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浔阳江怀古(散文)

绝品 【流年】浔阳江怀古(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16发表时间:2012-11-11 21:45:55
摘要:  长风浩荡,落叶飘飞。在这秋深时节,我来到浔阳江头,看那一江秋水静静地流向远方。天上有几缕白云,白得就像是天鹅的羽毛,它们忽而聚拢、忽而分散,在晨风里不断地变幻着身姿,仙女般地从江上飘过。明净澄澈的天空,又深又蓝,光滑得就像是姑娘的脸。

【流年】浔阳江怀古(散文)
   浔阳江从来就不是一条平静的江,它浪遏飞舟,居长江中流。是商船行走的黄金水道,也是烽火连营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浔阳江的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激战。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千舰混战,烟火接天;太平天国军在此将曾国藩水师打得舟沉船翻;民国初年,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在此高举义旗,出师讨袁;毛泽东指挥百万雄师从江阴至湖口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古往今来浔阳江奔腾不息,有多少历史的活剧在此上演。
   来到浔阳江,你一定要去看看甘棠湖里的烟水亭,那里有三国时,周瑜在此训练水军的点将台。古时,甘棠湖与浔阳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东坡的诗句绝非虚夸。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浩荡南下,扫荡刘备,虎视东吴。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在甘棠湖中操练水军,一时雄师列队,战舰云集。三十三岁的周瑜,英姿勃发,气吞万里,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可惜周郎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如今烟水亭中惟有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携书挎剑塑像。抚亭怅望,儒将英魂不知归去何处。
   来到浔阳江,还有一处地方你也应该去看看。那就是江畔的抗洪广场。广场上耸立的四层高塔没有字,每一层上都只有四个数字:1998。
   1998年8月7日下午13时,浔阳江4号与5号闸之间,突发大管涌,决堤30米。滔滔江水从决口处泄出,涌向西郊,直扑城区。九江告急!
   朱镕基总理听后,勃然大怒,怒斥浔阳江上的这处江堤是“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
   惊涛裂岸、大堤抖颤,站在浔阳楼上远望,满世界都是水。“1998年夏天。长江疯了,赶着鱼儿在街巷游戏,举着船儿滑过树尖,狂涛举上了鸟翅,恶浪打湿了云片……”这首歌谣唱的,正是当年浔阳江上的滔天巨浪。八年过去了,说起1998年的大洪水,浔阳江畔的人们,依然心惊失神。
   水火无情,救水如救火。被称为铁血将军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副政委雷鸣球中将来了,受军委委派他们到现场坐镇指挥。
   封堵决口,决战在即。董万瑞中将已在大堤上坐镇指挥五天五夜,他已被太阳晒得黑如木炭,脸上脱下了一层皮。他的儿子董三榕少尉也在抗洪队伍中,是大名鼎鼎的“红色尖刀连”的排长,将军看到儿子后,只说了一句话:“看看你的手,你还没有我黑。”董三榕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在连队里,他已经被战士们称为“酋长”,公认是全排最黑的人。这父子两代军人,都称得上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惊涛拍岸,水势危急。将军和士兵们一起赤膊上阵,跳入奔涌腾跃的江水中,用臂膀和身躯,组成一道道人肉防护堤。看到那些当年由记者们摄下的一张张照片,我抑制不住自己,感动的泪水涌出眼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的战士一样展现了军人的豪气!
   在抗洪救灾过后,有位记者写下这样的采访日记:“8月10日,我在日后成为全国著名的抗洪点、98抗洪‘经典之作’的九江市4——5号闸口城防墙决口封堵现场采访了一整天,烈日下的江堤,气温在40度以上,热气炙人,我连续采访了4个多小时犹觉难受,更不用谈那些高强度搬运石料的官兵们。从上午10点钟开始,我便不断看到扛袋快步小跑的队伍中有战士轰然倒下,这个链条仅中断几秒钟又连成一体。我看到战士倒下的情景数十次,他在我脑海中形成一组反复播放的镜头。还有一个画面长久印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烈日下疲惫至极的战土横七竖八地倒在炙热的大堤酣然人睡,汗珠仍在不停的往下淌,黑乎乎的脸上看不清鼻子和眼睛。同样让我感到骄傲的还有那些可敬的将军们。”
   洪水退了,军人撤离。浔阳古城,万人空巷。九江的老百姓们把子弟兵送了一程又一程,把最好吃的东西,塞进战士们的手里、兜里。孩子们哭了,大妈们哭了,男人们也红了眼睛。红领巾们扯起一条红底黑字的横幅:长大了我也去当兵。在送别的姑娘群里,高高举着两块牌子。一块上边写着:兵弟弟辛苦了,祝您一路平安!另一块上写着:我会想念你,我的兵弟弟!
   在浔阳古城的老百姓眼里,每个参加抗洪的军人都是英雄,他们人人都是最可爱的人。写到此我不由的想到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经典名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浔阳江是无畏的江,英雄的江。
  
   2012年11月5日草稿于九江
   2012年11月10日1时改写于梁溪

共 704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浔阳江是伤情的江、幽怨的江;浔阳江是惆怅的江,忧愤的江;浔阳江是流泪的江,悲情的江;浔阳江是愤怒的江,不平的江;浔阳江是无畏的江,英雄的江…… 好一篇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浔阳江怀古”,洋洋洒洒六千余字的散文,只为抒发心中如江水般滔滔奔流的情思。本文共分五个段落,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描写,将历史长河中那些与浔阳江息息相关的古人、古迹交融在文字里。譬如,白居易的浔阳江上琵琶行,意境悲戚,如一曲幽幽的古调,回旋出散不去的沉郁和激昂。譬如一生颠沛流离,始终报国无门的李白,晚年一身戎装来到浔阳江畔,却因以叛逆之罪身陷浔阳监狱,最后只落得个戴罪泪别浔阳江。又譬如北宋诗人黄庭坚,曾满怀悲愤坐于江边,暗自垂泪,只为那为保贞节纵身跳入江中的红颜;还有那及时雨宋江,更是坐在浔阳楼上把酒临风,酒至酣处,豪情顿生,忘了自己的刑徒身份……那些我们熟悉亦或是陌生的典故,经作者精心的梳理,书写成这篇恢弘之作《浔阳江怀古》。文章笔法老道,沉稳之间又不乏诗意,特别是本文的开篇,作者用极其雅致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浔阳江绝美的秋景:长风起落叶舞,一江秋水静静流,白云朵朵,芦花片片,如诗如梦如幻。江边有垂钓者,悠闲自得;岸上有香樟梧桐枫树,绿了黄了红了……伫立于浔阳江畔,揽一抹江上秋色,入了眼随了心。浔阳江大美,而此篇散文更是大美之作,作者博古通今,笔酣墨饱,将浔阳江厚重的历史底蕴作了一番深度的剖析,可谓力作!十分欣赏,愿将此文推荐给江山众文友赏阅!【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2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31 楼        文友:        2013-05-31 10:43:40
  这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看到你写的倍感激动。最欣赏的是1998年洪水那幕,终生难忘,念安!
回复3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1 17:41:32
  飞,谢谢你的鼓励。非常感谢。
32 楼        文友:非斐        2013-06-01 15:29:39
  从历史写到当代,有纵横大气魄。无愧绝品!
太瘦生。
回复3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1 19:04:00
  谢谢诗人朋友的鼓励。问好,夏安。
33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3-06-01 22:58:12
  学习了,谢谢。
真诚
回复3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2 09:30:05
  谢谢关注
34 楼        文友:泪珠魚儿        2013-06-02 15:30:40
  二哥把我家乡的美景名胜写绝了,到时让我写什么。我还没去过浔阳江。
回复3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2 18:35:51
  不好意思,我夺人之爱了。别急,长江后浪推前浪哈
35 楼        文友:玉心        2013-06-04 09:18:33
  文章从精致描绘眼前的浔阳景物入手,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怀异代之风流。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古人,白居易、李白、黄庭坚、宋江等等,跨越时代,同现于尺幅文字之中。一段段苦涩的历史,一桩桩凄美的传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现出一个伤情的江,幽怨的江;惆怅的江,忧愤的江;流泪的江,悲情的江;愤怒的江,不平的江。这是让人忧郁的浔阳江历史。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转到雄姿英发的周公瑾,转到1998抗洪救灾场面,从而导引出浔阳江令人振奋的另一副历史面孔:它是无畏的江,英雄的江。全文纵横捭阖,收放自如。触目眼前风物,思接千载之外。散而不乱,是谓“形散而神不散”。文如贯珠,一小节一小节自有描述对象,可独自成篇,却始终有一根无形的丝线所串联,累累如珠串。堪称大手笔!详略得当,张弛有度。着意处,浓彩重墨,泼墨如水;简省处,一语带过,惜墨如金。真是一片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回复3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4 17:19:20
  玉心编辑,谢谢你的夸赞哈。多年来,我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走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地方,唯有动情处,才敢下笔。浔阳江是一条历史的画廊,不由得不让人泼墨如花。谢谢啊 。
36 楼        文友:玉心        2013-06-04 09:22:07
  不好意思!最后一句有误:一“篇”的“篇”,打作“片”了.望海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7 楼        文友:和谐家园        2013-06-05 10:56:32
  作者的文笔那是没得说的,文字的功底,历史的知识都是相当的深厚,可惜的是,掺杂着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些偏颇,也暴露了作者的某些不太健康的思想
回复3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5 22:12:13
  谢谢你的夸奖哈。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所谓思想健康的问题,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思想医生,请您以后不要到处妄评。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没有权力评价我的思想是否健康。
38 楼        文友:太行风        2013-06-07 11:40:33
  突破历史资料的二度创作,富有个人见解的独到释读!
独抒性灵,拒绝合唱。
回复3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7 19:57:03
  谢谢太行风朋友的鼓励。我也很欣赏你的写作。为文者应该有自己对历史的个性解读,应该有自己对风景、对历史的独特视角。谢谢,知音。
39 楼        文友:原上草A        2013-06-09 06:05:34
  这篇堪称绝品,尤赞结尾,思想很健康的,大饱眼福!哪里偏颇了?“和谐家园”无稽之谈,很不和谐呢。
学习古典诗词
回复39 楼        文友:江凤鸣        2013-06-09 17:25:13
  原上草编辑,谢谢你的鼓励。林子大了唱什么歌的鸟都有,也要允许他唱哈。大家有不同的见解也是自然的。再次谢谢支持!
40 楼        文友:雪千寻        2014-11-10 18:16:22
  忘记什么时候读过朋友的文章了,只是读后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有幸再读朋友作品,为深厚的文学素养所折服,向持之不懈的向学精神学习,遥祝朋友笔健!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皆是花好月圆!
回复4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4-11-10 19:49:46
  谢谢雪千寻,我们共同努力。
共 45 条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