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都安高岭的丧葬习俗考察

精品 【海蓝·散文】都安高岭的丧葬习俗考察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36发表时间:2013-01-29 09:36:07


   五、道场的陈设
   目睹过许多道场,总的感觉是神秘而肃穆。有些场面可谓震撼心魄,至少也会使你频生好奇。这种奇怪的感受,是道场环境的声、光、人、物、动作综合作用的结果。你若置身于道场之中,由不得你不产生神秘之感,就好象活在梦境中一样,别有一番滋味在脑海中翻腾着。奇异感觉之根源大概是由如下的条件反射出来的。
   (一) 道场环境的摆设
   1、悬幡
   有钱人家办丧事道场,陈设十分大气。在大门口的开阔地上,按东、南、西、北及中央五方,分别竖起高大的青、红、白、黑、黄五色龙幡。幡上用上好的纱纸为底,剪贴和绘制彩色龙鳞图案,上有龙头,下有龙尾。幡宽二尺许,高两丈许。若有微风,五龙翻动,煞是壮观。在大门之两边附近,还立有两挂高大的“钱幡”,意为摇钱树。所以钱幡是树形,上径小,二三尺许,下径大,四五尺许。钱幡用上千张纱纸凿上钱眼后经特殊组合而成,其形状有些像西方的圣诞树,不同的是比圣诞树大得多,而且不挂玩物,纯粹白色。这两柱钱幡立在屋旁,夜晚看去尤如两个守卫的巨人。
   2、摆冥品
   在龙幡所包围的正中央,还耸立一座九层或十一层的纸塔。塔高三丈许,底径五六尺,全用金锡纸和银锡纸做成,每层还嵌以彩色图案花边,十分精致美观。在门外广场上还立有九个假人,数匹假马,皆用稻草成形,糊上纱纸为皮,绘上五官图案。门外还摆设纸库、纸车、纸轿之类,皆用竹片为骨,五色纸为面,制作十分讲究。特别是纸轿,它极象紧挨着的三座山墙瓦屋,中间一座较高,前后两座较低,轿底有两根长形竹杠,方便移动。这种纸轿一般长丈许,高三四尺。前面一座纸房门开着,其中堂用红纸写上亡灵的牌位,牌位前及门左右均备有插香小筒。这些冥物,全是专业工匠所制,极有艺术分量。纸车、纸轿、纸马的数量随道场所“超度”的亡灵数目而定。另外,在丧家大门的正对面不远处,还临时搭制一个小小的房子,叫做“香亭”。香亭里面设一个香炉,从道场开始到结束,里面香火一直不断。据说这是为了供奉过往神灵而设置的。因为打斋场,惊动四方,过往神灵可能会下来关注的,要尊重和招待他们。
   3、设坛
   办丧事道场要设三个法坛,即一个道坛、一个师坛和一个乐坛(又叫八仙坛)。按师道教义的说法是:道公主文,师公主武,八仙主乐和传达号令。还有“文主内武主外”之说法。所以道坛设于屋内或楼上是为尊,师坛设于屋外或楼下是为逊,在门内门外的中间地带即门口左边设有乐坛,由吹鼓手执掌。乐坛又叫“八仙坛”。当道场的各阶段法事将始将收时,道头暗示乐坛执掌——吹鼓手吹起长号或唢呐,以表示行进和收兵;当有贵客来临吹鼓手也要吹起长号,以表示恭迎和传报主人。道坛之上,悬挂三清神象,中间元始天尊,左边太上老君,右边灵宝道君。三清象下设亡灵牌位和香炉烛台,香火不断。三清象旁还挂有一面锦旗一样的字幅,其上写满了这个道头的一脉相承的历代祖师的名号,一般有几十个名字。一般一个道公有好几个师父。有的师父是名义上的师父,并没有教导之恩。但作为道公必须拜这样的师父,这是道规。字幅上的人名越多,说明道头越有来历,资格越老,法力越大。屋外要临时搭建师坛,设置师公休息用的卧具。师坛有供桌,亦设亡灵牌位和香炉烛台。坛正中悬挂张天师的法像,还挂有许多传说中的降魔除怪的神武元帅画像,如赵、邓、马、关四大元帅等等。乐坛中主供姜太公神位,旁边常设有八仙图像。
   4、隔神
   壮家堂屋正中一般都设有神台,供奉祖先及社神、财神、福神、土地神。开道场时要用白纸将原神台上的神位掩盖起来,表明这次道场只与新亡故尚待超生的鬼魂有关,而与神台上诸神无关。据说若不这样做,将导致斋场受主不明,作法对象不清,还将导致诸神降临,争夺供品,吵闹寻事,轻则道场出事不顺,重则降灾祸于主家和道公师公。
   5、封村
   在开道场之前,由道头到村屯各路口,念咒作法,并将符条和白纸条贴于树上和石头上。据说这叫做“封村”,意在阻止各方游荡而来的孤魂野鬼进村,干扰道场,抢夺供品。因为道场锣鼓喧天,香火弥漫,必然惊动四方精灵,若不加以阻挡,道场必定节外生枝,于道公师公行教作法不利。
   (二)灵堂的陈设
   灵堂一般设在堂屋中,如果尸棺尚未入土,那么尸棺就放置于原来的神台之下,神台上的神位用白纸蒙起来。神台之顶上大梁,悬挂道头写的十二幅字,即“十二愿”,每愿一幅,每幅四句。灵堂左边壁上挂着道头写的“榜文”,好像是向神灵报告本次斋场的来历和概况。这个榜文很长,约有两三千字。灵堂右壁悬挂着许多条“挽帐”。这些挽帐,每条宽一尺许,长一丈二尺,皆用白布。布上写有挽词或挽联,一般都是亲戚送来的。挽帐上的用词和字体,乃至落款、称呼,都必须认真推敲,马虎不得,一旦出错,则会被宾客中的文化人批评、取笑而丢了脸面。比如女婿挽岳父,可用“泰山云封”,父母双亡而同一次开道场的,可写“山水同枯”、“日月无光”之类挽词等等。这些挽联一挂起来满堂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在灵堂左边,常常立有一竿大灵幡,高及屋顶,上写有关亡灵的名字和其它字符图案。在灵堂靠近大门口右边的屋内壁上,壮家人常常在这个位置设香炉或香筒,说这个位置叫“嘎佬”或“三楼”,还有叫“三娅”的。在逢年过节举行家祭时,这个位置也必须烧香。当道公初来给亡者封棺的时候,便念咒作法,就在这个位置的屋顶上捅开瓦片,打开一个约一尺见方的天窗,并用一条约两米长的白布从天窗伸出去,一头压在屋顶瓦面上,一头悬于屋内。据道公说,这是给亡者的灵魂上升天堂开辟的出路。
  
   六道场的前夕
   道场的准备工作在百十号人数天的准备一切就绪之后,那宏大的场面可谓壮观极了。周围村屯的青年、儿童潮水般地涌来看热闹。这种丧事活动,主家是不忌人多的,也从不拒绝参观,凡来而不走者到吃饭时间,都管饭吃,所以当地有一句俗语“乞丐逢丧事——懒汉有吃时”。来者男女老少应有尽有,有来慰问的;有来帮忙的;也有来看热闹的。这时,小孩嬉笑声、大人说话声、各组人员互相招呼声、各负责人的指挥声、牲口被宰杀的惨叫声等等交织成一片,可谓杂声鼎沸。经过几天的准备,各种法坛设置完毕、各种冥具、纸幡竖立起来,迎风招展。各处灯火辉煌、香烟缭绕,各种气味混杂扑鼻,丧家周围笼罩着奇异的气氛。丧家的孝男孝女们都要披麻戴孝。所谓“孝男孝女”,就是亡者的儿女侄辈;所谓“披麻”,就是穿上用麻布制成的背心衣。没有麻布可用白衣代替,但必须扎上用草绳做成的腰带;所谓“戴孝”,就是戴上白袖套或白头巾,也可用白布在头上围一圈。披麻戴孝要坚持到道场结束才能脱除。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是“跪接外家”。所谓“外家”,是指亡者的岳父家和亡者配偶的娘家,还有亡者为子女就所认的“寄父”(壮家风俗,结婚生第一个孩子时,要给孩子认一个寄父,以保障孩子无灾无难)、干爹的家属。外家多的常有几个队伍,他们一来就是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丧家最难当的是接待这些人,因为按风俗习惯,外家是最尊贵的客人,他们的话重于一切。常有一些外家,平时与主家有过不愉快之事,所以开道场时去请他们,他们不一定就来,还得派人去再去请。尽量说道歉的话,甚至去认罪了他们才来。如果他们还是固执不来,周围的人家就会以此为话题议论纷纷,游说双方的许多不是,丢尽了主家的面子。有的外家来的人,并不是外家的直系亲属,他们故意作弄,讲一些刻薄挑剔的话,在这个时候主家也只能是惟有接受不能争辩;惟有低声下气,不可反驳。所以说,接待外家是件很难的事。但也有不少外家是非常客气明理的,一切都得到他们的谅解,接待他们也不困难。由于接待外家是一项重要的事情,所以必须十分谨慎小心。一般外家未到,道场不好开始的,因为生怕外家借机发难。但势力大、名望高的主家就不会顾忌这许多了。一般道场开始前要派人在村口望风,一旦发现外家队伍远远地来了,望风的人要立刻奔回来报信。丧家闻信后,主人及孝男孝女们必须立刻披麻戴孝,并戴上草帽,柱着芦苇杆的拐杖,由家主领头跪在村口等候外家队伍的到来。待外家队伍走近,立刻燃放一小串鞭炮并迎上前去齐齐下跪。这时家主俯伏在地,要象征性地哭几声,说“今天我们不成什么人了”等等极谦逊的话,然后双手托起放置几个酒杯的酒盘,并由一个孝男持壶斟酒,然后家主“举案齐眉”,请对方喝一杯洗尘酒,并用十分凄婉的声调向外家领队者陈诉已经打好腹稿的客套话。这些客套话要十分的巧妙和含蓄,也要十分谦逊和得体。这时,对方领队者也要用非常巧妙得体的客套话来回答,并表示接受孝男孝女们的敬意,然后才示意随从人员都干一杯。如果家主说得不好,态度不谦逊,或者孝男中有不恭行为,则对方用各种方式表示不满而不接受洗尘,问题就麻烦了。这时家主一方要做进一步的解释和道歉,甚至请罪,直到对方肯喝酒为止,这需要对峙一大阵子才行。一般情况下,外家是不故意为难丧家的,他们见到家主跪请洗尘,领队者立刻回应既客气又得体的话,并立即招呼同行者把酒饮尽,当即一个个扶起跪着的孝男,并嘱节哀顺变,然后一同走到丧家。当外家队伍将要进门时,门口的“乐坛”立即吹起长号,以示郑重迎接和通报。当外家的人进门后,要安排一个最好的房间给他们休息,指派专人敬茶敬烟,陪着说话。他们若有什么要求要立即报告主人和立即解决。若因照顾不周或招待失误导致外家有人赌气中途回去,主家就会大失脸面的。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外家作大”的意思。人们个个明白,人的一生能当几次外家的角色,也难免要当几次孝男的角色,所以这种“作大”不宜过分,适可而止。
  
   七、隆重的“开道仪式”
   道场一般是从黄昏或者晚上开始的,极少从白天开始。因为道公师公们很聪明,为了他们的生意,首先要让人们对他们的“法力”认可,对他们的动作行为有好奇心和神秘感。黄昏或晚上本来就有天然的神秘感,人们对任何事情的感受都是第一印象最深,所以他们选择黄昏或晚上作为道场的开始。另一说法是开道场时道公师公们要请许多“神仙”“降临斋场”,因为“鬼神”喜暗不喜明,所以道场一般从黄昏或夜晚开始。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道公们各拿道具入坛稳坐,打开经书、摆齐法具。师公、鼓手也一样各就各位。这时人们知道道场即将开始了,都一齐拥到灵堂,争取找个好位置以便观看。这时人们自动安静下来,凝神注目于道坛上,看那些身着道袍、头戴道冠、道貌岸然的道公们的一举一动。在明亮的汽灯或“博照”灯(一种悬挂式并带反光罩的大型煤油灯)或大功率电灯的照耀下,人们的影子在屋内四周晃悠悠的。四处点着灯火蜡烛,香烟缭绕。大家都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开道仪式”就要开始了。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由单变双,由双变为三,后来越来越紧密。同时门外响起十二单声鞭炮。别看这串鼓声没有什么特别,但这几声鼓不响,其他道具乐具是不能随便发声的。只听见鼓声领先一会,接着钯、铙、锣、号、唢呐一齐发声。道公们精神百倍地用力打击他们的道具,整个空气一时间沸腾起来,这巨大的混响把屋子都震抖了。有时“开道仪式”才开始,恰巧又遇着刮风下雨或电闪雷鸣,这时天昏地暗,黑云翻滚,龙幡噼啦啦地翻腾飞舞,奇异和神秘的气氛就会更加浓厚了。后来这鼓、钯、铙、锣之声逐渐变得缓和起来,并且按“四步打击法”敲打着,即鼓声领先半秒钟之后钹即响起;钹声响起半秒钟之后铙声响起;又再半秒钟锣声响起。每次只发一声,形成“咚——社——嚓——咣”的步进声律,然后如此不断地重复下去。这时,妇女们包括主家妇女和来戴孝的亲戚妇女们一齐围着灵棺哭号起来,这叫“哭丧”。这种哭丧不是一般的哭,而是“诉哭”,即哭中带言,言中带哭。哭诉着将她们如何伤悲、亡者对她们如何有恩、从此永远离别等痛断肝肠的话传达给亡者。(这种“哭丧”在我国其他省份的汉族人也有类似,过去汉人还有专门为妇女们准备的“哭丧书”)。一群妇女的哭声参差不齐,此起彼伏,声调十分凄凉,可谓悲彻苍冥。这些妇女们可真能哭,有的竟哭得涕泪并出,眼睛红肿起来。据说有的真哭,有的假哭。有的是带着自家的悲伤来这里哭的,因平时没有机会,此时趁机发泄,所以哭得十分凄楚。道公、师公及鼓手们司空见惯,好像根本没有听到哭声一样,一个个泰然自若,有节奏地微晃其头,十分认真地打击他们的道具。他们打击那些道具的方法可谓变化多端。那些道具的声音时高时低,时紧时缓;时而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时而密如雨点、响彻云霄。真个是锣鼓声、铙钹声、震耳欲聋;长号声,哭号声、说话声乱成一团。屋里顿时像开了锅一样,整个气氛紧张得象要淹没所有的人群,许多小孩都烦燥得哭闹起来。这样的喧器要持续半小时才告一段落,也许是道公们打击道具都打累了才罢休的缘故。道场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开始的。道场开始这一场,纯粹是道具声,没有念经唱道声。并且全由道公搞闹,师公则于屋外静守其坛,不加参与,这是规矩。因为师道不能同时在灵堂行事,只能轮流来,你上我下,你下我上。然而若不在灵堂行事,师道也可以在各自的法坛同时行教。当道公师公们要到灵堂行教或要离开时,他们总是一边打击道具一边离开灵堂的,好象道坛是他们的营地,灵堂是他们的阵地。几天几夜的道场,师道们要这样进行十几场法事,而且每场的内容都不相同。“开道仪式”先由道公们搞闹一阵之后退出灵堂,后面就轮到师公们上阵了。师公们首次进入灵堂时就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从屋外打击着道具,故意夸张声势,象酒醉一样,跌跌撞撞地撞进门来,立刻引起人们一阵骚动。他们一个个戴着凶神恶然的面具,穿着色彩斑烂的法袍。法袍上钉着几十个小镜子,每个有手指头般大小,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法袍上还挂上许多小银铃、小银佛,舞蹈起来,叮噹作响。师公们进入灵堂,妇女们立刻止了哭声,都离开棺材,拢来围观。人们都把目光投射到那些怪模怪样的师公身上。师公当中常常有一个男扮女装的角色,壮音叫“打美”。“她”动作滑稽,声音怪异,常逗得人们忘了悲哀而放声大笑起来。师公们所用的道具,比道公的小巧,发声也较小,打击节律与道公不同。他们在道公开端的“开道仪式”之后,紧接着就进入灵堂。他们的第一场法事是请天上的武神降临斋场,斩妖除怪,镇守灵堂,以保证斋场的顺利。师公们用奇怪的腔调唱经,唱完一句打一遍锣鼓,不断地重复着。他们所唱的经文有些象山歌,内容是请天上那些专门降魔除怪的天兵天将“下凡”镇守斋场。师公头领的穿戴与众不同,文饰更多,更加显耀。他手举一只大公鸡,用嘴咬破鸡冠,用流血的鸡冠在棺材上画了一套符,然后高举公鸡,口中念念有词,顺、逆各绕棺三匝,然后将鸡头塞进鸡翅下,再将鸡摇拽几下后放置棺头。那鸡竟然一动不动,象是死了一般,任凭师公击鼓敲锣、打武高歌,那鸡仍然丝毫不动。师公们更是抖擞精神,疯狂舞蹈。众目睽睽,都信师公法力高强。据师公们说,那公鸡不动,就是天兵天将降临了。如果出现意外的其他不顺畅或异常的情况,主家便立即派人去寻找巫婆询问。据说,巫婆能使亡者之灵魂附身,能代亡者说话。于是丧家就问亡灵为何作怪,有何要求。巫婆说的话丧家件件照办,以希望怪事不再发生,确保道场顺利进行。

共 16580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都安高岭的丧葬习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作者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悉心的热爱翔实地纪录了一个宏大的场面,从丧葬习俗的第一天到最后,详详细细地写明了习俗中的人文文化。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而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这在讲究传统文化的中国,丧葬礼仪是极为重要的。这里有村人的援助、道场的陈设、隆重的“开道仪式”、师公道公打击的锣鼓声……无一不体现了中国文化当中对待“逝世”的老人的尊重与爱戴。现代社会的人要汲取精华,把优良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这也是一种新的传承。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129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3-01-29 09:37:19
  又细致又讲究,老师不愧为史学家呀,呵呵。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2 楼        文友:锦妤        2013-01-29 09:37:54
  如此详细的说明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问候老师。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