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凤鸣梁溪』追赶太阳的人(散文)

精品 『流年*凤鸣梁溪』追赶太阳的人(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24发表时间:2012-09-18 14:06:17

『流年*凤鸣梁溪』追赶太阳的人(散文)
   远在江南的老母亲,听说大学刚刚毕业的儿子成了右派,犹如五雷轰顶,万箭攒心。听说儿子经常吃不饱,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她把家里尽可能省下的粮票、钱钞都寄给了老冯。有一天,老人家又去邮局,回来的路上误听人说儿子死了,她想都没想,就一头撞向了路旁的电线杆。好在那时的电线杆都是木头的,老人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当时昏死过去。等到老人苏醒过来,想到苦难的儿子,心都碎了,一夜哭白了头。第二天,老人怕儿子知道了寻短见,坚决要求家人一个个起誓,无论如何不能把这消息透露给老冯。那个苦难的年代啊,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有多少如此悲催的故事。
   在严寒的北国,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为了活命,老冯把一切值钱的东西都换了食物,先是铺盖、后是身上的棉衣、绒线衣。寒冬腊月,他在风雪里,拖着三百多斤的板车,蹒跚在泥泞的小路上。这车子原本是驴拖的啊,单薄的江南书生,如何拖得动。凛冽寒风里,他拼命的前行,汗水、泪水天天打湿他的衣襟。他身无分文,饥寒交迫。挖野菜、啃树皮,有时只能厚起脸皮向居民乞讨,实在饿极了,就在深更半夜冒着风险去偷老乡的菜地。他已经穷得没办法生火,所有偷来的菜,只能就地伴着冰渣子一起吃下去。
   后来是一位好心的县委书记救了他,在那个年代里,保护一个“右派”是要有很大勇气的。这天,老冯终于被冻饿击倒了。四十度的高烧,使他没有办法再去拖那本该毛驴去拖的板车。看着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老冯,这位老红军出身的老干部流了泪。他把老冯领回家,安排他在县政府的食堂里打杂活。
   老冯的体力渐渐恢复了,但老红军却受了他的拖累。在被调离岗位的前一天,在一个大雪夜里。老红军脱下还带着自己体温的军大衣,披在老冯的身上,拿出三十斤粮票、三十元钱,对老冯说“孩子,我知道你受了委曲,在挫折面前要坚强啊。回你的家乡去吧,在这里冻不死,也得饿死。记住,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要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报效国家,我们后会有期”。临行他送了一首于谦的《石灰吟》给老冯:“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老冯含着泪水离开了这个正直的老干部,一别再无音讯。
   老冯后来境遇好了,不管到哪出差、访问总是要在当地打听救命恩人的消息,却始终没有结果。老冯对我说:“虽然没有找到救命恩人,但是他“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好好生活,好好做人”的叮嘱却成了我永世不忘的座右铭。后来,‘四清’、‘文革’不管遇上怎样的磨难,我都立志自强,不改初衷。为了实现“听党的话,好好生活,好好做人”的座右铭,我在三十多岁开始自学电工输变电的设计知识,并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内行。这辈子我都要用不断的新品开发,不断的创新,来报效国家,报答我的恩人。”
  
   4.
   海军某基地。蓝天,白云,一平如镜的海面。柔柔的沙滩上走着兴奋、紧张而又难以名状般烦躁的老冯。若干年前,他还是个被人打入另册的“右派”临时工。今天,作为总工程师,他却和科技界的名流们一道观看水下核潜艇的导弹发射,而那导弹中也有他设计的一个关键部件。核潜艇开始发射了,一条火龙跃出水面。被煮沸了的大海上红光闪耀,那火龙喷云吐雾,直上九天。这一刻起,从此奠定了老冯在行业中的专家地位。
   当初,面对关系个人荣辱的军令状,许多人颤抖着手退却了,而老冯却三思之后签上了大名。友人劝他:“你好大胆子,这种谐振装置在我们行业里,从没人做过。样品都没有。”“咱做了,不就有了吗?”老冯回答说。“好啊,你本事大,组织课题组,别喊上我,我可不想跟你一起吃官司。”
   “行啊,我不喊你,看着国家被人欺负,你就当看笑话吧?我看你连个右派的觉悟都没有。”平时最忌讳人家喊他“右派”的老冯,这次自己喊上了。
   友人到底被他感动了,自己抱着被褥住进了老冯的办公室。从此,他们朝夕行处,共同奋战了两百多个日夜。
   爱人也劝他“你苦头还没吃够,为啥老要找罪受?”他回答:“国家需要嘛!”回答是轻松的,而他却付出了二百多个难眠之夜。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科研课题,他真得失败不起,国家也失败不起。老冯对老婆保证,干完这件事,冒险的事再也不做了。是啊,许多年来,老冯带着个“右派”的帽子,一直在政治运动的漩涡里沉浮,遭受着不白之冤。一家人也老跟着他担惊受怕,日子总是过的惶惶恐恐的。
   他的爱人找到领导,含泪苦苦哀求:这事不让他做行吗?他可是个“右派”啊,这事不能信他。他做不好的。
   但是,对于老冯的本事,大家心里有数。不仅单位,就是军方也给予十分的信任。
   老冯三十几岁开始钻研电工理论,自修了全部的大学、研究生课程,他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他设计的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取得多个第一。每当大家赞誉他的高风亮节时,他总是说:当年我落难时,是一个老红军用自己的官位和身家性命保护了我,让我今天能给国家做点事。人呢,要知恩报恩。我没那么高尚,我就是要报恩。
   对一个历尽苦难,却痴心不改的人,他的报国之心,怎么能不赢的祖国的信任?
   后来,老冯的爱人对我说:小江啊,拿到中央、军委、国务院那张贺电的时候,我哭了,我那老头子也哭了。那些日子真的提心吊胆啊。你想想看,他是学煤炭地质勘探的,三十几岁了开始搞电工,半路出家嘛。那些天,他就没过个正常日子。在单位弄累了,就住办公室,要找资料、数据了,想到什么书了,本了,就半夜三更的跑回家里。到家也不睡,就在那里弄个计算器算数字。我是教数学的啊,看他可怜,就帮他一起算啊、写的。算好了,我说睡会儿吧。他总是说,这个方案可能行,要立即上车实验、实验。摸黑又骑着自行车跑实验室。这么个折腾法,他受得了,我也受不了啊。就几次跟他吵。吓唬他说要离婚。你猜这个老没良心的说什么啊?他说到时候我这个项目,不管成功不成功,你自己选择离不离婚。现在不能离,你得支持我。
   弄这个项目,我不光成了他的后勤部长,也成了你们单位的后勤部长。不是我小气,光给他和他的徒子徒孙的课题组吃夜宵,我就贴了三百多钱了,差不多是他两年多的工资。我对他说,这钱你要还我啊,他说,如果成功了,所有归我的奖金都归你。听说你们单位是拿到了一笔不下的奖金,可他把所有的奖金都分给了别人。
   他把我们家所有和电工有联系、没联系的亲戚、朋友都动员起来了,国内、国外的找关系,找资料。你是没看见哪,家里快成了垃圾堆。这个死老老头,真折腾啊。
   我说,大婶你是骂他呢,还是夸他呢?冯师母噗地笑了。
   项目完满结束,开过庆功会,老冯悬着的心放下来了。事后他曾对人说:“如果我的设计出了问题,这辈子都不用再想干什么事了。”他后怕了。然而,当中国第一次使用计算机普查人口,上级要求研制一种稳压装置时,他又一次弄险了。须知,这是出不得半点差错的事业。老冯和他的课题组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的夜,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终于赶在普查前把产品搞了出来。同事们祝贺他,领导表扬他,而他在把不多的一点奖金分给一同攻关的同事后却长长的舒了口气:“又过了一道关哪。”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可贵之处就是当他背负沉重的十字架之时,仍旧无怨无悔,为他的祖国、为他的事业挺身而出。老冯这个在以往政治风波中被荡涤,被旋下九层的无辜者,在祖国和事业需要他时,每每体现了这美好的品质。
   在几十年的科研崎岖小径上,老冯凭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忠诚的心,以常人难以企望的坚强毅力,过了一关又一关,先后研制了滤波、谐振、激光、脉冲等十多个品种的高新技术产品,而这些大多是在“还有尾巴”的情况下搞出来的。
   在一次报告会上,当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老冯曾这样告诉与会者:我要真诚的感谢我现在的单位,在那些动乱的年代里,是他们收留了我,并给了我最好的保护,让我免受了挨批挨斗的厄运,使我能集中精力不断研制出新产品。每当攻关到最困难的时候,党组织的领导同志总是关照我:“老冯,你大胆的干。出了问题有我们担着”我想如果没有组织的保护和同志们的鼎力支持,我将会一事无成。
   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即使在背负苦难的时候,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5.
   “冯总,七十多岁的人了,你该好好歇歇了。”我一边说,一边给老冯斟上一杯葡萄红酒。
   “歇不下啊,我有个心愿还没完成呢。”老冯喝了一口说:“你不晓得啊,现在我们国家高铁、地铁和轻轨上跑的电力机车上的稳压装置,大多还是西洋货,他们欺负我们技术跟不上,价格卖的很高呢。国家每年损失的外汇几十个亿啊。这个课题我研究了好多年了,已经开发成功,等到量产,稳压装置国产化了,我就不干了。那时我要八十啦。”
   “真不干了吗?”我盯着他的眼睛问。
   “我现在脑子还好,到时再说吧。”他看着我爽朗地笑了。
   我们走出餐厅的时候,惠泉山上的斜阳快要落山了,傍晚的太阳是那样的大,那样的圆,那样的红。她那辉煌灿烂的光影,洒进宽阔的大运河里,被秋风吹皱的河面,一片红光闪亮,那美丽的粼粼光波,宛若千万朵玫瑰花瓣在漂浮荡漾。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眼前的美景,让我想起了一首熟悉的歌。这歌是专为我的恩师老冯写的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潮涨潮落。许多人狂热崇拜孔方兄,拜倒在石榴裙下,缠绵于舞厅酒吧,陶醉于灯红酒绿、红巾翠袖的时候,老冯以他的耄耋之年,一年三百天放弃温暖的家庭生活,不加思索地绝了重金、洋房的诱惑,为了推广高新技术,为了报恩祖国,整日栉风沐雨,南北穿梭。他在自己的晚年,放射更加炽热的人性光芒。他的心中有一颗不落的太阳。
   看着老冯逐渐走向惠泉山,走向太阳的身影,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几十年前,他办公室里那幅夸父逐日图。我忽然想到,老冯和那夸父一样,也是个追赶太阳的人。
   我想说,老冯,你就是现代夸父,一个新时代追赶太阳的人。
  
   [后记]
   我不知道,我讲的老冯的故事,是否还能打动现代年轻人的心。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已经很少有对崇高的敬畏。但是,我却一直被恩师感动者,我始终觉得,他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领袖所说的: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他依然在奋斗着,上周见到他后,我动手写了此文。

共 935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远古时代的一部悲壮的神话《夸父逐日》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颂的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据《山海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千百年来,夸父追逐太阳的宏大志向、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一直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 这是一个静沉的午后,秋阳明媚,秋风馨香。午后,当我打开了这篇饱蘸着浓情的散文作品,一口气读完作者用满腔深情刻画的这个故事,久久地写不出一个字来,此刻,按语已然多余,因为我的心海泛涌起无数朵浪花,它们正从四面八方向我涌来,让我想要呐喊,想要通过这种呐喊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就在此刻,还有什么能比这篇文字更能触动我,还有什么能有这篇文字让我心潮澎湃,在文中,我看到了一个现代版的“夸父”形象,正演绎着一幕现代版的夸父追日大剧,在江南大地上,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追赶太阳的人。 他姓冯,两点水加一个“马”字,我想他就是一匹在人生草原上飞奔的骏马吧。他的心中装着一个太阳,一个瑰丽无比的红太阳,这是他心中不变的神话,为了完成这个神话,他把自己的青春与才华,激情与热情一起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在我国电气领域谱写了一曲高昂的乐章。 在这篇散文中,“追赶太阳”现代夸父老冯形象高大,他不仅在所属领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能写善舞,多才多艺。在舞会上,他高贵的气质,矫健的舞步吸引着女孩子的目光;在去日本考察时,他以飘逸的书法,引来满堂喝彩,更难能可贵老冯的一身正气以及他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在作者倾情铺排的文卷中,我们看到的是生活中性情温和,平易近人、乐于助人,重情重义的老冯,看到的是在工作中严谨严格严肃的老冯,我们了解到老冯为追求精神层面的富有所具有的那种执着,了解到老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所承受的身体上的摧残和心灵上的磨难,了解到在老冯长长的生命旅程中,有过的痴心不改,有过的痴情坚守,更了解到老冯为了祖国的电工输变电行业做出的成绩,了解到在他晚年,还在不停地追赶着他心中的那一轮太阳…… 这篇散文,详实地记录了那些走过的足迹,记忆着那一段“追赶太阳”的动人岁月。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在老冯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所具有的高洁品质——身处逆境时却心怀感恩,在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面前绝不气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精神。老冯是一个闪光体,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这些光芒足以令当今的年轻一代仰视,他的心灵疆土是肥沃的,足以让当代的耕耘者以他为楷模,沿着他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这句话来形容文中的老冯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老冯为我们的心灵开启了一个明净的窗口。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而老冯,却把他宝贵的青春、满腔的热血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科研事业。 老冯是一面镜子,为我们正衣冠、拘言行;老冯更是大海上的一面风帆,为我们的人生引航;老冯的生命内涵如大海一样湛蓝深邃,如大山一样高傲凝重。而老冯走过的那些路,说过的那些话,做过的那些事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处枝繁叶茂的“邓林”。 是的,读完这篇文,作为编者,我十分欣赏这篇散文的标题、意蕴和思想教育意义,因为这篇文章所呈现出来的内涵是无法估量的;作为读者我更想说,本文的作者用文字刻画出来的这个人物,不仅是一个追赶太阳的人,还是一个上下求索、马不停蹄的追梦人……是的,他就是一个追梦的人,输变电行业是他终生的梦,他以夸父的精神追赶着太阳,走在时间的前面,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引领着行业的科研工作。 十分欣赏作者笔下的这篇散文,文风苍劲,情思饱满,语言娴熟,文章首尾呼应,场景描写诗意,人物刻画传神,不失为一篇上佳之作,倾情推荐此文,与江山文友分享!【编辑:纷飞的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91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夏离洛        2012-09-20 09:45:01
  如果我算是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那么我是真的被打动了。
80后,天秤座女子。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以行为志。随心所欲。及时行乐。痴迷阅读。衷爱文字。 愿用所有的时间,全部的热情,去创造一个理想国度,一个梦寐以求的山水田园。
回复1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9-20 10:08:50
  谢谢你啊,朋友。我相信年轻的一代,一定会把老一代的精神传承。我们的民族前途无量。
12 楼        文友:草根        2012-09-20 16:10:23
  这样一位“追赶太阳的人”,让人敬佩,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散文,让人叫绝,不用多说,欣赏学习,问好凤鸣兄!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1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9-20 19:33:43
  草根兄弟,你总是这样的鼓励我,祝秋安。愿我们友谊长存!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