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豆腐情缘

精品 豆腐情缘 ——豆腐情缘


作者:文锁勤 秀才,1361.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74发表时间:2012-11-12 10:09:48
摘要:一个服刑人员和善良女人的爱情故事


   第七章
   晚上,阿兰将店里的活路收拾停当,准备睡时,天下起了细雨。山里的气候说变就变,好比娃的脸,雾气将小镇团团围住,阴云低低的压在头项,幕帐一般,似乎随时都会塌落下来。阿兰一个冷颤,随手裹紧了被子,拿起一本《知音》杂志,细心翻看。一篇关于空姐爱上一位服刑罪犯的纪实文学作品吸引了她。她正为主人公的崇高情怀赞叹称绝,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声音很紧,很急,十分有力。阿兰在床上问了一声“谁?”听见是姑母的声音,就下床开门。姑母打着伞,雨水溅得衣角湿透,阿兰替她收了雨伞,热情招呼入座,姑母显得十分焦急和不安,坐在床沿,两手压住膝盖,沉着脸,象在寻思话题。她昨天听说刘大妈过来讲侄女近来一直和一个名叫六子的犯人往来很密切,一大半天都厮守一室,粘粘糊糊都不分个反反正正,自然十分怄气,生怕阿兰一时把握不住什么轻重和分寸,闹出什么是非和丑闻,不光坏了自己和丈夫和声誉,连她的清白也受到了损害,人活的就是名份啊。于是连夜过来,打问究竟,也算给侄女趁早提个醒,打个预防针。因为心急如火,竟把事先想好的话题前后搅和在一起了。想了半晌,也不知道怎样开口,为了不伤侄女的情面,她转了话题说:“上回给你说的那位副科长,在家里见过你的照片之后,人家满口答应,同意与你见面,还提前给你买了‘三金’,你看心有多诚。”说话间,就从怀里掏出一个精美地绣着一个金色“囍”字的红绒盒子,小心揭开递给阿兰,看着闪着金光、小巧精致的礼物,姑母以为阿兰会心花怒放,喜上眉梢,没料阿兰一脸愠色,好看的眉毛顿然促成两个黑团。看也不看,就推给姑母,埋怨道:“八字没有一撇,就拿人家的东西,世上那有这等事情,姑母也真是个灵性人专做糊涂的事,这要是让外人知道,还不把咱笑死。再说,谈婚论嫁,我不图什么官位,钱财,那种爱在人前摆阔、夸富的男人,我压根就不高攀,活人要活自己,这话你以后休要再提。”姑母刚一进门,就吃了侄女的闭门羹,气得双眼直瞪,又怕话不说明,阿兰真的给她惹出什么乱子,也不就再掩饰,直言道:“兰子,不是姑母怨你,你都不听别人在背后说了些什么,跟我一块玩牌的人都知道了,唾沫星子淹死人。说你和坐牢的犯人勾勾搭搭,眉来眼去,我都没法给你说,一个豆腐店,竟然开出了这么多的麻烦事,你姑父好歹也是个领导,多少都有脸面,我们那能遭别人这等白眼和作贱。”听过姑母的话就像一阵乱刀刺进自己的心窝,身子散了架似的倒靠在床沿上,脸都变成了血青色,捂住胀痛的心不断地喘气。嘴都咬着下唇,在一旁抹眼泪。姑母见把阿兰气成了这个样子,就用手轻轻地给她捶捶后背,说了一些宽慰话:“兰子,我说这些,全都为你着想,要真的这么难场,这店咱就不开了,免得闹出什么是非,脸上无光不说,气伤自己就更不划算了。”阿兰经姑母一劝,气己消了一大半,她说:“姑母,这些都是无中生有,我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做事,店开红了,他们就害红眼病,非整得你抬不起头,我敢发誓我走的端正,谁要说啥随他便,这店我还要开,越开越要开得更好,至于我的婚事,我自有主意,姑母你就别费心了。”阿兰当着姑母的面说了这么多的话,但把自己的心事却没有向她透出一点风声。若要凭心而论,对于六子,她确实还有那么一点意思,在近半年多的交往中,六子的憨厚、稳重、踏实,在她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完全是个靠得住的男人,就是将他当作自己生活的知己,并非就是什么坏事。虽然眼下他还是个犯人,但他总有自由回归的日子。但若现在就表明态度,肯定会让姑母伤透脑筋,会让姑母在内的所有知情嗤之以鼻。她只有将这颗情种深深地埋在自己的心底,不断给其供给感情的养分,倍加珍惜和呵护,以等待发芽开花结果的机会。虽然西部作家张贤亮曾经写过不少女人与劳改犯的爱情故事,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章永麟与黄香久,《绿化树》中的海喜喜与马樱花,凄楚清纯,哀婉动人,但都是虚构或点缀的文学作品,与生活真实还有一定距离,这些事情要真的发生在身己身上,也许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她对六子的感情,完全出于暗恋和精神上的寄托。尤其是世俗面前,采用和沿袭柏拉图式的精神恋法更有利于保护自己和六子,因此即使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不说真话,也在情理之中。社会生活中,虽然法律倡导婚姻自由、情感自由、爱情自由,但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法律制造和设定的那个绝对真空,绝对完美,绝对理想的环境之中,人的行为总是或多或少受到世俗的干涉和左右,法律虽然庄严、神圣,但也有无奈的时候。阿兰在思想中反复努力地将六子与自己以前的丈夫对比着,剖析着,六子显然要比那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高尚许多,这更坚定了她真爱六子的信心。她自然不许别玷污他,即使是姑母也不例外,单从六子的处境看,他是一个典型的弱势个体,任何一丝闲言碎语都可能给他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保护六子就像保护自己的清白同样重要。
   第八章
   阿兰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六子被刘大妈的一纸黑状直接告进了禁闭室。禁闭室是监狱里的小监狱,是对于严重违犯监规队纪及有现实危险性需要防范的罪犯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六子显然属于前者。从一个有相对自由,令众多犯人羡慕的外役犯,完全关入了禁闭,并剥夺了一个犯人在监狱享有的那点自由,六子就好比掉进了冰窖,心里凉到了极点,这让那些不知情由的人们看来,绝对是自己改造路上的一场奇耻大辱,自己正处在改造上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一步,这一变故,不仅使他的人格品质受到了玷污,连他不懈努力争取减刑的目标也受到了影响。办豆腐加工厂,实现自己的愿望,转眼之间都成为泡影。看着禁闭室里幽暗、昏黄的灯光,他压抑,迷茫,烦躁不安。暗光相互交织,相互缠绕,在他的眼前结成一张结实的巨网,像一只蜘蛛被五花大绑,重重围困,突然失去任何依靠和承托。他不明白自己前生究竟留下什么孽情而难以躲过这苦难的一劫。禁闭室沉静死寂,青灰色的水泥墙面生硬呆板,就像李教导训斥他时面部的那种表情,看不到任何光彩。六子蹲靠在床前,抬头望着从巴掌大的通风窗口直射进来的一缕阳光,傻傻地渴望着曙光和奇迹的出现。猜想着肯定是刘大妈从中作梗,搬弄是非,使李教导不明真相,才将他发落到这般境地。禁闭决定经会议讨论,最终由阿兰的姑父李教导做出,禁闭的由头冠冕堂皇:六子严重违反监规纪律,滞留狱外时间超过规定。六子没有去敢正面辩白,他知道越在这样的时刻,他的辩白越会显得苍白无力,并使他罪加一等。李队长虽然一直为他据理陈诉,反复提醒领导要尊重客观事实,但还是被李教导的领导意见加以彻底否定,还在大会上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六子经过深思熟虑的办厂计划也因禁闭而否定。李队长也因所谓的管理责任被扣去百元奖金,虽然委曲却有口难辩,他坚信自己,更相信六子绝不会象刘大妈说的那样与阿兰粘粘糊糊、形影不离,自己的属下自己了解,一顶大帽子,怎么能随便把人扣倒,事实胜于雄辩,也许一切都会真相大白,此时他象正在禁闭室里接受反省的六子一样,同样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下午上班时,见到阿兰一时竟不敢好意思搭理,专门绕道从小路躲避着走。阿兰不知原委,以为是豆腐质量出了问题,李队长碍于面子,不便说出,故意躲她,就赶到跟前,拉住他,开口问道:“李队长,都下午了,六子咋还不来担豆腐?”李队长满脸沮丧,情绪低落,半天不见答话,阿兰轻轻地陪着笑,显出热心的表情,“如果豆腐质量不行,可以改进吗?”李队长面对阿兰的一再追问,愈加不安和矛盾,他既不想违心回答,也不想说明真情。阿兰见李队长还是不肯说话,心里感到特别的莫名其妙,表情变得严肃、冷峻,刚才的笑容迅速收敛,说话时声音也刚硬的近乎绝情,“李队长,如果不要,起码得说上一声。”李队长怔怔地看着阿兰,平静地摇了摇头,慢慢地道出了实情:“阿兰,六子前天回去被关了禁闭,意见是李教导决定的,说六子与你……。”李队长把话还没有说完,阿兰马上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她眼前一黑,嘴唇悲愤地撇向了两边,拇指与食指使劲地揉搓着,只觉得天旋地转,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李队长说:“我怕你生气、伤心,才掩饰,这都是些无中生有的怪事。”他忿忿不平,气得双眉拧成了一道黑圈,劝阿兰道:“问题总会查清的,别再伤心。”李队长话说的轻轻的,却十分自信,十分有力。阿兰略略镇定了一下,思想着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她知道,六子为她遭受不白之冤,他现在比自己更难场,就走进商店,卖了两袋奶粉,递给李队长,求他想办法给六子捎带进去,补补身子,李队长知道禁闭室的规矩,更怕别人说他违犯纪律,又惹出另外的麻烦,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阿兰提着袋子,眼里含着乞求,李队长这才接过袋子,瞒着门卫,打着个为病号卖的正当幌子,带进了监狱,这是他第一次例外违纪。
   解铃还需系铃人,阿兰当即关了店门,火烧火燎地跑到家里去找在监狱掌握着犯人“生杀大权”的姑父。姑父正在吃饭,一见阿兰,就大发脾气,丢下饭碗,冲着阿兰就喊:“兰子,你给我做的好事,你听听外面都在说些什么,尽在我的脖子底下支砖,跟啥人打不成交道,偏要与一个犯人瞎搅和,闹得满城风雨。”姑父说话间,就扭过头,背着脸,喘着粗气,双眼瞪得老圆。在单位,为了防止扩大影响,几天来,他尽量在同事门前保持忍耐,以避免更多的闲言碎语,回到家里,他积蓄的怨气总算有了发泄的地方。姑父的话,像是一根根鼓足了气力的鞭子抽打在自己身上,她强忍住心里的委屈和气愤,任姑父的怒火无情地喷泻。姑母听见丈夫发着脾气,急忙走进屋来,责备丈夫不该这样对自己的侄女说话,又埋怨阿兰起初不听劝告,不该闹出这样的事非,阿兰捂着眼睛边哭边说道:“姑父,我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要受你这么大的奚落,作为一监之长,做事要讲客观,偏听偏信连好人也要受苦背冤。六子虽说是个犯人,也有他的尊严和人格,也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你口口声声说我丢了你的面子,却兴师动众把别人对我和六子的无端指责当成事实,公开处理,就是证明了谣言的真实性,是对我和六子的直接伤害,六子表现积极,每月考核都得满分,完成份内份外的任务,为干警家属主动献血,他喜欢别人也是他的自由,法律都没有明文限制这种权利,别人有什么资格加以指责,他的所作所为,李队长清清楚楚,不调查,就乱给别人戴帽子。”阿兰带着委屈和不满的话语,就像连珠炮似的射了出来,句句合情合理,字字铿锵有力,问得姑父一时竟无法应对,坐在沙发上一根一根的抽烟。阿兰这才松了口气,擦去眼泪,给姑父倒上一杯热茶说:“姑父,侄女不是想跟你辩白什么高低,我也不怪你,都是刘大妈从中从梗,害了我和六子的清白,只要六子不再受到什么委曲,怎么说我都行。”李教导经阿兰这么一说,眼前忽然一亮,觉察到自己做事的失察和荒唐。若是真要对照法律的条条款款,他还确实给六子找不出什么差错,而且开办豆腐加工厂,是监狱领导特批的。心里自然产生一丝悔意,又担心侄女将这事反映上去,恐怕还得挨批,而且禁闭六子,李队长本身与自己就有分歧,作为领导,自己执法怎么能不重视事实,夹杂个人情绪,又不好当面向侄女表态,思量了半天,冷不丁地说道:“关也上会,放也上会,这是基本工作程序,我个人不能做主。”阿兰看出姑父的态度已经慢慢动摇。当面又不肯认输,就似笑非笑地转动着那双好看的眼睛,瞅着姑父由悲变喜道:“那我就等着您的好消息。”
   第九章
   还没来得及阿兰对姑父的错误行为越级上访,上级领导就己知道了这事,姑父因此还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监狱长对阿兰关心犯人,真心帮教,积极为监狱开办加工厂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树她为社会帮教的典型人物,明明白白支持让六子在狱内开办豆腐加工厂。六子在禁闭室里度过两周难熬的日子后又重新回到分监区,继续从事先前的工作。六子知道,这些都是阿兰从中的努力,使他早早免除了这一灾难。出来担豆腐时,见到阿兰,自然十分地感激:“兰老板,多亏你,要不我还在坐禁闭。”阿兰说:“本来你就没错,又何必要受那等洋罪。”六子说:“在家靠娘,出门靠墙,我受苦在外,这半年时间真没少连累你呀,要是没有你这墙的依靠,我都不知道倒过几次了。”阿兰打趣地说:“只要你能稳当,就一辈子管让你靠定。”说得六子脸都红了。
   经李队长的允许,六子在阿兰的豆腐店里整整学习了七天,从早上出来一直到晚上回去。一整天忙里忙外,不可开交。由泡豆、打浆、烧浆到最后制成豆腐,每道工序做的得心应手,连最关键的点配技术一点都不保留,手把手的拉着操作,面对面的指导,做出的豆腐又嫩又香,阿兰夸他心灵手巧,最易点化,豆腐被阿兰精心做成两道小菜“烧豆腐”和“麻婆豆腐”送到李队长手里,叫他亲口品尝,李队长用鼻子嗅嗅,用筷子一夹就是两块,塞进嘴里连说:“好吃,好吃,手艺学到家了啊。”阿兰说:“这些天六子给她帮忙不小,人都累得瘦了一圈。”李队长从上到下,打量着六子,只见他脚上的鞋尖都磨破了,大拇指露在外边,像个牛眼窝,阿兰眼里又涩又酸,心里更是不忍,李队长说:“不论干啥,都要舍得吃苦,都要踏踏实实,六子这方面不成问题,犯人干部都知道,将来减刑也有希望。”听过李队长当面的夸奖,六子心花怒,放拍着胸脯,当面向李队长表起决心:“只要监狱的豆腐店能办成,我就是身上掉上几斤肉,蜕几层皮,也没有什么,出去以后还要好好地干上一场哩。”六子一边给李队长谈自己的打算,一边帮阿兰在一旁挑拣黄豆,李队长说,“只要有决心,他会全力支持。”下午替阿兰将店里的活路收拾完毕,回监狱时,阿兰叫住了他。手里拿着自己精心细作的一双新鞋,要六子换上,六子连推带让,执意不肯,阿兰眼神明亮而火辣,就像反射着阳光的玄武湖,肥大的罩衣穿在她身上,使她越发娇小、年轻,刚洗过的头发拢在脑后,用发卡勒着,整个脸庞散射着一种迷人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光辉和清香。阿兰轻轻地靠近六子,猛地拉住他的手,六子产生电击一样的感觉,一时竟不知所措,浑身不由自主地颤栗,紧张地向后退缩。阿兰的两手变得怯生生的,显得迟迟疑疑的,小心翼翼的,颤微微的,诡异而神秘的表情,既表现出惊愕不己,又不胜娇羞,像一种大胆而又无声的呼唤在空寂中频频做响,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信任、希冀,像要锁定自己倾心追求的目标。六子桩一样被她的目光钉死在那里,显出情愿做她俘虏的架势。阿兰松了手,转过身,拉了拉衣角,两手又放在脑后自然理了理头发,向六子嫣然一笑,用一种温柔厚重的声音表达着她的意愿:“穿上吧!这是我专门为你做的。”阿兰的“做”字说得很重,很有情味,中间略微停顿了一下,手指点着光滑的下巴,送过一缕娇羞的目光,向六子表白出“做”字以外的意思,像启发六子朝着“做”字以外的深层含义里想。六子激动得双目圆亮,心里顿然间走出了长期围困封锁的精神峡谷,而豁然开朗,迅速掠过一阵喜悦,连忙说:“谢谢你,兰老板。”阿兰摇着头轻轻地叹了口气,对六子的谢意似乎有种情感上的极不满足或失望,站在一旁不停地搓磨着纤细修长的手指,眼里的光线脉脉含情,就像连接两人的一条纽带,诱导和示意着六子就叫“阿兰”。六子的悟性被她传神的目光点化和启发,他这才理解“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句子,这其实与电磁理论上的感应或许就是同样的道理,这种通融完全是一种自然亲和力的作用和影响。就像天然落雨与人工降雨有着最本质的不同。六子颤怯怯地吸口长气,屏住呼吸,微微抖动着双唇,像个刚学说话的孩子,甜甜而又充满深情的叫了一声“阿兰”。喜从心来,阿兰满脸羞云,头顶掠过一丝丝飘飘然然的感觉,扑闪着眉毛,压住滚烫的心口。六子局促不安,心潮澎湃,揉揉烧红的两颊,接过阿兰递过的那双新鞋,夹在腋下飘着似的快步走回监狱。晚上犯人们都去院子里看电视,六子心里却想着阿兰,他悄悄地拿出新鞋,一遍又一遍的试穿,崭新的鞋面上泛着黑黑的亮光,针脚匀称,活儿精细,与他小时候在家里所见到的未婚媳妇送给情郎的礼物的样子和漂亮程度差不了多少,穿在脚上,不大不小,绵软温暖,六子在号子来回走了几下,眼睛不住的看着鞋尖、鞋背,轻轻巧巧、大大方方像等着他的脚做出来的一样。穿试中,一位同号的犯人突然跑进了号子,大声叫道:“六子,号外,号外,有人给你在省台上点歌哩,你小子真有福,是《999朵玫瑰》,咱们关系这么坚钢,也不早早透点风声,叫咱也分享一点快乐。”六子莫名其妙,以为又是谁在作弄取笑自己,没有理会,一个劲地摆弄新鞋,那位犯人就拉上他往电视室跑,当彩色荧屏上闪过一行“送给六子”的字样时,他呆了一样手拿新鞋,赤脚而立,阿兰的浪漫叫六子陶醉,虽然他没有听到歌声,但阿兰如玫瑰一样的芬芳永远的留在了他的心里。是夜,他躺在被窝,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阿兰在他脑海里变得异常的生动,异常的闪亮,如同一团火焰在心际奔腾跳跃,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的所谓的爱情,如果是,也许来得太仓促太突然,令他措手不及,仿佛中间缺少了什么环节,难道正如哲人说:婚姻不是爱情的结果,而是机缘或意外碰撞的结果。
   监狱的豆腐加工厂终于开张了,出产的豆腐又嫩又鲜,全监狱的犯人都称道夸赞,六子也因此而立功受奖,开张那天李队长还专门邀请阿兰参加典礼,作有功人员,阿兰受到监狱首长的接见,还特聘她作了监狱的社会帮教人员。在监狱召开的社会帮教大会上,阿兰作了作为一个自主创业者的成功先例,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向全体服刑人员做了专题帮教报告,台下一千多名犯人聚精会神地聆听她的报告,有的感动得流着眼泪,有的索性走出队伍,从花园摘下月季花给她送至台上。报告一完,听众掌声雷动,浪涛一般,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出席帮教会的法院同志宣布了对六子的减刑裁定,当着领导的面,六子把阿兰称赞了一番,阿兰心里又甜又热,脸上神采飞扬,六子告诉她,裁定之后,还剩九天就获得了自由,回去以后,他也要想办法开上一家豆腐加工厂,带动养殖业,把事干大,招上一批新生人员,回报社会。阿兰说:“你很有抱负,只要努力,就能把事干成。不过,先别着急,出来时,我会接你,那时候,我心里自然会有主意。”六子的眼角在阿兰说话的瞬间就湿润了,感激地望着阿兰,他真希望,能在今天出监狱该有多好。
   六子新生那天,李队长看见阿兰带着一身崭新的西服,捧着一束红玫瑰,天刚麻亮,就守在监狱门口,他如梦初醒,仿佛仰视到一座伟大的雕像,一股崇敬之情油然涌上心头。
  
  
  

共 19953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阿兰来这关北小镇做卖豆腐,省内一座最大的监狱煤矿在这里。阿兰生意十分红火。丈夫有了外心,挽救不回来,只得忍痛分手。阿兰在小镇上重新操起卖豆腐的行业,“兰老板情注小磨坊,嫩豆腐香满凤凰窝。”没出一天,阿兰做的豆腐的好名声就传遍了小镇的角角落落,名声大噪。监狱犯人六子,做外役,给监狱担豆腐认识了阿兰,他是个干干净净,平平整整,是个实实在在让人信得过的小伙,六子还是天天来担豆腐,一声实实在在、厚厚道道的“兰老板”竟把阿兰的心叫得“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仿佛是一缕春风吹皱一池春水,使她的心湖禁不住地荡漾起来。纵然刻意压制和掩饰,都无法抹去脸上由此而泛起、浮出的那一道道红晕。显然,有了爱了。随着交往,爱意愈浓,这就是人世间最纯洁的情感。也许生活就是如此,你敬重的人却没有机会或勇气去接近,更难有条件去亲近。给阿兰的一封信,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体现了一个改邪归正好人的愿望。六子因为阿兰亲人的黑状而进了禁闭室,这就是人世间的事情……故事很精彩,写出了真情真爱,通篇文字优美,故事性强,人物有血有肉,不做作,让人觉得可信。六子新生那天,李队长看见阿兰带着一身崭新的西服,捧着一束红玫瑰,天刚麻亮,就守在监狱门口,他如梦初醒,仿佛仰视到一座伟大的雕像,一股崇敬之情油然涌上心头。推荐精品【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浪漫诗剑侠        2012-11-12 10:10:52
  人世间最美的爱情赞歌,欢迎大家都来欣赏品读,愉悦身心。
浪漫诗剑侠,专为古今英雄写传奇,目下在江山文学网已发表长篇传奇经典30部。
2 楼        文友:兰陵美酒        2012-11-12 11:27:48
  人间贵在有真情,阿兰用自己的真情,去对待一个服刑犯,两人真心相爱。故事很好。其实六子确实也是一个朴实的人。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