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舞剧《白鹿原》逸事

精品 舞剧《白鹿原》逸事


作者:和谷 秀才,2966.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83发表时间:2013-01-14 11:35:11


   舞剧《白鹿原》导演编剧有了,原著许可了,谁来制作出品,也就是说资金从何而来。唐人全聚德老板长生兄,是我在西安市文联的同事,我俩是党支部成员并且是贾平凹入党介绍人,又先后到海南闯荡再回古城,又参与南门仿古入城式文化品牌的策划,撰写《有朋自远方来》歌词请赵季平作曲谭晶演唱。长生兄从舞剧《白鹿原》的话题看到了其文化旅游娱乐的商机,动意在南门瓮城推出。第二天,即2004年12月17日,西安晚报以夏广兴与和谷文舞联手现代舞剧《白鹿原》有望走进南门瓮城为题,刊登了记者李晶的报道及陈忠实和谷夏广兴的图片。报道说,《白鹿原》将被改编成大型交响现代舞剧,陈忠实向我国著名舞剧编导夏广兴和散文家和谷“发放聘书”,让他俩“放开了去闹”。其中转化难度肯定是有的,但两人信心十足。他们介绍该剧将把现代舞蹈形式和原生态艺术元素糅合在一起,以求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之美。该剧有可能在南门瓮城这一天然剧场上演,成为城墙旅游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陕西旅游的一个独特的亮点,考虑该剧至少应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室内舞台版,一个户外演出版。昨天夏广兴和谷与陈忠实碰面,对《白鹿原》改编为大型现代舞剧进行了具体磋商,陈忠实对二人的设想颇为欣赏,让他们放开了思路去“闹”。
   多次赴京
   就舞剧的人物关系和舞段设计及风格样式,我与夏导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导演想到的是舞蹈语汇,也就是具体的动作怎么构想,及整个作品的质感和在舞台上呈现的影像。编剧则从可能表现的舞蹈场景来阐释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细节,用文字具体表明舞段的内容和人物之间的内在情感冲突,推进剧情的发展,给导演和演员及制作人员提供一个相互认可并加以实施的文本。在两人多次沟通的前提下,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重读小说,派生出如泥屐舞、求子舞、戏中戏等核心舞段,写出了一个近万字的剧本初稿。瓮城版的动意没有新的进展,陕西舞蹈人为长生兄提供了成事与败事的不同见解,让他权衡不定。北京的室内版出品方有了眉目,邀请我赴京参加项目的论证。
   曾与夏导合作舞剧《兰兰花》的作曲家杨青,湖南人,从小提琴手一路走来,是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实权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他曾与夏导到陕北采风,《兰》未能推出,一直是他的心病,有幸合作舞剧《白鹿原》则合了他的心事。他掌管的音乐学院有舞蹈系,是专门培养舞蹈教育人才的,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演出实践,也是教育改革的新招,出成果出人才,选定《白鹿原》则是一个明智的大项目。在北京市教委支持下,项目很快启动。我在首都师大专家楼的会议室里,面对来自北大、清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文化部等国家级的诸如王岳川、尹鸿、吴祖强等十多位专家,我有点紧张也颇为镇静,阐述了小说原著的艺术价值和改编为舞剧的可能性,舞剧的人物设计和剧情脉络及主要舞段,对专家们不同的质疑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答辩。夏导和杨青院长比我压力大,却也胜券在握,论证会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
   不久,夏广兴和张大龙到了西安,约见我与老陈接头。首师大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张大龙,多年前曾在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书时,经《长安》杂志同事秦友君及张治诚引见,我出面约请大龙为《铁市长》作曲。在海南搞春节晚会,我又与小夏大龙聚首,三人皆是酒徒,醉生梦死,词曲舞三位一体,不亦乐乎。大龙调往京城,我曾作陪以酒送行。这一回又与陈忠实联手,实在投缘。次日2005年8月5日西安晚报李晶报道,大型音乐交响舞剧《白鹿原》已被首都师范大学作为科研项目申报到了北京市教委。昨晚,该校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张大龙等受院长杨青委托来到我市,将一份项目申报书复印件递到了陈忠实手中。大型交响舞剧《白鹿原》由作家和谷在小说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编,讲述了一位叫小娥的美丽女子不愿为妾,与长工黑娃相爱,两人私情败露后,结成患难夫妻在破窑中度日,后黑娃闹事逃往南山,而小娥被迫陷入与家族长辈和兄长的奸情纠葛当中,死于非命的故事。该剧力图以小说中的黑娥恋情为线索,用饱满奇妙的舞蹈语言音乐元素演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关中农村普通人的故事,以及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昨日,该剧编导夏广兴给陈忠实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自己的舞台设计,白茫茫的大雪,一群身穿黑袄的黑娃和身着红衣的小娥,远处是象征吉祥和谐的白鹿,说着说着夏广兴还即兴表演了起来,小娥是这样出场,白嘉轩则是那样的,伴奏乐器要用板胡。陈忠实听得眼睛有点潮湿了,说:“好,好,连舞台效果都设想出来,光讲的这些都让我感到很震撼了。”张大龙介绍说,舞剧中他和音乐学院院长杨青负责音乐,学院将在北戴河举行论证会,邀请北京和上海方面的有关专家集体出谋划策。
   事隔一年后的2006年12月下旬,中国作家协会七代会在京召开,首都师大约我和老陈在会后前往学校,观看了舞剧的现场排练。期间有人通过我约请老陈参加一个饭局,老陈大为不悦,我说和谷你我缺吃么缺喝?不乐意的事甭做。事后在省作协换届时众说纷纭,有人揣摸官场游戏关心地对我说,有人说你和谷不识相,北京开完作协会你不随团回来,却怎么紧跟着陈主席跑去搞什么舞剧?我不解,这是哪跟哪呀,莫名其妙。
   项目批准之后,我和老陈赴京参加了舞剧研讨会。与会的国家级专家们各抒己见,对日后剧本的修订出了很好的点子。报道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推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北京舞蹈学院推出大型舞剧《鱼美人》。自那时起至今,历史跨越了半个世纪,但能够与上述两部影响深远的作品相媲美的艺术创作,再未从艺术院校的创作园地中脱颖而出。研讨会上,作为舞剧《鱼美人》编导之一的章民新女士和作曲之一的吴祖强先生在此情此景下,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创作《鱼美人》时的一些情景和细节,感慨良多。大学与专业人才相结合编创舞剧,对教师是全面的锻炼,对学生是全面的培养。李吉提教授认为,大学的艺术创作实践使作曲家一边搞创作,一边搞科研,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探索之路。赵季平认为,舞剧《白鹿原》由首都师大校方和首师大音乐学院作为科研的题材提出来,是有魄力的,必然会对今后事业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是一次伟大实践。首都师大书记张雪最后总结说,大型舞剧《白鹿原》音乐舞蹈创作为北京市教委批准实施的重点科研项目,的确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也确实体现了一种新的理念高的起点和大的手笔,这种演出为学生教师提供了艺术实践的舞台和平台,也是首都师范大学尝试以新的理念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媒体对《白鹿原》改编为舞剧的事件连续报道,2007年6月2日一篇报道说,日前舞剧《白鹿原》全体主创人员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举办见面会。舞剧《白鹿原》策划编剧已有两年之久,主创人员包括编剧和谷、艺术总监杨青、作曲家张大龙,以及来自中国歌舞剧院的总编导夏广兴等。在这两年里,主创人员曾多次找到原著作者陈忠实,以及全国舞蹈界、音乐界、演艺界的权威人士对该剧进行论证。原著作者陈忠实没能出席前天的见面会,但主办方为他录制了一段影音资料现场播放。陈忠实称,“用舞蹈来演绎《白鹿原》是他始料未及的,我之前想过可能用电视电影或话剧来演绎小说《白鹿原》,但从来没想过用舞蹈表现。不过我转念一想,只有舞蹈才更能体现小说里的空间感,这是其他艺术形式达不到的。”
   小娥上了白鹿原
   在筹备和排练的几年间,剧组先后组织了三批演职人员到陕西采风体验生活。请陈忠实和我讲课,老陈当向导上过几次白鹿原,走乡串户,探访过鲸鱼沟类似小娥住过的旧窑洞,吃过蓝田的饸饹,参观过白鹿书院。
   西安晚报2006年5月22日消息,舞剧《白鹿原》的三位主演等一行抵达西安。昨天,冒着绵绵的细雨,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踏上了白鹿原,看看故事的“发生地”。此次来白鹿原实地采风的不仅有舞剧《白鹿原》的作曲者之一张大龙、编导夏广兴、编剧和谷,还有专程从北京赶来的白孝文、黑娃和田小娥的扮演者,以及多位音乐、舞蹈专家。为了增加演员的生活体验,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带着剧组一行人冒雨来到狄寨的南枝村。陈忠实介绍说,这个村分南枝白和南枝魏两大姓。看,这座老宅院的西墙是不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它是用大块的土烧砖砌成的。自古长安西风雨,把土坯房的西墙用砖砌起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讲完陕西民俗,陈忠实还专门给“小娥”示范怎么拉风箱烧火。看了老宅院,众人又来到一个树木掩映的崖畔下,陈忠实指着现已荒败的窑洞介绍说:“崖下边的大窑洞是住窑,半山的小窑洞是躲匪窑,小娥和黑娃就应该住在崖下的大窑洞里。”因为剧组人员绝大部分是北京人或外省人,为了能尽快进入角色,大家纷纷学说陕西方言,还专门听了当地村民演唱的原汁原味的秦腔。下了白鹿原,“黑娃”、“小娥”、编导夏广兴分别就采风感悟,即兴创作表演了一段舞蹈。白孝文、黑娃和小娥三个主角的扮演者已敲定,分别是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舞蹈演员武巍峰、王盛峰和张姝,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三岁,实力不容小视。儒雅沉稳的武巍峰从2000年开始,就包揽了全国多项舞剧和舞蹈大赛的金奖,从外形上看他和小说《白鹿原》中的白孝文也颇为相像。武巍峰说,白孝文从最初的正统到叛逆再回归正统,他的个性变化起伏较大,要演好还真得下大功夫。王盛峰眉宇间的几分“匪气”和黑娃很接近,他曾在舞剧《原野》中饰男一号,获过不少重要奖项。黑娃性格单纯变化不大,在剧中很大段落是在小娥的想像中出现,要把这个虚幻的角色塑造好演活真是不太容易。《白鹿原》中的情仇恩怨几乎都和小娥多少有些关系,这是个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张姝表示,自己虽然演过《瓷魂》等舞剧,并获得过全国重要比赛的银奖,但要演好小娥这个感情丰富的漂亮少妇,的确是个挑战。小娥面对黑娃、白孝文、鹿子霖等不同男人时的心态是不同的,复杂而微妙,她要通过不断阅读剧本和原著挖掘人物的深层性格。据同行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张国力介绍,舞剧《白鹿原》的资金已经到位,排练也已展开,预计这部具有浓郁陕西风情的交响舞剧明年五月能和全国观众见面。
   随后,以“舞剧《白鹿原》缺八十把油布伞”为由头,2007年5月18日西安晚报发布了该舞剧的最新进展。记者李晶报道说,昨天下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舞剧《白鹿原》的行政总监李刚又匆匆登上了回京的飞机。他此次西安之行,完成了舞剧《白鹿原》大型艺术专题片的拍摄,还与相关单位联系了舞剧《白鹿原》赴西安演出事宜等。但是临行前,李刚还是颇为遗憾地说,剧中的重要道具八十把油布伞目前还没有落实。艺术专题片拍摄异常顺利,也很完美,他在白鹿原上看到了金黄色的麦田,在樱桃沟见识了丰收美景,当地农民的朴实健谈让他惊异,与小说作者陈忠实、舞剧编剧和谷的交流顺畅惬意。人民剧院的赵春阳总经理听说李刚一行到西安了,刚下飞机就直接赶来商谈把舞剧《白鹿原》迎回西安演出的有关事宜。而让三千名观众在瓮城中共赏舞剧《白鹿原》的设想,也开始被列入日程。作为舞剧《白鹿原》行政总监的李刚,专业学音乐出身,曾在北京市大学生乐团做过八年指挥。他讲起舞剧《白鹿原》来,既专业又力求通俗。舞剧《白鹿原》以交响乐为框架,融入大量的西北特别是陕西的音乐元素。在总体构思上力求尊重原著朴实的风格,无论是音乐元素的运用还是服装的色彩、舞美效果,都体现白鹿原的本色。黑白灰三色的充分运用、真实道具的引入,都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首都师范音乐学院的学生们穿着印有欧阳中石题写的“白鹿原”三字的T恤衫,在北京已经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时尚。舞剧《白鹿原》中有一段伞舞,是由八十人来共同演绎的,按照原先的创意,女演员们手持的应该是几十年前陕西很常见的油布伞,这批油布伞目前还没有着落。舞剧《白鹿原》5月22日要在解放军歌剧院彩排,6月7日将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
   保利剧场首演
   舞剧《白鹿原》终于公演了。2007年6月7日晚,我与陈忠实应邀前往北京保利剧场观看首场演出,并安排登台谢幕。从西安出发时,老陈坚持不坐飞机坐火车,说是晚上睡一觉就到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飞机上不让抽烟。他随身不离的背包,雪茄占相当比重。他早先抽巴山雪茄,开玩笑说把人家烟厂都抽倒闭了,只好抽别的雪茄,古巴、美国、意大利的雪茄还抽不惯,太呛有怪味。事隔三年,当初在文艺路酒桌上谋划的事,坷坷绊绊还算顺当,竟然成为了现实。夏导见面时如释重负地说,总算给陈大师有个交待了,把事弄成了。老陈说,谢谢,是你夏导,还有和谷杨青大龙把事弄成了,值得祝贺。在保利剧场休息厅,我们与前来捧场的文化艺术界大腕交谈,期待演出成功。

共 1312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了舞剧《白鹿原》的创作起因和过程。《白鹿原》是中国一部民族史书性的长篇小说,很好地展现出我们民族一个时期的历史。它更是一部展现人心的作品。舞剧选用了小娥和黑娃的故事作为楔子,从中表现了一段历史面貌。然而,这样的作品,改编历程却是艰难的,不是创作难,而是社会的限制。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喜欢给文学作品划定一个固定的圈子,要求作家在那个圈子里跳舞,否则就是违规,太多的限制,阻碍了我们的文学艺术的发展,令人扼腕叹息。欣赏。【编辑:兰陵美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115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3-01-15 11:38:17
  欣赏学习了,问好和谷老师,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2 楼        文友:舟中人        2013-01-15 13:05:59
  问候朋友,欣赏您的佳作!送上掌声,祝福安康快乐!
舟中人
3 楼        文友:晋忻李        2013-01-17 22:43:50
  近距离地了解了作者与【白鹿原】之间的相关故事,启迪多多。问好先生。
晋忻李
4 楼        文友:一斩天下        2013-01-19 21:40:43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祝安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