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文学,从此不再寂寞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文学,从此不再寂寞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6发表时间:2012-10-31 18:35:55

『逝水流年*散文』文学,从此不再寂寞
   三峡刘星说:
   是的,正如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座灵魂一样,每一座山都是文化精髓的灵魂。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占山为王的霸气也好,隐居而寻求庇护也罢,愚公移山的愚蠢也好,积土成山的寂寞也罢,我们总是寻觅着征服和穿越的途径,唯独忘记了,我们其实只是苟且的一粒尘埃——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夕阳几度红……
   喜有此李说:
   作者循着圣人的墨迹,以《智者乐山》为题,显出了独特的视角及精巧的构思。文章指点名山,激扬才情,或旁征博引,或与友智辩,以山寄情,借山抒怀,行文浑厚大气,笔触饱满圆熟,在文字深处,植根着睿智而深邃的思想,值得细细品味。欣赏并推荐!
   三峡刘星说:
   我只是一个行者,还在山中。我只是渴望化成山涧的一滴水,山间的一团雾。
   而山,总是横亘在我的周遭,既囚禁着人,当然也诱惑着人。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意境不仅仅是诗意,而且是山里人出走大山的一个美妙的借口。想当年李白也不是“下江陵”,杜甫不也是“即从巴峡穿巫峡”的欣喜……伟人如此,我等更如此。自古以来,顺流而下是一种境界,而登高仰止更见功力,所以,对于山,我们总是寻觅庇护慰藉灵魂,或者渴望天梯而飞升……
  
   四、梦幻回三峡
  
   《在水一方之梦回三峡》和《在水一方之三峡情韵》我是的多篇习作的串联,加起来大约万字余吧。系我的作品第一次上江山文化网。为了切合“江山”之江山意,所以选了这样的题目组合,非标题党也。
   一朵怜幽说:
   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然而同时它也是一种中国的古文化,因为它有古代巴人的文化成分蕴涵在里面。
   这篇文章,可谓是一盘色香味以及内涵俱全的三峡文化盛宴。文章开篇的导言,作者就这篇文章做了比较精准而又客观全面的概述,让读者对这篇文章的主旨含义有了比较明晰的了解。之后,随着他的笔端,他的印象,他的思想,去神游三峡,去领略了解三峡。这篇文章,作者分六章节而写,每一节都是独立的整体,借物借景借文化抒内心之情感,将对故乡的热爱悉数表达出来。然而这六节又都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因为它们都是三峡文化的一部分。文章包含了以巴楚文化为底蕴的民俗文化,古代学者文豪的名人文化,可谓面面俱到,棱角分明。
   读完这样的文章,我相信,定会有所收益。
   三峡刘星说:
   感谢编辑的热心推荐。
   三峡啊,我取名三峡刘星正是一种对故乡对文化对根的一种缅怀和执着。
   而三峡不仅蕴育了灿烂的峡谷文化,这是一条傲立世界文明的一条伟大峡谷。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文豪都以不同的方式穿越、经历,乃至神往和三峡对话。在我的心目中,三峡就是一只永远吹奏的竹笛,清新明快而绕梁;更像一只单簧管,深沉厚重而醇香。后来我上网在一个网站建立了一本散文专辑,数字书的书名就叫《三峡吹奏的单簧管》。
   在西南神农架和大巴山的接合部,在川江(而今川江自然不叫川江了,改为“三峡平湖”最为准确的)尚没有成为历史的时候,三峡这一条东方最赋有文化内涵的狭长的峡谷,自然成为一种被世人神往的地方。
   其实这仅仅是开始唤醒旅游意识的国民心中的一块圣地。而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成长乃至长大。也许是环境的艰苦让沿江而居的我们见惯了风沙,或者是在奔流的川江里畅游太多,更或者是因为太多的明月清风之下,看惯了江风、渔火、涛声、听够了川江的号子、川剧的高腔、张桓侯庙的钟声,见识了比我更穷苦的川江人:打渔的渔夫、拉纤的船夫、背扁背的村姑,挑柴火的农夫……而贫瘠的精神生活方式和贫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更多的见惯不惊。生的,还活着;依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死的,就死去,犹如漂流的浪打柴随江水消失一样。没有期待,也绝无彷徨;没有悲悯也绝无失望。生活犹如川江水一样,或有洪水的高潮,也有清流的涓涓;而所有的日子犹如血红的太阳,总是在大山的男子汉般肩头升起,又在和蔼的慈母般的夕阳余晖中沉睡。
   万木枯萎和新生,成为一种必然,不需要刻意的追求,也不需要奢华的幻想。
   风逝说:
   三峡雄奇秀美险峻的自然景观滋养了丰厚的地域文化,无数文人墨客曾讴歌过三峡的壮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妙诗篇。早已歌唱千年的川江号子,从远古唱响,升华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流芳千古的乐章。从小在江边长大的作者,耳濡目染着这丰富的三峡文化,阅李杜华章,看龙舟竞渡,闻《竹枝词》唱响,听古刹钟声,说诗圣故事,观不尽风光……为
   名家说“三峡是最湍急的诗歌的河床”。笔者以为,更是三峡(刘星)的河床,孕育出了作者对家乡挚爱的不竭深情。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将神奇的景色、浓郁的风情和丰厚的文化有机地融合一起,把对三峡深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之,不由心神向往。文章清新绮丽,意蕴丰厚,力作,倾情推荐。
   三峡刘星说:
   感谢文友认真的耐心的阅读并且留下如此精彩的推荐按语,让远在三峡深处的三峡刘星不胜感激。
   而今,当伪善的乡土文化成为一个地区招揽顾客的最有效的方式,当历史具有定论的人物都被我们的创新般的重新定位、翻案、乃至树立所谓的“文化经济”的时候,我们有必须有所选择有所继承有所摒弃的原则之上,传承我们民族的真的、善的、美的。没有了精神信仰的民族,无疑是悲哀的,他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混混沌沌的茫然中。没有文化之根的文字只能是空洞无聊的游戏。
   假若说我的文字还有一点灵气的话,那么无疑是因为我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假若我的叙述里有历史的厚度的话,那是因为三峡的河床上有太多优秀的诗人曾经镌刻了他们最华美的篇章,如三峡走出的屈原的《离骚》,如李白的《下江陵》,如杜甫的《秋兴》,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他们成就了三峡文化的最深厚的文化标高,也成为每一个三峡人精神灵魂的骄傲。我身为三峡人,有这个机缘,我理应用自己的笔触继承他们的文脉,传承中华文化,讴歌我们民族的灵魂。
   【后记】
   如上的随笔系江山网之“逝水流年”文化圈子的部分散文随笔之后的“对话”。
   这些对话是圈内文友的编辑推荐和暗语加上三峡刘星的回复组成。事实上,每一个马甲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文学义工正执著的耕耘着文学的身影。因此本文算是一种对基于文本之后的再讨论和反思。尽管字里行间充满着过誉的溢美之词,让三峡刘星十分的惭愧;但是,这些交流无意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而这正是文学网站对所有文友的一种呵护和尊重。
   这年头,认真书写更认真阅读和点评,成就了文人之间平等的惺惺相惜的怜爱关系,而这种怜爱至少对于写手、也对于文化的坚守是一种最简明的传承。
   文学,从此不再寂寞。
  
   三峡刘星整理于三峡秋风夜雨中。
   2012-10-29

共 775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不可否认,网络文学覆盖面广,且鱼龙混杂。它滋生于互联网的普及时代,受众极广,草根性强,并且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因而影响巨大。在网络文学中,作者与作者之间,作者与编辑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都通过文学网站在彼此联系,彼此交流,彼此尊重,使网络文学逐渐进入主流文学行列,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学传播模式。三峡刘星作为一个网络文学写手,国内知名围棋文化的普及者,与江山文学网旗下的逝水流年社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与逝水流年编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让人非常感动,也非常动容,体现了作者与编辑之间的相互尊重、惺惺相惜、水乳交融的关系。钟情于文字的人是寂寞的,但是,正因为有了作者与编辑之间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真诚交流,使得文学不再寂寞。非常感谢刘星先生对江山文学、对逝水流年的钟爱,正是因为有您,以及有您一样的出色而真诚的作者,才使得我们江山文学具有巨大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价值,一篇佳作,推荐阅读。【编辑:鸿渐于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11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0-31 18:36:49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覆盖面广,且鱼龙混杂。它滋生于互联网的普及时代,受众极广,草根性强,并且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因而影响巨大。在网络文学中,作者与作者之间,作者与编辑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都通过文学网站在彼此联系,彼此交流,彼此尊重,使网络文学逐渐进入主流文学行列,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学传播模式。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11-01 17:36:22
  呵呵,感谢老文友的编辑和支持,我在文章中居然漏掉了你的雅号,实在有点惭愧。
2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0-31 18:37:10
  三峡刘星作为一个网络文学写手,国内知名围棋文化的普及者,与江山文学网旗下的逝水流年社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与逝水流年编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让人非常感动,也非常动容,体现了作者与编辑之间的相互尊重、惺惺相惜、水乳交融的关系。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2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11-01 17:38:54
  所有编辑过的编辑所有退稿给我的编辑,都值得尊重。这年代,在没有功利原则下的阅读,批注、点评、支持,只能说明了彼此对文心的自觉的呵护和温暖。我们正是用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坚守着文字的伊甸园。
3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0-31 18:37:33
  钟情于文字的人是寂寞的,但是,正因为有了作者与编辑之间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真诚交流,使得文学不再寂寞。非常感谢刘星先生对江山文学、对逝水流年的钟爱,正是因为有您,以及有您一样的出色而真诚的作者,才使得我们江山文学具有巨大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价值,一篇佳作,推荐阅读。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4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0-31 20:16:53
  很耐人寻味的文字,您真是一个评论家。真是有想法。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4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11-01 17:35:18
  呵呵,感谢你的点评,我不是评论家,我只不过希望在交流中提高自己而已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11-01 10:47:4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