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关于小说

精品 关于小说


作者:吉春 举人,4902.0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15发表时间:2013-03-05 11:11:55


   由此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生活是复杂的,人物、人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必然是复杂的。要克服作品简单化的毛病,首先必须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人。
  
   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人物概括介绍
  
   小说中的描写人物、首先是写人物的出场。有的作品在人物出场的时候,并不做什么介绍和描写,只是在以后的记叙中不露痕迹的介绍,交代,使读者对人物逐渐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是,大多数的作品,在人物出场的前后,都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或描写,使读者对出场人物有个轮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一步展开故事,描写人物性格。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开头对伏盖公寓里七个房客的介绍,是有名的例子。人物概括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世、经历、性格特点和作者的评价。介绍的方式,分为作者直接叙述,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人物自我介绍、回忆等。作者直接介绍最为常见。例如《阿 Q 正传》第一,二章就集中地通过阿 Q 的姓、名、籍贯和形状的 "考据" ,使读者对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概括的认识,为以后的描写打下了基础。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这种介绍有时运用精炼生动的“性格形容语”、“性格警句”,这是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基本特点的概括。屠格涅夫在长篇小说《罗亭》中塑造了一个只发议论而不能实行的空谈家的典型罗亭,作者概括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他曾几次象鹰一样飞去,又几次像蜗牛一样爬回来,连壳也给压碎了”。鲁迅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概括人物的特点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衣衫的唯一人”,这就把孔乙己已经沦落于社会的底层,深受科举制度和封建意识毒害而又不觉悟的性格特征和悲剧根源,一语破的,揭示出来了。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介绍有很多优点,他有利于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不至于把故事发展搁置下来,使读者能在故事的进行中,了解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红楼梦》里的王熙风是一个凶狠、毒辣、狡诈的贵族妇女的典型形象。她的这些性格特点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不同人物的嘴,从多方面进行介绍、渲染的。
   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笑着介绍凤姐:“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她辣子就是了。”写出凤姐的“泼辣、能干”和贾府的恃娇宠。刘姥姥进荣国府,周瑞家的说:“这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儿比男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儿似的,少说这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说堵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回来你见了就知道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了儿”。这些话透露出凤姐灵巧乖张和机诈刻薄的性格特点。后来尤二姐想去见凤姐,兴儿连忙阻止说:“她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形象化的说明了凤姐的凶狠和两面三刀作风。这是透过不同人物的眼睛,使我们前后左右,看到了凤姐的性格特征。采用多面透视的方法,逐渐显出人物的真实面貌。
  
   人物自我介绍、回忆,“自报家门”,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也比较多见。《水浒全传》第十二回合,写杨志与林冲等人相遇、自我介绍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搬运化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顾倩装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这段介绍既叙明了杨志的身世遭遇,又交代了当前事件发生的原因,也为以后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线。
   矛盾的《春蚕》先让老通宝回忆他的审视、遭际;转而从旁介绍他父亲的发家史和当前的生活状况: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得了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两进的一座平屋。这时候,老通宝家在东村庄上被人人所忌羡,也正象‘陈老爷家’在镇上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
   这用的是人物自我回忆和作者客观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叙述灵活,能更好的表现出人物的历史和处境。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概括的叙述和描写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时是作者直接叙述,有时是主人公自己的回忆,有时又是通过作品中另外人物的观察和反映来写。就其叙述的内容说,有的是概括主人公的精力、身世和兴趣、爱好,有的只是集中地介绍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概括的介绍是描写人物的辅助手段,能使读者对人物先有一个轮廓的认识。但要切忌抽象和冗长,否则就会造成叙述得沉闷,损害形象的鲜明和生动。
  
   (二)、肖像描写
  
   肖像是指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绘。主要是指人物的面貌、体形、姿态、表情以及服饰等。塑造人物,离不开肖像描写。不论是描绘得极为工细或只是淡淡地勾勒几笔,都要求能达到以形写神。人物的外部特征要与人物描写的其他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具体性,突出其性格特点。
   1、肖像描写应当真实,能通过外部描写传达出人物的神态来。
   试看老舍的《骆驼祥子》: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上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很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般儿粗,脸上红扑扑得,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只见一块不小的疤,……。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他爱自己的身体,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祥子的神态是从他的长相和脸部特征描绘出来的,造成鲜明活泼的视觉现象。
   为使肖像生动传神,有时还要采用动态的描写,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她在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斯地毯上跳着舞,旋转着;当她每次转过身的时候,她光辉的脸经过你面前,她乌黑的大眼睛朝你一闪。
   《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活泼、妩媚的吉卜赛少女。她的优柔、矫健的身姿是从舞步中表现出来的,她那乌黑的大眼睛的一闪,仿佛使人看到他那象空气和阳光一样透明、清澈、善良、美丽的灵魂。
   这种结合人物的动作特征来描绘人物肖像的艺术手法,不但刻画了人物的外形,也显示出外形部分的特定内容,使肖像和性格特征结合起来。所用笔墨不多,却能生动传神。这种动画式的肖像描写,比呆板的照相更富于表现力,透过人物肖像所反映的内容,也更加深刻、生动了。
  
   2、肖像描写要显示人物个性
  
   肖像描写是性格塑造的一部分。必须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生活地区、职业特点,以及年龄特征、个人经历、思想品质和生活作风等,以掌握其个性特点。
   不能把肖像简单地归纳成几种定型的脸谱,要写出“这一个”,即通过个别显现一般(本质)。例如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老头,是一个典型的暴发户、守财奴。他全身都浸透了铜臭气,作者从肖像描写中一针见血地写出他的这种本性:青年人“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搀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满着血筋的肉瘤,一般人无不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促狭的玩艺儿。
   这样的肖像描写,已经透过外形,反映出人物的本性,穷形尽相,暴露无遗。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是这样描写主人公的面部情态的:
   她年在三十二三,身材中等,外貌可亲,生这一对深灰色的眼睛,可是脸上缺乏明确的思想和专注的神情。她的思绪,象无拘束的小鸟似地在脸上盘旋,在眼睛里翱翔,栖息在半张开的嘴唇上,隐藏在额角的皱纹中,随后就完全消失,满脸发出一片无忧无虑的平静光彩。这种无忧无虑从她的脸上移到全身的姿态上,甚至于转到睡衣的褶皱里。出身于贵族地主阶级的奥勃洛莫夫是一个怠懒、无所用心的典型。作者在人物描写上颇具匠心。“如果它一模一样地记录出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联系起来,那么他丝毫不配受到赞美”。(《罗丹艺术论》)这幅肖像画的妙处就在于他联系人物的性格,精细地刻画出人物的面容。
   人的个性是丰富的,肖像描写要抓住主要特点,集中、突出地加以表现。契诃夫的《套中人》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例子:
   ……他随时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绒衣,耳朵里塞棉花,……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以便同人世隔绝,不致受到外界影响。
   “套中人”别里科夫,是沙皇俄国专制制度下的典型产物。是庸俗、狭隘、保守的化身。这幅肖像画确如巴尔扎克所说:“它深入到灵魂,但又不忽略躯体;或者不如说,它这样出色地抓住了外表细节,一下子就深入到内面去了”。(《法西诺·卡纳》)
  
   3、肖像表现人物的变化
  
   肖像不是单纯的客观描绘,不能从股市整体中游离开来,孤立地加以描写。他应当随着情节的发展,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表现出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试看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是“我”回到鲁镇寄住鲁四老爷家里时,看到已经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的外貌。从外貌的改变上显出这个受尽欺凌压迫的劳动妇女所受的摧残和折磨。“那眼珠或一轮”,正是画龙点睛之笔,会长久地活在读者的心里。第二天听到了祥林嫂的死讯,引出了对她半生的回忆:她第一个男人死后,初逃出来作工时,是这个样子: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
   由初冬做到年底,她“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是新年刚过,她就被迫改嫁了,两年以后,她又站在鲁四老爷家的堂前,样子已经有了改变: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脸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因为她的改变,使“人们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她被人们认为是“败坏风俗的”,“祝福”时还怕她渎了鬼神。有的人“专在她额头上的伤疤”上发生兴趣。她只好“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伤疤,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她虽然在庙上钻了门槛,但在祭祀时她仍然只能缩回手,不能动酒杯和筷子,“脸色同时变作灰色”。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有形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
   在这里,一副副的肖像画,就象是一组组的电影镜头和连环画,把人物的肖像、性格和作品的情节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肖像的迅速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物内心瞬间的活动。马克·吐温的《一百万镑的钞票》里,有一幅绝妙的写照: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象你往池塘里抛一块砖的地方那个样子;然后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便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象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半。小职员的职业需要,使他的脸上经常挂着笑容,现在还掺杂了一些含讥带讽的嘲笑意味。可是当他接到那张一百万镑的钞票时,一下子惊呆了。人物内心顷刻之间的变化,本是稍纵即逝的,作者却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把它固定下来。
   肖像描写的具体方法很多。从描写方式来看,有的只写一个人,有的同时写两个或一群人(如《药》中刑场上的观众);有的是近景,有的是局部特写(如《骆驼祥子》中祥子的脸部);有的用正面描写,也有的用侧面描写(如《小二黑结婚》中写小芹的美在人们中间所引起的反应)。
   从用笔着色看,简、繁、浓、淡皆可。可以是工笔细描(如奥勃洛莫夫的肖像画),也可以用写意的方法略加点染,使人物跃然纸上(如《药》中的康大叔,《故乡》中的杨二嫂);可以集中描绘,也可以分散开来,采用逐层着色的方法(如阿 Q 的外形描写)。总的要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似,“因内而符外”,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此外,肖像描写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映衬、讽刺……只要运用恰当,都能使人物形象鲜明动人。
  
   (三)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是揭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择主要几点介绍如下:

共 30076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首先吉春先生给小说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具有完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运用典型化的方法,通过各种典型人物的塑造和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生活。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样式。一、典型的人物形象。二、描写人物的方法。又从这两方面作了细致的描写。让一个初学写小说的人,有了理论性的知识。这篇散文,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编辑:诗人夏红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05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3-05 11:42:01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我慢慢看。先留个点评。祝春安。
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写作的氛围,这样的孤独不会寂寞。
2 楼        文友:风飞沙        2013-03-05 18:33:51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看得出作者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感谢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欣赏、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