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散文】赫哲族的渔与鱼(长篇散文)

精品 【绿野散文】赫哲族的渔与鱼(长篇散文)


作者:一渔夫 探花,1511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17发表时间:2012-11-27 22:53:17


   铃铛网可以捕捞到很多种鱼,绝大部分为胖头、鲤鱼和鳊花等鱼类,其次是鲑鱼、草根、干条、哲罗等鱼。赶上鱼多的时候,一夜间可捕获到三四百斤。在这个基础上,赫哲族渔民又发明了张网。
   张网和铃铛网的形状大同小异,只是这种渔网织得特别大。黑龙江的鱼情季节性很强,鱼汛多发生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北方的四五月份,春汛水涨,这时候也正是各种鱼类的繁殖期,几乎所有的鱼都会聚群活动。赶上了鱼汛,在江里下张网,一夜间可以捕捞到上万斤鲜鱼。
   顾名思义,张网是张着大口的一种渔网,用渔船下在水流湍急的二流上,靠湍急的水流把鱼冲进网里。张网的前面是个很大的口,越往后面越细,最后面有个卡脖网兜,鱼只要被冲进网里,别管多大的鱼,想再逃出来就难了。下张网不仅能捕捞到一般的鲤鱼、胖头、大马哈鱼,还能捕捞到大鳇鱼呢!渔民遛张网时,不需把整个渔网提出水来,只需把网兜提到停泊在张网下堵的渔船上,便可以把鱼倒在舱里。
   下张网的地方一般都有网房子,里面住着十几个渔民。鱼少的时候,三四个小时遛一次网;鱼多的时候,一两个小时就得遛一次,而收鱼船一般两三天才来一次网房子。这样在下张网的地方,一般都有一个用柳条编的大鱼囤,用大石头将鱼囤沉在一人多深的水下,每次遛上来鱼,都养在鱼囤里,等到来了收鱼船,再将鱼卖到船上。如果有人能跟船到了网房子,想要拎两条鱼回家吃,吱一声就行,只管尽情地挑,保证分文不收。
   丝挂网是一种小型网具,也是赫哲渔民最常用的一种渔网,是由松花江上游的汉族渔民那里传入赫哲人居住区的。丝挂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浮挂子,另一种是底挂子。浮挂子每块高约6尺,长约十几丈,网眼约有4寸左右,在网的上纲每隔1.2尺左右拴一个秫秸漂子,在底纲上每隔1.4尺左右拴一个铅制网坠。但网坠子的压力要比网漂的漂浮力小一些为宜。所以这种渔网下到水后,浮在水上层,也可以下在有流的江上。底挂网的网高约3尺,网眼的大小和网片的长短与浮挂网相同,只是漂子的浮力没有网坠的压力大,所以渔网下在水里后,沉在水底。这种网适合于无流的小河或泡子里捕鱼。
   这种网的上下网纲都是棉线的,均用猪血染好。“网衣子”(即网片)是用八股蚕丝合在一起织起的。将网片全部织成后,再用苏油或者桐油抹在网片上,晒干后即可使用。下挂子需要两个人合伙操作:一人在船头下网,一人在船后面划桨。下丝挂网的渔船,也叫挂子船。 冬季下挂子网时,宜在七八尺深而水流又比较平稳的地方,根据渔网的长短镩冰眼,穿上水线后,再把网拴在水线的一头拽过去,下到水底。每天遛一次网,有鱼时把网拖出来,摘下鱼,再将网下入水中。
   那时黑龙江里鱼特别多,渔民划船在江上捕鱼,可能几网便可以捕捞到几百斤鱼。为了保持鱼的新鲜,也是为了减轻渔船的载重量,赫哲族渔民会在岸边的树下挖个深坑,将捕捞到的鲜鱼埋在坑里,等到傍晚回村时再将鱼挖出来带回家。
   这种保存鱼的方法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关系。黑龙江下游气温比较低,即使到了六月份,冻土层也只化到1尺左右,下面仍旧是冻土层,十分有利于鱼的保存。赫哲是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成年累月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进行捕鱼生产,因此对捕鱼季节及捕鱼工具的使用,还有鱼类的生活习性、洄游规律和鱼场的好坏等都十分熟悉。同时很熟练地掌握着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捕鱼工具进行捕捞。所以,每逢鱼汛期都不会错过时机,发挥各种生产工具的效能进行捕捞。在生产中又继续不断的积累和丰富着捕鱼经验,不仅用网具捕捞,还在河口挡渔亮子。
   二、挡渔亮子
   挡亮子的原材料必须用大木桩和箔条。在春天开江之前,渔人就砍好足够用的箔条和大木桩子,把它运至亮子口附近,将箔条的杈节去掉,将其根部削成尖,将大木桩也砍成尖,以便竖桩时夯入水底泥土里。阴历五六月间剥柳树皮,将其晒干后,再用水泡开成纤维,纺成绳子以备编箔之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编箔大部分用苘麻绳代替了树皮绳。
   箔条有两种:一种是交织的;另一种是“过水箔”。交织箔当地人称“狗连裆”箔,这种箔交错着两根条子织在一起,它适用于水流极小的河泡子中。过水箔是一根条子编一扣,每隔1.2市尺编一道绳,这样的箔缝大,适合挡有水流的河口。每块箔均为3.5丈左右长。不是所有的小河沟子都能挡亮子的。河的两岸要高一些,河水要深一些,鱼能游入河内,方能挡亮子。有的岸边地势洼一些,挡亮子前筑好“旱堑”(用草筑成土坝)。
   挡亮子要掌握好江水涨落的恰好时机,最好是在江水涨到顶点,还未停时当即挡好亮子,因为鱼懂水性,只要水一落,鱼就会从泡子返出来。这时挡上箔,亮子里的鱼也不会多的。所以要挡涨水亮子。
   挡渔亮子主要有三种:即伏水亮子、草芽水亮子和土亮子。伏水亮子捕的鱼最多,鱼质量也好。挡伏水亮子,一般在冬季取鱼。草芽水亮子是随挡随时取鱼。土亮子是用土将小河口堵好,将大、小鱼一同挡住,使它无法逃出来,对鱼类的繁殖和保护都不利,赫哲族居住区没有人挡这种亮子的。
   三、赫哲族的渔钩和渔叉
   赫哲人除了在明水期划船下网捕鱼外,等到冬天封江以后还会到江河湖泊上去镩冰窟窿下网捕鱼。赫哲族很早就掌握了在冰封的江河上破冰捕鱼的技能了。每年到了寒风凛冽的冬季,赫哲族渔民把渔船抬到岸边,收拾好闲置了一夏的冰镩子、冰笊篱、水杆子、丝挂子、拉网、撅得钩和鱼叉等冰上捕鱼用具,准备到冰封的江河湖泊上去进行冬钓或者冬捕了。
   赫哲族的冬钓也有其逐渐演变发展的过程,开始他们只是在冰封的江河上凿个脸盆大小的冰窟窿,然后垂下锋利的渔钩,静静地等候着鱼儿从下游过来。看见有鱼贴近鱼钩,猛地朝上一提,将游鱼钩住。这种静候等鱼上钩的几率实在太小了,如果冰眼镩得不合适,不在鱼儿必经之路,可能一天也钩不到几条鱼。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发明了用撅得钩(也就是如今比较流行拟饵钓法)来诱鱼上钩。
   钓撅得钩要等到封江以后。黑龙江进入一年一度的流冰期,厚厚的坚冰很快从岸边朝江心冻出去足有几十米远了。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那些生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姑娘、小伙子,还有一些中老年人脚穿着毡乌拉,穿着皮袄,戴着暖和的貉皮或者狐狸帽子,围着头巾迫不及待地来到冰雪覆盖的黑龙江上,上下舞动着冰镩子,开始镩冰窟窿钓鱼了。
   冬天在黑龙江上垂钓,每人都握着一把或者两把“撅得钩”,站在或坐在两个冰眼之间,不停地上下撅得四周镶满鱼钩的小铅鱼。猛地挑起来,再放下去。那些凶猛的食肉鱼听到水声,误认为附近有条小鱼在水里游动,急忙游上前去,张开大嘴一口咬住,结果却被垂钓者提到冰上,在寒冷的江面上只扑腾了几下,便被冻硬了,直挺挺地躺在冰面上。
   冬钓的工具特别简单,只需一把冰镩,再有一把冰笊篱、铁锹和一二把撅得钩就足够了。冬天在黑龙江钓撅得钩,钓获的多是狗鱼、细鳞鱼、哲罗鲑、雅巴沙等冷水鱼,偶尔碰巧了,也能钩上来从鱼沟附近经过的别种鱼。不过那是挂上来的,而不是钓上来的鱼,只是偶尔为之。除了钓鱼以外,赫哲人还会使用渔叉叉鱼。
   赫哲人管叉鱼叫“同库”,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捕鱼方法,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春夏秋三季叉鱼,用鱼叉主要是叉哲罗鱼、黑鱼、狗鱼等中大型鱼类,对那些个头较小的鱼是不屑一顾的。不过,用叉捕鱼对鱼类损伤特别大,那些被鱼叉叉住而又挣脱的鱼,即使侥幸从鱼叉上逃掉也很难存活下来,不死也残了,从很早起黑龙江上就禁止渔民使用鱼叉叉鱼了,而改成了下丝挂子,或者下铃铛网。
   赫哲族在明水期用来捕鱼的渔叉有两种:一种是连柄叉,另一种是活柄叉。叉头均是铁制成并有倒钩。连柄渔叉是将叉头固定在长约六七尺,直径一寸左右的木杆上。这种渔叉只能叉住小鱼(如鲫鱼、狗鱼、鲤鱼等),人站在岸上、船中或者冰上叉鱼。而活柄渔叉,叉头有库,使用时将叉头安在叉柄上。叉柄长约一丈七八,用根绳一头拴在叉库上,另一头拴在叉柄的末端。渔叉叉到鱼后,叉头和叉柄会自动脱离,由于有绳子系着,鱼也不会逃跑。如果鱼拼力挣脱远游,还有叉柄浮在水面,一直有着可供追寻的目标。
   赫哲人的用来叉鱼的鱼叉多是自己制做的,而用来制作鱼叉的原料,则是由伯力和依兰、富锦等地购买来的。后来,赫哲族居住区虽然有了汉族铁匠,但赫哲人仍自己动手制作鱼叉。他们认为自己制的鱼叉结实耐用,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成本也比较低。
   赫哲族渔民叉鱼时绝大部分乘快马子船,极个别的使用舢板子船,站在江岸上叉鱼的人更是罕见。用渔叉捕鱼多在伏天,有两种叉法:一种是在断流的死水泡子里叉鱼,他们趁着涨大水时鱼游进水泡子里或者河汊中寻觅食物或者产卵之际,在晴朗天气里,划快马子船来到河汊或死水泡子中,见到鱼游动浮起小波纹或者有草稍摇摆时,用小划子轻轻地划船靠过去,看准鱼在什么地方后,将渔叉投向鱼。叉到鱼后,拖着叉绳蹓至渔船附近,用另外一把小叉子再叉到鱼身上,辅助大叉将鱼提至船中。草根鱼吃嫩草芽时,头部时而窜上水面,咬住一口嫩草再沉到水里,一会儿又腹部朝上浮到水面上来。因此叉鱼要特别沉着,不能见到有鱼就忙作了一团,投掷渔叉时要准、狠,抓住短暂的刹那时机。其它如鲤鱼、胖头鱼等在水底会泛出小泡,有的在水面冲成圆波纹;有的在草丛中吃草,拨动草稍乱晃,有的浮在水面如同一根木棍,有时缓缓地游动,还有三五尾成群游玩。因为江水很清澈,叉鱼的人很远就能看到鱼或根据鱼冲成的水波纹、草拨动的情况,判断鱼在水中的实际情况而投掷渔叉。
   到了冬季一般在鱼经常活动的冰上搭建一座冰雪小屋,内凿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冰眼,里面可以生火,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煮东西吃。而那些叉鱼的人手握鱼叉等候在冰窟窿旁边,观察冰窟窿下面的动静。由于室外光线明亮,房内较暗,有鱼从下游上来,透过清澈的河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举叉可得。
   除了一般的叉鱼以外,另一种叉鱼方法是在江岛子上嘴,在有沙滩和水流较急的地方插上两根小杆,将快马子船拴在木杆子上,等鱼游过来。发现有鱼游近,将水顶起了波纹时,马上举起渔叉投掷过去,一般都会叉住鱼。在这样的水域中有时还能叉到鳇鱼。只是鳇鱼的鱼叉较大一些。叉的蹓绳一头拴有怀头鱼泡做的漂子,以便叉住大鳇鱼撒开叉蹓绳时,把用怀头鱼泡做的漂子做追逐的目标。这时叉到鱼的人,可以疾呼附近的渔人划船前来协助,将鱼拖至岸边或装在船中运回家里。赫哲人很善于用叉捕鱼,技术也熟练,可谓“叉不虚发”,有时一人一天之内,可叉鱼300斤左右。使用鱼叉叉鱼,最为惊心动魄的还是叉鳇鱼。
   鳇鱼是黑龙江中个头最大的鱼类,一般体重都在五六百斤,甚至可以达到二千多斤。捕捞鲟鳇鱼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生产劳动,弄不好就会被大鳇鱼把渔船撞沉,或是被它的尾巴击翻。尽管这样,生活在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渔民,还是从很早以前便开始捕捞鲟鳇鱼了。
   据史料记载,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人为了完成朝廷的贡赋,从明代开始就开始划快马子渔船投掷渔叉在黑龙江上捕捉鲟鳇鱼了,到了清朝更是每年都必须要向皇帝进贡。据说清朝皇帝看见黑龙江赫哲人进贡的大鳇鱼,禁不住地赞叹道:鱼之皇也!这样,鳇鱼也便被称之为“皇鱼”。后加上鱼字旁,便写成现在的鳇鱼。当然,这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无从考证。
   叉捕鳇鱼的快马子船,是用白桦树皮制作的,宽不过一尺半左右,十分轻盈。渔船的两头都有高翘尖,只有一支两头带有桨叶的木桨,横握在手中,一边各划一下,前行、倒退和转弯都十分方便。快马子渔船很小,载重量也非常少,只能乘坐一个人。每年的五月末到六月初,黑龙江水变暖以后,鳇鱼便会漂浮到江面上来,或是游到江滩附近的浅水中交配产卵,繁衍后代。鳇鱼这种独特的“咬汛”方式,使渔民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行踪,也为捕获鳇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每逢这个季节,赫哲族渔民便会划着轻捷的快马子渔船,悄悄地靠近正在热恋中的鳇鱼群,瞅准目标,站在快马子渔船上,奋力将渔叉投掷出去。
   那时由于网具落后,不仅捕获鳇鱼需使用鱼叉,捕捉其它的一些大型鱼类也许要靠投掷鱼叉来捕获。这样一来,投掷鱼叉也便成了赫哲人下江捕鱼前的必修课,往往从少年时代便开始在陆地上练习了,等到下江捕鱼时,基本上都成了投掷鱼叉的好手,只要把鱼叉投掷出去,很少有叉不准目标的时候。大鳇鱼被鱼叉击中后,场面特别惊险刺激,被叉中的大鳇鱼会带着鱼叉从江水中跳跃起来,再重重地落回到江水里,砸起几米高的水花。落水以后,鳇鱼也不会片刻安宁,不停地在江水中来回翻滚,横冲直撞,甚至直接攻击渔船。渔船若是不赶紧躲开,常常会被激怒的大鳇鱼撞翻,或被鱼尾猛地击沉。渔民叉中鲟鳇鱼后,马上划着快马子渔船躲开,在远处观其动静。

共 43459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9
转到
【编者按】赫哲族不仅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他们自古以来便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世代以捕鱼、狩猎为生,可以说是一个和鱼关系最密切的民族。赫哲族是一个以捕鱼、吃鱼和穿鱼皮衣服而被外界所熟知。过去一直被外界称之为“鱼皮鞑子”或者“鱼皮部落”。由此可见,黑龙江捕鱼和赫哲族紧密相关。作者重点谈及赫哲族的渔猎生活和鱼的品种习性等等。赫哲族的渔具及其捕鱼方法,赫哲人早年使用的钩、鱼叉和小型渔网、渔船等生产工具,后来随着赫哲族地区交通逐渐发达起来,先与俄罗斯人有了接触,同时又与居住在内地的汉族人有了广泛的往来,从他们那里购置渔业生产工具捕鱼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船只:大帆船、舢板船、花鞋船、快马子船等。的原材料以及先进的工具也逐渐多起来,使渔业生产开始不断地发展。那时赫哲族渔民用来捕鱼的网具主要有拉网、圈网、扒网、铃铛网、挂子网和咕咚网等。当量子挡亮子的原材料必须用大木桩和箔条 ,这是开奖以后人们使用的一种捕鱼方法。赫哲族的渔钩和渔叉,赫哲族捕鱼的渔船也有许多说道。赫哲人称船为“特莫特”,赫哲族是一个以捕鱼业为生的民族,和他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大马哈鱼(鲑鱼)期了,一直有着不解之缘。赫哲人不仅以大马哈鱼为食,以鱼皮为衣,甚至连记年也要靠大马哈鱼。他们与大马哈密不可分,赫哲族不仅用大马哈鱼皮缝制衣服,像鲤鱼、胖头鱼、狗鱼、哲罗鱼和鳡鱼等鱼的鱼皮也可以用来批缝制衣服。鱼皮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等特性,缝制成的衣服冬夏都可以穿用。赫哲民族和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祖祖孙孙以打猎捕鱼为生。文章详细的记录了赫哲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捕鱼的各种技巧,渔具等。并认真介绍了各种鱼类的汛期,吃法,品位等等、文章积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语言大气平实,意境清新独到,很少有人把赫哲族的生活和捕鱼详细地进行介绍。文章具有一定史实价值,值得仔细品读。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渔夫!【编辑秋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28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12-11-27 23:13:54
  文章详细的叙述了赫哲族以捕鱼为生及吃鱼和穿鱼皮衣服,缝制鱼皮衣服,生活习惯和捕鱼技巧等。难得的有价值的一篇作品!学习!欣赏!问好作者!欢迎光临!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