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军警杯★小说】那些微痛的风景

编辑推荐 【军警杯★小说】那些微痛的风景


作者:晓露残荷 秀才,1215.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6发表时间:2013-02-27 11:56:38
摘要:  当历史的车轮从人类这遍土地上辗过,每一个人的人生就不得不接受着历史的安排,人的命运也就不得不经受历史的左右了。就象茫茫草原上突然一夜暴风雪的来临,当大地一夜之间象是换了一个世界一样。而在这白雪茫茫里,当一根兀立的树桩映入你的眼帘,你会对它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而如果这树桩突然是一个人就那样象个僵尸一样的僵立在黎明时分的茫茫雪原之上,你又将如何感想呢?

【军警杯★小说】那些微痛的风景
   乡长太太,张太太就象她那辉煌的家史一样永远的被尘封进了历史的隧道。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人类创造了文明,在阶级之间的斗争里,人类又回到了原始的兽性,贱踏了文明。虽然在历史进程的车轮面前,每一个个体人是无法阻挡的,在阶级之间,我们单个人有时也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明智的判断。但是,不论什么时候,什么阶级,什么环境,我们都不该与人民为敌,与人民作对,这应该是一条为人最基本的道德观,可能也是最基本的保障。
   与人民为敌了,你最终是会得到惩罚的。
   家产被没收,庄园式的房子除留下能容身居住之外,也全部被没收了。最后正如《红楼梦》里说的那样:只落得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
   一波政治运动终于平息了,张老龙一家三口也平安无事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无数次的批斗中,这张家两个少爷可能是因为年龄太小的原因吧,民间没有关于他们被批斗的故事。政治运动是过去了,但是张老龙一家三口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房子的变迁
  
   这张老龙家原来的房子据老一辈说,那可是按四合院天井式的结构建造而成的土家吊脚楼木房,廊檐相连,楼梯互通;院内用青石板铺地,四周种满花草果木,大门外二十几级石梯全是从我家后山采的巨形条石,每块石条都有上千斤重,全部是强迫本地穷人给一块一块无偿抬到家的,门外早晚都有保丁站岗,闲人不得随便进入。后来被没收归公,乡邻们就带着诅咒式的语气说:那是因为拆了庙修的房子,所以要被上天惩罚,庙是住无家可归之人,所以这张乡长就应了那句老话:人做了缺德事,迟早都会有报应的。
   张老龙的房子虽然被生产队没收了一些,但是相比当时的平民百姓来说,条件也是很好的,共产党对她也够仁义的了。在当地木房子一般按三种级别来化分:最小的是三柱二,也就是两层楼,一正两相箱房式结构;再大一点就是七柱二,也是两层楼,一正四箱房式结构;最大的就是九柱二,三层楼,一正六箱房式结构。张老龙家的房子就是九柱二的。所以相比而言,她还是贫下中农里最富有的人家了。
   可惜可叹的是这张家的两个少爷,不知是因为少爷梦醒得太快呢,还是报怨少爷生活都没有真正的过上就如浮云般飘走了,更或者是从没想过堂堂的国民党的乡长少爷,会和这些平下中农一起手拿锄把在地里劳动,靠挣工分来吃饭吧,反正是从不下地劳动。久而久之,越来越懒,习以成疾,再加上他们的妈妈张老龙已是一个半疯老妇人了,不知管教她的两个儿子了,所以就以乱为乱了,从此成了不问人世的活神仙,到处东游西逛,宁愿在别的生产队去混饭吃,也不愿在自己的生产队劳动。说他们懒吧,他们却在收过的庄稼地里去捡寻那些遗落下来的粮食,用来充饥,或者卖给私人以换取一些零花钱。那时候生产队象他们一家这样的行为也是叫做犯法的,生产队时尽管是捡寻遗落的粮食,也是要上缴给队里的,所以张老龙经常又会被抓来批斗。虽然那时的批斗没有刚解放时那么严厉和阶段分明的斗争,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用绳子捆绑的,而且每次都会被捆得疼痛哀叫。这样被批斗几次以后,也就不敢再去捡拾那些遗落的粮食了。如此一来,她一家三口更是没事可做了,但是饭总得吃吧。要吃饭,又不劳动,怎么办呢,家里又没积蓄。这时候那两个曾经的张家少爷也已经长大成人了,儿子是长大了,但是却没有成人,不仅依然不知劳动,反而想着各种办法去偷队里的粮食。地里的,仓库的都偷,却又经常被捉,一捉到后就是一顿打,打了就捆起来批斗。尽管这样,还是贼性不改,可能真有他老子张乡长的遗传吧,最后竟成了不怕打不怕捆的赖贼了,反正就是要偷。
   后来土地下放到户,一切都归私人所有了,到了真正的靠劳动吃饭的时代了。张老龙一家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家庭,也有权享受土地使用权,所以也分到了土地。但是两个张家少爷却不要土地,你分你的土地,这两个天人儿根本参都不参加这种对一般农民来说关乎到生活的头等大事。张老龙呢,已经是人老更加疯颠,早就不理人世之事了。队里的人也知道这一家人的情况,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家人毕竟是社会主义中的一员呀,人道主义和公平待遇还得讲。所以这家人不要土地,但是土地还得给这家人分。光分给这家人土地还不能解决问题,还要想到这家人日后的生活问题呀。因此领导就想出一个办法,把属于张老龙一家的土地再分给愿意要这些土地的人种,每年给张老农家交多少粮食。这个办法还行了,于是这张老龙家的土地就分给队里的人家了,她一家三口就真的不用劳动了。
   可问题却并不如领导设想的那样顺利。刚开始一两年种他土地的人还照规据给她家称粮食,可是后来慢慢的有的人家就不给称了,反正不称粮食给她她也不知道说话,也找不到究竟是哪家没有称,毕竟集体都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谁愿意出来管这个事了。后来有那些爱管事的人把这事闹到政府了,才由政府出面,土地就不去追问了,每年国家干脆直接给张老龙一家补贴粮食还有一点钱。拿村民们取笑的话说:这张老龙一家日不晒雨不淋的,反而吃上了国家口粮,成了公家人员了。
   这人啊有时你就是想不清楚人家是怎么个活法,你也猜不透他为什么要那样做。这张老龙一家三口在人们的嘲笑中又做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这张家二公子也就是张世新,他竟然把国家给他分的粮食拿来给卖了,而且还是便宜卖掉,也不管家里还有母亲和一个哥哥,自个儿去逍遥。你说人一背运就变傻变呆了吧,可他却知道用米换钱花。当时我的父辈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是无可奈何却又是可怜加气怒地说:唉,是哪个人买这种人的东西会遭报应的,真是没良心。可是世间就是有那么一些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么一来国家也拿他没有办法了,就象家里要出那种不知天不知地的儿子一样,只能无奈地叹气,由他而去吧,更何况下面的这些村干部也没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管他家那一档子事呀。村干部拿他张世新没办法,张老龙一家的生活也就没办法了。于是就想到那不动产财——房子。今天一块瓦卖给东家混一天,明天一块板卖给西家又吃一顿,最后干脆找到一家把整栋房子都要卖了。买这房子的人就是我们村的一家姓易的,那时才刚土地责任制不几年。当时村里领导听到这件事,还专门为此说了张世新一家,怎么也不能卖房子。可这张世新不但不听领导的劝说,还和村领导吵架,乱骂领导,最后强行把房子卖掉了。
   房子卖掉后,就用树枝和杂草在一个山坡上搭了一个茅草蓬,一家三口就这样过起了原始生活。
   张世新卖掉房子那段时间,人们一碰面就是互相感叹:唉哟,老天真是作孹呀,上辈人造的孹让后辈人来还了!也有人感叹说:真是古话说的好呀,养儿强过我造房做什么,养儿弱过我造房做什么!
  
   行乞生涯
   房子卖掉不久,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哪一时开始,在我们村子的乡间小路上,就出现了一个穿着破烂衣衫,头上包裹着一条脏兮兮的围巾,脸上爬满了绉纹,干瘪瘪的嘴唇;背着一个乱背篓,拄着一根拐杖,大约六十几岁的老女人弓腰驼背的象一个巨大的蜗牛壳慢慢地移动着。每当大人小孩一看到这幅风景,不管是很近还是很远,都会指着她说:那又是张老龙从哪里讨饭回去了。
   只是我至今都不知道,那时候的人们,看到这幅风景时所说出的那些话,究竟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张老龙刚开始讨饭的时候,人们因为对她的可怜,加上又是乡邻,过去的仇怨已被她的落难而抺平了,所以每次都会给她一些粮食,还会说几句同情的话。虽然这时的张老龙已经不知道感恩和还情了,但是每次她也会用本地方言来说些感谢的话。当你把粮食放进她的背篓时,她就会可怜兮兮地说:嘿嘿,劳慰呀!劳慰呀!大叔大婶,小哥哥小姐姐!
   奇怪的是只见张老龙天天背着背篓出去讨饭,却从没见过她的两个儿子张世学和张世新出去讨过粮食。这两个曾经的张家少爷也真的从没有出去讨过饭,他们有时出去给人家做活混顿饭吃,报酬只是一包烟,或者极少的几个钱就行了,他们甚至还想不到用卖力的方法去赚钱。这真的有些让我们这些“正常人”想不通,一个既不呆也不傻的人为什么会不知道劳动,不知道去挣钱养活自己呢?
   后来,乡邻们发现这张老龙总是在本村里讨要粮食,一个月要来讨两三次。于是人们就有点不高兴了,虽然不高兴,但是土地责任制后每家对粮食都不缺,所以还是会给的,只是在给她粮食的时候会顺便说:你不要老是在本村讨呀,你得走远些,到其他的地方也去讨一点,这样你一天会讨得多些。这时候张老龙还是可怜兮兮地说:嘿嘿,大娘大叔说的是呀,我总是来找你们呀,嘿嘿!
   因为张老龙的乞丐方法,我的爸爸有时骂我们懒时,他就会说:吃一口饭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连讨饭都得不怕苦才讨得到粮食。你看那张老龙,老是在本村周围转,每次就只讨得那么一点。天天在一个地方讨,人家又烦,也不爱给,她要是到远一点的地方去讨,人家因为你第一次去讨就会多给一点——所以呀,人不能懒呀!懒不得的!
   再后来,人们发现每次张老龙乞讨回来的粮食都被她的二儿子张世新拿去卖了,所以下次张老龙再来讨饭时,人们就不大愿意给了,只给她一碗饭吃,有的人干脆就不给了,为的是好迫使她的两个儿子出去找饭吃。是的,人们的心是善良的,但是他们的善良不是用来可怜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那一年冬天的一个早上,穿着破烂衣衫,头上包裹着一条脏兮兮的围巾,脸上爬满了绉纹,干瘪瘪的嘴唇;背着一个乱背篓,左手拄着一根拐杖,右手拿着一个白土瓷大碗的张老龙又来讨粮食了。那天她与平时有一点点不一样,张老龙不知是在哪里弄了一条白布捆在那条脏兮兮的围巾外面。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不一样,还是象平时那样语无伦次,疯疯颠颠,可怜兮兮地说着一些讨好主人的话。当人们问起她为什么捆条白布时,她才象说一条民间新闻一样地说:昨天啦,就是昨天晚上,我的世学被世新埋了。我的世学生病了,要死了,所以世新就拖出去埋了。我看见的,我的世学,还没死,还在喊我,眼睛大大的,手还在动,埋在坑里的时候他还在动,还在舞手。我的世学,世新把他埋了,死了,还没有死哟,嘿嘿,还在动,世新把他埋了。
   原来这张老龙是在给她儿子张世学戴孝。
   张老龙在说这件事的时候,表情是平淡的,甚至说是没有表情。也许她已经不会用表情来向人们表达她的心情了吧,反正说这件事时就象是在说一条从别人口中听来的消息,此时再说给另一个人听一样,好象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大人们见了也没表示出什么感慨,倒是对她说老人不能为儿子戴孝,那样死者到了阴间会受罪的,叫张老龙把那白布取了。但是张老龙好象已经不在意那些民间规矩了,一边继续说着关于她儿子张世学的故事,一边疯疯颠颠的对答着人们的劝说。
   再过几年,也不知是哪一年,那年大年初一,我们全院子的大人孩子都在院子里玩,过着幸福的节日。我突然想起什么似地问我妈妈,我说:怎么好象有好几年都没看见张老龙来要发财粑粑了呢?母亲才告诉我说:张老龙前年就死了,你们在读书。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只哦了一声,没有任何心理反应。我只是哦了一声,又和兄弟们玩去了。
   我想了想,还是只记得我听到张老龙死了的消息时,我只是哦了一声,没有任何心理反应。我只哦了一声,真的只是哦了一声,就和兄弟们玩去了。
  
   张家二少爷
  
   这张家二少爷——张世新,至从他的母亲张老龙死后,他也就再也没有回过他那个用树枝茅草盖成的家了,成了千家门户的客,过起了天当房,地当床的生活。他白天就去给人家干活混生活,晚上就在人家的房角屋边找一个干燥的地方,一捆稻草,一张破布就算是睡觉的地方了。因为他不仅衣服从没有洗过,连身上也是从不洗澡的,人们说他身上有一股很大的臭味,所以是没有人会让他在家里住宿的。但是这张世新穿着还算是整齐的,也只能说是整齐,绝对不能说干净。因为国家每年都会给他送一套衣服,每个月还有几十块钱和粮食,但是粮食都是拿来卖掉。因此他有钱的时候还会买烟抽,也会到小吃店去吃一碗当地小吃。这张世新也够讲骨气的,没有钱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向人乞讨,有了钱时他就会理直气状地走进小店去买东西。还真有点象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穷要穷的干净,饿要饿得新鲜。
   如果不是认识他的人,这个张世新走在大街上完全和一个正常人一样,而且还是一个外表不错的男人。
   据说有一段时间,这张世新每天都会在一家小餐管里买一个馒头,却又不吃,只是顺手装进衣袋里。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又不回答,闷头闷脑的就走。有好奇的人就怂恿几个小孩子跟着去看,想知道这个虽然不乞讨却比乞丐还穷的曾经的张少爷把这馒头拿去干什。当那几个当间谍的小孩回来向大人们汇报事情的经过后,人们都忍不住的笑得前仰后合。

共 1220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那些微痛的风景】乞丐大婶,那颠颠萎萎的背影,和那些不着边际的话语,充斥着我童年的记忆;曾经的她也有着辉煌的家史,然而她的丈夫却依仗是一乡之长,威霸乡里,横行妄为。而她当时也是与他门当户对结的姻缘,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也可称得上是享尽了清福的;但是随着国民党的跨台,他们的噩运也就降临到了头上。张乡长被批被毙,她和两个儿子一同生活,从此开始了凄惨的生活,以至疯疯颠颠的不正常了;然而,他们的悲惨命运还远没有结束,她的两个儿子成人后不学无术,偷粮食,卖粮食,最后二公子张世新竟然把母亲讨来的粮食拿去卖了换钱。活埋了亲哥,母亲也凄惨而死,独留他残喘地苟活于人世。作者以悲悯的笔调,描述了这一张姓人家从辉煌到没落的悲惨遭遇,同时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缺失所造成的恶果,故事悲怆感人,发人深省。小说人物刻画细腻,情节铺陈有序。欣赏了,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祝创作愉快!【军警社团编辑:彧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彧儿        2013-02-27 11:57:41
  欣赏作者的文笔,问候作者!祝创作愉快!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回复1 楼        文友:晓露残荷        2013-02-27 19:51:51
  彧儿编辑辛苦了,好心情作者国斌在此问候你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