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都说养儿能防老(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都说养儿能防老(散文)


作者:弯月阿娇 布衣,33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75发表时间:2012-11-29 19:11:24

生活不是编故事,我喜欢用真实的人物素材记录成文字,诠释出父爱如山的亲情和孝的大爱大德……
   ——题记
  
   【魁伯】
   以往寂静静的小山村不再安静。清晨,高音喇叭里,村支书告全体村民是这样讲的: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要等自己的父母老了,离去了,再尽你的孝心或者徒留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所以,趁父母健在,就要多尽到儿女的责任,多孝敬父母……村支书这大清晨的话是讲给全村村民听的,更是讲给德山听的。
   九月十七日那天,天空下着清冷的小雨,一只老鸹在西山的刺槐树上嘎嘎叫着,这讨厌的叫声,老百姓最是忌讳的,莫不是这刺耳的鸟叫有啥预感?阴沉的天气比以往黑天要来的早,雾蒙蒙的。秋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来到隔壁魁伯家,推开门,径直往堂屋里走,喊一声,没人应,走进房间内,只有饭桌安放在炕上,秋婆把手插到炕被角试了一下,冰凉的炕没有烟火的温暖。秋婆感觉有些奇怪,因为最近,魁伯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很少外出,一般都是在家的,该不会是去儿子的养殖场了吧?秋婆把热气腾腾的水饺盛放在一个饭盒盖好,等魁伯回来吃。一边心里琢磨着,一遍往外走。走出室外,环顾小院,院子里种着的白菜,辣菜,青幽幽的。再细看,水井旁有一件黑黑的东西,像一件衣服,秋婆怀疑自己的年龄大了,眼睛昏花。待走近一看,她惊奇了,这不是上个月前,魁伯让自己给他缝制的过冬新棉袄吗?里外全新的袄里袄表,怎么会放在这里呢?秋婆越想越不对劲,回家和老伴说起,老伴也觉得蹊跷,过来一看,心想,莫不是?心里是那样想的,可没有说出来,更不可随便说,老人二话没说,就直奔养殖场去找魁伯的儿子德山。养殖场不远,就在山坳里。
   当德山和秋爷回到魁伯的院子时,德山看到父亲的黑棉袄,也楞了。回家把水泵拿来,把院子里的井水抽干,发现父亲蜷缩着身子蹲在井底下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德山哭着直喊爹……多明白的老人呀,怕儿子乡邻找不到他,故意把自己的新棉袄放在井台做记号啊!
   不说德山,先说魁伯,魁伯是村里的明白人,婚丧嫁娶都找他,魁伯毛笔字写得好,所以很受村里老百姓的尊敬。魁伯今年刚好七十岁,早年魁伯兄弟姊妹多,魁伯又是家里的老小,直到三十二岁那年才娶到媳妇。德山母亲嫁到魁伯家的时候,还领着一个五岁的女儿。后来婚后第二年,有了德山,魁伯这人对谁都热心肠,就是脾气暴躁,有一次,和德山母亲吵架,吵凶了,德山娘一气之下想不开喝药自尽,那一年,德山十八岁,在外干民工,晚上回家看到母亲喝药自杀,把所有的怨恨全积聚在父亲这边,从此离家出走去远方打工。德山一走就是十年,二十八岁那年,从外地领会一媳妇,才算安心在家。儿子回来了,魁伯也是满心高兴。但是儿子对父亲的怨恨好像还是记在心,没有和父亲住在一起,而是在外租的房子。德山一直是冷清清的过着自己的日子,自己做饭洗衣,自种自收。一晃时间又过了十年。三十八岁的德山要搞养殖,这天走到父亲的面前,说要父亲支援他,德山把自己这几年积攒下来的三万元钱,全部给了儿子。是呀,只要儿子肯干,每个当爹的都是无私帮助儿女的。
   魁伯有一个爱好,喜欢下象棋。没事的时候,总会在村口和几个老年人下象棋,突然有一天,他和下象棋的退休老教师大老王说自己最近胸口闷,尤其晚上疼得厉害,从附近药店买的药吃上也没见好,大老王建议他让德山陪他到市医院看一看。魁伯那天来到儿子的养殖场,要儿子陪他一起去,毕竟年龄大了,自己一个人没有去过市区大医院,但儿子冷冷地丢给他一句话“没空”,德山媳妇更是踏进这个家没有叫一声爹,可怜老汉独自一人又从儿子的养殖区走出来,眼角含着泪。最终魁伯自己一人坐车打听着来到了医院,医生给开了些药,建议吃上药要家人陪同一起做个全面检查。谁能想到魁伯从医院取回的药还不到十天,还没吃完,就选择了投井结束了自己凄惨的晚年。试想一下,老人有病了,儿子对自己的父亲没有同情心,不但不陪他来医院,还说出没有良心的话。自己有病了,就算自己下次来医院,药钱谁给出?魁伯不傻,想了很多,越想越心酸,越想越往绝路上走,最后选择投井结束了自己晚年凄惨不幸福的一生!
   魁伯走的很令人心疼,魁伯走的那一天,全村人为他送行,为他落泪。儿子给魁伯扎了彩车骡马,但全村人都笑话德山这不孝之子假惺惺,演戏给父老乡亲看,所以才有了开篇,村支书在高音喇叭上告知全体村民的讲话。
   忽然想起了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根旺叔】
   再次看到根旺叔赶着他那群听话的羊儿,是在这个周末的午后。
   我和女儿一起走在飞机场长长的跑道上,赏冬至田野枝桠的清透,捕捉一些惊喜与调皮,只是想把心动的瞬间用相机聚焦。女儿看到了不远处的山坡上那群养儿,高兴地要给羊儿拍照。走近,原来是根旺叔叔在牧羊。根旺叔是同学樱子的父亲,小时候我经常去根旺叔家和樱子一起学习,所以,周末的午后见到根旺叔,对这位慈祥的老人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我和根旺叔打着招呼:
   “叔叔您好”,根旺叔好像没认出我,就那么恍惚地看着我。
   “叔叔,我是小灵子,我和英子是同学”。
   “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你看我这老糊涂,老了,老了,眼睛都昏花了”。根旺叔一边笑着,一边数落着自己。我忙把女儿喊来:“毛毛,快叫爷爷”。女儿小嘴巴甜甜,乐的根旺叔放下他的羊皮鞭,轻轻把女儿抱起,用胡子扎扎女儿的小脸蛋,亲亲,我在一边笑啦,好温馨的一幕。
   “叔叔,您今年多大年纪啦?”
   “六十六岁啦!”
   “这么大年纪啦,您该享福了。”
   “恩,是呀。唉……”根旺叔的一声叹息,让我感觉他有想说的话憋在心里。
   “叔叔,您怎么啦”。我问老人家。因为我知道,我同学英子和上面三个姐姐都结婚啦,只有唯一的儿子还未成人。根旺叔拿出他的旱烟布包,用简单裁好的白纸条卷一只旱烟,吧嗒吧嗒抽起来,烟火的光一明一暗映在根旺叔古铜色的脸膛上,显得是如此的沧桑。满坡的羊儿知足地吃着落地的树叶和那些植物的根茎。难得和根旺叔坐在一起,听他唠家常;他讲我沉默地听着,后来,我就把根旺叔讲给我的这些心理话整理成下面这篇小短文。
   六十多岁的根旺叔每天两次外出牧羊,如上班一样,上午七点半,下午两点,准时从家里把羊群赶出来到田野放牧,三百六十五天,一年如一日。根旺叔习惯于左手拿一根皮鞭,右肩头搭一根棉布袋,捡一些菌类的菇放到里面。根旺叔那种西北汉子的拉着长音的粗狂吆喝声,总是隔老远就能听到,这是我打小就知道而又熟悉的声音,根旺叔不知养肥了多少群羊儿?羊儿肥壮了卖出然后再又买进一批小羊羔。
   根旺叔是在陕北长大,后来在二十岁那年随着父亲回到了山东老家娶妻生子。根旺叔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个女儿相继出嫁。家里只有这老小的儿子,二十二岁,还未有媳妇。在农村,根旺叔那个年代,若谁家没有男孩,总是被人瞧不起,这种重男轻女的老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根旺祖上世代单传,轮到根旺叔这一代,四个女儿自是说不过去,迫于祖传的压力在四女儿英子二十二岁那一年,根旺叔又去陕北偷生了一个儿子。这是后来根旺去接儿子回来上小学那一年,全村老少才知道的。儿子铁蛋,在班里学习一直是名列前茅,根旺叔自然是对宝贝儿子疼爱有加,呵护备至,常年放牧着他的羊儿也是一股子干劲,盼望儿子考上学大学的那一天。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二零零二年的那年冬天深夜,根旺叔家的羊圈里进去了偷羊的恶人,根旺叔当时心急未加防备,径直从房间冲到院子,被早有歹心的恶人用石头把左眼球击中,从此这只眼睛失明。(后来听说那群偷羊的恶人被公安机关抓起)。根旺叔用一只眼睛换取了那年冬天那群羊儿的完好无失。就这样,根旺叔还是为了儿子的学业,继续用一只眼睛的光明继续牧羊。
   二零一零年,根旺叔陪着儿子在烈日炎炎下参加高考。可是等考试成绩下来,与儿子的理想学校相差甚远,一股火攻心,儿子精神受到刺激。根旺叔陪着儿子铁蛋去各大医院医治,最终不见好转,儿子每天捧着一本书,要么站在村口看来往的车辆,要么拿着粉笔在路上写出老长老长的粉笔字,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能心里暗叹,可惜了这个好孩子。岁月的脚步总是匆匆的不同情每个人的眼泪,时间眨眼过去了两年,可是,儿子的病一直未见好转。根旺叔的精神压力愈来愈大,他总是期盼儿子能有回转到正常人的那一天,无论医学还是迷信,根旺叔都看了,信了,可铁蛋一直用冷漠迷茫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
   根旺叔跟我说完铁蛋,我看到了老人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微弱的晶莹。我愿这不滑落的泪光给叔叔带来期盼的希望,为了他唯一的儿子。我打心眼里,希望叔叔早些歇息,不再风雨飘摇劳碌晚年。
   一首《父亲》的老歌,在我耳畔响起来,让我想起了这些认识而又可亲的父老乡亲!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劳作,为的是期盼儿女长出参天大树成人,能读懂父母的爱,可最终有的儿女对父母尽孝心了吗?生活不是编故事,我喜欢用真实的人物素材记录成文字,诠释出父爱如山的亲情和孝的大爱大德.个中滋味,让我们随着歌声,细细聆听,细细咀嚼: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共 38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都说养儿能防老”这句老话从古流传自今,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只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而一个“孝”字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德。羊羔尚知跪乳,乌鸦也知反哺,作为高智商的人类,更应该体会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子女与父母本就是相互依靠的,子女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吃喝拉啥睡,样样都要照顾到,而当父母岁数大了,行动上有所不便的时候,就是做子女的应该用比父母照顾自己那种情感的十倍,百倍去回报父母,这样的子女才配称之为子女,才配称为一个“人”字。感谢作者带给读者这样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问好作者,遥祝安好!——【编辑:叶儿的魔弟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儿的魔弟弟        2012-11-29 19:16:42
  问好作者,读后感触很深,小编在这里也衷心祝愿天下所有老年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同时奉劝那些不孝之子,你也会有老的那天,小心自己对父母所做的不孝之事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2 楼        文友:叶儿的魔弟弟        2012-11-29 19:18:02
  感谢赐稿,希望能在流年更多地拜读道坐着的佳作,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