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司马迁后裔司、马、同、冯四姓考证

精品 司马迁后裔司、马、同、冯四姓考证


作者:吉春 举人,4902.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62发表时间:2013-03-01 11:39:44


   现将徐村司马迁祭祀委员会,徐村司马迁研究小组整理的《徐村同冯确系司马迁后裔的考证》转录如下,供学者辨证。
   徐村同冯确系司马迁后裔的考证
   (一)徐村的由来
   徐村原名续村,据传说由南高门(司马迁故里)迁来,在古时,南高门不幸被地震陷末,受灾的家户陆续移居徐村(老牛坡下),故名续村。后人将“续”改成“徐”,即今天的徐村。
   村形按旧风水说系凤凰穴,凤头朝西,凤尾朝东,凤肚恰在村中央。村的中央大巷有砖洞一个,上书“钟灵毓秀”四字。村的南北东三面环沟,地形险要。
   村民按宗派分支,有六个门:长门、二门、三门、四门、五门、六门;按结社有五大社:太和社(系冯户属长门);清秦社、清平社、崇德社、崇义社。解放后编成五个生产队,共213户,1065口人。
   (二)历代祭祀的活动
   过去,每年逢农历二月初八(司马迁的诞日),徐村群众结队敲罗鸣鼓,上司马祠祝寿。每年清明节,前往扫墓。守墓人予以茶水招待;守墓人生活费用不足之处,由徐村予以补贴。解放后,徐村组织有祭祀委员会,承袭前人遗风。年年清明节祭祖扫墓,并在太史祠悬挂“文史祖宗”横额和对联一副以志不忘先祖之意。
   (三)文字性的记载
   汉太史遗祠的碑文记载:“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序天地,系出重黎。至周失官,尝典史笔,去周适晋,分散它乡。错在秦朝,夏阳居住,喜及后代,高门成茔。官太史者名谈,作史记者子长,葬史坡而山明水秀,生临观而子圣孙贤。史通因避莽乱,隐居嵩阳,徽为长门嫡孙,改姓同氏返回故里,徙居徐村。坟墓先茔虽不能悉志……。”冯氏家庙原有一碑,其文与此碑大同小异,该碑已遗末。
   汉太史遗祠,约大明时建立,清末时重修,庭内主楼联语:
   史笔壮山河英灵万代
   拳忠贯日月姐亘千秋 横额 德垂后裔
   庭外大门柱联语
   族聚韩原枕山带河一片地脉先业
   姓分司马绍开永德万卷书香启后昆
   庭外墙联语
   芝水溯渊源承先启后敢忘司马明禋
   梁东绵似续入则力田莫负黄能世业
   六门祠堂墙联语
   芝水衍流长学问渊源悉本太史一派
   嵬山昭气秀经论峻峙远追司马双峰
   五门祠堂门上横额
   汉太史裔
   汉太史笔架上书有
   “风追司马”“山迥水绕”砖刻匾额
   徐村的古八景
   西北凤凰,东南蛟龙,乾有古柏,东栽白松。
   文学宫陵,楼台回声,太史遗祠,池塘清平。
   徐村的明八景
   东南蛟龙戏芝水,西北凤凰入山眼,
   太史家庙建村南,法王古柏高悬天,
   晋侯古庙镇中央,楼台白松千里照。
   徐村的暗八景
   法王行官祭祖庙,太史墓冢庙北郊,
   晋侯庙坐汉武王,太史家庙午门旁,
   舞台本是玉玺印,文史笔架是照墙,
   清明跑台祭列祖,千年白松把孝守。
   (四)徐村特有的跑台戏
   “徐村有些年老人,至今还记得该村坡上法王庙的北边,有一个坟,曾有人怀疑那是司马迁的真骨坟。”这是《韩城文艺》82年3期《司马迁后裔的地方传说》一文中的话。至于是不是真骨坟,我认为有可能,还需要鉴定。我想,如果今后考古发掘了徐村司马迁的真骨墓,那才是天大的幸事。
   村的西北角有法王行宫,居高临下,庙前有龙门书院,庙后有司马迁墓冢。村的中央有晋侯庙(九郎庙),神座的背后有雕塑靠山,绘有汉武帝及宫女的像,并绘有司马谈像和一蓬发垢面伏案刻画的人像(司马迁受刑著史记)。每年清明节,子孙借敬神来祭祖。这就是历来村中流行的一句谚语:“名为五社把神敬,实则子孙祭祖先。”法王庙有一付对联可以说明此事,联曰:
   真假真假真真假真假分不清
   错隐错隐错错隐错隐辩不明 横额:宫刑王法
   为什么要跑台?在法王庙唱了一会儿,突然间演员和群众抬上所有的东西全部跑到晋侯庙去唱。这种作法寓意是象征汉武帝派钦差前来司马迁故里搜查史记,家人闻讯,为避死求生,扶老携幼,挑筐提包向外地潜逃之意。
   (五)附记文物考证
   九郎庙创建记年碑大金兴定五年文革时毁坏
   焦盆大元秦定三年今存
   龙门书院同治元年有碑记
   同户世系碑 嘉庆廿年今存
   汉太史遗祠 约明时建今存
   跑台戏锦锻横额 咸丰八年 崇德社置 今存
   这篇粗陋的村史,是我们根据传说和文物编写的,其中错误在所难免,请批评指正。
   徐村司马迁祭祀委员会徐村司马迁研究小组
   一九八八年五月
  

共 738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很有幸的,在旋转木马,再次见到了这篇被我们大学时候,古代汉语老师称作“最全面剖析司马家后裔考证”的文章,还是作者本人投稿。这篇文章在学术界的评价极其的高,因为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价值,还让许多历史类老师将其作为教材资料广为传播。无论是调查、取证、推测、诠释还是引经据典,都极其的完整。可以说的上是考证类文章的典范之作。佳作欣赏,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希望在旋转木马看到您更多佳作。【编辑:汪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诗人夏红雪        2013-03-01 11:48:14
  感谢吉春先生对木马的厚爱。感谢您对红雪工作的支持!
夏红雪,六九年生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各大城市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散文五十篇。
2 楼        文友:汪眸        2013-03-01 15:47:22
  这篇文章确实很出名,我高中的历史老师和大学的古代汉语老师讲到司马惨案时,都会提及
自幼习文多经典,曾笑古痴隐山田。不惧怀才多不遇,只求佳作留人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