看那些语文老师,他们嘴里给孩子们讲解着您的文章,可是,他们又有几个,真正读懂了您的文章,了解了您的苦闷呢,先生。他们之所以依然如此孜孜不倦地讲述着您的文章,只是为了挣取他们的工资,只是为了作为一个教师,他们还想继续站在这个讲台之上啊,先生。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但是,这些人的数量,绝对不在少数。
   就算是那些所谓的文艺评论家,他们只不过是将您存入了银行,当成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期存折。每写一篇研究您的文章,他们便可从中取得一笔数额不菲的稿费,甚至是可以依靠研究您的文字,让他们评上职称,升上高位。我甚至还看过一篇文章,没有研究您的作品,而是论证您当年一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分析您为什么能买得起那么多的书之类的,先生,您说,那样做,有意思吗,那还算是真正的文艺评论吗?
   先生,我知道,您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是神,可是,我也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如此看轻您。
   没错,鲁迅的作品中,是会出现一些病句和错别字,但是,那又怎样,难道有一句话没有听说过吗,叫做瑕不掩瑜啊。鲁迅生活的年代,是什么年代?不要忘记了,那是一个守旧之人还在用文言文,还在满嘴“之乎者也”的年代啊。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他作为第一批使用白话文来进行创作的作家,无疑,是伟大的,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作品,能够创作到这样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没有鲁迅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没有鲁迅那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没有鲁迅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私奉献精神,那么,就没有资格随随便便地批评鲁迅。鸡蛋里挑骨头,谁不会,但是,要从骨头里挑刺,而且,是从自己的骨头里,血淋淋地把那根刺挑出来,这,又有多少英雄好汉能够做到。想要解剖这个社会,先要学会解剖自己;想要把整个社会和人类放在无影灯下,必须先自己照过X光照片。
   那些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的人们,听着杰克逊、麦当娜的人们,用着i-pad、i-phone的人们,那些总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人们,是没有资格评论鲁迅的。不是那个年代的人,又如何会理解鲁迅的苦闷,鲁迅的彷徨,又如何能够听懂,鲁迅的呐喊?
   长在新社会,泡在蜜罐里的孩子们,还并不明白鲁迅的伟大,这不怨他们,那么,那些语文老师们呢,那些评论家们呢,又有谁,是真真正正的鲁迅的知音呢?有人曾经倡议,说要在中学课本中缩减鲁迅文章的数量。可是,我要说,如果中学课本中失去了鲁迅,那么,我们还能学些什么,我们还能学到些什么,我们还留在学校里,做什么?当年的鲁迅,曾经呐喊,说要“救救孩子”,如今,鲁迅已经不在人世了,当今社会的孩子,又要由谁来拯救呢?如果写不出像鲁迅那样伟大的作品,那么,就请不要如此无情地,随便删除他的作品。
   先生,请原谅我过激的言语,那是因为,我对您,是如此热爱。是的,我也曾经像其他人那样对您不敬,我曾经笑话您的迂腐,笑话您的固执。啊,请您原谅,请您原谅一个八零后的孩子,原谅我的愚,我的笨,请原谅我的鲁莽与轻狂。
   要想真正明白您的心意,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完完全全地看过您的全部作品,只有那样,才能全方位地明白您,了解您。在读过了您几乎全部的作品后,我才真正知晓,您的一颗赤子之心。
   是的,直到今天,我才无意中看到了您留下的第一个脚印。我这才知道,您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也就是,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希望。“横眉冷对千夫指”,那只是您留给世人的表面印象,您为什么要批判,批判,再批判,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拯救,拯救,再拯救。拯救孩子,所以说,您“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才是您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啊。
   是的,先生,您早已不在了,但是,您的名字,却永远都镌刻在我的心里,您的形不在了,但是,您的神却依然在,而且,时时在,处处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那说的就是您啊,先生。您散化在空气里,所以,我们的一呼一吸间,有您的气息;您融入在血液里,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有您的风采。我相信,您比许多活着的人,更有力地影响着,其他活着的人。
   请相信我,虽然有很多人不了解您,但是,您还是有知音的,比如,臧克家先生,他在您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候,曾经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了解您的,他知道您,心甘情愿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所以,我也相信臧克家所说的,您和您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消亡的,因为,“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正因为您“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所以,人民会永远记住您。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生与死,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还有人说“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些用来形容您,都还不算确切,要让我说的话,那应该是,“纵使只有辉煌的一瞬,也足以造就我无悔的一生”。
   这个世上有很多作家,远一点的有老舍、郭沫若、冰心、丁玲、许地山、施蛰存、茅盾、巴金、张爱玲……近一点的有韩寒、郭敬明、蔡骏、那多、天下霸唱、南派三叔……
   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作家,但是,很可惜,他们都不是鲁迅,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鲁迅,唯一的一个。
   雄才一世,下笔千言,文坛扛起大纛一杆;春风风人,育人无数,世上乃有如斯豪杰。先生已逝,大鸟泣坟,您的精神,长留世间。花开花谢,缘起缘灭,一滴苦酒,遥敬先生,我愿带一身书生意气,追随先生。
   鲁迅,他所凭借的全部力量,就是他的思想,那时而迅如闪电,时而静若寒剑的思想,那如同匕首和投枪一般的思想。他不发牢骚,只发呐喊,他不再彷徨,只有奋进,他用自己的思想,浇灌了这么一朵小花,一朵在昏暗的迷雾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的小花,一朵用生命和鲜血培育出来的小花。“经过多少世纪的努力,才造就了一朵小花”,一朵闪烁着智慧光芒,有着旷世之美的小花。
   我爱鲁迅,我爱那朵小花,那朵长在野草中的小花,那朵在匕首和投枪丛中长大的小花。
  

共 1044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鲁迅,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之一,“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一代伟人毛泽东如是说。行医,只能医治人的肉体,而从文,却医治人的精神,不!是民族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宣统皇帝走出紫禁城了,上千年的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但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过《彷徨》,声声《呐喊》,为了批判“挂出一块民国的招牌”来的当局,唤醒沉睡中的民族,一篇篇杂文“似利剑,像投枪”,直指腐败的当局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了颂扬普通百姓的品格,在《一件小事》中,对人民大众的朴实勤劳和高贵“须仰视才见”,为了怜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有了《祝福》,为了讽刺当局的昏庸无能,有了《阿Q正传》,为了深沉的吊唁为了民族的明天而呐喊呼号的青年学生,有了《纪念刘和珍君》,“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为了披露生不逢时文人的悲哀,有了一碟茴香豆的《孔乙己》,为了怒斥奴性十足的卑劣文人,有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了宣泄自己的愤青和唤起民众的良知,有了《狂人日记》……说起鲁迅,我们心如潮涌,字词难以穷尽,正因为如此,先生仙逝后,万人空巷,泪洒红尘。本文心怀一份敬佩,深深谙熟一代伟人鲁迅先生的风格作品和傲骨,直接坦言中阐明自己的爱恨情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推荐阅读!【编辑:山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04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