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梦里流年为谁歌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梦里流年为谁歌 ——致我笔下那些隔空离世的红颜


作者:静心雪韵 举人,4701.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78发表时间:2012-09-09 23:06:28
摘要:再回首,那些歌儿,那些文字……

『逝水流年*散文』梦里流年为谁歌
  
   (五)《落雪无痕》之离落/雪魅
   我寻你千百度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
   可你从不在灯火阑珊处
   ——《千百度》
   雪落江湖,说一段传奇。
   金庸老先生说得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住了繁华的长安城时,侠女雪魅又将携着“雪之剑”去完成她铲除罪恶的使命——杀掉那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工部尚书兰尚德。
   兰尚德被杀的理由是我思忖了许久才提笔书写的片段:私吞了朝廷大量赈灾银两,辜负了秀才家小姐的守候——前者罪在祸国殃民,后者罪在背信弃义。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人绝对没有被原谅的可能,然而兰尚德对雪魅说出的那段话却值得人去深思:私吞赈灾银两,无顾黄河两岸百姓罹难,背后的指示人竟然是当今皇帝,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爱妃的挥霍而免受朝臣的指责和皇后的非难;辜负了秀才家的小姐,竟然是兰尚德为了保全小姐的名节而宁肯背负的黑锅,原来他对秀才家的小姐并无越礼之举,而小姐却已暗结珠胎,无法面对兰尚德高中状元之后风风光光、信守承诺的迎娶!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捍卫的是绝对的正义,可是当那些“罪恶”背后的辛酸和无奈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谁敢说我们的眼眸深处不会有怜惜同情的光芒闪过?而这丝光芒更会直击我们的心底,让我们心底的那一点不忍化作了“雪之剑”的犹豫——
   如果,兰尚德的话都是假的,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待京城名捕伤痕的到来,那么狡猾的他死得其所。
   如果,兰尚德所说的话都是真的,他虽然贵为工部尚书却也无奈于官场的斑驳和情感的迷离,那么,他该不该杀?
   说实话,我没有给出答案,我也无法给出答案,正如尘世间太多的纷繁复杂我们永远无法洞悉其真相,所以,我只能借助名捕伤痕之口回答了雪魅和读者的疑问,“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完成即是圆满。”
   是啊,使命,多么庄严而沉重的词汇,侠女雪魅铲除罪恶的使命,名捕伤痕追踪杀手的使命,他们都执着而决绝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是,这就是江湖的终结吗?
   雪,依然在下,在血雨腥风的背后,竟是一个不染尘埃的爱情故事。
   原来,雪魅就是那个在文章开头惊艳天地的长安显贵家的千金离落,而伤痕就是那个每日遥望离落绣楼的方向痴情不改的公子无心——离落,雪魅,无心,伤痕,四个角色演绎的两个故事,其实只是一段传奇。
   离落是美的,一袭水粉,一个转身,便成就了无数人的惊鸿一瞥,只是她为何不肯相信公子无心的守候,“那一瞬消黯,为谁凝眸?那一夜良辰,为谁虚设?那一曲横笛,为谁悠扬?那一场别离,为谁相思?那一世浮生,为谁轻狂?”这样的句子,让我的内心深处也生生地被问出了黯然……或许,当你疑问离落的冷漠的时候,你也就明白了雪魅后来的坚持。
   只是,写这个故事的我也在彷徨,使命和爱情究竟哪个更重要?
   当无心公子为了离落而一改往日的浪迹,决心将守望望穿的时候,很多人心底的那扇门是不是已被轻轻叩响:使命在这一生走向终结,而爱情却还能在来世继续,一如在长安梅园名捕伤痕和公子无心合二为一之后的那句凄美誓言,“如果有来生,我还在这里等你,好吗,离落?”
   是啊,我就在这里等你,皑皑的雪,粉蕊的梅,无论尘世的斑驳如何沧桑我的容颜,这颗爱你的心永远不会改变,我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守候在这里,哪怕梅园便成荒原。
   而来世,我们在哪,我们是谁,我们有怎样的开始,我们有怎样的结局,一切都不可预知,我只知道来世的落雪依然会无痕,因为那是我们今生流下的有心的泪滴。
  
   (六)《七日》之依依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
   为了这个遗憾
   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
   ——《漂洋过海来看你》
   其实,她已经与我决绝地说再见,在2011年9月13日的那一天(附《依依写给芊芊》),而我也决心不再写任何与她有关的文字,彼此相约着相忘于虚拟。只是,在偶尔听到《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的时候,心还会莫名地抽紧,为我笔下最爱的孩子,依依。
   我承认在我所有的作品中,《七日》是让我流泪最多的一篇小说。客观地说,《七日》在语言、构思、情节和思想内涵方面都无法与我其他自认为还可以的小说相比,但是它贵在纯净,就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在远离俗世的山间寂静流淌。而依依的那些梦便是飘在溪水上的花瓣,它们妆点了小溪的淙淙赋予了它美丽,但是花瓣毕竟是花儿的凋零,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依依是勇敢的,敢于去向一个从未谋面的人索要七天的幸福,其实她代表的又何止是我的一点梦想,她代表的更是无数为爱而勇敢奔赴哪怕用尽一生的力量的女子,所以我知道,这篇《七日》让很多女子落泪了,因为依依的身上有着她们的影子。
   姜楠是虚幻的,可是当我决定要站在他的角度去描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彷佛真的进入到了他的心灵深处,他很累,每年每月每天,当现实已经挤兑走了他的梦境和幻想时,上天却给了他一个单纯而执着的依依。他不说爱,其实这个字真的很难,相处了一辈子的人可能都没有说过,况且七天。只是,生命中却总有什么留下了,七日的刹那也是记忆的永恒,从此他一生一世的黄昏都定格在了那个初见依依的日子。
   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我只是想说出自己的感觉:都说网络是虚拟的,大家都知道追逐现实的精彩,可是为什么我们太多人却宁肯对着虚幻的人心动,而对身边的人无动于衷呢?不是的,虚拟的只是我们,当我们在网络上对着某人打开心扉的时候,你戴着面具所应付的现实才是虚拟的——键盘的屏幕是冰冷的,而你的心却是那么温暖,而这种温暖你在现实中从来未曾经历过。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笑我的感性了吧,其实,我承认我的情感总是太丰满,往往会溢出理性的范畴,但是依依不是我,或者说不是完全的我——尘世沧桑,诸多束缚造就的日趋理性的我怎会是那个无比纯净的依依,即使是在生命烛火渐熄的那一刻,我恐怕都会冷静而内敛地死去——而我只想用七日来证明一个问题:如果虚拟的那一端人已不在,可是我们还能读到他或她留给我们的信息,那么这个人是否是真的消失了呢?
   有些人在你的身边,你竟然一直忽略他或她是什么样子,说了什么话。
   有些人在遥远天边甚至阴阳永隔,你却无比真实而细致地想象出他或她的一颦一笑。
   咫尺的是天涯,天涯的却是咫尺。
   现实中的无比飘渺,虚幻中的却无比真实。
   一个故事一段心情,写下了是释放更是铭记,我们无法对抗衰老无法拒绝死亡,但是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却可以选择在心灵的原野上,结伴而行,自由飞翔。
   如果某些人认为《七日》仅仅是网恋故事,那么你就会玷污了《七日》的圣洁,而你绝不会真正理解虚拟世界里的那些爱和感动。
   再回首,虽然岁月已经稀释了《七日》带给我的伤痛,但是它却依然无法将那些点点滴滴的温暖变成风轻云淡的过往。如果说,一篇文字的成功在于它感动了很多人的话,而《七日》的成功则在于它首先深深感动了我自己。而这种感动,可能与爱情无关,可能与爱有关。
   写到这里已无言,我只想和你静静地听完这首老歌,望着依依的背影,流泪,微笑。
   ……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
   在我心中无法抹去
   为了你的承诺
   我在最绝望的时候都忍着不哭泣
   陌生的城市啊
   熟悉的角落里
   也曾彼此安慰
   也曾相拥叹息
   不管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
   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
   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己
   多盼能送君千里直到山穷水尽
   一生和你相依
   ……
  
   (七)《流年没有伤》之婉秋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青花瓷》
   这是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从民国十九年(即1930年)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的八十代年初——流年,就是这样厚重,可是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我却只想给大家讲述一个平凡小女子的故事,关于旧时的一场守候。
   流年没有伤,当这个题目不经意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时,我便被它凝重而悲凉的气息所深深吸引,于是下决心要给这个题目写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故事。而那时的我可以说是处于心静如水的状态:刚刚从《七日》的沉迷无奈中走出来,又刻意地为颠覆自己儿女情长的心态而演绎了一个北宋时的离间故事《天下间》,于是,在逼仄的痛苦与无垠的豪迈中和之后,我终于能比较波澜不惊地提笔写字。所以,整个故事的脉络就是时间的无情推移,民国十九年,民国二十二年,民国二十六年……而初次写时间跨度这么大的故事的我,似乎也只能借助这种数字的冰冷记载来诠释无尽的流年,当然,这样的记叙也在无形中彰显了历史的厚重和真实,以及在暗喻故事中的主人公所需要背负的时代使命。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都饱含着被尘世斑驳浸透的沧桑气息,再回首,竟然觉得这是我迄今为止的所有小说中小标题起的最成功的一次。
   【红妆留不住的风月】这一部分是婉秋和林敬轩的初见,十里红妆,洞房花烛,他是她的翩若惊鸿。而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是也有那么一刻,因为和一个人的邂逅而瞬间沉沦,从此生命奔向万劫不复的爱之深渊——那一夜的婉秋无疑是沉沦了,可是林敬轩那片刻的温情却如同风一般掠过她十六岁的花季,让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生生地开出了流年里寂寞的颜色。
   【无心遗留的幸福,如此淡淡】,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林敬轩归来,却是在一个萧瑟的秋夜。为什么这样安排,让一个决意奔赴新世界的人暗夜归来,我有两个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展现那段岁月的动荡,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此起彼伏,而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也成立了诸如“上海民权保障同盟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等组织,那么林敬轩之所以会遭受到密探的追捕,一定是参与了其中的某个组织,这也就为他后来参与淞沪会战、而婉秋在文革时以“国民党军官太太”的身份被批判埋下了伏笔——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要有它合情合理的线索,这恐怕就是小说的难度之一了,很多读者可能只是看故事情节,岂知作者却是要努力再现那个虚拟世界里所有的真实合理;目的之二,这也是我刻意为婉秋和林敬轩营造出来的短暂而温馨的幸福,他们唯一的一次拥抱和依偎,他们唯一的一次两手相握,他唯一的一次正视她的眼泪,她唯一的一次在他身后踉跄着为他送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突出无心遗留的幸福是如此淡淡,而婉秋用一双小脚走出来的流年,却是深深的悲凉。
   【伤到刻骨,谁会心安】,这一部分应该是故事的高潮了,婉秋的“旧”和林敬轩的“新”之纠结集中到了雅彤那双脚的对比上,让人无奈而心疼,正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是婉秋的心却无法欣喜地开出花朵来——女人,可以在不爱的人面前骄傲如公主,而在她爱的人面前却卑微如女奴,何况是与旧世界的斑驳和丑陋有着血肉联系的婉秋呢?写到这里,我的心彷佛也跟着婉秋的心沉到了谷底,可是我必须还要和她一起在幽深黑暗的谷底努力地摸索攀爬出来,只为迎接那“伤到刻骨”残酷背后的幸福真相。
   【从日出到日暮】,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如此沉重,我曾一度迟疑该如何写下去,从林敬轩决绝离开的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开始,这篇小说所构筑的偌大场景里便只剩下了婉秋孤零零的一个人。八年抗日,三年内战,炮火连绵的战乱似乎并未动荡婉秋的岁月,却也不肯把林敬轩还给她,甚至没有传递给她任何关于他的音讯,可是,她却依然在等——面对婉秋这样的执着,我突然再想不起什么百转的情节来诠释这场守候,我只是在从建国后到八十年代初的时光飞逝中,让那场十年动荡来无情地夺走她的听觉。看到这一处的读者,请原谅我的残忍,在流年的等待和守望里,我竟然一一夺去了婉秋的嗅觉、听觉还有视觉,无他,我只是想让那些一心走向新世界一心讴歌新世界的人们,回头看一眼,旧世界落幕时的黯然。
   【风之语,没有伤】,当雅彤的到来给婉秋带来一段与婉秋和林敬轩都有关的文字时,流年残酷背后的结局被轰然打开:原来,林敬轩早已血祭疆场,而他要断绝婉秋守候的念头只因为他是如此情深意重的男子!这一处结尾的安排是这篇小说中唯一的“悬疑”之处,不识字也没有听觉的婉秋却在“风”的帮助下读懂了林敬轩上战场前的那封信——有人说,这封信有黄花岗四十二烈士林觉民的《与妻书》的痕迹,也许吧,英勇就义的林觉民和血祭疆场的林敬轩,两个姓林的俊逸男子所面临的抉择是如此相似,而他们的侠骨柔肠又是怎样的惊天地泣鬼神!或许,谁是真实的谁是虚构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总需要有人抛却个人的安宁和幸福去为我们的民族坚守。由此来推断,当理想中的新世界到来的时候,那些长眠于九泉之下的英雄们又何曾有过流年之伤呢?!

共 1699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朝提笔若江河,万马奔腾几曲歌。静心雪韵笔下的人物尽管千变万化,但大多数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形容卓然而不群,内心沉静而内敛,一如作者自身映像。这些主人公们心地纯净,而命运多舛,尽管楚楚动人,但抵不过命运的劫数,读后往往让人呆坐沉思,难以忘怀、难以平静。读雪韵的这十篇作品,尽管大多数描写的都是小人物,但是一定要从大历史和大背景中去俯瞰和思考,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感觉上大气磅礴前后古今,感情上如丝如缕绵绵不绝。以作者的《流年没有伤》为例,小说把握了历史上的几个时间节点,前期以抗日救亡运动的波澜壮阔为背景,后期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婉秋的悲剧人生,从美丽惊艳,一直写到老态龙钟,一生没有与爱人相守,却无怨无悔,人在历史大潮和漩涡中,完全不能左右自身的命运,让人唏嘘感慨,历史的跨度,时代的跨度,感情的跨度,心态的跨度,都被作者拿捏得恰到好处,分寸感极强,凸显大家风范。作者用冷峻目光去审视人生,用悲剧情怀去感受世界,用至情至性去理解众生,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手法,诠释历史,解释社会,描写人物,把握人生,作品精彩绝伦,如泣如诉,风华绝代。本篇文字是作者对自己的十部小说而写就的总结性文字,是理解和把握作者小说的绝好教材,对于作品的背景、人物以及写作成因都有清晰的索引。编者倾情推荐此篇文字,并隆重推荐作者介绍的十部小说,一定会让读者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编辑:鸿渐于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1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9-09 23:07:17
  一朝提笔若江河,万马奔腾几曲歌。静心雪韵笔下的人物尽管千变万化,但大多数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形态容卓然而不群,内心沉静而内敛,一如作者自身映像。这些主人公们心地纯净,而命运多舛,尽管楚楚动人,但抵不过命运的劫数,读后往往让人呆坐沉思,难以忘怀、难以平静。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1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2-09-10 16:39:01
  鸿渐哥哥似乎把小静的作品都通读了,所以你才会有如此全面而细致的概括,辛苦了!写的时候没发现,经你点拨再回首,竟然真的是这样,我笔下的红颜虽然身处的环境不同,但是性格都是纯真而执着,有点我的影子,呵呵。
2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9-09 23:07:48
  读雪韵的这十篇作品,尽管大多数描写的都是小人物,但是一定要从大历史和大背景中去俯瞰和思考,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感觉上大气磅礴前后古今,感情上如丝如缕绵绵不绝。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2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2-09-10 16:41:36
  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一路写来,历史的风云变幻和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大胆尝试了,不敢说成功,只能说一直用心在写。
3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9-09 23:08:12
  以作者的《流年没有伤》为例,小说把握了历史上的几个时间节点,前期以抗日救亡运动的波澜壮阔为背景,后期以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婉秋的悲剧人生,从美丽惊艳,一直写到老态龙钟,一生没有与爱人相守,却无怨无悔,人在历史大潮和漩涡中,完全不能左右自身的命运,让人唏嘘感慨,历史的跨度,时代的跨度,感情的跨度,心态的跨度,都被作者拿捏得恰到好处,分寸感极强,凸显大家风范。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3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2-09-10 16:44:01
  流年没有伤,也是我自认为相对沉稳的作品,没有过多煽情的因素,只有尊重历史和情感的真挚书写。一个女子的一生就在等待中蹉跎,可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也是我敬佩的一个女性形象。
4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9-09 23:08:32
  作者用冷峻目光去审视人生,用悲剧情怀去感受世界,用至情至性去理解众生,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手法,诠释历史,解释社会,描写人物,把握人生,作品精彩绝伦,如泣如诉,风华绝代。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4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2-09-10 16:45:55
  鸿渐哥哥折煞我也!小静的文字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但是我喜欢你给的概括,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不知道鸿渐哥看过我的《楼兰劫》吗,自认为那也是我的一篇代表作,希望鸿渐哥哥多提宝贵意见。
5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9-09 23:08:57
  本篇文字是作者对自己的十部小说而写就的总结性文字,是理解和把握作者小说的绝好教材,对于作品的背景、人物以及写作成因都有清晰的索引。编者倾情推荐此篇文字,并隆重推荐作者介绍的十部小说,一定会让读者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5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2-09-10 16:46:58
  一次回顾,其实也是一次成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小静定会更加成熟稳重,也谢谢鸿渐哥哥和流年朋友们一路的支持!
6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9-10 08:51:5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6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2-09-10 16:47:13
  感谢流年!
7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2-09-10 10:40:56
  喜欢静的文字,喜欢这么深刻的剖析。通过读这些文字,对于原作的理解又深刻了一些。
   静,细腻的女子。静,期待更多精彩。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7 楼        文友:静心雪韵        2012-09-10 16:48:07
  小娴的话语总是那么到位,这些文字真的是我的一次剖析,更确切地说是一次反思吧,谢谢小娴的支持,问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